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東小霸王孫策之死,到底有什麼陰謀?

歷史公元


孫策、孫權,是同父同母的親兄弟,作為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的傑出人物,兩個人亦是年少有為、驚豔一方。

孫策在丹徒狩獵時被刺客所傷,料到自己性命垂危,將不久於人世,就集合張昭等大臣託付後事,讓他們日後好好輔助弟弟孫權。孫權因為承襲孫策的位置後來才有機會稱帝,可以說孫權的繼承權是孫策給予的。孫權作為在這場刺殺行動中的最大既得利益者,這也讓不少人懷疑孫策被刺傷身亡不是意外,而是“一個局”,那麼孫策之死到底是不是孫權的陰謀呢?

孫策之死,因為後期政治的爾虞我詐因而充滿神秘色彩。歷史上有三種觀點:

第一是與許貢有關,這也是《三國演義》裡的觀點。書中認為是許貢的家客為了報仇刺殺了孫策,但是孫策在被刺殺時,他的劍是被人動過手腳的,這說明孫策身邊還有參與這個計劃的同謀。

還有一種說法是與政敵曹操有關,刺殺行動是曹操秘密安排的。再者他能把自己的權力傳給自己的弟弟,說明孫權已經被孫策排除刺殺的名單之外了。

最後一種說法就是孫權蓄意製造的刺殺陰謀,但當時孫權尚且年幼,而且這件事有違人倫,孫權從中作祟的可能性不大。孫權雖然從中獲得利益,但是當時社會動盪,誰都不知道未來會怎樣,即使孫權真的有這樣的野心,他又如何斷定孫策一定會把權力傳給他呢?畢竟孫策當時還有個兒子。所以孫策之死更有可能是和他競爭天下的對手有關係。

在孫權上位之後,為了能夠使得自己牢牢的掌控住東吳,就把孫策的老婆和兒子安排在一個隱蔽的地方,請專門的人員來服侍他們,並且讓孫策的孩子整日耽於吃喝玩樂,同時也在逐步削弱孫策殘留的政治勢力。根據歷史記載:孫策的孩子在政治上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和才能,命運也很坎坷。這與其說這是為了他們的安全,為了提高生活舒適度,不如說是監督、愚化,一種以愛為名的敗壞,孫權也因此事落下了話柄。

筆者認為這同樣也和政治陰謀有關。孫策雖然死了,但政治勢力還是在的,孫權擔心如果以後自己的子孫沒有本事,孫策的子孫反而有作為而藉助自己大哥的東吳勢力,自己的天下馬上就會成為孫策的天下了,自己的子孫也有可能性命不保,所以不能善待孫策的妻兒。孫權的不能善待法類似慢性藥,溫水煮青蛙一樣,讓人不知不覺就中了套,沉溺其中無可自拔,手段之高不得不令人拍案叫絕。

綜上所述,孫策之死和孫權沒有善待孫策的妻兒的問題歸根結底是因為政治上的利益爭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封建社會的天下是專屬於君主一個人的天下,數千年來,大家都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力不擇手段,在不自由中踏血尋求自由,卻裹挾著黑暗的事實。在利益的誘惑下,血溶於水的親情都變了質,人性可以足夠冷漠,換個角度想,孫策的孩子能夠歡喜無憂長大,不陷入爭權奪勢之中而累及性命,不也是一種幸運嗎?


鄧海春


孫策是孫堅的兒子,孫權的哥哥,三國東吳的奠基人之一,時人稱“江東小霸王”。《三國演義》中孫策用父親孫堅在洛陽獲得的傳國玉璽,和袁術交換了3000兵馬,最後打下了江東六郡,為東吳的霸業奠定了基礎。孫策只用了6年時間就統一了江東六郡。(孫策畫像)

真正歷史的孫策是如何創建基業遇刺身亡的呢?

