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通醫藥增收不增利慾“賣殼” 緣何尋求“浙江供銷系統內重組”

浙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農股份”)擬借華通醫藥實現重組上市的消息近日引發市場的廣泛關注。

作為今年的牛股之一,上市不足4年的浙江華通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通醫藥”,002758.SZ)為何會賣殼?是否與其業績不佳有關?

近期華通醫藥剛公佈了2018年年報,這是一份“增收不增利”的成績單。那麼,此番華通醫藥的“借殼之舉”是臨時決定還是策劃已久?這一計劃的進展如何?

就此類相關問題,《投資者網》採訪到華通醫藥相關人士,得到些許答覆。

什麼原因導致淨利潤下滑18%

華通醫藥是浙江紹興市的一家醫藥類上市公司,公司成立於1999年8月16日,於2015年5月27日在深交所上市。其所處的行業為藥品流通行業,主要從事藥品批發、藥品連鎖零售業務,藥品第三方物流業務以及中藥飲片(包括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銷售業務。

华通医药增收不增利欲“卖壳” 缘何寻求“浙江供销系统内重组”

根據華通醫藥2018年的年報數據顯示,公司2018年的營業總收入15億,同比增長11%;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3456萬,同比下降18%;每股收益為0.16元。報告期內,公司毛利率為15%,較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淨利率為2%,較上年降低0.9個百分點。

為何華通醫藥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對此,華通醫藥相關人士表示,“淨利潤的下降不是業務盈利能力不行,而是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司去年發行了可轉債,應付利息按照6%來提造成的;二是在建工程的折舊比2017年多了1000多萬。”

此外,公司2018年的非經常損益為412萬元,這一數據是公司上市以來的最高。而去年的非經常損益是5萬元,同比增加了407萬元。就此,華通醫藥相關人士解釋稱:“這主要是我們開的門店,將一些閒置的資產賣掉,所以非經常損益和2017年比起來增加這麼多。”

另外,查看華通醫藥上市以來的年報數據發現,自2015年到2018年期間,公司的存貨分別為1.5億元、1.9億元、2.1億元和2.5億元,其中2018年的存貨達到上市以來的最高額度。公司存貨不斷增長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又有怎樣的措施改善這一現象?

“主要是公司的業務發展需要,兩票制之後直接從藥廠進貨,所以存貨有所增長。”上述相關人士稱,兩票制對公司的影響有利有弊,利在於直接從藥廠進貨,各個公司之間的合作更緊密了;弊在於營業收入會下降,同時也會失去一些合資產品。“不過綜合影響不是那麼的大。”

“閃電”借殼的背後的真相

4月初,華通醫藥因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項,於4月8日起臨時停牌。

具體來看,華通醫藥籌劃的重組事項包括兩方面內容,其中公司正在籌劃通過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方式收購浙農股份100%股權,該起交易構成《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規定的重組上市,亦構成關聯交易。因有關事項尚存不確定性,華通醫藥自4月8日起停牌,並承諾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此外,華通醫藥的控股股東浙江紹興華通商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通集團”)正與浙農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農控股”)籌劃股權轉讓事項,浙農控股擬以支付現金方式購買華通集團不低於51%的股權,實現對華通集團的直接控制,並間接控制華通醫藥,本次股權轉讓完成後,華通醫藥實際控制人將由紹興市柯橋區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變更為浙江省供銷合作社聯合社。

待華通醫藥4月22日復牌之時,當日迎來今年的第一個漲停板,股價為13.93元。隨即第二天(4月23日)盤中最高價為15.32元,也是今年以來的首個最高價。但23日當天股價就高位跳水,到26日午盤收市已經跌至10.60元。

此外引起投資者關注的是,華通醫藥此番“賣殼”離上市不到四年時間,公司業績雖然在業內談不上龍頭,但也較為穩定,這樣的情況下為何執意“賣殼”?

華通醫藥相關人士告訴《投資者網》:“這主要都是控股股東和浙農控股之間所商議的,主要是浙農控股想借殼上市成為浙江省內的供銷系統第一股。至於目前的進展如何,我們還不知道具體的細節。”

華通醫藥在公告中表示,本次交易是浙江省供銷社系統內商貿流通與綜合服務企業的強強聯合,有利於將上市公司打造成為全國供銷社系統的龍頭企業。浙農股份將依託上市公司這一重要發展平臺,進一步打造全國供銷社系統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商貿流通與綜合服務企業。

儘管如此,但從公司股價大起大落的表現來看,至少說明投資者對於此次重組並沒有那麼一致看好。到底“浙江省內的供銷系統第一股”能否成功上市,《投資者網》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