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19世紀80年代的美國,工人們每天要勞動14~18小時,但工資與勞動時間並不匹配,忍無可忍的工人們在1877年首次發起了全國性的罷工。在工人的壓力下,美國國會不得不制定了八小時工作制的法律,但資本家們並不理睬,鬥爭一直持續到了1886年5月1日,工人階級終於獲得了勝利,八小時工作制宣佈實施,而這天,也成為了我們熟悉的勞動節。

歷史似乎是一種輪迴,在21世紀的今天,一種名為996的工作模式成為了眾多互聯網公司的標配。朝九晚九,一週六天,每週平均工作時間超過10個小時。

雖然996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近段時間,出現了一個域名為996.ICU的網頁,做出它的不是別人,正是各個互聯網公司的程序員們。他們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發洩著自己對於這種工作模式的不滿。

要知道,在這之前程序員群體可是被成為最耐扛、最適應996的群體!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加班的意義究竟在哪?

曾幾何時,年輕人們溝通交流的第一句話變成了:今天沒加班啊?別說私企員工了,即便是部分國企或是公務員,偶爾也不得不加班一下。那麼加班的時候,大家都在做些什麼呢?

有人會說,加班加班,當然是處理額外的工作任務了,難道還有別的?是的,一般意義上的加班都是在完成工作任務的前提下進行的,如果工作做完了,誰還待在公司呢?

為了讓這部分辛苦的員工得到應有的補償,不少公司在章程中增加了加班費、加班時間等內容,看起來是對員工無微不至的關懷,實則給了不少其他員工鑽空子的機會。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既然加班有加班費,加班時間可以調休,為什麼不加班呢?反正回家也沒什麼事做。於是,下班點後的公司依然燈火通明,員工們紛紛"奮戰"在電腦熒幕前,但他們做的,卻是本該在下班前便完成的工作內容。

長此以往,便形成了所謂的加班文化,即明明沒有什麼事,硬要待在公司一兩個小時的壞習慣。甚至於新員工準時想走,也會被身邊"埋頭苦幹"的前輩們嚇得寸步難行。

如此一來,加班就沒有任何意義了,原先為了公平的舉動,依然毫不公平。

關於 996 和加班

有一種聲音認為 8 小時工作制這種「針對體力勞動者」的工作制度本就不適合現在的諸多行業,比如互聯網、軟件等。

這種說法可能有一些道理,在公司要發佈新產品或應對一段時間內的突然狀況時,加班是員工職業道德的一個體現。但是,它應該建立在有明確的目標和可預期的回報之上。

還有一個不應該被忽略的事實是,加班很多時候甚至是員工的個人選擇,事實上,我的身邊有非常多同事、朋友,會在熱情、責任感和個人價值的驅使下超時間工作;但強制的全員 996 抹殺的是個人意志,它用一刀切的方式掩蓋了管理者在管理水平、價值觀塑造、產品和業務開創性上的懶惰和無能。

即使在現在,還有一些極端的聲音獲得了不少贊同:在創業公司中,願意 996 的才說明是願意一起打拼未來的人。這是一種危險的想法,996 只是一種工作方式,在目標明確的較短一段時間內,它是提高效率、達成目標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它不是忠誠度測試,更不是受虐測試。

作為管理者,尤其是創始人,應該快速提升自己在管理水平的缺陷,這是對員工負責,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公司負責。

說件匪夷所思的事,996.ICU 在 Github 上獲得越來越多的點贊和關注時,國內幾家大的互聯網公司的瀏覽器直接屏蔽了這個鏈接,理由有「網站包含欺詐信息」、「網頁包含違規內容」,甚至有「網站含有大量淫穢色情信息」。

不管出於什麼目的,這樣的屏蔽都像是強勢一方的掩耳盜鈴,掩飾不了它們內心的虛弱。

何種原因萌發了 996?

