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豬糞不墜青雲志,20年打造1500億民企帝國,他做了8分鐘"首富"

如果有人問:“從一文不名到世界首富需要多長時間?”海亮教育告訴你,只需要1秒!

2017年8月10日,對於2015年登陸納斯達克的教育類中概股海亮教育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刻。在開盤短短5分鐘後,海亮教育每股股價瞬間漲至199999.99美元,漲幅高達2萬倍,公司市值一度飆升至5.4萬億美元,相當於6個蘋果公司的市值。其海亮集團董事長馮海良身價超過5萬億美元,是比爾蓋茨的50倍,瞬間登上了世界首富的寶座。8分鐘後,股價回落到10.26美元/股,馮海良做了8分鐘的“世界首富”。

(如果您對企業管理有興趣、想了解,請私信作者“工具包”三個字,便可獲取《企業管理工具包》一份)

撿豬糞不墜青雲志,20年打造1500億民企帝國,他做了8分鐘

海亮教育股價為何暴漲?馮海良用“哭笑不得”、“國際玩笑”作了回應,他表示:“這應該是一起烏龍指事件。”

海亮教育成立於1995年,是全國基礎教育階段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民辦中小學教育集團,總市值123.7億美元,雖然其比新東方成立時間晚,但市值卻是新東方的400倍。能力如此強悍,海亮掌門人馮海良的背後,又有多少辛酸苦辣的百味創業故事呢?

難安現狀,不墜青雲志

馮海良於1960年在浙江省諸暨市出生。幼時,父親被下放到農村改造,日子過得甚是艱難,他便隨姐姐馮亞麗走街串巷撿牛糞。1979年高中畢業後,他頂替父親的公職,到店口供銷分社工作。因為聰明和勤快,不到5年即提拔為分社經理。

撿豬糞不墜青雲志,20年打造1500億民企帝國,他做了8分鐘

1989年底,目光敏銳的馮海良,從剛剛興起的店口五金行業中發現了商機。他審時度勢,把握機遇,毅然辭去了供銷社經理這份工作,籌集了16.5萬元資金,辦起了諸暨市銅材廠。創業初期的銅材廠,只是一個作坊式的小加工廠,無資源資金,生產經營活動捉襟見肘。馮海良白天跑採購進原料抓生產,晚上看書潛心分析研究,很快便成了銅材加工領域中的行家。

1992年,馮海良成立了諸暨市銅業公司,依靠合理的價格、良好的服務和信譽,諸暨市銅材廠很快打開了市場,通過連續幾年技改擴產,到1995年,海亮的產銷量達到了5000多噸,他把公司更名為諸暨市海亮銅業有限公司,一個銅材王國由此誕生。

躬身鏖戰,乘風破浪

1996年,全國銅材市場跌入低谷,馮海良通過大量的市場調研發現銅管產品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他冒著破產的危險,籌集2500萬元資金,上馬銅管生產線。僅10個月時間,就完成了2萬平方米的廠房建設和設備安裝,產品投入市場,馬上供不應求。通過併購策略實現低成本擴張,他不斷加大技改投入,調整產品結構,增強企業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撿豬糞不墜青雲志,20年打造1500億民企帝國,他做了8分鐘

在連續的躬身上坡與自我鏖戰中,馮海良忽然意識到身後的追逐者越來越少,他們已經站在了一個旁人難以企及的高峰之上。2013年,海亮集團營業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其中海亮銅合金管等多個品類產能已居全球第一。

以人為本凝聚人心謀發展

在企業經營管理上,海亮集團一直堅持“以人為本凝聚人心謀發展”。馮海良建立並完善了一套“廣納賢才、人盡其才”的用人機制。他把優秀人才聚集到企業的大事業中來。積極創造有利於人才創業的環境條件,建立人才激勵機制,通過企業股份制改造創新分配機制、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創造施展才能的舞臺、給予充分的信任,使人才與企業結成了不可分割的共同體,從而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基地。

永不滿足的馮海良厲兵秣馬,帥旗一揮,向著世界銅加工行業的高地繼續邁進,他說:“要實現海亮的藍圖,人才是決定因素。”

撿豬糞不墜青雲志,20年打造1500億民企帝國,他做了8分鐘

他告誡現在的創業者:“首先要認清自己,每個人的時間、精力、資源都是有極限的,你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一定要學會整合資源,把別人的長處能夠為自己所用,因此,團隊的力量不可小覷。但需要強調一點,創業者要學會分錢,捨得利益共享,要不人家憑什麼跟著你幹呀?很多創業者想不明白這一點,把錢都攥在自己手裡,眼前是多賺了點,但企業註定做不大。”

其實,現在很多創業者也想給團隊分錢,想做股權激勵,但是苦於找不到方法,甚至之前分錢不當帶來一系列問題。在過去的幾年裡,我在幾家初創公司和風投公司工作過,這幾年時間我的經歷比之前的人生要豐富的多,我的身邊有著一群經驗豐富的創業者。從創業之初開始,我就開始記錄下自己的經驗教訓,犯過的錯誤,以及一些概念想法。如果您在企業經營、員工管理上遇到問題都可以進行諮詢。

點擊上方頭條作者,私信 “工具包”即可為您發送價值3980元的《企業管理工具包》,涵蓋企業管理八大經;中高層激勵工具:股權激勵模型、合夥人協議等;基層激勵:八大提成制度、績效、晉升、員工價值觀評價系統等等。相信我的一點微薄之力,定能幫助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