袁術戲耍孫策,稱帝后孫策決裂袁術。

孫堅死後,孫策為父親守孝三年。三年到期後,孫策帶領幾十人到壽春找袁術討要自己父親的舊部幾千人,準備為父親報仇雪恨。袁術看這個不到二十歲的孫策,聽其言觀其行都有過人之處,袁術那肯把吃到嘴裡的肉吐出來,《江表傳》記載袁術是這樣說的:

“孤始用貴舅為丹楊太守,賢從伯陽為都尉,彼精兵之地,可還依召募。”

意思是我已經任命了你的舅舅吳景為丹楊太守,你到他那裡招募一些兵丁吧。孫策到了那裡後招募了幾百人,一年後孫策再次領兵搭配袁術駐地的壽春,袁術才將孫堅的部署一千多人給了他,也沒有全給。(袁術畫像)

袁術反覆無常,言而無信,尤其是對孫策,他擔心孫策勢力壯大。原來曾經答應孫策做九江太守,最後給了自己的親信。袁術派孫策攻打廬陵郡,打下後讓孫策做廬江太守,打下來了,卻又讓親信擔任,孫策也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忍了。

194年,孫策開始平定江東,截止196年,吳郡、會稽郡、豫章郡、廬陵郡、丹楊都在孫策的控制之下,他自己擔任會稽太守孫賁為豫章太守、舅舅吳景為丹楊太守,孫輔(孫賁弟弟)為廬陵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這些地方的官吏全部換上了自己的人馬,江東五郡在手。

197年,袁術拿著傳國玉璽稱帝,孫策曾經勸說沒有結果,隨即與袁術在政治軍事上決裂。199年孫策、曹操、董承、劉璋等準畚進攻袁術,沒打那,袁術病死了。藉此良機,孫策在200年統一了江東六郡:吳郡(現在江蘇省蘇州市)、會稽郡(現在浙江省紹興市)、丹陽郡(現在江蘇省南京市)、豫章郡(現在江西省南昌市)、廬陵郡(現在江西省泰和縣西北)、廬江郡(現在安徽省廬江縣西)

(三國時期江東六郡圖)

孫策打獵,遇刺身亡

統一江東六郡後,孫策是志得意滿。200年,曹操和袁紹的軍隊在官渡對峙,小霸王孫策和手下的謀士們商討了一個大計劃——就是趁曹操和袁紹準畚打仗的時,秘密安排好軍隊人馬。只要袁紹和曹操打起來的時候,孫策就帶兵襲擊曹操的老巢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

曹操得知孫策佔據江東六郡,如芒在背,根據《三國志·卷四十六·吳書一》記載,他是這樣做的:

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為子章取賁女,皆禮闢策弟權、翊,又命揚州刺史嚴象舉權茂才。

曹操把自己弟弟的女兒嫁給了孫策的弟弟孫匡,曹操的兒子曹彰娶了孫賁的女兒,就是孫曹政治聯姻,並且舉薦孫權為茂才。這樣可以安撫孫策,不至於在官渡開戰後,孫策襲擊自己的後方。(中箭後 孫策劇照)

孫策做好偷襲的計劃後,非常高興。200年5月5日,孫策在丹徒山中打獵,自己為了獵鹿,戰馬遠遠拋開護衛部隊,這時他碰到了三個人,這三個是原來吳郡太守小兒子的門客,一言不合就開打,孫策射殺一人,自己也被箭重傷了面部,刺客被護衛消滅,他的傷非常重,估計是要害部位,並且箭上可能有毒。不久後,孫策去世,孫權繼承了他創立的江東基業。

孫策被刺殺,應該是預謀的!

一、孫策不聽勸諫。孫策特別喜歡打獵,江東的人都清楚。孫策的謀士曾經勸諫孫策不要經常出外打獵,虞翻曾經勸諫他,在江東沒有安定情況下,容易被人摸到行蹤規律遭遇不測情況。孫策年少氣盛,這些話都是耳旁風了,假如聽了謀士的勸諫,也不會遇刺身亡了。(嚴白虎畫像)

二、隱藏反對勢力暗潮湧動。刺殺孫策的人是他以前攻滅的前吳郡太守許貢的小兒子的門客,許貢在政治上防範孫策,在奏疏中稱孫策和項羽差不多。孫策佔領吳郡後,把許貢絞死了,他的小兒子和門客都跑到山賊嚴白虎(原來的吳郡豪強)哪裡依附,這個嚴白虎也是被孫策擊敗逃到山裡做山賊的。他們伺機找尋孫策出行的軌跡,打獵這個愛好肯定被刺客們所知道的,他們就三五成群的隱匿在孫策可能出現的地方,準備暗殺。

三、巧合事件發生?事情就是那麼巧合,孫策打獵,拋開大部隊獨自追擊鹿,正好碰見許貢的門客,估計是刺客中的一小支,隨身帶著淬了毒的弓箭,而且箭術也很不錯,射中了孫策面部,重傷了他,最後傷重去世。

