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已是100年前!



1884年7月,中法馬尾海戰暴發。

福建水師旗艦“揚武”號奮力還擊,昂揚不屈,法國軍艦在主帥孤拔指揮下,炮速船堅,佔盡優勢。

“揚武”號被被擊中後起火,一名水兵沉海的最後一刻跳水逃生。

他叫詹天佑

戰敗之後,詹天佑蹉跎度日,1888年北上天津,主持修建京張鐵路,創設的“豎井開鑿法”和“人”字形線路,揚名中外。

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積勞成疾病逝,成為匍匐華夏大地的一根鐵軌。

10天后,“五四運動” 爆發。

作者 | 李浩然 瞭望智庫,內容略有刪減。

1知恥 · 尋路




南開大學創始人張伯苓也是一名水兵,他在北洋水師服役。

1898年7月,威海衛遭遇“國幟三易”的奇恥大辱。

《教育家張伯苓》中寫道:軍港兩日之間三次易幟,取下太陽旗,掛起黃龍旗;第二次,取下黃龍旗,掛起米字旗。當時說不出的悲憤交集。

那一刻,張伯苓決心棄戎從教。


1919,已是100年前!



1918年秋,張伯苓在美國考察時,結識了一位留學生,他叫竺可楨,哈佛大學氣象學博士。

竺可楨就思忖一個問題:自己無力改變國家命運,但能做一點算一點,把氣象事業搞起來,這是一個主權國家最起碼的。


1919,已是100年前!



竺可楨一起回國的,還有32歲的任鴻雋。

他被稱為最“不務正業”的科學家——曾留學日本,專心研修化學制造炸彈。辛亥革命前,購買軍火,向革命黨輸送槍支彈藥,他還辦過報社,油印傳單。

像任鴻雋這樣的“跨界”精英大有人在,他們不停地探索,只為了“如何拯救這個貧弱的國家?”

沒有經過任何約定,更多留學在外的年輕人從世界各個角落匆匆回來:

1921年,侯德榜吳宓歸來;

1924年,葉企孫歸來;

1925年,

金嶽霖陳寅恪歸來;

1938年,龔祖同顧功敘歸來;

……

這不是一個人幾個人的力量,而是匯聚成一批人一群精英者的力量。

錢鍾書、曹禺、季羨林是吳宓的學生;

葉企孫門下弟子也個個不俗——華羅庚李政道錢學森……

23位“兩彈一星”功臣,十多人師承於他。

不僅知識分子,青年實業家們也是逆流而上。

1918年,35歲的湖南人範旭東在天津家中設立試驗室,發誓

“搞不成鹼,寧可自殺”


1919,已是100年前!


範旭東曾到英國制鹼廠參觀,結果受到嘲弄:你們中國人搞不懂制鹼工藝,看看鍋爐房就好了。

範旭東用了8年時間,硬是靠自己設計摸索,最終在1926年製出了純淨潔白的合格鹼,產品還遠銷日本、印度、東南亞。

1919,已是100年前!


當“教育救國”、“科學救國”、“實業救國”時,一些人正用筆和文章喚醒國人。

1919年初,38歲的魯迅發表了小說《藥》,這一年魯迅也把家搬到北京,成為北漂。

而此時,在北京已經漂了一年多的毛澤東

,正打算回湖南老家。

他雖然只是北大圖書館的一名普通管理員,但是可以近距離聽胡適、傅斯年、羅家倫等諸位“大V”的講座。


1919,已是100年前!


回到長沙的毛澤東,迎來的將是一番大事業。

1919年,那是一個屬於熱血青年的時代,那是一個孕育英雄的時代。

2熱血 · 抗爭



1919年5月4日上午十點左右,北京高校學生打著:“收回山東權利”“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剷除國賊”“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廢除二十一條”“抵制日貨”等標語,紛紛湧上街頭。

1919,已是100年前!


這是因為巴黎和會上,中國遭到了不公平對待,西方對中國合理訴求棄之不理,反倒把德國在山東特權全部交給日本,奇恥大辱!

