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影有感——孩子的人生,不只取決於《起跑線》

每一位家長們都曾面對過,或者是即將面對孩子升學的問題。在他三五歲的時候,我們會選擇最好的幼兒園,讓孩子接受最好的幼兒教育,到了該上小學的時候,我們會選擇最好的小學,哪怕學費很貴也在所不惜,只為了不要讓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

觀影有感——孩子的人生,不只取決於《起跑線》

學大君最近剛好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就叫做《起跑線》。電影沒有驚人的陣容,也沒有鋪天蓋地的宣傳,卻深入了每一位接受當代教育的年輕人的內心。

年輕的夫婦拉吉和米塔,是印度中產階級的典型代表,他們沒有尊貴的高學識出身,也沒有貧窮到可以領取學校分給窮人的教育指標。為了讓孩子接受到高等的初級教育,走投無路的年輕夫婦踏上了一段啼笑皆非的旅程。電影通過強烈的對比,揭露了印度階級分明的生存和教育現狀,優質的教育資源被貴族和富人奪走,窮人的孩子即使天資聰慧,也只能在這場爭奪中默默退出。

那麼究竟何為“起跑線”?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看似很有道理,但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線真正在哪裡,是父母在孩子年幼時悉心地陪伴與言傳身教?還是高質量學校的高質量教育?電影中有一幕讓學大君特別感觸:拉吉夫婦在一所貴族學校入學前培訓班諮詢入學的相關事宜,老師把一個小男孩帶到他們面前,孩子會說好多國語言,老師驕傲的誇讚說:要想在今後的社會中立足,只會一個國家的語言可是不行的。然而電影后半段,當他們來到了連課桌都沒有的貧窮的公立學校,校長也把一個孩子帶到他們面前,孩子驕傲的說了好多國的語言,因為他有一個當導遊的爸爸。

每一個孩子的起跑線都是相同的,聰明,天真,他們都有著不同的天賦,而真正能成就一個孩子的並不是學校,而是家庭教育給予人的思維習慣、生活習慣、價值選擇、能力提升、個人素養培養、興趣愛好等等,這些影響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逐漸被放大,學校更多的是起到助力的作用,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家庭教育。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父母的言傳身教,勝過千千萬萬個貴族學校。

電影同時也反映出一個問題,“底線”和“起跑線”哪個重要?

影片中,媽媽“米塔”誇張的擇校“焦慮”,又好笑,又沉重。它折射出中國每一個父母在面對孩子升學問題中的“焦慮”和“急功近利”,甚至將自己年輕時的遺憾強加到孩子身上,還是那句話“可憐天下父母心”。卻忘了,孩子幼年時期最需要的是父母為孩子建立健全的人格,如果父母們不以身作則,又怎麼能教導好孩子呢?不要忘了生而為人,第一步是要先學會做人,有所為,有所不為。每一位父母,最希望孩子得到的是,發自內心的天真與快樂,然而只有做一個正直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內心的快樂。

山川並非起於巍峨,大海也並非起于波瀾壯闊。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堅持和完善的人格才是成長的關鍵。

以上就是本期“由學而大,家長夜聽”的全部內容了,感興趣的家長可以去看看這部電影,相信你會有不一樣的收穫。歡迎聽眾朋友們可以在 喜馬拉雅fm搜索 “學大夜聽” ,訂閱我們的頻道~~

觀影有感——孩子的人生,不只取決於《起跑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