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那么聪明, 为何不帮英明的扶苏, 而去帮纨绔子弟胡亥继位?

饿死的猫


秦始皇时期起,李斯一手制定了秦朝的国家法治体制。可以说,秦朝的每一刻历史荣光中都闪烁着李斯的身影。秦始皇死后,李斯拥护胡亥登基,可最终被腰斩。如此一生,令人唏嘘。

那么聪明的人,为什么要帮助胡亥,不帮扶苏呢?

有书君认为李斯根本不可能去帮助扶苏,原因在于:

01 两人治国理念完全不同

嫪毐之乱后,秦始皇推崇法家的治国方理念。李斯是法家学说的忠实践行者。

于是李斯与秦始皇两人一拍即合。不论是实行中央集权制,推行郡县制,又或是统一文字、度量衡等,秦始皇建国创制的过程中,均离不开李斯出谋划策。甚至焚书坑儒,李斯仍然是主导者。

而扶苏深受儒家学说影响,是典型的儒家学说倡导者。

扶苏在治国理念上就常与秦始皇不一致。焚书坑儒事件中,扶苏曾向秦始皇劝谏:“陛下用严厉的刑法处置儒生,臣担心天下会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秦始皇听完大怒,将扶苏发配去蒙恬的军队里了。

儒治和法治大相径庭。有书君认为这种治国理念上的对立、冲突,是李斯不可能倒向扶苏最重要的原因。

02 李斯和扶苏一派搞不拢

在攻打匈奴一事上,李斯与蒙恬存在过矛盾。李斯主张不要打,而蒙恬赞同攻打匈奴。最后蒙恬带兵打跑匈奴,占领河套地区。李斯心里就埋下了一个疙瘩。

李斯提出焚书坑儒后,扶苏曾极力反对。也因此,扶苏被发配去协助蒙恬治理北方游牧民族。李斯一直心存顾虑,担心扶苏记恨自己。

另外蒙恬是出了名的文武全才,不但上马能灭齐国、败匈奴,下马还能兼任顶级文官。蒙恬对李斯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者。

扶苏与蒙氏相处融洽,再加上蒙恬的弟弟蒙毅又是秦始皇最亲信的侍从大臣……出于防备、嫉妒、害怕等心理,李斯远离在扶苏与蒙氏的联盟之外。

由此可见,政见以及权力地位上的矛盾和关系,也是李斯不和扶苏站在一起的一个原因。

03 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秦始皇出巡归途中突发疾病,口授了玺书,让扶苏继位。当时在场的只有胡亥、李斯、赵高三人。

这样的局势对胡亥相当有利。赵高和胡亥关系密切。赵高手里还管着秦始皇的印玺,能够伪造继位书。三票就差一票了。

于是赵高跑去问李斯三个问题:

1、你和蒙恬,谁与扶苏的关系更近?

2、扶苏比较欣赏你,还是欣赏蒙恬?

3、蒙恬和你,谁对国家的功劳更大?

这三个问题,针针见血。

赵高还许诺:如果胡亥即位,你就可以一直做丞相,子孙也可以长保平安富贵。

威逼利诱下,李斯想通了其中的利害关系。

他知道要是扶苏当上了皇帝,会重用儒学,肯定还会让蒙恬做丞相。这样一来,多年好不容易到手的权利地位将全打水漂,自己还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李斯也明白这时的局面实际上已经基本被赵高和胡亥所掌握。现在即使他反抗,支持扶苏,也毫无作用。他反对的结果,或许只是以自己的一条命去搏一个忠臣的名声罢了。更何况李斯从来考虑的都是权利地位,而不是名声。

所以,他妥协了,帮助立胡亥为帝。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来说,李斯和扶苏都不可能是一条船上的人,李斯不会帮也帮不了扶苏。路是自己选择的,李斯悲凉的结局也只能自己受着了。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秦始皇死的时候,李斯七十多岁了。

