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看如今,房價衝上天,無數家長擠破頭砸鍋賣鐵買學區房,視學區房為社會上層階級的入場券。我們可能不是擔心孩子會輸,而是渴望自己能贏。我們的焦慮,可能不完全出於孩子的學習,而是對如今階層固化感到不安。

無論學區房是否在手,“如何佈置出一個能陪著孩子長大,能培養孩子審美,能鍛鍊孩子自理能力的兒童房”,卻是立馬可以著手的。

一、兒童房 = 色彩繽紛?

答案是,要高飽和色,但只留小面積。

的確,心理發展學有一條,高飽和色可刺激神經元、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這點無可辯駁。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於是,你就拒絕留白了?太鮮豔的色彩刺激神經元,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長時間待著的話,你會感到疲倦,小孩也不易入睡。

一般兒科醫師的建議是,不在兒童房刷太鮮豔、強烈、複雜的大面積色塊,而以淡藍、淡黃、淡粉、米白等代替。


而且,孩子總是比你預料的長得快,如果不打算10年內換房or二次裝修,為什麼不一步到位呢?

兒童房打底最好素一點兒,千萬別慣著小孩的角度去設計。

二、來,學一堂色彩課

孩子的審美,如同一張白紙,是每天潛移默化喜好的總和。這就意味著,看啥學啥,很容易代入簡單、粗暴、浮躁的當下審美。

而作為大人,我們有責任去引導好的審美,不讓孩子在辣眼睛的配色上一路跑偏。

這也是為什麼,有的娃十歲就get到好審美,有的人上大學還是城鄉結合部品味。

現在,高級一點的教育機構,早就不走大紅大綠這條路了。色彩只做點綴,看上去也不失活力。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圖片來自曼維力『廣州新思路教育信息諮詢有限公司』項目

五顏六色的兒童機構很常見,但如何做到不辣眼睛呢?像下面這樣,不缺繽紛的色彩,但是搭配大面積的原木色後,是不是一點也沒覺得花俏呢?被明麗有序的顏色包圍著,孩子們對色彩的辨識能力絕對不會差。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圖片來自曼維力『Smile School』項目

主題空間內,乾淨的木色地板和木色造型桌椅,小面積使用亮色塊,把海洋和海盜船的童話裝進孩子的世界。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圖片來自曼維力『Smile School』項目

孩子們可以攀爬玩樂,嬉戲休息,愜意地享受溫柔的陽光,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天然又樸素地度過童年時光。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圖片來自曼維力『廣州OTTO2藝術美學』項目

幼兒園不是遊樂場,也不需要五顏六色,而是一個讓人成長的場所。

三、想要好審美,怎麼教?

學區房太貴、幼兒園太坑、工作太忙……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能給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在越來越重視審美品味的今天,怎樣才能救救孩子,不毀掉下一代審美呢?

1、色彩

老實說,低齡孩子的房間裡,的確應該有鮮豔亮麗的顏色。自詡審美良好的父母,也別火急火燎把自己對性冷淡風的偏愛過早地強加給孩子。

但是有鮮豔顏色,不代表必須要大面積鋪滿。五彩繽紛,不代表用各種土黃土綠土紅土藍亂搭配成充氣城堡。

大面積的色彩過分鮮明,會刺激孩子的神經系統,引起視覺疲勞和情緒波動。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01.控制比重。

鮮豔的色彩要有,但是要控制比例。別一個衝動,讓四面的牆體變成一水夢幻的深粉色,把兒童房佈置出充氣城堡的熱鬧感,這就太over了。

大面積高飽和度的顏色,對孩子來說,未必是個好的選擇。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不妨讓體積龐大的傢俱,面積寬廣的牆面,負責經受時間的考驗,不輕易上大量飽和度過高,過分豔麗的顏色。

讓體積小的、容易拿取的小玩具,或者小部分的牆面,盡情爭妍鬥麗,負責貌美如花,怎麼鮮豔怎麼來。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如果覺得牆壁素面朝天委實單調,可以啟用半牆主義。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或者局部幾何也是個思路:(三角和櫃子更配喲)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02.顏色要易於更換。

從成長性的角度來說,鮮豔的顏色、卡通俏皮的圖案,可以儘量分配給一些「可以輕鬆更換的」軟裝,尤其是一些織物,比如床單被套、窗簾、地毯。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這些紡織品:

其一,面積不小。對房間風格的塑造,起碼也佔半壁江山;

其二,更換方便。來日孩子長大,必有嫌棄當初你為他一手操辦的兒童房幼稚之時。比起刷個牆色換個衣櫃,更換個床單窗簾,就是在淘寶下個單的事,分分鐘改頭換面。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2、收納

豐富而有序地收納,能培養孩子的收納自理能力。

孩子尚幼時,父母不應該把過剩的豐富擺在子女面前,讓他們在過多的選擇前無所適從。

而是要教會他們和物品建立一種剋制又深厚的聯繫,讓他學會專注地玩。



幫孩子斷舍離時,一定要親自彎下腰來,和孩子商量著扔。

已經穿不到衣服,再也不會碰的玩具,已嫌幼稚的書籍,扔起來自然比較暢快。

但是其實和大人一樣,小孩也有會有一些“很舊很破但是很心愛的東西”。這個時候,不妨像《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裡建議的,給孩子建立一個情感物品的“專屬區”。

準備一個專門的收納箱,用來存放孩子“很舊很破但是很心愛的東西”。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其次,小孩天生是有秩序感的,很多責怪小朋友把家裡亂成一團,是因為大人破壞了小孩的秩序感。

物品分類,且隨手歸位,是父母進行引導需要把握的兩個原則。這種收納所帶來的秩序感,會讓孩子從小就感知到這個世界是有章可循的,是有規矩有方圓的。

像下面這類收納櫃,不同的抽屜,可收納不同的物品。父母可以引導孩子用有顏色的抽屜把手作區分。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3、其他佈置

除了供孩子寫作業的書桌,建議還可以設置一片柔軟舒適的閱讀角。

一隻懶人沙發,加上一隻孩子最喜歡的毛絨玩具,其實可以陪伴他們很多年。

買了學區房,你家的孩子也可能輸在起跑線上。


不要以為只有督促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一起生活的每時每刻,都是教育。

曼維力,為您提供專業的裝修設計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