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自發緩解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自发缓解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自发缓解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自发缓解

實體惡性腫瘤自發緩解的案例屢見不鮮。然而,侵襲性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的自發緩解(SR)極為罕見。近期,發表在Medscape上的一篇病例報告做了相關的隊列研究。

1

病例簡介

➤患者88歲,白人女性,有血管性痴呆和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病史,出現夜間盜汗,體重減輕1.8kg,左側有一大小為4.5 cm的III級頸前淋巴結(圖A和B)。

➤CT引導下粗針穿刺活檢結果顯示濾泡來源的B細胞,混合高級別大細胞。診斷為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轉化)。

➤流式細胞術顯示CD10、CD19和CD20陽性的克隆B細胞群(佔總細胞數的36%)。腫瘤活組織檢查顯示CD4:CD8比率為9:1,沒有異常的T細胞抗原表達。未進行EBV原位雜交檢測。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CT)顯示左側鎖骨上方的單次攝取(標準攝取值為4.9),證實為1B期疾病。

➤國際預後指數(IPI)為2分(中低風險組);年齡>60歲,乳酸脫氫酶(LDH)599,I期,東部腫瘤協作組(ECOG)評分為0。

➤外周血流式細胞儀檢測到具有細胞毒性潛力的細胞比例增加,包括HLA-DR+ T細胞(57%,正常9-36%;絕對計數884/mm3,正常177-692)/mm3)和CD4/CD8雙陽性T細胞(DPT)(4%,正常0-2%;絕對計數62/mm3,正常0-50/mm3)。

➤三個月的支持治療後,在常規隨訪檢查時發現淋巴結完全消退。超聲檢查(圖C)和臨床緩解記錄於最初的CT引導下活檢後25個月。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自发缓解

A和B:頸部計算機斷層掃描(CT)顯示大小為4.5cm的III級左側頸部腫塊(紅色箭頭)。C:頸部超聲顯示先前觀察到的頸部腫塊的分辨率,確定為有脂肪的非病理性的小結節(紅色箭頭)。

圖 頸部腫塊的初始頸部CT掃描和隨訪頸部超聲檢查

2

研究方法

➤在病例報告中,從英國文獻中篩選了24個確定的類似病例,並選擇了16個代表性病例進行分析。選擇的必要條件包括:既往無HIV感染證據並確診為高級別大細胞淋巴瘤,藥物誘導的免疫抑制和診斷後允許觀察且不進行癌症化學免疫治療的患者。

➤研究人員調查了每位患者的人口統計學,腫瘤Ann Arbor分期,CD10免疫表型染色,MUM-1,BCL-6,BCL-2,可檢測的可能感染(即EBV和幽門螺桿菌),SR的時間,SR持續時間,緩解出現時的狀態。SR的時間定義為從活組織檢查確診疾病到完全/部分臨床或影像學自發性腫瘤消退的時間段。

➤我們的主要目標是確定可能促進自發性腫瘤消退的潛在的臨床、免疫表型和分子因素。

3

隊列研究

➤研究隊列的中位年齡為68歲(範圍,2-94歲)。在17個病例中,12個(70.5%)為I期患者,2個(11.7%)為II期患者和3個(17.6%)為III期患者。I期患者的中位年齡為66.5歲(範圍,2-88歲),而晚期(II至IV)患者的中位年齡為85歲(範圍,82-94),p=0.0008。

➤基於9/17(53%)病例中可獲得的免疫表型數據預測起源細胞(COO),在8/9(89%)的病例中涉及了ABC表型。

➤通過不同技術評估EBV和幽門螺桿菌的存在。在5/14(36%)淋巴瘤樣品中檢測到EBV,並且3/3(100%)胃DLBCL的幽門螺桿菌的血清學檢測呈陽性。

➤SR的中位時間為40天(範圍,15-240天)。

➤SR持續時間的中位數為18個月(範圍,3-30個月)。對於較晚期患者(1名II期患者和3名III期患者),中位SR持續時間為7個月(範圍,3-31個月),而對於I期患者,中位SR持續時間為23.5個月(範圍,6-84個月),p=0.18。

➤在選定的病例中,有4例死亡記錄在年齡較高的患者亞組中(中位數87歲,範圍82-94歲)。

4

結果

➤病例和分析數據表明:高齡、潛在的ABC COO、可檢測的腫瘤相關感染(即EBV和幽門螺旋桿菌)、以及可能存在的自身免疫可能會增加SR的傾向。

5

討論

➤鑑於報告的回顧性,病例分析存在侷限性。

➤研究強調了DLBCL中SR的可能性。

➤具有自身免疫的老年患者中的自身反應性T細胞是否保留針對淋巴瘤細胞的活性?特定克隆擴增是否通過活組織微創傷或嚴重的併發感染而增強?這些問題還尚待研究。

醫脈通編譯整理自:J.Snijder, N.Mihyawi, A. Frolov. Spontaneous Remission in Diffuse Large Cell Lymphoma. J MedCase Reports. 2019;13(28)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自发缓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