这么一个年龄的人,应该回家抱孙子去了,严格来说是去抱重孙子。所以若是扶苏上台的话,肯定是不会让李斯继续当宰相的。

扶苏一项名声比较好,而且他很爱结交年轻有为的人。像蒙恬、蒙毅这种青年才俊,才是扶苏结交的对象。

李斯这种人,说实话给扶苏都是有代沟的。

他们两个搭班的话,根本尿不了一个壶里去,这一点李斯也是知道的。

还有扶苏本来对李斯,就有意见。

因为秦始皇在当皇帝的时候,犯了很多错,作为宰相的李斯,竟然选择听而不见,视而不闻。比如说,秦始皇大兴土木,追求长生......。

这样令扶苏失望的李斯,肯定不会被扶苏选择为宰相的。

扶苏当了皇帝,蒙恬是宰相的首选,而且赵高在劝说李斯和他同流合污,篡改遗诏的时候,就已经问过李斯这个问题了。

李斯的回答是,无论是功劳,才华,还是个人与扶苏的关系,他都不如蒙恬和扶苏的好。扶苏根本不可能选择李斯当宰相。

虽然李斯一开始,不想和赵高媾和。

但是,架不住赵高的威逼利诱。最后,赵高拿出胡亥来吓唬李斯。

说李斯若是不同意媾和的话,胡亥有可能灭了李斯的族。

李斯不得已,只好答应和他们一起篡改秦始皇的遗诏了。

之后,李斯就以秦始皇的名义,拟定了一道诏书,让扶苏自杀了。

扶苏见了这封诏书,想都没有想,就拔刀抹脖子了。

赵高、胡亥和李斯三人确定扶苏真的死后,才敢返回都城继位当皇帝的。

他们没想到扶苏竟然这么轻易的相信了他们。

胡亥登基当皇帝后,实现了他当初的诺言,还是让李斯继续当宰相。

但是,李斯并不是笑道最后的人,可以说这三个人,在杀扶苏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在为自己挖坟墓了。

他们杀了扶苏,也就是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先后死去了。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先是赵高诬告李斯的儿子,李由勾结陈胜吴广。李斯受牵连被抓进监狱,然后被赵高屈打成招后,就直接灭了族。

李斯死后,赵高架空了胡亥的皇权,导演了指鹿为马事件后,就把胡亥给杀了。紧接着就是赵高被秦王子婴杀掉。

你看这三个人,一个比一个下场惨吧。这就叫自作孽不可活。


汉史趣闻


李斯这辈子犯的唯一一次傻,就是:秦始皇去世后,李斯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扶持胡亥继位、逼死英明的扶苏!至于精明的李斯为何会犯傻到这程度,背后的根本原因在赵高身上!而李斯,之所以会在这一关键时刻栽在赵高手上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赵高那“能把死的说成活的”的卓绝口才。


李斯在口才上是个人才,但这要建立在他没遇到赵高之前,因为赵高在口才上,那是人才中的人才。这赵高的口才到底有多好呢,简单说来就是:堪比四处游说举六国相印的张仪。古代有个著名的口才能人叫触龙,他的壮举之一被记录在《触龙说太后》中,今天,我们仿之,姑且把赵高说服李斯的故事叫《赵高说李斯》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此后,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乱,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饭,不让外人知道死讯,按照惯例,应由秦始皇长子扶苏继位。扶苏思想倾向于儒家,不同意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当面提过意见,惹得秦始皇生气,把他派到西北大将蒙恬那里。

而这时,胡亥的老师,即宦官赵高却动起了歪脑子,他极力想让胡亥称帝,因为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大权在握了。始皇帝死时,扶苏正在西北鞭长莫及,如此一来只要说服李斯,赵高就完全可以把胡亥扶上皇位。

但这李斯平素与赵高关系也并不密切,并且又是极富谋略之人,要说服李斯,谈何容易啊!但是没关系,赵高是谁,雄辩之才可退百万雄兵之人啊!赵高的口才究竟有多好呢,接下来,我们回到当时来剖析一下:

这赵高去说服李斯,可以堪称天下“说服案”的范本啊!赵高的最终目的是劝说李斯篡改遗诏,但见到李斯后,赵高并没有单刀直入,而是采取了迂回引导法,他开腔说:

“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于嗣。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

这是什么意思呢,是说:皇帝死时,要扶苏回来参加葬礼的这封信,没等送出去,皇帝就死了,这封信没有人知道,现在胡亥手里。所以,谁继位,全由你我说了算。这话说得高艺术啊,全程是探听的口吻,而且也没有透露具体,这样说的原因是:万一李斯不配合,自己还有退路。

果然,李斯不配合,冷冷说:“这是亡国的言论,不是人臣应该议论的。”这话一出来,估计普通人心得凉半截,意思很明确:这事我不想说!

