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姆勒利潤下滑16%:公司業績受奔馳拖累,欲裁1萬人,大家怎麼看?

東震木


奔馳汽車是豪華車的代名詞,在我國口碑不錯,是一些富豪的標誌性座駕。可是面對世界經濟不景氣和中國的疲軟汽車市場,本次也是不能倖免。

財報顯示,戴姆勒2019年一季度淨利潤為21.5億歐元,同比2018年下滑了9%,為了應對利潤下滑,奔馳開始縮減開支,那就是準備裁員萬人。

疲軟的國內市場影響奔馳汽車銷量

奔馳汽車目前在國內有合資汽車廠家那就是成立於1983年的奔馳汽車有限公司。另外就是直接進口的奔馳原裝車。兩者之間價格有所不同。中國是奔馳汽車最大市場,在中國銷量佔據奔馳整個銷售的28%,國產奔馳車的利潤非常高,整個奔馳公司單車利潤是為2812歐元(約合人民幣為22026元),而北汽奔馳每賣出一輛國產奔馳轎車的毛利潤為8.89萬元,毛利是其全球總毛利的三倍多,一輛車的利潤都比一輛車的售價高。

中國汽車在過去銷量一直維持高增長,進入18年年中出現了拐點,9月份以後開始明顯下滑,全年汽車銷量同比下跌6%。2019年1-3月全國乘用車市場累計零售507.8萬臺,零售同比累計下降10.5%,可見乘用車市場銷量依然疲軟的很。

整個市場疲軟,奔馳汽車自然也會受到影響,但是奔馳汽車在中國市場銷量僅僅下滑3%,還是遠低於整個市場的銷量下滑的,說明奔馳汽車的口碑相對而言還是不錯的,有這樣的業績還是難能可貴的。有人把奔馳業績不如市場預期歸咎於奔馳4S店維權事件,這恐怕不是十分客觀,畢竟維權事件對於一季報影響是微乎其微的,要影響也是二季報的事情。

奔馳銷量下滑還是與大環境有關,一個是經濟持續下滑,市場開始出現賺錢難現象,其次是極高的房價影響到居民的消費能力,只能價格以求,尋找更加實惠的車型,降低整個開支水平。

影響奔馳銷量下滑主要是國際市場

一季度奔馳在中國市場銷量僅僅下滑3%,是可控的,要低於其在全球的銷量下滑7%,影響奔馳銷量下滑主要是美國市場。下滑9%是中國市場下滑的3倍。歐洲市場下滑4%也超過中國市場。更加說明奔馳一季度下滑與奔馳維權事件不存在絕對的關聯度。

戴姆勒方面表示梅賽德斯-奔馳汽車下降原因是壽命週期效應和車型變化導致銷量的變化。從車型看,奔馳C車型下滑最明顯。

奔馳店大欺客形象亟待改變

女研究生坐在奔馳引擎蓋上維權鬧得是滿城風雨,讓奔馳形象大大受損,這多少影響到未來奔馳的銷售,但影響多大需要進一步觀察。

汽車購置最大擔憂就是售後服務,奔馳品牌深得人心,可是高利潤、高銷量和大品牌的服務有的時候也會不盡如人意,豪車品牌更需要細緻的服務和高素質的售後保障,畢竟豪車可選擇餘地更大。

專門從事客戶滿意度調研的J.D.POWER出具的2017年中國汽車售後服務滿意度研究報告中,奧迪位居第一位,亞、季軍分別是保時捷和路虎,而奔馳則僅僅達到平均水準的三星成績,排在第六位。顯然,在售後滿意度這塊,奔馳已經在BBA中處於落後位置。一個豪華車品牌售後服務居然位列第六位,這是差強人意的,如果未來奔馳不吸取教訓,品牌形象就會繼續惡化,影響購車者的心理,就比較麻煩了。


杜坤維


戴姆勒利潤下滑16%,受全球經濟下滑影響是根本原因。一輛車多開一兩年沒有問題,經濟下滑時很多人會選擇延遲購車計劃。


就國內來說,66萬奔馳漏油事件堪比打了10個億的廣告,可惜是負面的。如果不是西安女車主維權事件,短短時間內不會冒出那麼多奔馳質量問題曝光。我們在反思為什麼維權如此之難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奔馳質量也許並沒有表面上那麼光鮮。


正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汽車作為一種零件眾多製造複雜的工業品,有一定概率出現問題實屬正常,但是決定品牌信譽的不僅僅是質量,還有售後服務。


一直以來,多家國際知名汽車品牌都內外有別,國外大規模召回,但是在我國市場要不沒有動作,要麼簡單更換一個零件,消費者很難享受到同等待遇。這固然是市場不規範,管理水平落後與懲罰機制不健全的因素,廠商對於我國消費者的選擇性歧視也是重要原因。