美國同情,英國冷漠,而法國火上澆油。


1919,已是100年前!

失望與絕望之後是自醒,熱血青年表現出一股

捨我其誰、共赴國難的氣概,他們大多是80後、90後、00後,學識尚淺,但英氣浩然。

29歲的學生領袖許德珩,起草了《五四宣言》,把唯一睡覺的床單撕了寫標語。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代代襲延。

40年後,許德珩的女婿受命擔任原子彈工程理論部主任,他叫鄧稼先……


1919,已是100年前!

5月4日那天,才19歲的謝婉瑩在醫院陪做手術的二弟,傍晚聽到遊行的消息,她第二天她就回學校,加入宣傳隊。

原本想當醫生的謝婉瑩,在宣傳隊挖掘了寫作天賦,從此用“冰心”這個筆名寫文章,一寫一輩子。

五四運動這一天,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錢玄同也參加了遊行,有意思的是,他手裡還牽著自己6歲的兒子。

不要小看這個6歲的娃娃,此後他留學歐洲留學,師從居里夫婦,他的名字叫錢三強


1919,已是100年前!

五四運動源起北京,很快像原子爆炸一樣,變成層層衝擊波,跨過大江大河,翻過高山峻嶺,掀起了驚天巨浪。

21歲的熱血青年周恩來,在天津創立的覺悟社用抓鬮方式決定行動代號,男5號周恩來,化名“伍豪”,女1號鄧穎超,化名“逸豪”,這對革命伴侶從此相依相伴,天地不改衷情。


1919,已是100年前!

青年毛澤東回到長沙,辦起了“新媒體”,一期期《湘江評論》大聲疾呼,鞭撻時弊、鼓吹革命、宣傳新思想!


1919,已是100年前!

蘇州甪直小鎮,25歲的小學教師葉聖陶發起“文學研究會”,貼標語,呼口號,讓五四的聲音傳遍大街小巷。

1919年五四前夕,中國已經有了200萬產業工人,他們倡導掀起“抵制日貨運動”,讓日本政府惶恐不安。

1919年6月28日,凡爾賽宮簽字儀式上,中國代表兩個座位空無一人,31歲的顧維鈞拒絕出度,用這種方式表達憤怒。

他已經在演講中闡明瞭中國人的立場:

這對我、對代表團全體、對中國都是一個難忘的日子。中國的缺席必將使和會,使法國外交界,甚至使整個世界為之愕然,即使不是為之震動的話。

3 奮鬥 · 新生

五四運動,讓中國人前所未有地團結起來,凝聚起來。

未來的歷史證明,團結凝聚起來的中國人,才是中國強大的力量所在。

團結起來,向前探索奮鬥,那就是新生的方向。

1920年秋,俄國人維經斯基在上海講授俄文,當時的學生有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

等。

1920年11月,22歲的周恩來到了巴黎,半工半讀,同年勤工儉學過去的,還有一個戴著寬邊帽、滿口四川話的16歲青年,他叫鄧小平

在法國,鄧小平每天都要在40度以上高溫的廠房內工作,用長鉗拖走將數十斤、甚至上百斤的燒紅鋼板。有了這個經歷,以至於後來被打倒,在江西一家拖拉機廠車間,他也是一把好手。


1919,已是100年前!

五四運動兩年後,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參加“一大”13名代表平均年齡只有28歲。


1919,已是100年前!

這是屬於年輕人的事業,敢闖敢幹,不懼名利 ,年紀輕輕幹大事,年紀輕輕丟性命,敢闖敢幹,不計名利 。

“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

夏明翰,還有後來人!”

1928年3月20日,28歲的夏明翰寫下這首就義詩,從容赴死。

1919,已是100年前!

1935年2月,留在中央蘇區的瞿秋白被捕。

刑場上,瞿秋白盤膝坐於草坪,對劊子手微笑點頭:“此地很好!”

時年36歲。

1919,已是100年前!