在被關注前,很多互聯網公司已經在施行 996,它們主要被分為兩類:創業公司和超級巨頭。

創業公司施行 996 很好理解,過去 10 年來的互聯網紅利是「大眾創業」的根源,激烈並漸趨同質化的競爭中,創業公司需要快速前進以贏得先機,而戰勝競爭對手後的回報也是超前的。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超級巨頭的情況稍微有點複雜,很多人將問題歸結為管理者的能力提升和組織機構規模快速膨脹間的脫節。

"我們回首 8 小時工作制進入法律之前的工廠歷史會發現,歷史總是重複的",一個新興的工種,當組織規模不斷變大時,如果管理方法跟不上,就有出現組織機構臃腫,工作效率逐層降低的情況,最終員工會趨向「白兔」:願意留在公司,但能力有限,業績平庸。

互聯網公司對這種情況是深惡痛絕的,阿里巴巴、360 都公開說過要淘汰「白兔式員工」。但管理水平並不會因為你抵制「白兔」就快速提升。而另一個提高整體效率的方法是一刀切式的高壓,全員 996 是其中一個突出的表現。

996加班文化下 衍生的病態產物

沒有一家公司自誕生之初便施行996工作制的,就像上文提到的那樣,隨著加班的人越來越多,公司乾脆不給員工選擇的機會,喜歡加班是吧,行啊,我們延長工作時間。

看似毫無道理的規定,實則是公司管理層別有用心的舉動。員工和公司的關係雖然可以簡單概括為僱傭關係,但背後卻包含了意識形態是否一致的問題。唯有認同公司理念的員工,才會在公司待下去,不論是出於主動或是被動的原因。

突如其來的996難免成為矛盾的導火索,本不認可公司的部分員工,積壓在心中的怨氣也有了釋放的理由。是走還是留,無論哪一步,公司都是最終的受益方。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另一方面,互聯網行業衍生出了形形色色的全新崗位,也給了無數人就業的機會。如今,任何一個崗位都不太缺優秀的人才,想要在心儀的公司持續待下去,一方面需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另一方面,自然需要適應公司的各種變化。

996能夠持續拓展的最大原因,正是因為企業迎來了自己的賣方市場,在不缺乏人才的前提下,篩選最合適的人就十分合理了。

我們不需要 996

996 很容易「傳染」。

施行 996 並最終成功(或者說「上市」)的創業公司,其方法論的正確性會被無限放大;巨頭的行為更是有天生的合理性,過去一個經常的出現的句式是「XX 大廈的樓深夜還是燈火通明,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於是,有很多過去沒有施行過 996 的中小公司也會加入進來,而且和最初的創業公司及巨頭相比,它們通常無法提供與之匹配的加班工資,或是一個相對可預期的「多勞多得」的光明前景。

在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普遍的 996 這種不正常的現象被掩蓋了。這是一段全員挖金礦的時期, 更多的人會把目光放在財富或想象中的財富上。

當我們走到一個技術生命週期的後半程時,996 的不可持續性就體現出來了。產品的創新性、運營方法的有效性,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都無法通過 996 解決。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而為了湊夠工作時間的「磨洋工」,員工被犧牲掉的個人生活空間,被損壞的健康,都是 996 帶來的嚴重的副作用。

還有一個反常的現象,在互聯網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996 反而被一些公司高調提起,這個過去為應對公司及行業快速發展的工作制度,被當成了一種員工篩選和淘汰的機制。這樣的做法可能是有效地,但它至少也說明了這些公司還沒有形成正直、真誠的價值觀。

996已成標配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第一次有人把違法說得這麼清新脫俗。"

其實,不管是早前的新東方吐槽事件,還是有讚的互聯網公司在年會上宣佈實行"996工作制",公司CEO白鴉硬懟:"這絕對是好事"。

在中國,加班文化一直非常盛行。特別是在一些互聯網科技公司中,"996"更是一種普遍現象。加班,甚至已經成了北上廣深不少企業的"標配"。

就像有網友評論所講的,吐糟完996,該加的班,一分鐘都不會少!

