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多少家產才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

收藏講堂


萬元戶,顧名思義是指存款或者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民戶。萬元戶這個詞是在20世紀70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產生的。那個年代萬元戶是個相當了得的人家。

“萬元戶年代”的1萬元可以買到很多的東西了。那時候米價1毛多一斤,豬肉五六毛到一塊錢左右一斤,走親戚送禮2-5元左右,1萬元可以買很多東西了。並且那個年代存款有1000元的就比較少了。工人工資一般是每個月三四十元左右。家庭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稱之為萬元戶。不過因為時代好了,人均收入增加,這個詞已經成了歷史概念。

萬元戶概念的出現,主要與小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在粉碎四人幫之後,實行一系列經濟體制改革的措施密切相關。先是率先在農村實行包產到戶的改革措施之後,在城市逐步允許個體經營,打破大鍋飯,尤其是後來的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之後,人民群眾的收入普遍增加,當時極少一部分人的家庭存款超過了一萬元,成為讓人羨慕的對象。

如果要對比那時候的一萬元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真的很難比較。因為沒有任何一個衡量的尺度能夠貫穿歷史不同發展時期、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包括居民生活物價、房地產、貴金屬、貨幣供應量、藝術品等,不同時期這些商品價格和通脹水平都不同。

如果一定要比較,那就只能用貨幣購買力做簡單比較。此外還可以參考貨幣供應量和GDP。

比如那時候大米大約0.15元/斤,全國價格相差不大,現在的大米價格在2元多到9元多,甚至還有更貴的天價米,我們這裡平均3元左右,價格相差20多倍。那時候豬肉豬肉每斤0.5-1元左右,現在豬肉每斤價格大約10-15元左右,相差10-30倍。

那時候即使是北上廣,在80年代初,一萬元至少能買一兩套普通房子,現在相差多少倍,去看看房價就知道了,那時候還沒有學區房和投資的概念,買房只是為了自己居住。

那時候黃金價格大約是32元/克,現在大約是280元/克左右,價格相差大約9倍。前幾年黃金價格最貴的時候大約400元/克,價格相差12.5倍左右。

那時候的工資普遍很低,一位和我一起健身的老大哥說他剛上班,做學徒時工資只有26元,後來逐步漲到四十多元,現在退休金四千多;另一位大學本科畢業的老大哥剛工作時工資好像是35元,那時候的大學生畢業後屬於國家幹部,工資比普通工人高很多,現在他還沒退休,副教授級別,工資拿到手五千多,他說要晉升正教授,工資還會漲一點。在北上廣深,工資最少也得一萬才能過得比較舒服一點吧,即使是在小城市,工資至少也要三四千才能保證基本生活。

那時候工資很低,但是也能養家餬口,那時候一大家人兩三個人掙工資,還要養活父母、兄弟姐妹和孩子。

以上貨幣購買力和黃金價格,除了房價,在這幾十年內變化並不大,最多也就是三十多倍的漲幅。下面的數據或許才是讓我們感覺錢越來越不夠花的原因。

先解釋一下M0,M1和M2。

流通中現金(M0),指單位庫存現金和居民手持現金之和,其中“單位”指銀行體系以外的企業、機關、團體、部隊、學校等單位。\r

狹義貨幣供應量(M1),指M0加上單位在銀行的可開支票進行支付的活期存款。\r

廣義貨幣供應量(M2),指M1加上單位在銀行的定期存款和城鄉居民個人在銀行的各項儲蓄存款以及證券公司的客戶保證金。其中,中國人民銀行從2001年7月起,將證券公司客戶保證金計入廣義貨幣供應量M2。

最早一批萬元戶出現在1985年前後,就以1985年年底的數據做比較基礎,下面看一下央行公佈的數據。數據來源於證券之星,如有錯誤,歡迎批評指正。

1985年12月,M0是987.83億,M1是3011.39億,M2沒有數據。M2最早的數據是1990年12月,15293.4億。

2018年6月,M0是69589.34億,M1是543944.7億,M2是1770178。

這33年中,M0增長了約70.45倍,M1增長了約180.63倍,M2較1990年12月增長了約115.75倍。

也就是說1985年年底的一萬元,在2018年6月份,分別應該是70.45萬和180.63萬,其實更準確的數字應該是對比M2。但是由於缺乏數據,無法做對比。

如果按照1980年12月的數據對比,M0是346.2億,相差大約201.01倍,M1是1315.74,相差大約413.41倍。

如果按照GDP計算,1980年GDP是4587.6億元,1985年GDP是9098.9億元,2017年GDP是827122億元,分別相差大約187.12倍和90.9倍。按照GDP計算有很大的片面性,只是看看就行。

