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9 扶苏为什么接到假昭书不甄别真伪就自杀了?

绿嘉


这一切都出在扶苏自己身上

扶苏的自卑心理

扶苏对于秦始皇是充满着敬畏的,不仅因为他是自己的父皇,是大秦的帝王,更因为他的丰功伟绩。扶苏是很有政治远见的,也有足够的能力,可惜内心不够强大。他渴望像秦始皇一样的霸业,更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父皇的赞许和认可。

只不过秦始皇一直把扶苏当成继承人一样培养,所以要求非常严苛,而扶苏因为总是无法让自己的父皇满意,心里就非常失落,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自卑心理。

大儿子与



儿子的区别

秦始皇对于扶苏要求苛刻,不苟言笑,反之对于自己的小儿子胡亥却是非常宠爱,有求必应。其实也正常,扶苏是继承人,所以要严格要求,好锻炼他的能力。小儿子又不用继承国家,所以怎么宠都行。

秦二世胡亥

其实从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扶苏的名字是从诗经中选取的,而胡亥的"亥"字就是小猪,由此可见秦始皇对二人态度的差别。可是扶苏到底是年轻,加上内心柔弱敏感,在与胡亥的强烈对比下,扶苏就误以为秦始皇不喜欢自己。

因此,扶苏没有理解秦始皇派他去戍边的真正用意,而是以为是父皇对自己失望了,所以把自己赶出了咸阳,更不会想到秦始皇会把皇位传给他。在扶苏的眼里,父皇已经放弃了自己这个儿子。

秦始皇的突然离世

赵高和李斯之所以可以假传遗诏,是因为秦始皇死得突然,毫无预兆,在赵高和李斯的刻意隐瞒下,外界根本没有人知道秦始皇已死的事实。而扶苏被发配边疆的时候,秦始皇的身体还很好,所以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父皇已经死了。连蒙恬都只是怀疑诏书的真伪,未曾想到始皇已死。

歹人赵高

更何况李斯和赵高都是颇受秦始皇器重和信任的,扶苏对于他们两个人的话也无法怀疑。而且秦始皇那么厉害,怎么会有人敢假传圣旨呢,所以扶苏内心就坚定地认为是自己的父皇下令处死自己的

因为上述的种种原因,导致扶苏没有怀疑过秦始皇要自己死的命令。可是,扶苏没有必要非要自杀啊,他完全可以反抗啊,而且当时他完全有反抗的能力。当时驻守边疆的有三十万大军,而蒙恬明显是站在扶苏这一边的。当时的宗族制度也是主张立长,扶苏作为长子,素有贤名,继承皇位本就是众望所归的。

可以说当时赵高和李斯是走了一步险棋的,因为扶苏此时手握重兵,自己手中不过空有一张假诏书,万一扶苏带领蒙恬起兵造反,他们根本就无法抵抗。但是赵高很了解扶苏的性格,他相信扶苏不会造反,事实证明他赌对了。


前线分析


扶苏对假诏书信以为真,所以按诏书要求自杀

事件回顾: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沙丘宫平台驾崩。在秦始皇死之前,曾让中车府令赵高扶苏下诏书,让扶苏返回咸阳,接受王位,安葬始皇帝。

赵高为了一己之私,联合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篡改秦始皇遗诏,将秦始皇册封扶苏为太子的诏书改成立胡亥为太子。

同时为了公报私仇,也为了胡亥上位使自己荣华富贵,赵高竟鼓动胡亥假冒秦始皇诏书,赐死公子扶苏及大将蒙恬。

远在边关的公子扶苏接到假诏书后,边哭边自杀了。

▲中车府令赵高


难道,扶苏就没有发现诏书是假?

