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脹氣怎麼辦?

當胃、十二指腸存在炎症、反流、腫瘤時,就會使胃的排空延緩,食物不斷對胃壁產生壓力;

同時,食物在胃內過度發酵後產生大量氣體,使胃內壓力進一步增高,因而就會出現上腹部的飽脹、壓迫感,這就是胃脹氣。

總是脹氣怎麼辦?

脹氣,不只是憋得難受


事實上,肚子脹氣不僅會引起腹痛、打嗝、頻繁放屁、甚至還會使人坐臥兩難,感到不安。

脹氣會使內臟活力受損,當氣滯留在體內時,就容易讓身體各個部位產生痠痛與疲勞感。

如果長久不重視腹脹,胃腸功能可能會下降,並且引起消化系統疾病。

揪出6個脹氣“元兇”

1.大量吞入氣體

在大量飲水或喝飲料時,很容易吞入空氣。因精神因素或某些胃腸道疾病會在唾液增加的同時,隨唾液吞入較多氣體。


總是脹氣怎麼辦?

2.消化不良

體質較差,會表現為胃動力不足,常因進食某些刺激性大的食物或者較難消化的食物而導致肚子脹氣;另外,腸道菌群失衡,許多廢氣就會很容易在腸道內積聚,也會導致腹部脹氣的現象。

3.腸道排空障礙

腸梗阻或腸壁張力減弱時,腸道內可積聚過量氣體和液體。有些胃腸道腫瘤或腹腔手術併發症會引起腸梗阻,需要及時就醫。

4.吃容易產氣的食物

● 西蘭花、捲心菜和甘藍

西蘭花、捲心菜和甘藍等十字花科蔬菜所含的複合糖(能被腸道菌發酵利用),在發酵之前都處於未消化狀態,容易產生氣體,導致脹氣。

● 乳製品

吃過奶酪或喝完牛奶感覺肚子脹氣,可能是乳糖不耐受所致。乳糖不耐受患者最好選擇低乳糖的替代品。

● 豆類

扁豆、大豆和豌豆等豆類食物富含蛋白質,但也含有人體無法吸收的糖和纖維,容易導致脹氣。豆類最好與容易消化的米飯和藜麥等全穀食物搭配食用。

● 過鹹食物

高鈉飲食會引發水腫,導致脹氣。湯料、麵包等大多數加工食品含鹽較多,少吃為佳。大量喝水有助於排除體內多餘鹽分。

5.胃酸過多

胃中過多的胃酸和胰液中和後會產生二氧化碳,而造成脹氣、打隔。

6.胃腸疾病

如慢性胃炎、胃潰瘍、腸炎、腸梗阻、習慣性便秘等會導致脹氣。

做到5點,遠離脹氣


①調整飲食結構

應避免的食物:脹氣的主要原因是消化系統無法吸收某類碳水化合物,豆類容易引起脹氣,甘藍菜、綠花椰菜、洋蔥、白花椰菜、全麥麵粉、白蘿蔔、香蕉等也容易產生脹氣。

胃脹氣大部分是飲食所引起的,首先必須改變飲食習慣,吃東西時,細嚼慢嚥,而且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建議少食多餐。

②喝米湯

米湯及大麥粥對脹氣、排氣及胃灼熱等有效。用5份的水加一份的米(穀子或大麥),煮沸10分鐘。蓋上鍋蓋再慢燉50分鐘。過濾,冷卻後,一天喝數次。對於胃脹氣需要找出自己無法消化的食物,進而避開這些食物。

③克服不良情緒

焦躁、憂慮、悲傷、沮喪、抑鬱等不良情緒都可能使消化功能減弱,或刺激胃部製造過多胃酸,其結果是胃氣增多,腹脹加劇。

④藥物

必要時增加消化道動力藥物。增加複方消化酶,健胃消食片或健胃消食口服液。

⑤適當運動

餐後百步走,適當增加胃腸蠕動。

手上有個“防脹氣”開關

除了吃藥緩解脹氣以外,不妨試試一個簡單的穴位按摩法,堅持一週以上,就可以見到明顯效果。

四縫,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用穴。它不是單一的某個穴位,而是四個穴位的合稱,分別位於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關節相交處的橫紋中點。


總是脹氣怎麼辦?


四縫原本被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後來證實,成人使用四縫治療消化不良效果也非常好。

按摩時,採用坐或臥式,一般選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壓穴位,以自覺稍痛為度。每日進行2—3次,堅持一週即可緩解胃脹、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