孫策剛剛統一江東六郡,在表面上看似統一了,其實被他擊敗的豪強都隱匿起來,伺機刺殺他。而孫策年輕氣盛,不聽勸告,被刺殺是必然的。<strong>


穿越再現彼岸


總體來說孫策的死分為兩個階段,如果僅僅以一個因素來說的話,孫策可能會重傷或者重病,但不一定會致命。

其實過程並不複雜,事情經過大概是這樣的:詳細請看《三國演義》第二十九回小霸王怒斬于吉、碧眼兒坐領江東。


東吳郡守許貢,乃暗遣使赴許都上書於曹操,其略曰:孫策驍勇、與項籍相似,朝廷宜外示榮寵,召在京師,不可使居外鎮,以為後患。

不料許貢的書信被孫策截獲,孫策大怒,隨假意邀請許貢議事。

許貢到後,孫策拿出許貢給曹操的書信給許貢看,叱曰:汝欲送吾於死地也!命武士推出斬之。

古代的人大都崇尚大義!

許貢死後,有家客三人立志要為許貢報仇。

一日孫策外出狩獵,三個家客尾隨孫策身後,待行到一無人的地方對孫策發起突然襲擊。

在三個家客中,有一人引弓搭箭向孫策射來,正射中孫策的臉頰,而另外兩人則持槍向孫策猛刺,孫策身中數槍。

孫策大叫來人,程普隨後帶人趕到將徐貢的三個家客剁成肉醬,但孫策亦是身受重傷。


孫策有幸逃得一命在家靜養,突然有一天孫策接到河北袁紹的使臣陳震來訪,孫策在高興之餘設宴接待陳震。

正在飲宴之間,發現樓下人聲喧沸,只見一道人身披鶴氅、手攜藜杖打從樓下經過,所經之處兩旁百姓都焚香伏道而拜。

孫策於是大怒,遂命左右將老道擒來,怒其妖言惑眾、蠱惑人心。命人將道士于吉斬首,左右苦勸都說于吉乃有道的高人不可殺害,孫策不停左右的苦勸,命令于吉上壇求雨,如若求不來雨就將於吉燒死。

于吉上壇求雨沒有多久,天果然下雨,老百姓都匍匐於地大呼神人。


誰知孫策更為惱怒,言說下雨本乃自然現象,與于吉沒有什麼關係,但最後仍將於吉斬首示眾。

當天夜裡狂風大作電閃雷鳴,有軍士報說不見了于吉的屍首,當孫策要殺軍士時,卻見有一老道正從遠處走來,孫策一看來人卻正是他昨天命人斬殺的于吉,孫策大驚失色,大叫一聲昏倒在地。

自此之後,孫策病勢日漸加重,原先曾受到許貢家客的襲擊身受重傷,今又經這一驚嚇,雙重打擊之下自然是性命不保,不久病死。死時才只有二十六歲!


如果按《三國演義》的解讀,其中間過程就是這樣,其中間與曹操或者是袁紹以及其它軍閥均無關係。

完全是因年輕氣盛造成的,用劉華強的話說,不氣盛還叫年輕人麼?

但反過來說,正是因為氣盛才害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東方中華不敗


孫策之死,個人認為最大的嫌疑人有三個,分別是:孫權、曹操、江東士族。

要分析孫策之死的幕後陰謀,首先要了解一下孫策是怎麼死的。

一、孫策怎麼死的?

根據《三國志·吳書·孫策傳》的記載——

孫策滅吳郡太守許貢滿門時,讓許貢的小兒子和門客逃出生天。有一天,孫策獨自一人騎馬出行時,突然被許貢門客襲擊,面部中了毒箭,受了重傷。回去後,孫策就叫來了張昭等人安排後事,叫來孫權把代表東吳權柄的印綬給了他。當天夜裡,孫策就死了,享年26歲。


二、會不會真的是許貢門客復仇?

雖然沒有明確的正史否定許貢門客復仇的說法,但事實上,並沒有史學家認可真是許貢門客復仇的說法。

對於門客復仇這種事情,歷史上有一個很知名的人物,名叫豫讓。


豫讓是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正卿智伯瑤的門客。智伯瑤兵敗身亡後,為了給主公報仇,豫讓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失敗,被趙襄子所捕。臨死時,他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覆仇,然後自刎而亡,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的歷史典故。

可見,在那個時代,門客復仇是一件很值得稱揚、很高尚的事情。更別說,許貢門客還復仇成功了。

在這種情況下,許貢門客竟愣是連個名姓都沒流傳下來。可見,在這其中有幾多虛假成分。


三、猜想之一:孫權謀害

這是一個逆推的猜想,因為孫權是孫策之死中的最大受益者。而最大受益者,往往是陰謀的幕後最大黑手。


證據是:

1.孫策當時已是東吳地區一把手,行程當是高度機密,且出行必然前呼後擁,扈從無限。但所謂的“許貢門客”卻能預先埋伏到孫策經過之處,而且孫策遇刺之時,竟一反常理,獨自一人,要說沒有內鬼,實在是不可能。

2.孫權登基後,他把自己的老爹孫堅追封為武烈皇帝,卻只把給自己權位的哥哥孫策封了長沙桓王——也就是說,孫權不認為自己的權力是傳承於孫策的。

3.孫策有兒子孫紹,如果按照正常情況,東吳的大權將永遠和孫權無關。

4.孫權繼位後,立即就有了和魯肅的東吳版“隆中對”,並立即佈政施行,一切按部就班、恰如其分。我們可以說這是孫權本身能力過硬,但如果沒有提前準備,焉能做到這些?

王位之前無兄弟。

所以,孫權弒兄,可能性極大。

四、猜想之二:曹操謀害

縱觀孫策遇刺時的天下大勢——

北方,袁紹在消滅公孫瓚後,逐步侵吞了幽、並二州,漸漸坐穩北方四大州,成為天下第一霸主。

曹操,坐擁兗州、徐州,腳踩半個青州,佔據小半個北方,成為袁紹發展路上的絆腳石,遲早必有一戰。


而曹操做了什麼?在孫策死之前幾年,佔領徐州,組建青州軍,清理以董承為首的分裂勢力。這一切,明眼人都看得出來,曹操是在努力掃清一切腹背障礙,為的就是全力對抗當時坐擁青、幽、並、冀四州的北方霸主袁紹。

當時袁紹的兵多將廣、糧秣充裕,用現在的話講,叫做綜合國力遠高於曹操。在這種情況下,曹操就必須全力對敵,容不得半點干擾。

因此,為了打敗袁紹,曹操滅了袁術、陶謙,廢了劉備,已經掃除了一切腹背障礙,就差江東還剩一個打不過、還能惹事的孫策了。

而孫策臨死前在幹嘛?他的至交好友、大都督周瑜遠在1600裡外的巴丘開闢進入中原的門戶,而自己也一直在和心腹謀臣們研究如何偷襲許都。

在這種情況下,殺死孫策,讓東吳群龍無首、陷入混亂,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結合曹操通過使者,送給孫策的那句話——

“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更可以看出,在孫策遇刺之死中,曹操必然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況且,孫策武勇無雙,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的人物。要培養出能刺殺這樣人物的刺客,怕是江東一隅,還沒有能力吧?

五、猜想之三:江東士族

孫家統一江東的過程,並不是一路風平浪靜的。相反,沾滿了東吳士族的鮮血。

比如,孫策在袁術手下打工的時候,就殺死了陸康(江東陸家家主,陸遜的老爹)。

再比如,孫策隨手殺死的許貢,就是許家的家主,江東六郡之一吳郡的最高長官。

江東的士族實在太多了,關係錯綜複雜得猶如紅樓夢一般,實在不適合大氣恢宏的三國時代。

在這麼複雜的人際關係下,牽一髮而動全身。孫策悍然得罪了這麼多士族,真的如郭嘉所說,“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他遇刺,也就是遲早的事兒罷了。

不知道你認為孫策之死幕後是誰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哦~


朵朵故事屋


孫策是孫權的長兄,東吳的奠基人 ,綽號“小霸王”。在其父孫堅被害後,孫策以孫堅舊部1000多人起家打天下,每戰必身先士卒,奮勇殺敵,兵鋒所指,敵人無不望風披靡,短短數年間,一統江東。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身經百戰的將軍,在一次山中打獵中,面部為刺客的箭射傷,不久便撒手人寰,年僅26歲,讓後人不能不扼腕嘆息。


關於孫策的死,《三國志》的記載只有寥寥數語:建安五年,曹公與袁紹相距於官渡,策陰欲襲許,迎漢帝,密治兵,部署諸將,會為吳郡太守許貢客所殺。從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孫策想趁曹操與袁紹在官渡決戰之時,突襲許昌,迎回漢獻帝。還沒有成行,就被許貢的門客所殺,這與《三國演義》的描述,基本相同。