在当时情况下,公子扶苏确难发现诏书是假的,原因如下。

一、诏书以假乱真

当时赵高做假诏书时,秦始皇已死。不论赵高还是丞相李斯都是长期跟随在秦始皇身边的人,假冒秦始皇笔迹不是太难。

同时,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当时赵高掌管秦始皇全部兵符印玺,把假诏书盖上秦始皇的真印章,假的也成真的了。因而,单从诏书看,扶苏不得不信。

二、扶苏不知秦始皇已死

当秦始皇死后,由于是在外地驾崩,再加上担心诸皇子及天下发生叛乱,于是丞相李斯决定秘不发丧。

把秦始皇装在棺椁中保存,并派最信任的宦官坐在秦始皇车中假冒秦始皇。

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骖乘。——《资治通鉴》

▲丞相李斯

所到之处,假秦始皇的日常饮食、百官奏事与秦始皇活着的时候一样。由于保密措施得当,仅有李斯、赵高等几个人知道。

所以,公子扶苏收到诏书后,不知秦始皇已死,还以为是秦始皇亲自下的诏书,故没有产生怀疑。

三、秦始皇出游前处罚过扶苏

在秦始皇出游的前一年中,发生了一件事,这件事情,让公子扶苏感觉秦始皇不喜欢自己了,让后来扶苏对假诏书深信不疑。

公元前212年,有两个儒生叫候生、卢生的人暗中嘲笑秦始皇。秦始皇大怒,派人对咸阳城里的所有儒生进行严查拷打。众儒生互相推诿控告,最后有四百六十多人被捕。秦始皇把他们全部坑杀。

秦始皇的长子扶苏因这件事进谏秦始皇,说:“这些儒生都是学习孔子的,如今处以极刑,会引起天下大乱的。”秦始皇听后很是愤怒,将扶苏派往北部与蒙恬修筑长城。

▲公子扶苏

扶苏的行为让秦始皇大发雷霆,因而才将扶苏遣往北方修筑长城。一直到秦始皇驾崩时,扶苏一直都没有被召回咸阳。因而扶苏以为秦始皇始终对自己的行为怀恨在心。

同时,赵高的假诏书中也以秦始皇的口吻训斥扶苏:“对皇帝直言诽谤,日夜抱怨愤恨,唯恐自己不能做太子。”因而,扶苏就更感觉是秦始皇要赐死自己了。

同时,秦始皇出游时,始终带着幼子胡亥,这会让人觉的胡亥才是秦始皇的最爱,根本也不会怀疑立胡亥为太子是假诏书。既然秦始皇已立胡亥为太子,那么扶苏肯定感觉自己不讨喜欢,父皇赐死自己也就没啥可疑的了。


史无眠


其一,扶苏接到诏书时还不知秦始皇已死,其本人行仁政,不遵从有玉玺的诏书就是造反,扶苏并不想造反。扶苏被派去修长城,和蒙恬等将领关系相处很好,同时在王室群臣也关系不错,必然引起秦始皇猜疑,扶苏也必然知道猜疑,接到诏书也是心灰意冷。

其二,公子扶苏其实是楚夫人的儿子,身上有一半楚国王族血统,和楚系外戚集团关系密切,如果争储必然导致王室内部争斗,政权必然不稳。当时秦国国力耗损严重,扶苏作为外戚集团辅佐之人,知道其他国家很多势力一直在蠢蠢欲动,国家一旦出现动荡,秦国基业必然危险,江山易主。

其三,扶苏其人仁义孝廉,尊儒家,施仁政,不贪图名利不争权夺势,是一个有大气量的人,也怕连累蒙恬,如其造反,蒙恬必然举兵支持带来社会动荡不符其仁政理念。从大局出发,扶苏只能自杀。



今朝随想


扶苏(前241—前210),嬴姓,赵氏名扶苏。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扶苏。一称公子扶苏,或扶苏公子。有篇文章记述了扶苏自杀的经过。

原文

于是(胡亥、赵高、李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子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长子扶苏,曰:“朕巡行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今扶苏与将军蒙恬将师数十万以屯边,十有余年矣,不能进而前,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乃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我所为,以不得罢归为太子,日夜怨望。扶苏为人子不孝,其赐剑以自裁!将军恬与扶苏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谋。为人臣不忠,其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封其书以皇帝玺,遣胡亥客奉书赐扶苏于上郡。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 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使者数趣之。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属吏,系于阳周。

