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怎麼寫受益人,保險可能“不保險”

不知道怎麼寫受益人,保險可能“不保險”

大家好,我是簡保君。

談到保險,大家往往討論的最多是“給誰買”、“選什麼產品”、“保多少”。

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個容易被忽略,但同樣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到底誰能拿到保險金”


01 兩種“受益人”,理賠大不同

能拿到保險金的人,被稱為“受益人”。

受益人有兩類:法定受益人和指定受益人。別看才一字之差,區別還真不少。

顧名思義,法定受益人,就是根據法律規定的受益人。這也是大多數保險產品的默認選項。

法定受益人的第一梯隊是我們最親近的人:配偶、子女和父母;他們的地位相同,如果領取保險金,平分。

如果第一順位的繼承人都不在了,那麼就由全體第二順位繼承人平均分配保險金。

如果你選擇指定受益人,就可以靈活很多,可以指定一個人,也可多人平均分配保險金,也可以給不同的人不同比例。

不過這個人也不能隨便指定,一般也要在配偶、子女和父母之間選。

如果你心裡大致有傾向,我更建議你在投保時就指定受益人,決定好未來保險金的分配,也避免在遇到風險時,發生保險金歸屬的糾紛。

給大家分享個真實的案例:

範先生曾經在2013年為自己投保一份50萬的壽險,希望保障妻子和孩子。結果2017年,範先生和父母開車外出時不幸遭遇車禍,範先生當場過世,母親3天后也傷重去世。由於在投保時沒有指定受益人,這50萬元保險金只能按照法定受益人的規則來分配。最後,範先生父母獲得25萬,其中母親的12.5萬還要作為遺產,在母親的法定繼承人範圍內再分配;而範太太帶著孩子只拿到了25萬,和範先生當初買保險的初衷有點背道而馳。


如果範先生買保險時,指定受益人為妻子和孩子,妻子和孩子是能夠拿到全部保險金的。

不知道怎麼寫受益人,保險可能“不保險”

另外,法定受益人在領取保險金時,手續也會相對麻煩,通常要證明和被保險人的關係,比如證明“我媽是我媽”、“兒子是兒子”這些等等。

02 保險都要指定受益人嗎

看到這裡,你可能想去翻翻保險合同,看看是不是要修改自己保險的受益人。

先彆著急,因為需不需要指定受益人,也要看具體險種,我幫大家簡單整理了一下:

不知道怎麼寫受益人,保險可能“不保險”

看著內容很多,其實很好記,一般只要被保險人還活著,保險金就是給被保險人本人的。只有被保險人身故了,才涉及到指定受益人和法定收益人的問題。

一些不含身故責任的重疾險,或者一般的醫療險,通常也不會涉及受益人的指定問題。


03 如何指定/變更受益人

1)尚未投保的

在投保壽險、帶身故責任的重疾和意外險時,需要填寫受益人信息,按照指引填寫信息就可以了。

比如下圖,默認就是法定受益人,如果想改的話,點擊紅圈部分選擇指定受益人,按照補充完身份信息就可以了。

不知道怎麼寫受益人,保險可能“不保險”


不知道怎麼寫受益人,保險可能“不保險”


02)已經投保的

那已經投保並選擇了法定受益人怎麼辦?

不用擔心,每份保險都可以變更受益人,包括那些在投保時根本不給你機會選擇,直接默認都是法定受益人的保險。

找到保險合同,撥打上面保險公司的熱線電話進行變更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