因此,後人推測,孫策的死表面上是意外,實則是一場陰謀行刺。究竟是誰非要置孫策於死地呢?那就要看看孫策死後誰是最大受益者。

一:孫策的死讓曹操免除了後顧之憂。孫策打算突襲許昌,曹操應該是有所耳聞。當時,曹操正與袁紹在官渡相持不下,一旦被孫策吵了後路,後果不堪設想。為了防患於未然,曹操派人潛入江東, 遊說許貢的門客為主子報仇,刺殺孫策。這種說法絕非空穴來風,因為這是曹操慣用的手段。當年曹操曾刺殺董卓,還派人刺殺過劉備與匈奴首領。這種“斬首”一旦成功,可低十萬精兵。曹操當時無兵可調,派刺客刺殺孫策,應該是最好的選擇。

二:孫策的死讓孫權不費吹灰之力,坐上江東的第一把交椅。孫策、孫權之間有無矛盾,史書並未記載。但從孫策臨終對孫權的話裡我們能聽出弦外之音: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陣之前,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任賢使能,各盡其力,以保江東,我不如卿。這話說白就是孫權衝鋒陷陣比不過孫策,但在治理國家,用人方面在孫策之上。說明當時的孫權並非窩在家裡,而是在江東集團內部已經初露鋒芒,很可能兄弟倆政見上有分歧。

最讓人感到蹊蹺的是:刺客設伏的地點那麼準確無誤,是誰吐露了孫策打獵的時間、行蹤?顯然,孫權是最大的懷疑對象。做為侍衛,為什麼沒有伴隨孫策左右 在孫策被射傷後,他們為啥要將剩餘的兩個刺客全部誅殺,為什麼不留活口?這其中不是有很大的殺人滅口的嫌疑嗎!

總之,孫策的死,曹操、孫權都有很大的嫌疑,因為只有他倆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以上只是懷疑,究竟是誰在背後下的毒手,史書中很難找到蛛絲馬跡來佐證後人的推測。也許孫策的死就是意外,也許孫權的死就是一場陰謀。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江東小霸王孫策之死有三個疑點:

第一,孫策遇到刺客,護駕的為什麼遲遲不來?等到中箭、被刺遍地鱗傷才有程普趕來?

第二,寶劍為什麼會突然斷掉?身為領軍元帥,武器定非凡物,怎麼平白無故到用時就斷掉了?

第三,刺客是怎麼知道孫策在丹徒山打獵?又是怎麼準確把握行刺時間和地點的?

孫策上門殺死吳郡太守不假,太守門客替主報仇也不假,但僅憑三人要成功行刺江東小霸王,這不可能。唯一可能的情況是:東吳有刺客的內線。內線起了通風報信、寶劍做手腳的作用。

孫策死後,誰是最大的受益者?當然是孫權。

孫權繼位後,兄弟孫翊被殺;孫匡也死得不明不白;孫朗被幽靜終身;叔叔孫靜、孫賁死於家中;孫輔只因遣使曹營而被關;孫策之子孫紹“不進見者十餘年,權還建業,乃得朝覲"。

你看,凡是威協孫權帝位的人,都沒好果子吃。

有人說,孫權繼位時才十幾歲,怎麼可能有如此心機?諸君錯了,孫權九歲就能當說客,身邊又養著一大幫門客,奴憑主榮,一榮俱榮,何況最毒帝王家。

也許這一切都是巧合。孫策因為性急馬快,甩掉了程普等人;因為長年征戰刀劍受損嚴重,沒有察覺;因為太守門客忠義太甚,又足智多謀,成功完成了尾隨追殺的目的。

一千七八百年前的故事,我們只能根據有限的文字記載,去想象、去推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小編也實在擔當不起查驗歷史真相的責任。




生態漁農石峰


孫策遇刺的過程很蹊蹺。

如果說完全是巧合,似乎很牽強。

孫策喜歡打獵,這不是秘密。問題在於,許貢的門客怎麼能提前埋伏?

孫策打獵肯定有衛士在身邊,作為武將當然不可能幾百上千人跟隨,可三五十人最少有。問題在於,這些人竟然在孫策遭遇襲擊的時候整齊不在場?

孫策的劍什麼時候不能斷?問題在於,這把貼身的劍,竟然在這個緊急關頭,斷了。

孫策什麼時候不能遭遇刺殺?問題在於,此時正是袁曹官渡戰役前的決定性時刻。

結合之前郭嘉的神仙預測,這麼多巧合湊巧在一起,怎麼看都有大大的疑問。

可惜,歷史真相已經湮滅。

今天,只能說,孫策遇刺很可疑。

卻不妨礙我們想象。

孫策如果沒有遇刺,那麼,在袁曹官渡之戰的重要節點之上,統軍大師孫策,第一而且沒有同列的軍師周瑜,帶領太史慈、甘寧等猛將殺向曹操腹地與政治中心許昌,那將是一副如何壯烈的畫卷?