但赵高听到李斯的不满后,却有条不紊地继续陈述,显然,赵高此番是抱着“吃定你”的打算而来的。赵高看似无意地提到了一个关键人物:蒙恬,这蒙恬和太子扶苏关系很好,也是谋臣之一,深得扶苏的信任。

在这种时候提蒙恬,一来等缓和气氛,二来也能引起李斯的注意:为什么突然提这个人,他想表达什么?于是,李斯耐着性子听下去了。

接下来,赵高从蒙恬的才干、功劳、谋略、人心等等入手,狠狠把蒙恬大人夸了一顿。这李斯默默听着,在赵高卓绝口才的描述下,李斯恍然间还生出了自卑感。赵高一看李斯表情有变,立马知道,可以抛出杀手锏了,于是他说蒙恬和扶苏的交情很好。其实,赵高这番话只有这最后一句是事实,其他的非常有待深究。但此时的李斯,已然动摇,甚至自觉:自己全然不如蒙恬。

就在这个当口,赵高抛出了关键性的一句:扶苏继位会立蒙恬为丞相。这是什么意思,赵高等于告诉李斯:扶苏继位,对你李斯大大不利啊,因为他要立蒙恬为相,没你什么事啊!李斯听到这,脸色一沉,陷入了沉思。其实说到底,赵高完全就是在靠口才“忽悠”,谁说扶苏会立蒙恬为相啦?没人说,但赵高却成功用这招,让李斯错觉“蒙恬肯定就是未来的丞相”。

但李斯毕竟也是聪明人,转念一想,反正不当丞相也没事,还是坚守本心为好。于是,李斯对赵高说:你回去吧,说我是奉先帝的命令行事,听从圣上之安排,我自己有什么可以考虑可以决定的呢?这里可以看出,李斯可以算得上忠臣,即使明知道扶苏继位自己利益可能受影响,但也依旧不改初衷。

但赵高怎么会肯这样就回去,他继续卯足了劲发挥他的雄辩之才!

“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贵圣?”这话是顺着李斯的话进行反驳的,目的是说服李斯接受:效忠圣上并不需要完全按照圣上的意思办,而应以天下苍生为要。

紧接着,见李斯似有所动,赵高马上抛出论证,证明天下的圣人都是善变的,他还把圣人会随机应变,不拘泥于固有这个正理搬了出来,恰到好处的驳了李斯的忠臣论。这话连起来说就是告诉李斯:篡改遗诏并非背叛秦始皇。

李斯马上反驳说:篡改遗诏的貌似都没好下场!赵高大喜,这说明李斯此时已经心动了,现在他要做的,就是说服李斯:篡改遗诏也不会没有好下场。

赵高说道:“上下合同,可以长久;中外若一,事无表里。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

这话就相当有水准了,赵高的意思非常明确:篡改遗诏有没有不好下场不一定,但不篡改遗诏,却绝对会“祸及子孙”!然后,赵高论证了篡改遗诏能得到的种种好处。

听完后,李斯长叹“嗟乎!独遭乱世,既已不能死,安托命哉!”自此,李斯就已被赵高完全说服!活生生,赵高就把“黑”说成了“白”。这样的口才,即使不是李斯,换成刘斯,周斯,结果也大约是一样的!

所以,李斯最终舍弃扶苏拥立胡亥,不是因为别的,而仅仅是因为赵高口才过人啊!大约,李斯最终死于赵高阴谋之下,也与赵高出众的口才脱不了干系!看来,口才这东西,有时候比世间任何刀剑、谋略,都要重要啊!