所以不用比較了,還是努力掙錢吧。

以上只是簡單對比,全球都在通脹,不同時期,不同環境下,不同商品通脹水平相差極其巨大。沒有任何一種商品能夠真正保值,無論是黃金還是房地產。俗話說盛世的古玩,亂世的黃金,最近幾十年房地產成了最熱門的保值增值投資項目,通脹率明顯超過其它商品。一方面創造的財富越來越多,另一方面貨幣增發也比較多。

但是下一個十年,二十年,房地產不可能再這麼瘋狂的漲下去。以後什麼商品最具有保值和投資價值,誰都不知道。



行遠健身


我家以前也是當過“萬元戶”的!太多年了!美好的回憶!

我家是在農村,所以看得那些專家級的老師們給出的那些數據和證據,離我遙遠。

我家是1989年年初被評為我們村的“萬元戶”的,那時農村沒有商品房和固定工資的數據來直接對比,也拿不出來啥有利的證據。

當時評定“萬元戶”上邊要求的可能是依據農民家庭一年的收入或者是存款達到一萬元,但是實際在農村的很多萬元戶是靠拼湊出來的,把這個家庭所有的財產都計算在內,形成的數字!應該是不真實的,

我先說說那時我家怎麼評上的“萬元戶”!

我家這裡是1984年解散生產隊,包田到戶的,那年我六歲,就和媽媽下地到自己家的地裡幹活了!

那時因為我父親是退伍轉業到了社隊企業幹銷售,所以沒有“地畝數”,(地畝數就是人均分配土地的面積),我家四口人只有三口人的地,一共是2.1畝,其中有七分地是菜田。

當初生產隊時我家總是“紅筆”的,到年底都是欠生產隊的錢。分了地後,我家當時的“地畝數錢”和買種子的錢都是我父親從戰友那借來的。

幾年的耕種,田地沒有給我們家帶來啥富裕錢,一家四口靠種地也就是剛剛解決溫飽,因為自家有菜田所以吃菜還可以自足,並且菜田的蔬菜可以送到批發市場賣,因為市場很遠,所以大家都是在等收菜的來收,所以價格相對特別低。依靠種菜掙得錢基本都用來去糧店買麵粉和油了。所以一年下來,依靠種地基本沒有啥收入。

那時我父親在社隊企業中的工資收入是一個月70元左右,我家相當“萬元戶”基本不可能的!

在1987年我父親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從事建築行業,當時叫“搞副業”!是很不光彩的一種職業。

隨著我父親在建築隊了的努力,收入逐漸多了,家裡日子也好過多了!我家那時我和哥哥上學,就指著父親搞副業掙得那點錢過生活,雖然比以前好一些,但是和那些家裡勞動力多的比還是窮人!

就像好多年前那部電影《月亮灣的風波》一樣,我家的客人逐漸多了,都是來借錢的,可是我家剛剛見好的日子,沒有錢借給他們啊!那時就得罪了很多人!收割水稻的時候沒有人幫忙了,以前都是彼此間幫助,現在卻因為沒有借錢給你別人,所以也得到了報應!

在1989年的時候,我家蓋了新房,三間磚房,有部分錢是我舅舅借給我們家的。當時正趕上評選“萬元戶”的事,也不知道誰就推出了我們家。當時比我家有錢的有的是,偏偏找打我家真不知道是啥居心!

大隊(當時還是大隊,後來變得村委會)的會計和一幫人來到我家,開始計算我家的財產。

新建的三間磚房定價6000元,

建房時找建築隊借的腳手架(那種很笨重的三腳支架)也被算成我家的財產,估價2000元,

在建築隊借來的竹跳板也被算作資產:300元

我家早兩年前打的一套傢俱(大衣櫃、小衣櫃、聯二、高低櫃)被定價500元,

建築隊分的過冬煤(因為山西大同有工地,建築隊的車捎回來的)因為是大同塊,也被視為是資產,定價400元。

我媽媽說家裡沒有存款,居然還翻了我家,確實沒有,還派人到鄉里的信用社查了確實沒有!