一天工作8小時,一週5天班,勤勞的中國人遠不止這個數。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7月份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6小時,比上月增加0.1小時。數據一出,網友就炸了:

這是誰統計的?你站出來我保證不打你。70小時週末也不休息,這算的還是少的,有時要幹到晚上十一二點。沒有周末、法定節假日不休的請點個贊,告訴我不是一個人。

人比人氣死人,中國人又開始羨慕歪果仁。來自瑞銀集團的調查顯示,在每週工作時間最短的國家和地區中,即便是排在第17位的倫敦,也只有33.46小時。相比之下,中國香港以50.12小時,高居每週工作時間最長的國家和地區第一名。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吃得比豬少,幹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雞早",中國職場人如此調侃自己。2016年夏天,上海彩虹室內合唱團為廣大的加班狗,獻上了一首《感覺身體被掏空》。

據說日本人對加班的態度與歐美截然相反,幾乎每一個人都會主動加班,日本地鐵晚上9、10點是最擁擠的時候。不過跟中國人一比,就小巫見大巫了。

有個流傳甚廣的故事說,一家中國互聯網公司招聘了一位日本研發,上班第一天他對部門同事說:"我在日本就是個加班狂,希望大家能跟上我的節奏。"一個月後,他臨走時扔下一句話:"你們這樣加班,是相當不人道的。"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甚至連休假,中國人也在工作。螞蜂窩旅行網發佈的《中國上班族旅行方式研究報告2017》指出,88%的白領都需要在旅行中處理工作。

為了不讓他人知道自己在休假,中國白領將朋友圈分組玩成了趨勢。10%的受訪者表示要低調休假,絕不會告訴身邊的同事。46%的人會表現得相對謹慎,僅將要休假旅行的訊息分享給周圍關係親密的同事。

中國人是典型的有工作沒生活。為了關愛上班族,國家衛生計生委推出了"5125"理念,如果太忙,每天給自己留5分鐘發個呆吧。

企業難免給人以"苛刻"的印象

小米的投資者啟明創投的共同創始人加里·裡謝爾說,中國初創公司的職場文化甚至比硅谷還要苛刻。他說,"當你以低成本和速度參與競爭時,就只剩一種文化能夠取得成功了,那就是全天候文化"。

除了少數企業從提高勞動生產率來提高競爭力以外,更多的中國企業,是採用增加工作時間來縮短生產週期的方式來提升競爭力。專家表示,"目前中國仍是'汗水型'經濟,靠創新技術獲取利潤的份額並不大,這種情況下只能靠拼汗水與勞動時間來賺錢。"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長時間的勞作,給職場人的生理、心理都帶來了影響。幾千年前,亞里士多德就說過:所有掙錢的工作都在吸食和降低你的精力。

2010年,芬蘭、英國的研究人員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長達11年的研究成果:每天加班超過3小時,將導致憂鬱、焦慮或失眠,罹患心臟病的幾率更高出60%。

過勞死曾被視為日本獨有的社會現象,1992年《世界知識》刊出《日本的過勞死》一文。2006年,中國躍升為"過勞死第一大國",中國人逐漸意識到,原來上班也會死人的。

尤其是中年人,精力不及年輕人,卻揹負著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幹起活來往往更加拼命,也能忍辱負重。

不過,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當我們超過40歲,大腦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就不再適合每週5天朝九晚五的壓力與重複,一週超過25小時的工作就可能對智力造成損傷。

長時間的勞作,卻不意味著高的工作效率

西班牙人在歐洲國家裡平均坐班時間最長——約每週38小時,比荷蘭人平均每週多工作8小時,比德國人多3小時。與此同時,西班牙人卻排在工作效率的後幾名。

由此衍生出一個單詞presentismo,意思是上班皮囊化。根據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公司德科集團的一項研究顯示,56%的西班牙公司存在上班皮囊化現象。

這是因為很多西班牙企業仍然看重坐班時間,而非按工作效力來評價員工績效,導致員工上班時心不在焉。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既然這麼辛苦,為什麼中國人都很能忍呢?