记者李满


扶苏如果继位,基本宣告李斯政治生命的彻底结束

这是一道选择题——是天下百姓更为重要,还是自己的荣华富贵更为重要?

很可惜,李斯选择了后者,因为在他决定跟胡亥、赵高同流合污的那一刻,政治格局就已经形成了!

秦二世—赵高—李斯的三巨头执政,就在嬴政死的那一刻开始生根发芽,他深知嬴政的选择,而且他也明白,自己贵为丞相,如若想要颠覆赵高、胡亥并非难事,只是他没有这个理由!

否则,他完全有能力扭转乾坤,一举击溃胡亥和赵高。以丞相之名控制始皇帝亲卫,将胡亥及赵高严密监视,随后快马加鞭告知扶苏。或者,假意顺从赵高秘密通知扶苏引兵夺位,时机成熟之时,凭借自己丞相之威望,号召天下人拥立扶苏而非胡亥

这样看来,胜算是很大的!毕竟扶苏手里有蒙恬,而蒙恬手里有千军万马!


政客李斯,终究没有下定决心流芳千古

法家执行者李斯,是不会和有一定儒术熏陶的扶苏成为盟友的,而且蒙恬这一类的开国功臣又不会成为自己人。所以,他选择了看似“可靠”实则危险的盟友。他相信自己一生投机,此次也不会赔本的,可惜这一次不仅赔本,连命都陪上了!

李斯临死前对儿子的那句话很经典

我还想和你牵着家里的小黄狗,到蔡东门去打兔子,但是能够实现吗?

随后即被腰斩并弃市的李斯,不知在他弥留之际是否后悔莫及,或者说,心思缜密的李斯为何落得如此下场?胡亥并不弱,只是对于权力的欲望并不高,但不代表他可以放任任何一家独大,所以他需要作出制衡,以保证权力不倾斜向某个人

胡亥注定会选择与赵高的同盟,因为内外之分,他断然不会扶持李斯。但极度膨胀的赵高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而李斯也在这场博弈中,对于赵高的政治水平过分的相信

因为李斯的儿子驻守东方重镇(河南一线),而大将章邯也是他的人,这二人是李斯的免死金牌,可李斯就是聪明过头,他认为赵高是断然不敢将其一锅端的,毕竟投鼠忌器,如若李斯一死,无论是儿子或是亲信,都不能允许这种状况出现,国内大乱的情况下,东方门户将彻底洞开,结果不言而喻

是天意还是发展的必然——陈胜们的失败让赵高铤而走险

此时陈胜吴广起义已经如火如荼,让秦朝开始有了危机感。而项梁同志也一度也风光无限,大有重展六国雄风的势头。这样来说,李斯应该会比较安全,毕竟外患尚未解决就自相残杀的结果,赵高是知道的

或许是天意不可违,李斯注定要接受宿命的安排。项梁、陈胜的相继被灭,让赵高误以为已经高振无忧,无需再担忧东方边关。或者说他已经等不及了,权力的欲望已经让他失去了理智!无论是何种原因,赵高义无反顾的选择了一种最危险的方式,对李斯开刀!伴随着权力的失衡和大乱的局势,支持不住的赵高又以谋害秦二世的方法,来试图挽救危局。随后,子婴设计诛杀赵高,结束了三巨头统治的时代

只是为时已晚,秦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阶段,面临灭亡。其实在李斯被清算的那一刻,秦朝就已经走上灭亡之路

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的风光半世

师从荀子学习帝王之术的李斯,早年是为郡县小吏,学成入秦后,拜入吕不韦门下。随后辅佐秦王嬴政灭六国,成就帝业

主张焚书坑儒,加强中央集权;参与制定律法、统一度量衡、以及小篆的敲定,李斯都尽心竭力,并作出卓越贡献。李斯的政治主张,为中国及世界的政治制度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借鉴,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基础

作为帝国宰相,李斯的前半生堪称是风光无限。而品尝了权力滋味后的李斯,更是不愿意放弃这来之不易的成果。这也就是说,他为何会在扶苏和胡亥的选择题中,做出了“愚蠢”的选择!