最後我家那輛自己攢的加重自行車-“大鐵驢”也被算作財產,那時基本家家都有的,被作價120元,還有縫紉機也算了。

實在是沒有找到再能值錢的了,可是離10000元還差點,於是我家的存量也被作價了。還有就是新房建成時親戚家送的背面也算上了。我家養的雞也被算了,還計算了1年的雞蛋錢。

終於湊夠10000元了!我家成了“萬元戶”了!一個村裡就五家被評上了。我家和那幾家一筆簡直就是赤貧戶!

當時被評上“萬元戶”我父母很忐忑,知道這是得罪人了,人家要讓你現世,或者真的看看你家到底有沒有錢。背上這個名頭,誰知道將來有啥運動也許就會被抓典型的!幸好直到現在也沒有出啥事!

不是有啥別的意思,只是說說那個年代的“萬元戶”不見得都是真的!

不過回到題目裡我算一下啊!

前幾年農村整合,包括我老家周圍的很多村莊都拆遷了,都分了樓房。

我家那三間磚房和後來又建的三間一共六間房子算上門樓小房,一共給了150平米樓房,和其他人口和土地轉換的面積一共是200多平米,在添了點錢換了三套樓房!

當萬元戶的那三間房子,就算個整數花了6000元,那房子60平米,平均是100元/平米,前幾年分的樓房也升值了,現在值20000元/平米,這就是整整的增加了200倍!

所以那時的1萬元核算到現在是200萬元!當然這個算法之是適合我們這,那些房價高發展快的地方用該還多!

當時10000元就是個巨大的數字了,現在200萬真不算個啥啊!不是說都有那麼多的存款,只是估計很多房奴都揹著這個數在生活!



杜陵閒人


“萬!元!戶!”這個響噹噹的頭銜,在70年代末,簡直就是土豪的代名詞。

那時候米價0.14元,肉價0.95元,走親戚送禮2元左右,壓歲錢0.1-0.2元,1萬元簡直可以數十年不愁吃穿了…

不過,隨著近三十年通貨膨脹的侵蝕,“萬元戶”已經成為歷史概念。

而如今,衡量一個人的經濟水平已經不用“萬元戶”了,而是“財務自由”。

財務自由是指人無需為生活開銷而努力為錢工作的狀態。簡單地說,一個人的資產產生的被動收入必須至少要等於或超過他的日常開支,如果進入這種狀態,就可以稱之為財務自由。這種狀態是不是相當於三十年前的“萬元戶”?

那麼,問題來了,在現在物價飛漲的時代,要想完全實現這種狀態需要多少錢呢?

來自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偉的一篇權威學術研究報告,答案是:

255萬!

但是這個數字仍然存疑,不能一棍子打死。要是在三四線小城市,255萬可能確實足夠,但要是在北上廣之類的一線城市,可能只剩下呵呵的苦笑聲了。

於是,在胡潤研究院發佈的《中國千萬富豪品牌傾向報告》中提到,財富自由門檻一線城市達到2.9億,二線城市達到1.7億。

這一門檻比去年上漲50%。胡潤說,主要原因可能是房價快速上漲和人民幣貶值。比較有趣的是,當你還沒財富自由時,很容易低估了門檻,會認為1.6億和9500萬就夠了。

一線城市的財務自由門檻達到2.9億,也就是說北上廣的財務自由標準是2.9億,這一數字超乎我,可能也超乎很多人的想象。

可見,想要達到財務自由,是很難的。絕大所數人幾輩子也掙不到2.9億元啊!

雖然很難,但還是要堅持夢想,因為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36氪


物價飛漲,貨幣貶值。有磚家測算,255萬元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但我覺得在城市內至少要2550萬元才能匹配上世紀80年代的萬元戶!

俺是1982年出生,幸運地趕上了改革開放的美好時代。

毫不誇張的說,當年的“萬元戶”就是比肩如今“胡潤富豪排行榜”的存在,媲美馬雲、王健林這樣的大佬!可惜俺家連“百元戶”都不是。

那麼,富翁遍地、土豪漫天的現在,多少家產才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呢?

