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二號人物貝利亞,在斯大林去世後,為何未接班反而被處決?

段德順


蘇聯2號人物貝利亞,在斯大林去世後,為何未接班反而被處決?

拉夫連季·巴夫洛維奇·貝利亞仕途的起飛點,是在1921年,那年他加入蘇聯的第一支秘密警察部隊契卡,成為一名為蘇維埃俄國以及後來的蘇聯服務的特工。

1933年貝利亞負責為斯大林的度假提供安保服務,然而當斯大林安逸的享受休息的時候,突然一名刺客從一旁竄了出來,拿出事前準備的武器,對著斯大林就是一通的亂射。

而就在這危難時刻,貝利亞表現出了不怕死的勇氣以及絕對的忠心,他以閃電般的速度撲向斯大林,用自己的肉體為斯大林擋住可能射中他的子彈。

可能是上天眷顧,刺客雖然射出了大量子彈,卻並沒有射中貝利亞要害。事後貝利亞因“護駕有功”被斯大林牢牢的記住了,不久他的仕途開始直線上升。

1938年官居了內務人民委員,直接指揮數十萬的內務部特工,且因在二戰中出色的完成了情報支援工作以及維護後方穩定的工作,1945年戴上了蘇聯元帥軍銜。

1953年斯大林去世前夕,貝利亞作為其最忠實的執行者,已位居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內務部長,做到了在蘇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是名副其實的蘇聯2號人物。

按照手握權力的大小,決定自身地位的認知,當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腦溢血病逝於莫斯科時,貝利亞應該是最具競爭力的接班人,然而現實往往是殘酷的。

掌管近20年內務部,曾經擁有對全蘇聯下至平民百姓,上到將軍權貴“生殺大權”的貝利亞,在斯大林去世9個月後的12月23日撤職槍決了。

至於為什麼他會如此快的落馬?最大的原因莫過於知道的太多以及不懂得收斂。斯大林逝世初期,臨時組建的領導班子裡,貝利亞只是作為第2號人物,1號人物叫馬林科夫。

對於這個安排,手握全國秘密警察部隊的貝利亞絲毫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的權力,足夠掌控整個蘇聯。因而完全漠視馬林科夫,將自己定義為蘇聯的核心領導,向全蘇聯發佈各式號令。

這些號令之中,從事後諸葛亮的角度來看,對於蘇聯發展是有一定的推動作用,譬如建立對領導的監督機制、平反冤假錯案,懲辦冤案假案的製造者,恢復法制;糾正民族政策錯誤,改善民族關係,加強民族團結;反對個人崇拜,加強集體領導等。

但是因為其個人是特工出身,幾乎知道當時掌握權力的所有蘇聯幹部的所有事,當貝利亞高舉“平反冤假錯案,懲辦冤案假案的製造者”之時,大量蘇聯高層官員感覺後背發涼。

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他們或多或少都牽扯在一定數量的冤假錯亂之中,如今貝利亞要“懲辦冤案假案的製造者”,對於他們來說,可能想到的不是推動蘇聯發展。

更多的是擔憂貝利亞為了維護自己的權力,利用這個為藉口,對蘇聯進行又一次的大處理,對此赫魯曉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說道:四十年代後期,我已經深信,斯大林死後我們應該儘可能阻止貝利亞在(D)內佔據領導地位。否則,就是(D)的末日。


袁載譽


確切的說貝利亞之死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提起貝利亞的大名在蘇聯可謂家喻戶曉,他曾於20世紀30年代-50年代是前蘇聯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曾擔任蘇聯政治局委員以及蘇聯內務部長等要職。並且還是原子能委員會會長,因此被稱為“蘇聯原子彈之父”。他的這些榮譽使得他稱為繼斯大林之後的二號人物。換言之,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誰也沒有料到,這麼一個大人物卻在1953年6月下旬被蘇聯當局逮捕並秘密處決。這便是轟動一時的“貝利亞事件”!

(圖:中間為貝利亞)

為何他以這樣的結局落幕,歷史學家認為主謀是前蘇聯另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赫魯曉夫。

赫魯曉夫同志早就想幹掉貝利亞,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四十年代後期,我已經深信,斯大林死後我們應該儘可能阻止貝利亞在(D)內佔據領導地位。否則,就是(D)的末日。”

帶著這個雄心壯志,赫魯曉夫結盟了一群跟貝利亞不對付的人,並且他正確到很多人的幫助,其中第一個就是馬林科夫同志,接著莫洛托夫同志、米高揚同志等許多人也站在赫魯曉夫這邊。

等到一切都策劃妥當之後,蘇共中央主席團立即召開針對貝利亞的會議,而貝利亞當時一點也沒有察覺。直到衛兵衝入他家,將他逮捕,他才意識到自己太過於低估“老朋友”赫魯曉夫。而貝利亞遭逮捕時,揪住貝利亞手臂將他從座位上拖起來的,正是赫魯曉夫。

不得不說,赫魯曉夫在“貝利亞事件”中顯然起了主要的作用,可以稱得上是“貝利亞事件”的“總設計師”。

至於為何他要這麼做,就沒法寫了,還是不談為妙。


大獅


其實答案很簡單,貝利亞作為情報機關負責人非常清楚一線的情況所以他主張兩德合併建立一個和平的友好的緩衝國避免德國的任何一個部分倒向西方,但是這是二戰後蘇聯強大的軍功集團無法接受的,因此他們聯合文官集團出身的赫魯曉夫幹掉了貝利亞進而繼續執行比較強硬的對外政策以維護軍人的利益


萬歲1148858845


格魯吉亞惡魔-斯大林的鷹犬:雅戈達、葉諾夫、貝利亞都是一個下場!


大陸大陸


集權制度下每一次權力的更迭都充滿了惡鬥和血腥的。


曉之以理動之以槍


二人有你無我,有我無你,這就是政治遊戲


平凡2144269


因為他遇到了赫魯曉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