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負債的90後,“自殺”式消費正在消耗你的未來


有人恥於談錢,覺得講錢傷感情;有人嗜錢如命,對錢俯首稱臣。

你是怎麼賺錢的,就會怎麼花錢。

你對待錢的態度,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過度負債的90後,“自殺”式消費正在消耗你的未來

年輕群體有兩個典型標籤:一是“愛花錢”,二是“窮”。

據統計,90後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人均負債高達12萬。

最開始,他們只想買一部iPhone,打了白條分期付款,後來想買的東西越來越多,陸續開通了信用卡、花唄、網貸……

越來越豐富的市場選擇,以及越來越便捷的消費方式,極大刺激了年輕人的消費慾望。

快遞件堆積成山,家裡的物品多得無法落腳,銀行卡里的錢只剩下零頭。年輕人在追求超前消費的同時,也要面對一個可怕的事實:

辦公室裡三代人,70後存錢、80後投資、90後負債,而90後的父母在替孩子還貸。”這樣的網絡語,道出了以90後乃至00後為主的年輕人超前消費、負債消費的典型現象。年紀輕輕,卻早早背上了債務負擔,成為“負翁”。

90後賺多少?

從收入來看,月進3000元至5000元的人數佔比最高,達27.73%。由於90後步入社會的年頭有限,因此月薪在1.2萬以下的受訪者超過八成。

相比70後、80後而言,90後的“恩格爾係數”普遍更高。大多受訪者表示,吃飯在其日常花銷中佔比最高。緊隨其後的是美妝服飾、房租房貸、社交應酬以及交通出行等。總體而言,衣食住行仍是90後支出的主體架構。

有人說,這是過度的物質慾望下產生的惡性循環。而作為普通人的我們,真的應該這樣肆無忌憚地消費嗎?

過度負債的90後,“自殺”式消費正在消耗你的未來

超前的消費的意義“表面光鮮,背後哭泣”

還記得某個情感博主講過這樣一個故事,說是一個打扮寒酸的年輕人,平日裡沒人把他放在眼裡,後來一狠心辦了信用卡,添置了各種名牌,終於能夠進入名流薈萃的場合,得到不少合作機會,最終真的成了一個有錢人。並告訴我們年輕人就要活在當下,不要總是吝惜自己的收入,這樣能幫助突破圈層的限制。

“掙多少花多少”,甚至利用信用卡等方式過度消費,就能混進所謂的上流社會,這難免有點天方夜譚的感覺。難道一個人換個馬甲就成了別人?這怕是對社會有什麼誤解吧!

在這個充滿了謊言和迷惘的社會里,依然有太多的年輕人被膨脹的消費主義洗腦,買各種和收入不匹配的東西,卻時常安慰自己,“雖然我們欠得多,但是我們裝得好啊。”

這大概就是所謂的人前光鮮亮麗,人後窮到哭泣吧。


過度負債的90後,“自殺”式消費正在消耗你的未來

超前消費是捷徑,但想要消費真正上到那個水平,需要一條很長很長的路。正如宮部美雪的《火車》所說:“脫掉一層皮,那可是很拼命的,需要相當大的精力。這世界上有許多蛇,想有腳,卻疲於蛻皮,懶得蛻皮,忘記如何蛻皮。於是,聰明的蛇賣給這些蛇可以照出自己腳的鏡子。”

“超前消費”不應該成為“生活常態”

關於超前消費,我們沒法一概而論,但總的來說應該“量力而行,適度消費”。評判消費是否合理的重要標準就在於“度”,如果在能力範圍之內,通過“花未來的錢”滿足“現在的需求”,那就無可厚非;如果過度,超出了未來的還款能力,那就是不合理的,將會給你的人生帶上沉重的枷鎖。

在小齊看來,關於財富有個極其重要的概念,那就是“積蓄”。通過存錢建立一定的積蓄,是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是讓你在遇到意外時保有尊嚴的必需品。我們人生中很大一部分的消費都應該建立在積蓄之上,而不是通過“過度消費”滿足虛榮心。要知道,所謂超前消費最終是為了美好生活,可“適度的超前才能讓生活更好,超的太快或者沒有限制,則只能毀了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