他为了自己的权力,放弃了对国家、对嬴政的忠诚。扪心有愧的李斯,试图挽救危局,去改变由胡亥即位后的政治变化,可惜他遇到了赵高这样的对手,不讲道理、水平一般的赵高,硬是把帝国宰相李斯给解决了,用一种最决绝的方式,去敲响了秦帝国的丧钟!风光了大半辈子的李斯,还是没能逃过这一劫

为了自己的政治生命,李斯选择了走钢丝。因为他深知,师从淳于越主张儒术的扶苏上台后,自己将不再是帝国的权力核心

为了自己的性命无忧,李斯计划堪称周详,因为他深知,如若不想一起完蛋,那最好不要对自己动手(军事重镇在其子手中,重要将领也是自己的嫡系)

看似走过钢丝桥,成功着陆的李斯,却是大错特错。他面对的赵高,是一个为了权力不惜一切的亡命之徒,哪怕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甚至说损一千二又何妨?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机关算尽的李斯,虽然最后的下场是悲惨落幕,但我觉得他应该不会后悔!

因为,失去了政治生命的政客就像瘾君子失去了海洛因——生不如死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因为李斯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贪图权位。

李斯是法家学说的代表人物,但是扶苏却一直主张怀柔,所以造成李斯与扶苏关系一直比较紧张。

因为李斯和扶苏关系紧张,也造成扶苏和他老婆(李斯的女儿)关系紧张,扶苏自结婚就没碰过李斯的女儿,后来还是李斯的女儿和李斯断绝关系,两人关系才有所缓和。

赵高就是拿这一点说服的李斯,他说如果扶苏当上皇帝,李斯的丞相之位必然不保,这也就是前面为什么说李斯是个伪君子,他为了自己的权位,所以选择与赵高合作。

这也是他为什么扶持胡亥的原因。

以上回答参考电视剧《秦始皇》,如与史实不符,勿喷。


瓦窑堡的碳


李斯根本就不会选择扶苏。为什么扶苏会被派往北方,实际上是因为秦始皇放弃了他。对于当时的秦始皇来说,他最重大的对手是各地的诸侯和贵族势力的残余。所以秦始皇真正想推行的是郡县制,而不是维持封建制。当时扶苏所希望支持的是封建儒家思想,而不是后来董仲舒时代的王朝儒家思想。为什么扶苏接到命令后就选择自杀,因为他已经默认他被他父亲放弃的事实了。

——李斯


在笔者看来,李斯并不知道谁会获得继位,而真正知道的人是赵高,因为赵高是宦官,也就是当时秦始皇的秘书。那么继位的人肯定既不是胡亥也不是扶苏,而应该是当时咸阳城当中的某位公子。所以如果李斯知道继位的人是咸阳城当中的人,那么对于李斯来说就可以直接拿着奏折或者遗诏去拥立新君了。赵高篡改遗诏,变为了扶苏,这样对于李斯来说,他和扶苏的势力有仇,也就是和蒙氏家族有仇。那么他马上选择支持胡亥也就说得通了。

——扶苏


并且你要了解到,秦国的君主继位大多发生于政变或者强行继位。所以胡亥的继位方式并不会真正造成秦朝的衰败。而是因为秦朝内部的制度无法保持更新和维持,所以他才无法继续发展。也就是说,秦朝捅破了贵族的圈子。想要彻底郡县化他们,六国贵族就必然造成后来的反抗。最终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而最终是先通过农民起义这个点先爆发,然后导致了天下大乱。

——胡亥


真的很博通专栏


也许正是因为李斯太聪明,他才选择了“纨绔子弟”胡亥,而不是深得人心的公子扶苏。《史记·李斯列传》开篇便以仓鼠厕鼠之事表现了李斯的志向,他说:“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即李斯有着强烈的向上爬的欲望。当他在荀子处学了帝王之术,辞别荀子的时候,又说道:“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对权力、富贵哟这么大欲望的一个人,其控制欲势必更强。所以,他选择了更易于控制的胡亥当秦二世,而没有选择有能力、有主见并且深得人心的公子扶苏。