拿30年前的“萬元戶”和如今的“超級富豪”相比,顯然是穿越時空,關公戰秦瓊,因為隨著經濟發展,物價上漲,貨幣是不斷貶值的,如今的1萬元和30年前的1萬元顯然不可同日而語,但磚家們就是有辦法,他們可以使用“貨幣購買力”這一指標來測算。

據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偉所做一篇權威學術研究報告,答案是:255萬!

所謂貨幣購買力就是比較同樣面值的貨幣(比如1元)在兩個不同時代購買的基本生活品(如米、面、油、肉、蛋等)數量,綜合折算起來,30年前的1萬元與現在的255萬元購買力差不多。

但這種比較是沒有意義的。

30年前的萬元戶,1萬元主要是指收入或存款(城市職工的工資、獎金、收入;農民的農業種植收入;個體戶的營業收入)達到1萬元,有時也會包括流動資產(電視機、縫紉機、自行車等等),卻不包括最重要的不動產(房屋),因為當時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住房都沒有商品化、市場化,基本都是“居者有其屋”,“萬元”實際上是現金、銀行存款之和。

也就是說,30年前的萬元戶,無論是在農村當農民,還是在城市當工人,完全不需要考慮住房問題,在當時的物價水平下,1萬元就足夠他們“數十年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而且“萬元戶”在當時社會屬於整個社會的中上層,至少也是如今中產階層的地位。

但如今人們需要考慮的最大問題,不是吃喝玩樂,而是住房。我們在統計資產時,必須要把最重要的不動產計算在內。

這樣的話,想要達到30年前“萬元戶”衣食住行都不愁,特別是擁有穩定不動產的水平,255萬元顯然是不夠的。像作者所在的3、4線地市級,房價漲到了1萬元/平,光是買房子就要100多萬元,“百萬富翁”在社會上不過是工薪階層。只有再加一個0,達到2550萬元,才能匹配30年前“萬元戶”在社會的地位。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萬元戶含金量最高的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但是30年前,也就是1988年,這個時候的萬元戶也相當可以。曾經我們縣裡出第一個萬元戶的時候,還專門為他來了一個表彰大會。



官方數據計算

按照國家GDP計算

1988年全國GDP為;15331億元,

2017年全國GDP為;827122億元,

也就是說翻了接近54倍。為54萬元年收入。

按照居民收入計算

1988年人均收入為;1380元

2017年人均收入為;57986元

也就是說翻了接近42倍,應該是42萬年收入。



生活經驗

以豬肉參考;1988年豬肉是4毛5分錢一斤,昨天剛剛買了點豬肉8塊錢一斤。這樣算下來是翻了接近18倍,應該相當於18萬年收入。

以冷飲參考;1988年,冰塊2分錢一個,還捨不得吃。現在5毛錢的都沒了,起步一塊錢了。也就是說翻了50倍,應該相當於50萬年收入。

以房價參考;1988年,正好是我家蓋房,但是花了接近8000塊錢,現在我們縣城的房子也接近8000塊錢了。也就是說翻了100倍。應該是100萬年收入。

以工資參考;1988年,縣城工作,月工資30-50塊錢,一年工作10個月計算,也就是300-500塊。現在縣城工作一個月工資在3000-4000左右,一年3-4萬。翻了100倍左右,應該相當於100萬年收入。




綜合來說,沒有網上流傳的225萬那麼多,大概相當於幾十倍左右。


我是越關


現在多少家產才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 在過去的農村,有一個專門的詞語說得就是萬元戶,當然距離今天已經有30年的時間了。當時的“萬元戶”標準是根據每家每戶的總資產,包括存款和固定資產。所以說那時候的萬元戶水分還是很大的,但當時的生產力比較落後,就算家裡總資產達到萬元的也非常少,一個村裡被評上萬元戶的也就寥寥無幾的幾個人。 那麼從今天開始算起,30年前的萬元戶相當於現在的多少資產呢?