首先,外部環境迫使職場人一起加入到加班的隊伍裡。

工作是收入的來源,除了少數的精英,平庸的大多數是比較害怕丟飯碗的。2015年,富士康生產線某線長的一句話流傳開來:"只要有一次不配合加班,我就讓你從此以後一個班都沒得加。"

有的公司讓員工加班,不通過威逼,而通過利誘。下午5點半下班,結果6點半有公司班車;正準備坐班車,結果8點有東來順的工作餐;吃飽喝足了正要回家,結果10點可以打車報銷。不知不覺,已經加班到了深夜。

更何況,連老闆都是加班狂,普通人不努力還有未來嗎?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其次,規定上五休二,實際上得不到保障。

目前,員工休息權主要表現在雙休制度、法定節假日製度、帶薪休假制度。 就算在全國工作制度最為規範的北京,2016年三類休假制度都能享受的人也只有34.2%。

根據社科院發佈的《休閒綠皮書:2017~2018年中國休閒發展報告》,建議到2030年要在全國範圍內實行上四休三的制度。結果遭到網友的集體吐槽:"專家總是飄在天上,不食人間煙火。"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另一方面,計算加班工資的一個前提,就是"加班的事實"是法律意義上的加班,而法律意義上的加班是公司安排的加班,員工自願加班不屬於法律意義上加班,不會得到法律的支持和保護。

在中國,"過勞死"既不是法律概念,也沒有確切的醫學定義。在醫學上,很難證明"過勞死"與工作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而在中國的法律框架內,沒有"過勞死"一說,算不上"工傷",也就沒有相應的賠償。

再者,中國人在房價、教育、醫療、養老的重重壓力下,只得忙忙忙。

2016年,《小康》雜誌社聯合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室對"2016中國休閒小康指數"做過一次調查,調查發現影響中國人休閒滿意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忙,沒心思休閒",而忙的原因除了工作還是工作。

有學者發現,我國年入50萬的中產,在全世界任何國家都是高收入家庭。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顯示,2016年美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為59039美元,摺合人民幣才39.2萬元。

按理說中國的中產應該活得輕鬆才對,然而學者在國外拜訪時發現,中國的中產比國外的普通白領還要累的多,人家五六點下了班,就開始休閒了。

而大多數的中國上班族,摸摸你們的錢包,一年能掙到50萬麼?

新罷工運動

996.ICU某種意義上來說,像極了當年的工人罷工運動。只不過中國人的性格相對委婉一些,很少會用激進的方式推進變革,就像歷史上維新運動比革命要多得多一樣。

程序員在大眾的印象裡更多是低調而睿智的,此次他們抗議的方式也與這個印象足夠吻合。通過互聯網讓這一現象持續發酵,越來越多的人都會關注到這一本來"習以為常"的現象,並讓相關部門引起重視。

是否抵制996實際上是一個偽命題,即便沒有996工作制,還是有不少人燃燒著青春晝伏夜出,努力著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創造更多的財富,以便能夠在合適的年紀享受生活。

連程序員都開始抗拒996了  為什麼你還是忍了?

996的矛盾,實際是不飽和的工作與過低的收入之間的矛盾。人人希望自己的收入匹配自己的工作時間,也希望在每天的動作時間裡儘可能高效地完成更多的工作,但這樣理想的狀態是不存在的。

誰也不知道,未來會否有一種全新的工作模式既包含了公司制的穩定,又涵蓋了自由職業的自由,並且能夠為工作者帶來足夠的財富。但在此之前,公司作為社會中佔有量最高的集體組織之一,也要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