-------摘自《史记·李斯列传》

译文

于是,他们就一同商议,伪造了秦始皇给丞相李斯的诏书,立胡亥为太子。又伪造了一份赐给长子扶苏的诏书说:“我巡视天下,祈祷祭祀各地名山的神灵以求长寿。现在扶苏和将军蒙恬带领几十万军队驻守边疆,已经十几年了,不能向前进军,而士兵伤亡很多,没有立下半点功劳,反而多次上书直言诽谤我的所做所为,因不能解职回京当太子,日夜怨恨不满。扶苏作为人子而不孝顺,赐剑自杀!将军蒙恬和扶苏一同在外,不纠正他的错误,也应知道他的谋划。作为人臣而不尽忠,一同赐命自杀,把军队交给副将王离。”用皇帝的玉玺把诏书封好,让胡亥的门客捧着诏书到上郡交给扶苏。

使者到达之后,打开诏书,扶苏就哭泣起来,进入内室想自杀。蒙恬阻止扶苏说:“陛下在外,没有立下太子,派我带领三十万大军守卫边疆,公子担任监军,这是天下的重任啊。现在只有一个使者来,您就立刻自杀,怎能知道其中没有虚假呢?希望您再请示一下,有了回答之后再死也不晚。”使者连连催促。扶苏为人仁爱,对蒙恬说:“父亲命儿子死去,还要请示什么!”立刻自杀而死。蒙恬不肯自杀,使者立刻把他交付法吏,关押在阳周。


唐明国亮


儒家思想害死人,扶苏接到赵高和李斯发给他的假诏就自杀了,他不是不想甄别诏书的真假,只是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其实,他的最重要的政治盟友蒙恬不但质疑诏书的真假,更是要返回咸阳与秦二世胡亥对质。

秦始皇死后,身边其实有三个重要的朝臣在身边,一个是丞相李斯,一个是宦官赵高,另外一个是蒙毅,他是秦朝重要蒙恬的弟弟。蒙毅一直伴随在秦始皇身边,收到的宠信远远超过赵高,蒙毅不但是蒙氏世族的人,重要的是他位为上卿,文官的地位仅次于丞相李斯,他的哥哥蒙恬更是手握几十万秦军,当时被誉为“华夏第一勇士”。

蒙氏两兄弟一文一武在朝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秦始皇死的时候,最大的失误就是蒙毅没在身边,他被病重的秦始皇派去会稽祭山去了,等他祭山回来还没到沙丘,秦始皇就死了,李斯和赵高修改了秦始皇的遗诏,立了胡亥为二世皇帝。

蒙毅的政敌李斯和赵高都没有等蒙毅回来咸阳,直接下旨把他囚禁在代郡,最后二世皇帝害怕蒙毅复出对他得位不正的事情有所知晓,下旨杀了他。

蒙毅的死于扶苏自杀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关系很大。

蒙氏兄弟是秦始皇时期秦国最知名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扶苏能够得到蒙氏兄弟的支持也源于太子扶苏也是儒家思想的推行者。儒家与法家在秦朝政坛势成水火,而法家的代表人物就是秦始皇和李斯。

我们中国人历代都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扶苏也不例外,他在接到秦始皇的遗旨要其自杀的时候,他应该是知道这道圣旨应该不是皇帝嬴政的意思,一同接旨的蒙恬更是直接质问:

“陛下如今在外,还未立太子,派我率领三十万大军把守边疆,让公子你来监督,这是关系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务!如今只因一个使臣到来,你就想自杀,你哪里知道这不是奸诈的诡计呢?我请求你重新去请示一下,等请示之后再死也不迟!”

