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尤其是三伏天)到底能不能喝中药?【彭博士答疑】

患者问:夏天,尤其是三伏天,不能喝中药也不能艾灸是对的吗?

 


彭博士答:

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是可以喝中药、可以艾灸的。从古至今,任何书籍上都没有记载关于三伏天不能喝中药和艾灸的言论。相反,夏天,尤其是三伏天,对治疗一些疾病效果更好。《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提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针对风湿性关节炎,月子病,强制性脊柱炎、颈腰椎疾病、骨关节疾病、心肺疾病、哮喘、高血压、脾胃虚寒、肾虚、肝病等内外科疾病都是特别合适的调理时机。所以,流传三伏天不能喝中药、不能艾灸是没有根据的,以讹传讹,不足信的。


患者问:冬病夏治是什么原理?


彭博士答:

根据中医“整体观念”、“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阳气旺盛,机体阳气较为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扶正袪邪,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的生命活动规律、生理和病理都受自然规律的影响和制约,四季变化、阴晴冷暖都能对人体产生微妙的影响。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此时用温热治疗某些属于寒证的疾病,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春夏,尤其是三伏天,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毛窍打开,寒湿外排。利用这一有利时机通过中药或针灸调理,内调脏腑,外排寒湿,能最大限度的驱风祛寒,祛除体内沉痼,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预防旧病复发或减轻其症状,并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至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所以,中医自古就有冬病夏治的理论。


患者问:那如何在三伏天调理身体疾病?


彭博士答:

冬病夏治适用于所有阳气不足、肺气虚弱、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不论是内服还是外治。通过中药和艾灸相结合的治疗方法,起到鼓舞正气,驱逐宿邪、痰饮和瘀血,疏通经络,活血通脉,温经散寒等作用,使人体阳气充沛,抗寒能力增强,经络气血贯通,并可针对个体体质不同,通过益肺、健脾、补肾的中药扶助人体的阳气,纠正虚寒体质,使气血流行通畅,水谷精微输布正常,从而达到治本的目的。


通过多年临床实践表明,有些“冬病”在冬天治疗的效果一般,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哮喘、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关节炎、风湿病等都属于这一类疾病,夏季在采用敷贴、针灸、中药调理等方法的治疗后,冬季可以减轻发病或彻底根治。


因此,奉劝大家,三伏天恰是调理脏腑、驱邪排寒,补元补阳的好时节,劝大家别错过康复的好时机!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保留相关法律权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