戴姆勒旗下奔馳汽車第一季度營收為212億歐元,摺合人民幣1590億元,同比下滑8%;利潤為12.98億歐元,摺合人民幣144.6億元,同比下滑37%。


奔馳汽車全球第一季度銷量55萬輛,下滑7%,在我國市場表現尚屬優秀,僅下降3%。但是可以預期的將來,66萬奔馳漏油事件的影響至少還會持續數月時間,還存在一定下浮空間。


在全球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汽車銷量下滑是正常表現,這種情況短期內不會改善。隨著原材料價格上漲,市場競爭加劇,高庫存帶來的資金鍊壓力等等,奔馳2019年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裁員也許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選擇。


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日益成熟,一旦電池技術獲得突破,汽車市場降發生巨大變化。


財智成功觀察到如今的公路上,十之七八都是合資車進口車,國產汽車佔比極低。奔馳漏油事件是一個契機,希望國產車能修煉內功,不僅要做好發動機,還要在隔音、安全性、車漆等細節上多下功夫,儘快突破,不要過度依賴國外品牌合作。汽油時代我們大大落後了,新能源時代要抓住機會,實現趕超。


只有把品質做好了,才能成為品牌,才能獲得更高的溢價和利潤,這才是中國製造崛起的關鍵。


財智成功


戴姆勒,這是奔馳的母公司,對於業績下滑和裁員的情況是:


一,戴姆勒和奔馳的自身問題。


任何一家企業,如果業績出現問題,與自己都是有原因的。戴姆勒和奔馳在最近幾年的汽車行業競爭市場裡面,存在著產品定位缺點,一些產品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變化,還存在著價格定位過高,經濟下滑之後消費者對奔馳車的購買力下滑。另外,相比寶馬品牌,奔馳在營銷和宣傳方面,也是存在著較大的弱勢。

二,全球經濟的走弱。


所有行業和企業都是在全球經濟的土壤裡面,當經濟好的時候,大家都好。可是,最近幾年,全球的經濟都在下滑,除了美國經濟在復甦。經濟不好,企業和員工的收入也會下滑,引發人們的購買能力不足。同時,中國的汽車銷售也在下滑,汽車保有量已經非常飽和,購買新車的增量不足。


因此,對汽車股票以及傳統汽車產業鏈的股票,投資者需要注意風險。



雄風投資


無論戴姆勒,還是其他外國汽車企業,他們的整體銷量增速都在下滑。標緻雪鐵龍合併,吉利收沃爾沃,菲亞特要被收購,還有鈴木國產化,其實汽車行業早就不在景氣,戴姆勒這類高端品牌業績下降也是早晚的事。

中國一直被認為是全球最大汽車消費市場,一是因為人口基數大,潛在購買力高;二是隨著改革開放,中國人均收入不斷提高,潛在購買啦向現實消費轉換快速。所以改革開放之後不斷有國際汽車企業進入中國辦廠,中國汽車市場的消費能力,直接影響到這些國際汽車品牌的戰略規劃。

但是我認為目前傳統汽車行業已經不是朝陽產業,原因有三。

第一,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接近飽和,這是我個人判斷。我們不能以美國的標準來判斷中國還有多少增長空間。美國平均一家擁有幾輛車,在中國根本達不到。中國有各種客觀的限制,包括環境限制:汽車尾氣汙染。道路限制:擁堵導致的出行時間成本考慮。資源限制:石油進口依存度高。這些限制別說一家幾輛,一戶一輛都達不到。所以中國汽車市場在經歷了快速增長之後,放緩就不可避免。

第二,國產品牌崛起。雖然在技術層面上於國外企業還有差距,但這個距離已經很小啦,而國產品牌憑藉低廉的價格,漂亮的外觀越來越受到消費者認可,國產品牌的迅速崛起對國外汽車品牌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第三,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新能源車一定是未來汽車行業主流,無論是對環境影響,還是出行成本都具有明顯優勢,新能源車補貼使得在汽車消費成本與傳統燃油汽車價差縮小,而且隨著技術進步,新能源車製造成本會越來越低。這也會對傳統燃油汽車構成影響。技術的不斷更新是趨勢,只有適應了這種趨勢的企業才不會被淘汰。


忽悠接著忽悠1332


靠數據說話。內地汽車銷量正在下滑,戴姆勒只是隨著大勢一起往下跌罷了




小煒聊二手車


中國這麼大的市場受到了打擊 未來也不會增量的 提前裁員從公司角度來講是預見了寒冬


遠航依舊


不是市場的問題,而是公司不能適應市場的,是公司自身,品牌建設和企業文化不能適應中國文明造成的。


村民三強


資本從來都是追求利潤,不會考慮人情,


資本商學院


1.新能源車戰略落後,沒有形成增長點。

2.過分依賴傳統渠道,成本大。

3.互聯網信息技術引入慢,線上體驗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