扶苏的回答很儒家:“如果父亲命令儿子自杀,那还要再请示些什么呢?”,于是走进内宅就自杀了。

大家可以看看扶苏迂腐到了何种地步,连蒙恬都很怀疑圣旨的真实性,难道扶苏作为国之储君,就那么轻率的自杀身死,这不符合一个政治家的基本素养,因为他代表的不是个人,甚至不单纯是皇帝嬴政的儿子,他的身份代表的是秦国的未来。

扶苏能够当太子肯定有过人之处,以上的质疑他肯定也想得到,而最后他轻易的做出自杀的选择,唯一的解释就是受到了儒家的荼毒太深。

扶苏的死其实蒙恬要负很大的责任。

蒙恬作为军中最重要的将领,他肩负的不只是修建长城,抵御匈奴的责任,更多是辅佐太子扶苏,秦始皇把扶苏派往蒙恬军中,也是希望扶苏能够与蒙恬更深的加强政治联盟,为未来继位打下基础。

蒙恬眼看着太子扶苏遵旨自杀,虽然有质疑,却没有进行阻止,而他事后去移交了军权,独身一人前往咸阳去找皇帝理论,他的表现太过弱智,最后他都没有到咸阳,就被捉拿入狱,最后赐死狱中。

太子扶苏都死了,他去咸阳质疑有什么意义?放弃了当时秦国最大军事集团的军权,那完全就是找死。

如果蒙恬能够极力阻止扶苏自杀,并与太子扶苏一同质疑圣旨的真实性,并率军前往咸阳,那么赵高、李斯和胡亥是完全没有能力稳住朝政的。太子和大将军同时回咸阳,只有秦始皇亲自出面才能阻止,而那时秦始皇都臭了好几天了。

太子扶苏和将军蒙恬都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这非常的奇怪,仔细分析,这和他们的深受儒家影响有很大的关系。忠君、忠父情结最终害了他们,也害了秦国,如果我们反过来假设:如果是李斯和胡亥处在他们的位置上,会如何呢?我相信他们不可能就那么束手就擒。


沉墨I方之城


这个只能怪扶苏太明白政治中的玄机,想的太全面,太过聪明,反而害了自己。扶苏生性仁厚,多次直谏嬴政,在一次为术士请命的时候终于彻底激怒嬴政,被发配到边疆上郡为蒙恬监军,而扶苏接到赵高的伪造赐死诏书,内容是立胡亥为太子确立他的合法继承权,然后赐死扶苏与将军蒙恬,扶苏认为嬴政因盛怒将他发配边境监军,已有废他太子之心,现在嬴政立胡亥为太子,胡亥年幼,担心其他皇子不服,尤其扶苏和蒙恬,领三十万大军在边境,足以造反推翻胡亥自己做皇帝,所以赐死自己也是合理的,因而没有再求面见嬴政,自刎而死。


后山路人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当年七月,行至沙丘时病重,秦始皇命中车府令赵高写遗诏给扶苏,遗诏内容是让扶苏将兵权交给蒙恬,赶快回咸阳主持丧事并继承帝位。

当时遗诏已经封好,还没来得及交给使者送去,秦始皇便不幸去世。 秦始皇死后,赵高和丞相李斯等人与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阴谋篡改秦始皇的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伪造一封遗诏赐给扶苏,列举扶苏和蒙恬的罪过,命令他们自杀。

胡亥派使者将遗诏送到上郡给扶苏,扶苏看到遗诏内容便自杀而死。然而还有性格方面的原因,另外对始皇帝忠心不二


战斗大黄蜂


假昭书?谁说的?李斯行文,赵高用印,那就是真的!至于没有秦始皇认可这事儿,你真难为扶苏了!


邯郸草草


一方面是性格使然。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扶苏属于乖孩子,听话,品性纯良,没有多少心机,对于父王的诏书不假怀疑就接受。其次,形势使然,胡亥和赵高占了先机。


银烛秋光夜读史


性格太懦弱了!应该要求见秦始皇一面,可以不用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