首先我們可以從物價上來計算。當時的糧食價格是1毛4,而豬肉的價格是9毛5,一般走親戚吃酒席的價格是2元。孩子的壓歲錢也就一毛兩毛的。而當時的工資標準兩個人加在一起也就28元,想要達到萬年戶也是非常困難的。一般都是做生意才能很短時間達到萬元戶。而現在的肉價就拿10元一斤來算,當時的一萬元可以買10500斤肉,而現在則需要11萬元左右。


由此可見這個數字並不準確,因為物價受國家的調控,任何時候都不能大漲。這中間牽扯到恩格爾係數,用來表示人們的幸福水平,係數越小說明人們生活越幸福。而現在人們旅遊、遊樂、購物等的消費比例更大,自然用物價算不準確。這時候我們就可以用廣義貨幣M2來計算。

當時的M2總量為7500億元,而去年的M2存量為167.7萬億元。這樣的話兩者之間的倍數為225倍,也就是說當時的萬元戶就相當於今天的225萬元。而現在擁有200萬以上就可以被稱之為萬元戶,當然如果200萬表示的是總資產的話,那一線二線城市的房價直接取代了,由此可見今天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萬元戶”也越來越多。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呢?


三農圈子


由於現代經濟水平的提高,一萬塊錢對於大部分家庭只是一個普通的數字。但是在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萬元戶”可是富豪的代名詞。如果沒有記錯的號,“萬元戶”一詞應該出現在40年前。一個縣城內出現一個“萬元戶”遠近聞名。而在今天,百萬富豪也要比當年的“萬元戶”人數要多得多。根據一個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的計算,三十年前的1萬塊錢相當於現在的255萬元。今天坤鵬論針對這個問題簡單的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產品價格增長幅度不同

三十年前的物價很多、應該說基本都和現在有著很大的不同。就拿大家每天都會在餐桌上見到的主食大米來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大米的價格一般在每公斤0.15元左右,而在現在,大米的價格一般在每公斤5元左右。現在的價格是三十年前的30多倍!再拿一種我們比較常見的蔬菜來舉例:大白菜。三十年前大白菜的價格一般是0.05元每公斤,在今天的價格一般是在1.5元每公斤。現在的價格是三十年前的30倍。再來講講現在很多人最關心的住房問題。在三十年前,一個一百平方米的房子的月租金一般是1.2元,而在今天,一個月的租金最少也要兩千五百塊。現在的價格是三十年前的兩千零八十三倍。吃的住的都談過了,再來講講出行。三十年前還沒有高速收費這一說,因此現在的價格也就是當年的無數倍。由這些例子可以看出在這三十年間無價的改變的非常大,而根據不同的市場供需關係物價上漲的幅度也不同。因此現在多少家產才相當於三十年前的“萬元戶”這個問題上不可以就一種產品的價格增長幅度來看。但也正是這個原因,更增加了北師大教授所計算得出的結果的可信度。

二、生活基本需求不同

上世紀八十年代,如果記憶不錯的話,父母的工資在幾十元錢。一家四口擠在一個大火坑上,住著是平房。那時候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不高,肉食在坤鵬論的記憶中一個月吃不上一次,八五年之前似乎沒吃過炸刀(帶)魚,一次到同學家去玩,中午人家吃飯的時候,聞到同學家飯桌上炸刀魚的香味直流口水至今難忘。而現在經常會想起小時候喜歡吃的東西,比如豆牙炒肉,現在也經常做著吃,但再也找不到小時候那種口感了。小雞燉蘑菇,現在想想也饞,但真正做出來端在飯桌上夾幾口就夠了。是人們的需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如題主所說的萬元戶,即使在三四十前,也不如現在普通人家的物質生活水平高。可見近三四十年,祖國富強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人們的精神壓力卻比三四十年前無形中增添了很多。那時的萬元戶會感覺一輩子沒有問題了,很放鬆很快樂的活著,而現在即使有255萬元,仍然會有很大的危機感,精神絲毫不敢放鬆,每個人都象一個轉軸一樣,飛速的運轉著,否則就會被社會所淘汰。所以曾經的“萬元戶”真的不能與現在的百萬富翁、千萬富豪同日而語了。


坤鵬論


現在多少家產才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鍾偉在2007年曾寫過《多少錢才夠中國人養老》這樣一篇文章,他當時的結論是,以實際購買力看,1987年的1萬元,大致相當於2007年的30萬元-255萬元,最有可能是相當於35萬元-50萬元,這個全國不同城市實際上是有差異的,我就以上海市為例給大家算一算!


