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国的女强人——述律太后

在过去几千年的王朝更替之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根深蒂固,小到一家之主,大到一国之君,基本都是男子来担当。可是有这么一些女人,她们打破了传统,她们当家做主,临朝称制。

武则天,就以女子之身,成为了皇帝,这在当时,可真是一个石破天惊之举,开历代之先。

辽国的女强人——述律太后

而在草原民族中,也有这么一位女子,她助夫平乱、智计卓绝、操持废立、架空新君,她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皇后——述律太后。

契丹最初的君主不像我们中原的王朝,他们是依靠选举的,所以贵族皆有参选资格,这样一来,有资格的人就有这种反叛心理。

果然,有一回耶律阿保机领兵在外,他的弟弟们就联合起来,想要夺取可汗之位,结果这位述律氏临危不乱,指挥部下平定了叛乱,夺回了代表可汗地位的仪仗旗帜等物。

辽国的女强人——述律太后

还有一回,耶律阿保机出征,室韦趁机来犯,述律氏翻身上马,拈弓搭箭,将室韦首领一杀一擒,室韦随即败退,动乱平息。

所以我们看,述律氏还是颇有武功的,这不像慈禧太后和武则天,这俩虽然权倾一时,执掌天下,但是个人武力很有限。

述律氏累次为耶律阿保机献言献策,深得耶律阿保机信任,可是这样一位夫人,却在耶律阿保机去世之后,露出了獠牙,展现出了强烈的权力欲望。

辽国的女强人——述律太后

述律氏给耶律阿保机生了三个儿子,老大耶律倍,老二耶律德光,老三耶律李胡。

这个耶律倍就是太子,而且倾心汉化,是辽国贵族中为数不多的文化人,懂礼义。

也正因为如此,耶律阿保机在征服渤海国之后,选择了以耶律倍来镇守,毕竟渤海国汉化程度高,如果以契丹那一套来管辖,可能会乱套,耶律倍深明汉人礼法,仁德贤明,是安抚渤海的不二人选。

于是在渤海国被改为东丹国后,耶律倍被封为东丹国王。

辽国的女强人——述律太后

老二耶律德光武勇有加,是天下兵马大元帅,亦深得耶律阿保机器重。

老三耶律李胡就不行了,喜欢投机取巧,也没有什么担当和能力。

耶律阿保机从渤海班师,途中骤然驾崩,驾鹤西去。

辽国的女强人——述律太后

既然先主去世,那么就应该迎立新君,在渤海的太子耶律倍也回京奔丧。

正常情况下,耶律倍继位是毫无悬念的,他深孚众望,又是太子,是所有人属意的人选,而且他也有28岁了,年龄上不存在问题。

可是耶律倍的老妈述律氏不愿意了,迟迟不愿意立新君,新君继位,意味着她要失去权力。毕竟作为先主之妻,又立下这么多功劳,她一直都能参与到朝政大事之中,一旦新君上位,她就得交出这一切了,述律氏心中很是不甘,于是就这么拖着。

辽国的女强人——述律太后

贵族们一看,这样可不行,于是时不时就去找述律氏商讨,述律氏眼看拖不住,就想了一招。

她把这些贵族们都叫到宫里中,足有一百多位,述律氏问他们想不想先帝,答案自然是想了。

既然想,那就好办,送你们去侍奉先帝。

于是刀斧手齐出,这些个大贵族们被杀戮一空。

用这种办法,述律氏镇压住了有疑问的大臣,开始握紧了权柄。

辽国的女强人——述律太后

虽然如此,名义上皇帝还是得有一个,述律氏不想立老大耶律倍,这个从她拖着继位问题就看得出来,她想立幼子耶律李胡,但是担心引起不满,所以折中来看,人选只有老二耶律德光了。

一番运作之下,耶律德光继位,即为辽太宗。

辽太宗初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但是论资历和威望,跟老妈仍然不能抗衡,况且朝臣们都相继被她慑服,他只能做一个傀儡。

为了争夺权柄,耶律德光频繁出征,最终梦想还未实现,就跟他老爹一样,驾崩于班师途中。

辽国的女强人——述律太后

述律太后一看这,心里瞬间踏实了,老大耶律倍逃亡后唐避难,且已然死去,不能构成威胁,老二耶律德光跟自己这么争权夺利,也挺闹心,现在他也去了。

她终于可以扶持自己心爱的小儿子继位了,况且这个儿子没什么手段,也很好控制。

可是这时候大臣们不干了,部分人选择了拥立耶律倍的儿子耶律阮。

述律太后当然不甘心,就派小儿子耶律李胡领兵出征,可是耶律李胡实在是扶不上墙,被侄子耶律阮打得大败。

辽国的女强人——述律太后

没办法,述律太后这时候年纪也大了,不像以前那么能打,不可能再出征,于是妥协。

妥协之后,她仍然不甘心,毕竟这不是在自己控制之下立的皇帝,她无法掌控。

于是运作,打算废掉耶律阮,立耶律李胡,消息走漏,耶律阮先下手为强,将祖母和叔叔软禁了起来。

最终,述律氏于软禁之中去世。

纵观这位述律太后一生,一直处于权力顶峰,丈夫在世时,她被尊为地皇后,丈夫去世,她又实际执掌权柄二十余年。

辽国的女强人——述律太后

这跟武则天的命运还是有不少相同之处,同样以皇后之位处理朝政,又同样以太后身份架空儿子。

最终,也都在政变之中失去权力,被软禁而亡,想来也是令人唏嘘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