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价腰斩,你要抛盘?

近期有不少吸引眼球的文章充斥朋友圈和微博,标题动不动就是某市房价大幅断崖式下降,突发的腰斩和难以预料的崩盘,好事者的叫好声此起彼伏,担忧者的忐忑不安,那叫一个激烈讨论争辩,犹如人潮人海的集市般喧闹。

部分宣泄的情绪遮掩了理智的情绪,就着大环境的声势越发让人激动,那种现实中刻意设置的噱头,恰如其分地符合了很多普通购房者的心声,在难言真假的矛盾心理单方面选择相信和附和,在那些眼花缭乱的数据中,似乎看到了希望,也为他们的等待找到了借口和理由。

总算楼市降温了,如期盼到了房价大规模地下滑,冲锋号已经吹响,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的前方,最终的果实一定属于我们。

冲进人山人海的队伍中,想着理所当然的那一天,那一刻,为自己的无产欢呼,好日子就要来到,抛售的房源将漫天飞舞,随处可见的低价房,房东将要哀嚎,到时候就看自己的心情好坏,看看谁值得救赎。

此时此刻连基本的常识早被抛弃,殊不知如果一个城市的房价跌掉一半会是什么景象,会引发多少躁动,会牵涉多少行业,会涉及多少资金,会带来什么影响。

在当下的政治环境中,政府高压政策对于房地产市场持续的监控下,想着房价短期内大幅度上涨的那一方也要失望,尤其是一些等着想发家致富的偏远城市郊区的低价房,这里面的上浮空间在压缩,风险也确实在聚集。

经过如此密集的政策管控和全线补丁,房地产市场趋稳的状态现实已经形成,部分城市的房价也有可谈的议价空间,从5%到10%,遇到急卖的房源还会遇到15%的差价,但这个价格是对比2016年最高峰的价格值。

这其中还有一些房源继续了上涨的势头,或会基本保持高位的状态,绝佳的地理位置和优秀的校区是这些楼盘强劲的支撑,除了能接受可商讨的付款方式和给予足够长的交易周期之外,其他都免谈。

房价大涨和大跌之间如果能选择的话,相信政府选择前者的比例更高,更安心也更符合市场需求,高房价下的高税收相辅相成,得益者众多几乎都能默默地接受资产上升的局面。

不能暴涨但更不能暴跌

市场房价如果跌一半,先别着急欢呼和高喊,也不要担心房东会受到什么样的伤害和打击,政府会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制止,绝不能让这样的情况发生,尤其是那些资源集中人口密集,市场经济相对充分的城市。

即使是对于那些偏远城市的房价,他们也不愿意让他们随意放肆,因为资金的外溢,轻易影响那些城市的房价,不然出具那么多的限售意义何在,锁定房产流动性的理由何在,充分保障市场安全的意图难道还不明显?从2年到5年,从8年到10年,这里面要做的选择还很多,如果有需要,这个期限可以随意拉长,规定执行起来很容易,即日就能下达,行政干预的直接会超越想象。

这些城市的风险已经凸显,就安迪看来下滑的趋势是肯定,更麻烦的是没有流动性,资金沉淀的时间会延长,且在到期后套现的状态不理想,很有可能无法转手,或持有后没有收益或很低的回报。

新房扎堆的去库存城市,到时二手房想要转手的难度会加大,或直接无人问津。

让我们回到最近所谓的楼市大跌,房价腰斩的标题下,那些有优质资源的城市和城市中心区域,有足够支撑力和居住需求的楼盘,他们会因为所谓的唱跌选择抛售吗?

当有朋友问及这个话题的时候,安迪的回答很简单,就目前所谓的大跌形势下,那些炒着呼喊崩盘的城市,有见到谁在真实地降价抛售?换言之,作为拥有房产的你们,会选择这个时候出售离场?

房价腰斩,你要抛盘?

然后拿着套现的资金伫立在十字路口,无限地徘徊或只是盲目地前行,毫无目的地选择这样的方式?起因就是大家说道的楼市腰斩,要跑趁早,不然到那一天无力吐槽吗?

这些套现的钱你想再次沉淀到哪个位置,是有更好的投资方向,还是有更佳的保障渠道,难不成想去买点P2P,还是就此人生自由该吃吃喝,潇洒走向世界,开启完美的退休养老时代?

扪心自问,你们会不会这样选择。

答案一定很肯定。连那些三四五六线城市的房价都还没有到最危险的关头,怎么就担心起来了一线城市的房价,哪怕是部分二线城市楼市,也不需要过分激动。

“房住不炒”的大环境下,要做的是控制杠杆,小心超负荷运行,别轻易尝试所谓的捷径,这种路线很有可能让人陷入困境,如果还是高杠杆进入,那么很有可能成为绝境。

政府所有的政策重点都是稳定,适度的调整和部分强制的回落,减弱房产的金融属性,保障金融的安全,并降低大家的心里预期,坐等买房后的涨涨涨将成为过去,放弃幻想接受现实。

心理预期已经达成,哪怕只是随意说笑的调侃房价大跌,拿些简单的数据支持,就一定会有人急切迎合,房价已经大跌,趋势已经形成,抛售即将来临。

无产阶级的好日子快到了。

无产阶级永远没有好日子。

房价腰斩,你要抛盘?

http://f.mlr.gov.cn/201807/t20180730_2156492.html

6月25日自然资源部网站有一个关于建设用地的通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看一下,这里面依旧还有很多的信息,本想着就此写一篇文章,但会和目前的政策相冲突,想想还是作罢。

大城市房地产简单粗暴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但并不代表好日子不会再来,也并没有终止所有好日子的渠道,只是会比以前更难,要做的功课更多,选择需要更多的耐心。

那些已经在过好日子的朋友们,你们的担心不应该是所谓崩盘,而是如何维护好现有的状态,持续地去改善和把握可能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