大臣挑选皇帝的事在后世也屡见不鲜,最典型的可能就是陈平、周勃等人荡平诸吕之后,最先组织各路诸侯起兵,在起兵过程中立功最大的齐王刘襄令人意外地被排出在皇位继承人的候选人之中,反而是平时最低调的代王刘恒成了新皇帝。这不是因为刘襄不适合当皇帝,而是因为他太适合当皇帝了,但是他当了皇帝之后,大臣们可能就没有好日子了。毕竟皇帝的权利与大臣的权利本身就存在这冲突啊,此消才能彼长。

所以,公子扶苏没有被李斯和赵高选中,也是因为公子扶苏太适合当秦国的皇帝了,但是他当了皇帝之后,与他有过节的奸臣赵高肯定要被清算,而控制欲极强的李斯也会逐渐因皇权的限制而难以把自己的欲望发挥到极致。


国史通论


这个问题在北大校友捐赠的西汉竹简里已经有明确的回答了。

北大校友之前捐赠了一批西汉竹简,其中一封竹简叫《赵正书》,北大学者们对这封竹简的评价——

《赵正书》……部分段落见于《史记》的《蒙恬列传》、《李斯列传》,但文句不尽相同,可能是司马迁撰写《史记》时的参考之一。书中对胡亥继位以及秦始皇最后一次巡行路线、赵高之死等事的记载与《史记》不同,提供了西汉前期人讲述秦末历史的一个新文本。它不仅为了解这段历史提供了新认识,而且启发我们思考汉代人的秦史观,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很高的史料价值 。

另外,学者们在论文《北大藏西汉竹书〈赵正书〉概说》里明确说明《赵正书》成书在汉武帝之前。我个人觉得《赵正书》关于秦始皇立储的记载比《史记》更可信。毕竟,如果不把胡亥塑造成“暴君”,汉高祖刘邦岂不是从反抗胡亥暴政的英雄变成打劫赵氏江山的强盗了?

《赵正书》关于秦始皇立储是这么记载的——

昔者,秦王趙正出遊天下,環(還)至白(柏)人而病,病篤,喟然流涕長大(太)息,謂左右曰:“天命不可變于(歟)?吾未尝病如此,悲□……”……而告之曰:“吾自視天命,年五十歲而死。吾行年十四而立,立卅七歲矣。吾當以今歲死,而不智(知)其月日,故出遊天下,欲以變氣易命,不可于(歟)?今病篤,幾死矣。其亟日夜揄(輸)趣(趨),至白泉之置,毋須後者。其謹微密之,毋令羣臣智(知)病。”
病即大甚,而不能前,故復召丞相斯曰:“吾霸王之壽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其後不勝大臣之分(紛)爭,爭侵主。吾聞之:牛馬鬬,而閩(蚊)虻死其下;大臣爭,齎(齊)民古(苦)。衣(哀)令(憐)吾子之孤弱,及吾蒙容之民,死且不忘。其議所立。”


丞相臣斯昧死頓首言曰:“陛下萬歲之壽尚未央也。且斯非秦之產也,去故下秦,右主左親,非有强臣者也。竊善陛下高議,陛下幸以為糞土之臣,使教萬民,臣竊幸甚。臣謹奉法令,陰修甲兵,飭正(政)教,官鬬士,尊大臣,盈其爵祿。使秦並有天下,有其地,臣其王,名立於天下,執(勢)有周室之義,而王為天子。臣聞不仁者有所盡其財,毋勇者有所盡其死。臣竊幸甚,至死及身不足。然而見疑如此,臣等盡當僇(戮)死,以報於天下者也。”
赵正流涕而谓斯曰:“吾非疑子也。子,吾忠臣也,其議所立。”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羣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
王曰:“可。”

从《赵正书》这段记载看,首先秦始皇本人压根就没有考虑过扶苏,不然也不会说“不奈吾子之孤弱”这种话;而且秦始皇临死还对李斯等大臣进行敲打,担心他们在自己死后违背自己的意愿,立他不喜欢的人做继承人。如果秦始皇准备立扶苏的话,绝对不会用这些话敲打李斯这些大臣。

