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茶室源於中國,卻為什麼更有茶風?從這十個日式茶室名字看

日本的茶室源於中國,卻為什麼更有茶風?從這十個日式茶室名字看


千利休用柔弱的茶道美學,扭轉了當時浮誇奢靡的美學風尚,提出了另一套價值觀,稱之為“侘寂”。“侘寂”是一個複合詞,是 “侘”與 “寂”的結合,前者可稱之為樸素,後者是指殘缺之美,通過對“侘寂”之美,幫助人們迴歸簡樸和本真,自然與謙遜。——純道題記


日本的茶室源於中國,卻為什麼更有茶風?從這十個日式茶室名字看

日本國寶 待庵

千利休處於十五世紀末的日本戰國時代,那些靠打殺起家的武士及諸侯,透過戰爭搶來的資源及浮華奢靡的生活方式,向外宣示自己的武力及強權。在那個時代,日本的自我形象意識也開始覺醒,為了表現自我,拜金之風逐步盛行。



日本的茶室源於中國,卻為什麼更有茶風?從這十個日式茶室名字看


高臺寺遺芳庵

千利休卻用柔弱的茶道美學,以一己之力,扭轉了當時浮誇奢靡的美學流行。千利休想到侈靡之風的危害,尤其不利於茶道的推廣與傳播,就提出了另一套價值觀,他稱之為“侘寂”。“侘寂”是一個複合詞,是“侘”與“寂”的結合,前者也可稱之為樸素,後者是指殘缺之美。


日本的茶室源於中國,卻為什麼更有茶風?從這十個日式茶室名字看


禪院茶庭

孤篷庵

孤篷庵茶庭是茶庭與枯山水結合的形式,是著名茶人小堀遠州的自家宅院。園中有座茶室“忘筌庵”,佈置精妙,給你創造無限的精神感受,極致地表現了茶道精神。

在建築、室內設計、哲學與文學多個領域,千利休努力喚醒日本人民,要讓他們愛上簡樸和本真,自然與謙遜。他特別關注的領域當然就在茶道上,千利休認為,這是一種宣揚“侘寂”理念的最具潛力的方式。為此,千利休對茶道儀式做出了許多改革與完善。在當時,茶會之後一般還要設酒宴,千利休堅決要求去掉酒宴。

日本的茶室源於中國,卻為什麼更有茶風?從這十個日式茶室名字看


書院茶庭

桂離宮

桂離宮是日本古典園林的第一名園,是書院茶庭的最佳代表。它用“迴游道路”和“露路”和各茶室相連通,古樸又詩意,體現了日本的茶道文化。

他指出茶會不是請客吃飯,不是遊山玩水。如果在莊嚴的茶事之後請客人大吃大喝,那麼主人的一番苦心,人們在茶事中所達到的靈魂的淨化便會付諸東流。茶事不得超過四小時,茶事完畢,客人應立即離去,主人不必挽留,也不必遠送。千利休的茶道及其主張的侘寂之美,歷久彌新的重新在這浮華的世代,猶如暮鼓晨鐘的敲響人們的心靈。


日本的茶室源於中國,卻為什麼更有茶風?從這十個日式茶室名字看


江岑喜歡的不審庵

京都/表千家

表千家茶庭是日本聖千利休的作品,是最具代表性的草菴式茶庭。它富有山陬村舍的氣息,用材平常,景緻簡樸而有野趣,表現了茶庭和、敬、清、寂的靈魂。

千利休從改革舉行茶道儀式的茶室開始,讓茶室回到舉目綠蔭的自然之中。之前,茶室在富人階層十分流行,他們在顯眼的公共場所建造極其精美的茶室,作為招待世俗聚會的場所,炫耀自己的地位。而利休認為茶室應該縮減為一個方圓兩米之地,這樣就能隱匿於花園之中,茶室的門應該故意設計得小一些,這樣所有進茶室的人,即便地位顯赫,也需要弓腰,自覺與他人平等。


日本的茶室源於中國,卻為什麼更有茶風?從這十個日式茶室名字看


一翁喜歡的官休庵

京都/武者小路千家

1577年8月(天正五年),千利休在自己家裡建立黑木茶屋。1578年(天正六年)織田信長訪問堺市 ,參觀了千利休的茶室。1582年(天正十年),千利休在山崎建造茶室“待庵”,同年織田信長去世。1587年(天正十五年)千利休在豐臣秀吉的聚樂第建九間書院及一張半草墊的茶室,實現了自己的美學思想;同年10月,千利休主持在京都北野天滿宮召開的大茶會,並在聚樂第獻茶。


日本的茶室源於中國,卻為什麼更有茶風?從這十個日式茶室名字看


日本國寶 利休喜歡的 妙喜庵待庵

京都/山崎

千利休的想法是要將茶室與外界隔離開來,通往茶室,需要繞過樹木山石,這使得我們漫步其中,將人們與日常的王國隔絕。它體現為飲茶人重新尋回自己與自然的聯繫:在花園的小屋內,呼吸著尚未漆過的木板、苔蘚與茶葉散發出來的氣息,感受風的輕柔,聽見窗外的鳥鳴——體驗一種空無一人的靜寂。與他人共同坐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彼此交談,忘掉世俗的壓力與詭計。


日本的茶室源於中國,卻為什麼更有茶風?從這十個日式茶室名字看


日本國寶 織田有樂喜歡的

如庵/犬山市

一次成功的茶會後,賓客會有一種“寂”的感覺,這是千利休溫和沉靜的哲學中最核心的理念之一。如此狹窄的茶室和茶庭空間,如此簡潔的內部擺設,卻蘊蓄了無邊的開闊和無限的幽玄。讓人進入迴歸自然、返璞歸真、與造化合一的古雅與空寂的禪之境界,顯示了“千百妄想拋雲外,一身清淨萬事空”的茶文化心境。


日本的茶室源於中國,卻為什麼更有茶風?從這十個日式茶室名字看


珍珠庵方丈側之七五三庭

傳村田珠光作 京都/大德寺

千利休的茶道思想,繼承村田珠光、武野紹鷗的衣缽,繼續追求著"本來無一物""無一物中無盡藏"的禪之境界。村田珠光已經基本盪滌了茶文化中娛樂性的因素,千利休更徹底的斬斷了舊式茶文化中與物質世界的種種聯繫。他把四張半榻榻米大小(約8.186平方米)的標準茶室進一步縮小為三張甚至兩張半(4.5平方米)榻榻米,他把四張半榻榻米以下的小小茶室叫作“小草菴”。


日本的茶室源於中國,卻為什麼更有茶風?從這十個日式茶室名字看


草菴式茶庭

三重露地有外、中、內三區庭園

室內裝飾也儘量簡化,在這樣狹小的空間裡,任何的娛樂都是無法進行的,而主客舉手投足如果不遵循一定的禮法,茶事就根本無法完成(一次茶事長達4小時),茶道成為了一種修行,任何物質上的慾念都不能存在在茶室之中。主客在極近的 距離促膝而坐,面貌、動作可以歷歷印在對方的腦海裡,從而達到以心傳心,心心相映的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