此時,長征的苦難征程已經開啟。

那年,毛澤東41歲,周恩來36歲,張聞天34歲,劉少奇36歲,陳雲29歲,羅瑞卿

28歲,楊尚昆27歲,李先念25歲……

壯志雄哉,英氣逼人。

1919,已是100年前!

1940年,遠在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楊靖宇陷入日軍層層包圍,叛徒趙廷喜勸楊靖宇,我看還是投降吧。

腹內已是棉花充飢的楊靖宇,淡淡地講道:

老鄉,我們中國人都投降了,還有中國嗎?

楊靖宇犧牲時,身上還帶著一隻口琴。

1919,已是100年前!

1949年8月,渣滓洞監獄,江竹筠(江姐)把棉花燒成灰,加上清水,調成“墨汁”,把竹筷磨成“筆”,寫下一封託孤信:假若不幸,雲兒就送你了。

那是革命勝利的前夜,時年江姐29歲。

1919,已是100年前!


“中國社會發展,中華民族振興,中國人民幸福,必須依靠自己的英勇奮鬥來實現,沒有人會恩賜給我們一個光明的中國。”

在這充滿著苦難和輝煌、曲折和奮起的路上,中國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1919,已是100年前!


天安門廣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4傳承 · 開拓

春去秋來,五四運動已是百年。

但它的光芒依然照亮這個國家、覺醒這個民族:

民主、科學、愛國、進步。

1984年,中國企業元年。

無數青年告別了清閒如水的日子,開始下海創業,逆水搏擊。

廣東惠州,27歲的李東生躲在一個農機倉庫,與香港人合錄磁帶,發出了TCL的第一聲。

山東青島,35歲的張瑞敏到一家瀕臨倒閉的電器廠報到當廠長,他一上任就抓綱整紀,明文規定:不準在車間隨地大小便

幾乎在同一時期,華為、蘇寧、聯想、健力寶等紛紛誕生。


1919,已是100年前!


1992年後,一股更大的思想解放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

馬雲第一次創業28歲,馬化騰創辦騰訊27歲,雷軍掌舵金山29歲,網易納斯達克上市時丁磊29歲。

一批批80後快馬揚鞭,立馬挺刀,緊緊跟上。

大疆無人機雄霸全球時,汪滔30歲出頭;

今日頭條日活2.4億時,張一鳴35歲......

還有些人,他們安靜地耕耘著自己的一方田地,堅守著不變的初心。

1992年,34歲的黃大年出國留學,17年後返回祖國。

他研究的領域讓地球變得更透明,文能確定地下是否有油氣等礦藏,武能判明水下是否有潛艇等入侵。

有國外媒體報道:黃大年回國,讓某國演習的航母艦隊後退100海里。


1919,已是100年前!


1996年,26歲的潘建偉留學奧地利。

他告訴導師,自己要一個夢想,是在中國建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

當然,並非一切歲月靜好。

2001年4月1日,美國一架偵察機侵犯我南海領空,跟蹤攔截過程中,美機撞向我殲-8Ⅱ戰機,飛行員王偉再也沒有返航,那是33歲的年輕生命。

1919,已是100年前!


歷史帷幕後的英雄千千萬萬,數不勝數,他們都是中華民族的英雄。

今天,飛往中國的飛機上、開往中國的客船上,我們依然能看到從各個角落匆匆趕來的青年人,如百年前的竺可楨、任鴻雋們一樣,充滿的期待、充滿著渴望。

2011年,被《自然》雜誌稱為“量子鬼才”的陸朝陽,劍橋大學博士畢業歸國。

1919,已是100年前!


2013年,“80後”科學家朱嘉放棄百萬美元的高薪回國,他有望帶來高效太陽能海水淡化產業的突破。

1919,已是100年前!


歷史有很多峰迴路轉,來來去去,大浪淘盡,是數不盡風華擔當。

每一代青年人,終將接過時代的“接力棒”,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五四”精神,永放光芒!

今天,新時代的中國青年,仍將是中華民族最硬的骨頭,最光芒四射的太陽,最蓬勃有力的生命。

前進吧,向著民族復興的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