而从秦始皇遗言看,他也是有意逼着李斯等这些大臣在他面前表态,而李斯显然是听出了秦始皇的弦外之音,所以李斯和冯去疾当即表示应该立胡亥为继承人。

而当李斯等人表态后,秦始皇也没有在啰嗦,直接就认可了。

显然从《赵正书》记载看,胡亥就是秦始皇选定的继承人,李斯只是托孤大臣之一,他作为非秦人出身的大臣,不敢也没有条件违背秦始皇的意愿,去改立公子扶苏。


兰台


赵高说动李斯的一个理由,就是扶苏上台会重用蒙恬而不是李斯。从功利主义角度看,扶持秦二世对李斯最有利。秦朝不讲道德,讲功利。通过趋利避害让老百姓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而作为法家功利学说的代表李斯自然而然的会以自身荣衰为出发点考虑问题,而不是什么谁英明谁昏庸。对自身有利才是第一位的。李斯早年在楚国当小吏时,看到老鼠生活在厕所中,老鼠看到人和狗靠近,就表现得很惊恐。而在生活在粮仓里的老鼠,每天吃得饱,即便有狗和人靠近也毫不害怕。李斯于是发出感叹,人好比老鼠,贤与不肖取决于他所处的环境如何。可以看出,李斯并无颜回这般居穷巷而不改其乐色的超高境界。也没什么道德水准与道德负担。身居高位就是贤达,身处卑位就是不肖,是李斯的信条。


1成亮1


李斯在中国历史上,在整个秦帝国里,绝对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

秦朝没有文学,唯一的一篇就是李斯的《谏逐客书》,一篇就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李斯)

他是杰出的书法家,由他写的《泰山封山刻石》《琅琊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等书法石刻名垂千古。

最了不起的是他的政治才干。他不但在秦朝统一过程中,派间谍去各国离间六国君臣的关系,以实现各个击破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李斯在秦朝统一后,做了几件卓有成效造福千古的事情: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实施郡县制。

如果没有统一文字和度量衡,那中国就会出现数种语言文字,只要文字语言还是各用各的,那就相当于还是不同的国家,就像当下的欧洲一样。就算强迫把疆域统一在一起,国家迟早也要分裂。

如果没有统一的车轨,势必给出行带来很大的麻烦。大家都知道,要致富,先修路。车轮轨道不一样,明显是限制发展的。

(胡亥)

实施郡县制。这一条尤其值得称道。李斯的眼光是超前的,他能够做到这一点,绝对是一个穿越性的人物。项羽建立西楚后,废除了郡县制,又改为分封制。很快,项羽就尝到了苦果,国家分崩离析。刘邦建立汉朝以后,一半分封一般郡县,但分封最后酿出七国之乱,直到汉武帝推恩令,才多少解除了苦果。

但是李斯的几件恶行,却又是非常明显的。第一件是杀韩非。韩非本来是他的同学,其才华丝毫不亚于他。结果他怂恿秦始皇,以间谍罪把韩非杀掉。

第二件是焚书。作为一个大知识分子,自然知道书籍对于国家对民族的重要,他却还建议秦始皇这样做。

第三件,篡改圣旨。很显然,他是明白秦始皇把一腔希望都寄托在扶苏身上,派扶苏去边关锻炼,最后临死前遗诏立扶苏为皇位继承人。但是他却和赵高合谋,篡改圣旨,立纨绔子弟胡亥为皇帝,矫诏杀了扶苏。

(赵高)

李斯为什么会干这三件恶行?说白了,他不外乎一个“私”字。因为怕韩非取代他的位置,不惜把黑手伸向自己的同学。他怕天下人提建议,改变他的那一套,才鼓动秦始皇对天下儒生方士下毒手。他怕扶苏当皇帝后,自己不再被信任,所以才想扶持一个傀儡人物起来。

但是,李斯在用他的私心的时候,没想到赵高的私心比他更重,恶毒比他更彻底,最后赵高用他对付韩非的办法,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搞死了他。

李斯是一个悲剧,他所作所为,值得后世深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