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窮人家的孩子更孝順?

健康生活之箴言


這是我的個人觀點:首先有錢人的想法是想要什麼買,想吃什麼買,想去哪玩走。按照窮養兒子,富養女的教育法特別適合養女兒,只要是不過分溺愛,孩子都差不了。但是咱們現在說的是窮人家的孩子為什麼孝順?首先父母就起了一定帶頭的學習榜樣,做什麼事要靠自己的雙手去拼搏,不通過努力是沒有收穫的。其次是寶寶想要的某件東西,而父母不會溺愛他,會制定規則,讓寶貝爭取到這件獎勵的東西,讓寶貝知道不勞而獲是不對的行為。而寶寶看到父母辛苦的工作,沒有任何怨言,照顧自己,讓自己去學習去成長。而寶寶每一天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在自己小小心靈中就會打下孝順父母的堅實基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傳身教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所以想要孩子有所成就,那麼作為家長的你們對自己的行為要負主要責認。





醫生巧談寶寶



看到這個提問,我說說自己的想法。

1.窮人家孩子從小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他能感受到自己缺乏的,也能看見自己不能被滿足的。更多的時候他能看到爸媽的辛苦,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能看到爸媽的無力軟弱和脆弱。所以從小他心裡有一種想法,我長大了有能力了,有錢了我一定要讓我爸媽過上好日子。

2.很多人只看到孝順的好,沒有看到孩子為這個孝順所承受的負擔。在我做心理諮詢中,不管是男人和女人和自己的家庭關係太近,或者說以自己的原生家庭為主。那麼他就很難和自己現在的家庭深度的鏈接,比如遇到婆婆和媳婦鬧矛盾,丈夫總是站在媽媽一邊。這就讓媳婦兒有一種非常無力感,讓媳婦兒就得有一種我是外人,我辛辛苦苦都沒有價值。無論我怎麼做,我都得不到愛人的肯定。

3.這種情況在我們家庭中非常多,對於很多女人來說也是一樣。有些女人專門把自己原生家庭放在第1位,對於孃家人是有求必應。這同樣會把丈夫放到一個非常尷尬的位置,剛和父母關係太近了,太需要照顧父母的時候,就是一個人還沒有從小孩長大。還沉浸在過去那種需要自己拯救父母的情緒裡,這是他的底線,不能觸碰。從另一個觀點說也是他的創傷,只有看清了問題背後的真相,一個人才能建立新的家庭關係,也才能活出真正的自己。

4.相反的情況,有錢人家的孩子,從小衣食無憂要什麼有什麼。她要什麼爸爸媽媽都能滿足她,在他的內心,爸爸媽媽是強大的,爸爸媽媽能夠給我很多,爸爸媽媽是有能力的。所以這樣的孩子,表面上看是沒有窮人家的孩子那樣的對父母回饋。但是他用另一種方式對父母,他的方式就是沒有沉重的包袱,這樣他才能為自己活著。

5.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方式都是父母為孩子付出,孩子長大了有能力回饋父母,這種目的性來說對父母是有利的,因為父母可以永遠控制孩子的思想。你不回饋我就是不孝,所以就變成現在中國這種情況。父母不為了自己活著,只為了孩子活著。孩子也不能為了自己活著,只為了父母活。都為了對方活著,沒有人活出自己,所以父母親才把培養孩子當成非常重要的事情,隱藏著一個回饋。當孩子不回饋的時候,父母就非常怨恨。過度付出一定需要回饋的,那麼我們當父母的能不能從這個循環中跳出來。允許自己活出自己,少關注孩子,就不會給孩子那麼多的壓力。

所以什麼時候不要看表面,我們要看背後隱藏著什麼,任何一個好和不好都有兩面性。過度的孝順也是愚孝,完全的不孝順父母也是不提倡的,當然如果一個和諧的親子關係,父母愛孩子,孩子愛父母,這都是天性的自然運作。因為孩子對父母好也是一種證明自己的方式,可是很多孩子可以對父母好,但是不一定做到孝順。因為孝順就是要聽父母,有的父母都80歲90歲都糊塗了,還想控制和指導孩子,她的孩子都已經五六十歲,所以說我們要看清情況。否則有一種孝順會折騰死那些五六十歲的孩子們,我諮詢中遇到很多這種情況。所以看多了,我們就能夠辯證的看問題,否則我們不親身經歷,我們永遠是拿道德的大棒,對所有人去審判。希望我的文章對大家能有用,儘管看後不一定心裡舒服。


三清心理感悟


笑話!這是哪裡得來的結論?無論窮富,都有孝與不孝的孩子。但現實中,窮人的孩子不孝的更多。特別在農村,為贍養父母、爭奪財產而不孝敬的農村兒女太多了!兄弟之間為財產分配、分攤供養父母爭吵打架比比皆是。大部分農村老人晚景淒涼,主要是兒女們,特別是兒子兒媳不孝造成的!這主要是窮人家庭財力差、家風和教育也不好。


昂夫


關於這個孝順的孩子不分窮富。這都取決於父母平常怎麼教育孩子和給孩子做什麼樣的榜樣。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


好人一生平安7034003174178


因為他們沒有上大學就不會去遠處只能在父母身邊工作,


二閨女進城


窮人家的孩子更容易獨立,因為從小看著父母艱辛賺錢,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生活保障,所以孩子從小就養成了良好的節儉行為,深知父母的不容易,也就更懂得孝順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