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孩子解決衝突的方法

孩子的年紀尚小,不能很好地控制情緒,在與其他小朋友相處時,很容易發生衝突、產生矛盾,你一言、我一語,都可能成為矛盾的導火索。孩子之間產生衝突時,有些父母就越俎代庖,替孩子出頭解決問題,這樣做不僅會讓孩子形成依賴,也可能因為處理得不完滿,引起成年人之間的爭執,導致更大的紛爭,這就非常不值得了。孩子有他們自己解決矛盾的方法,父母強行介入,既略失風度,也顯得缺乏智慧。教孩子一些社交技巧,讓孩子自己解決矛盾,就是一種聰明的做法,不僅培養了孩子的獨立能力,也讓孩子在解決衝突的過程中學會了與人相處的智慧。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孩子解決衝突的方法

孩子之間的衝突是不會涉及大是大非的,也不會產生多大的矛盾,往往事情一過,孩子們又高高興興地玩在一起了。而父母輕易地介入其中,卻很容易使他們之間的矛盾擴大。孩子的語言系統還沒有完全發育,有時不能用語言來表達心中的想法和情緒,就要藉助肢體來表達,這時父母強行介入往往會成為攪局的人。如果父母害怕孩子“吃虧”,處處替孩子出頭,往往會讓孩子被別的孩子“孤立”,給孩子的社交生活帶來障礙。所以,只要在確保孩子安全的情況下,孩子之間的矛盾,就讓孩子自己解決,父母從旁指導就可以了。在上面的故事中,躍躍媽媽的處理方法就很到位,當孩子之間發生矛盾時,她並沒有急於出手制止,而是讓兩個小朋友自行解決衝突,直至躍躍向她發出求助信號,她才給躍躍提了建議。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孩子解決衝突的方法

當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發生矛盾時,父母若是一味地袒護孩子,甚至替孩子出頭“教訓”其他孩子,往往會讓孩子養成唯我獨尊、驕縱跋扈的性格,對他的人格發展會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而那些在矛盾中學會避讓、包容的孩子,看似吃了“小虧”,其實卻在無形之中培養了謙讓、寬容、大度的優秀品質。當然,一味地忍讓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凡事都要把握一個度。對於這個問題,父母還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孩子解決衝突的方法

1.不要一味地袒護孩子,有矛盾讓孩子自己解決

許多父母害怕自己孩子吃虧,當矛盾發生時,就會第一時間去制止孩子。更有些家長習慣“拉偏架”,在處理孩子之間的矛盾時,處處替自己的孩子說話,為自己的孩子謀取好處。這種行為百害而無一益,還可能造成孩子人格上的缺陷。孩子的矛盾就要讓孩子自己解決,當孩子能夠很好地處理小朋友之間的人際關係時,那他就向獨立邁進一大步了,這樣的孩子即便離開父母的庇護,也可以將自己的生活安排妥當。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孩子解決衝突的方法

2.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孩子解決衝突的方法

父母幫助孩子解決矛盾,也許會將矛盾解決得很漂亮,但是這些都不是孩子自己的能力,無形之中也讓孩子失去了一次成長的機會。幫孩子解決矛盾遠遠不如教孩子解決矛盾重要。在孩子遇到衝突時,父母應該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主動告訴他們解決矛盾的方式方法,讓他們自己嘗試解決。比如,當別的孩子要搶他們的玩具時,父母可以教孩子這樣說:“媽媽告訴我,搶別人玩具的不是好孩子,如果你喜歡玩,我可以先讓你玩,然後再還給我好不好?”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孩子解決衝突的方法

3.要防止孩子受傷

讓孩子獨立解決矛盾,並不是說就放任孩子不管了,在這個過程中,父母更要提高警覺,以免意外傷害的發生。如果孩子之間的矛盾升級,從推推搡搡發展到互相打鬥,那麼父母就應該出面制止,以防意外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