四川達州


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孫吳的奠基者之一。

關於孫策之死,有兩種說法,一說被許貢三客行刺身亡;二是被孫權謀害。

無論孫策是哪種說法遇害的,都有一個問題,就是一個大將軍去狩獵,是誰透露了信息,讓殺手事先埋伏在他狩獵的區域,對他下黑手。只能是他身邊的人(老話說,沒有家賊,引不來外鬼)。



正在南書房行走


孫策之死純是許貢門客復仇所為。

一、遇刺背景

(1)東漢末年,群雄並起,逐鹿中原,小霸王孫策一統江東,割據一方,威震天下。正待其欲大展宏圖之際,卻在外出狩獵時,突然遭遇刺殺,不治身亡。

(2)當時孫策平定了吳郡,原先的太守許貢在逃跑後,依然賊心不死,尋找機會陰謀奪回失去地盤。當他看到袁術與孫策之間矛盾越來越不可調和時,便暗中上表朝廷,說孫策驍勇有野心,應該召回京師,免生後患。結果此表被孫策所獲,便將許貢處死。

但效忠許貢的門客,誓死為其報仇,趁孫策狩獵之機將其刺殺。

二、遇刺原因

孫策被刺,正史中有著明確的記載,直接原因是效死許貢的門客所為,但真正導致其英年早逝的卻是他自己,驕橫自負及不聽忠言,特立獨行的秉性。

(1)史書載,孫策喜好狩獵,而且輕裝簡行,不喜歡帶眾隨從侍衛,即使帶少量侍衛,他也醉心於追趕獵物,常常將侍衛們甩在身後。就在其死前,有大臣相諫:’夫主將乃三軍之所繫命。不宜輕敵小寇,願將軍自重。’孫策不與理會:’先生之言如金石,但恐不親冒矢石,則將士不用命耳。’過後,孫策在丹徒西山獵鹿時,將眾將和隨從甩在身後,突遇許貢三客行刺,孫策隻身徒手力敵,以致’被傷至重’。最終,這一疏漏被小人鑽大了空子。

(2)《三國志·吳書·孫策傳》陳壽評價:’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然皆輕佻果躁,隕身致敗。’指出了孫策力能勝人;但又指出了他性情浮躁之特點。《三國志》載,曹操的謀士郭嘉曾說:’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沒過多久,果然不出鬼才所料,孫策命喪小人之手。

三、野史和民間傳說中,對孫策撲朔迷離突然遇刺身亡眾說紛紜,有陰謀論者,懷疑是孫權或是曹操所為。懷疑孫權者,以為孫權急於篡權,所以弒兄奪位;懷疑曹操者,以為官渡之戰的曹操,害怕孫策襲擊許都,其首尾不能相顧,故將孫策殺害。但是這兩種說法都是分析猜測,根本沒有充分的史料予以證明。


手機用戶50902211138


孫策之死,按史書記載完全是死得蹊蹺,背後肯定是有陰謀的致使。以我個人看,有兩種可能:



一、曹操致使,許貢行刺獻禮。

曹操攜天子以令不臣之後,破袁紹徵張繡伐呂布,打下一系列的漂亮仗之後,也征服了不少人心意志力的轉移,此時曹操對於江東志在必得,吳郡太守許貢成了首當其衝的虎口之食,這個許貢本身是個卵柿子,自己幾斤幾兩清楚得很,所以乾脆認曹操為乾爹,充當了“咬狗”的角色,開始還建議曹操以漢獻帝的名義召孫策入京然後將他軟禁起來,這個風聲一度被傳到孫策耳朵裡,此後許貢精心策劃了一場行刺案,派了三個門客埋伏在孫策出沒的叢林之中,就等著孫策上鉤,孫策一向英勇而欠缺周細,被人行刺也在常理之中。

二、 江東內部的奸細作祟

初到江東的孫堅死後,孫策子承父業成了江東的小霸王,為了儘快穩定自己的勢力,在江東也是大開殺戒,得罪了不少江東豪族和地方勢力,這些人懷恨在心伺機報復,走漏風聲把孫策的的行蹤告訴了許貢,或許也是一種猜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