我們看看一個1987年的萬元戶在2017年的上海相當於什麼水平?

第一:先從老百姓的收入水平看當年的一萬相當於現在什麼水平?

1987年上海市職工平均年收入是1893元,2017年職工平均年收入是85584元,如果按照這個收入增長幅度,1987年的一萬元相當於2017年的45.21萬元。

下表是1985年-2016年三十多年的人均工資及人均可支配收入變化情況,相對而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的幅度沒有人均工資多:


第二:我們看看實際的商品購買力是什麼結果?

一:我們先從官方提供的宏觀數據看看變化情況。

我們就以CPI作為參考吧,如果將1987年設為基準,2017年相對1987年而言CPI增長了5.334倍,當年的一萬元綜合購買力只相當於現在的5.334萬元!是不是感覺非常不靠譜?的確很不靠譜!這是由CPI統計的方法決定的。

CPI是怎麼計算的?

目前房價是沒有納入到CPI統計範疇的,居住這一項統計的是房租變化,以下是CPI構成的八大類,具體權重不同時期還不一樣,所以CPI的變化情況與我們老百姓的感覺完全兩樣,三十年才漲了5倍多,這不是逗我嗎?


二:我們從微觀上看看實際的情況:

1:我們先看看房子,這可是大頭!

就上海而言,在1987年的時候商品房才剛剛嶄露頭角,當時絕大多數老百姓是福利分房,如今商品房在整個住宅來源中已經佔比40%以上,1989年上海令人瞠目結舌的房價是2300元/平方,如今上海知名的豪宅湯臣一品成交價達到34萬了,如果按照這個標準漲了近150倍,當年的一萬相當於現在的150萬!

2:我們再看看車和家用電器:

這兩項是少有的貶值非常厲害的商品,當年的一萬還不如現在的一萬!當年的一輛桑塔納都要二十多萬,現在也就原來的三分之一,冰箱彩電等白色家電均是如此。

3:食品、教育和醫療呢?

這個方面老百姓的體會最深,就各抒己見吧,我的感覺是平均漲了幾十倍!上百倍的也有!



我的結論:

總的來說對於絕大多數商品老百姓收入水平上漲速度是超過物價上漲速度的,我們的生活水平是比原來高的,這也是生產力大幅提升的結果,因為通貨膨脹的原因,當年的一萬元放在現在按照購買力算,平均相當於幾十萬比較靠譜!但是如今貧富差距更大是毫無疑問的,現在的百萬富翁應該比當年的萬元戶更多!


心安理得君


這裡需要一個參考物。大米、金價、豬肉價格都是參考物的選擇之一。但是,選任何一個實物都不能反映真實情況。


比如以黃金為錨。1978年國際金價的平均價格是208美元/盎司,40年後的2018年是1300美元/盎司。1978年1萬美元可以購買48盎司黃金,40年後的今天購進48盎司黃金需要美金62500。也就是說今天的6.25萬美元相當於40年前的1萬美元。

再如以大米為錨。1978年中國的大米價格約為0.35元/千克。40年後的今天大米介個達到了5元/千克。1978年的1萬元可以購買28500千克大米,今天購買28500千克大米需要耗資14.29萬元。也就是說,今天的14.3萬元相當於40年前的1萬元。


那我們以大米還是以黃金為準呢?都不應該。因為某種具體貨幣的價格變動收到了資源稟賦、供求關係、消費結構變化的影響。


GDP平減指數是公認的反映物價變動的指標。GDP平減指是指沒有剔除物價變動前的GDP(現價GDP)增長與剔除了物價變動後的GDP[即不變價GDP(constant-price GDP)或實質GDP]增長之商(也可是名義GDP與真實GDP之比)。該指數也用來計算GDP的組成部分,如個人消費開支。它的計算基礎比CPI更廣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務,除消費外,還包括生產資料和資本、進出口商品和勞務等。因此,這一指數能夠更加準確地反映一般物價水平走向,是對價格水平最宏觀測量。GDP平減指數=名義GDP/不變價格GDP。


我們就以1978-2016年我的GDP平減指數為例。

我們以1978年GDP指數為100。根據《2017年統計年鑑》,2016年我國實際GDP指數為3229.7;而名義GDP指數卻為20228。那麼相對於1978年,2016年我國的GDP平減指數是6.26。也就是說,1978-2016年,我國的綜合物價水平上漲了6.26倍,平均每年上漲5%。

也就是說1978年1萬元的購買力,相當於2016年的6.26萬元。有人說不對啊,1978年的時候沒幾個熱哪有1萬元,那個時候1萬元可以買很多東西。那是因為你對比較的物品作了比較性選擇。你選的都是1978年-2016年物價上漲最猛的物品,比如說房子。再者30多年的時間裡,有的商品價格上漲,有的下跌(汽車、電器、電子產品)。


紅谷新視界


目前流傳最廣的說法是,一個北師大的金融專家經過測算,80年代的1萬元,相當於現在的255萬元。

但在對比了衣食住行30年來的價格之後,我們發現差距並沒有這麼大。

1、食品:

豬肉:1985年,市場零售價:每斤1.75-1.9元。如今豬肉價格平均約為15元/斤。按照豬肉價格來算的話80年代:1萬[85年]=8-9萬[現在];

1986年1月,北京市物價局規定,國光蘋果一等市場零售價每斤1.00元,現在大約6-7元,1萬[86年]=6-7萬[現在]。

食品取箇中間數,1萬[85年]=8萬[現在]。



2、衣鞋:

1983年1月20日,90公分男圓領衫每件零售價為1.82元,現在評價圓領衫大約為80元,1萬[83年]=50萬[現在];

1985年,牛面男皮25.5號三接頭皮鞋,每雙零售價為32.00元,現在大約為400元,1萬[85年]=13萬[現在]。

衣鞋按衣服計算,1萬[83年]=50萬[現在]。



3、出行:

1985年,北京市區職工通用月票5元,現在取消月票,按大約200元公交和地鐵計算,1萬[85年]=40萬[現在]。

1986年8月,永久26型男輕便車,市場零售價漲到263元,如今大約為500元,如今這些價格只上漲了2倍左右,按這個比例來算1萬[86年]=2-3萬[現在];

80年代一輛桑塔納價格約為24萬/輛,現在一輛普通轎車大概20萬/輛,汽車反而降價了。

出行按公共交通工具算,1萬[85年]=40萬[現在]。



4、居住:

80年代,自來水價格每噸0.12元,如今大約4-6元,1萬[80年代]=40萬[現在];

“六五”時期(1981~1985)電費為0.07元一度電,如今0.6元,1萬[85年]=9萬[現在];

1985年5月10日起調整北京市液化石油氣民用價格每瓶15公斤裝3.60元,如今大約120元,1萬[85年]=33萬[現在];

彩色電視機的價格約為1000元/臺,如今大約為2000元/臺,1萬[85年]=2萬[現在];

1988年7月,中國第一個土地拍賣、按揭貸款,真正完全意義上的商品房小區東曉花園在深圳竣工,售價是1600元/平方米,現在深圳按大約6萬/平方米計算,1萬[88年]=40萬[現在];

居住按住房計算,1萬[88年]=40萬[現在]。



5、其它消費:

80年代高中生一學期學雜費,伙食生活費大約50元/學期,而今縣級普通高中生一學期學雜費,伙食生活費大約5000元/學期,按這樣來算的話,1萬[80年代]=100萬[現在];

酒:1981年從11月18日起,茅臺酒每瓶調為11.80元,如今茅臺為1299元,1萬[81年]=100萬[現在]

飲料:直到80年代初期,北冰洋牌玻璃瓶桔汁汽水零售價格0.15元,如今3元,1萬[80年初]=20萬[現在]。



6、工資和黃金:

1985年全國職工的年均工資為1148元,2016年全國平均工資數據,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67569元,1萬[85年]=60萬[現在];

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到現在,黃金價格從每克48元漲到300元左右,近30年來漲了6倍,按照黃金價格來算的話80年代:1萬[80年代中]=6萬[現在]。

綜合以上6個方面的價格對比,我們會發現,如果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那麼80年代中期的萬元戶大約相當今天的40萬元戶。

這與工資的增長比例大體是匹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