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頑固派大臣徐桐,是如何被自己的兒子坑死的?

徐彬凱


"殉國"盡忠的父親,"坑爹"抽梯的兒子。徐桐老爺子頑固成痴,對庚子年的拳匪有特殊的愛好,傾力支持義和團在北京的活動,幫這些團民爭取合法的身份。而且,他對義和團的各種"神術"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並極力向慈禧太后推薦,認為"中國當自此強矣!"。

《金鑾瑣記》中記有這麼一件事,庚子國變時,西什庫教堂和使館區防護嚴密,義和團暴徒久攻不下。有一個翰林對徐桐說"洋人使婦女赤體圍繞以御槍炮。"許多人聽了暗笑,但徐桐卻信以為真。又有拳民進一步獻策,說數十洋兵之所以能夠守護教堂,一是"以婦女猩紅染額,炮不能中";二是"割教民婦陰,列陰門陣,以御槍炮"。徐桐獲悉更加深信法術通神,立即召開會議,研究"陰門陣"和"染額避炮"的法門,供義和團使用。

徐老爺子如此"盡心盡力",義和團卻沒有放過他的宅子,拳民進京後打砸搶燒,徐府也沒能逃過一劫,被火燒了個乾淨,全家投井者無數。他兒子小徐大爺也沒有閒著,國變之前,慈禧太后下令斬殺許景澄等五人時,就是刑部侍郎徐承煜監斬,理由僅是五大臣認為不可與十一國開戰。

十一個國家的各色洋人,一路所向披靡,打進了古老的北京城,徐桐父子沒有隨太后逃"西狩"。洋兵進城以後,徐承煜很明白老父親的心意,讓他跟老太后跑路都不去,如果讓他離開北京逃跑,更加沒有可能。雖然父親已經八旬開外,但是自己還算年輕(六旬),不能葬送於洋槍之手。

對這件事,《清史稿》是這麼說的:已,聯軍入,桐倉皇失措,承煜請曰:"父芘拳匪,外人至,必不免,失大臣體。盍殉國?兒當從侍地下耳!"桐乃投繯死,年八十有二矣。而承煜遂亡走,為日軍所拘,置之順天府尹署,與啟秀俱明年正月正法。命下,日軍官置酒為餞,傳詔旨,承煜色變,口呼冤,痛詆西人不已。翼日,備輿送至菜市,監刑官出席禮之,已昏不知人矣,尋就戮。

什麼意思呢,說張皇失措的徐承煜,去勸頑固的老爺子徐桐,說你對義和拳的匪人那麼好,如今洋人來了,肯定是少不了鬼門關上一遭,朝廷大臣的體面何在?不如殉國搏一個千古留名吧,別猶豫,我陪你去!

徐桐一聽,有道理啊。稱讚說好兒子,真有骨氣,兩人就找來繩子懸在樑上,踩著凳子爬上去,剛把腦袋伸進去,還沒站好,徐承煜說,兒子恭送父親再死,然後下來就把老爺子腳底下的凳子抽了,得了您那!徐桐還沒反應過來,就自掛東南枝了。剛才還答應父親一起走的"坑爹兒子"徐承煜,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絲塵埃,麻溜的跑路了。

滿城盡是洋毛子,徐大少怎麼跑得了,他剛一出衚衕口,就被聯軍之一的日本兵逮了個正著。於是,徐大少在日本人手中,變成了聯軍的囚徒,關押在順天府大牢。一直關押到次年正月,北洋耆宿李鴻章與洋人進行庚子和談後,日本人宣佈了死刑命令,徐承煜和父親的學生啟秀,吃過斷頭飯,被押赴菜市口問了斬刑。聽說將被斬首,徐承煜顏色大變,高呼冤枉到天亮,行刑時已神智昏迷,任人擺佈。何等人品,可見一斑。

說來也巧,當時慈禧太后下令斬殺許景澄等五人,就在菜市口,由徐承煜監斬問刑,不過一載,輪到徐承煜來到菜市口,不知何等心情,有道是"天道好還",報應不爽。對此,外務部會辦大臣、文淵閣大學士王文韶有他自己的看法,認為徐承煜是"弒父梟獍"。由此看來,徐承煜的確是個坑爹的祖宗。

(節選自作者原創: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之《鉤沉| 老子殉國自盡 他幫忙抽凳子——二品刑部侍郎的"坑爹"情結》)


石頭大獅的膠澳筆記


徐桐是頑固派最典型的代表。

徐桐雖然是漢族,但他是旗人,漢軍正藍旗,道光朝的進士。他是理學大家,庚子之亂時,他是上書房總師傅,體仁閣大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同光兩個皇帝的師傅,同時又是大阿哥溥儁的師傅。

百度裡徐桐的詞條說他是《治平寶鑑》的作者,這是不確的。《治平寶鑑》作者署名吳樵子,疑似李鴻藻。因為早在徐桐進入南書房之前,李鴻藻就開始使用《治平寶鑑》給同治小皇帝載淳上課了。

那個時候咸豐皇帝還活著,李鴻藻在熱河臨危受命,作為載淳的啟蒙老師。《治平寶鑑》是插圖本的典故集錦,形象而易懂,五歲的大阿哥載淳非常喜歡,後來甚至成為兩宮皇太后拿來消磨長夜的枕邊書。

這種書徐桐是編不出來的。徐桐沒有學問,也沒有教小孩子的耐心,小皇帝載淳小的時候最不喜歡上他和倭仁的課。倭仁是晚清有名的《尚書》權威,真有學問,只是深入不能淺出。徐桐則是虛應故事,他教小皇帝讀書就一個訣竅,死記硬背,弄得小皇帝都噁心了,這才有了剛從翰林院散館的五品小官翁同龢的上位。徐桐安身立命的本錢是《太上感應篇》,他和後來的軍機大臣剛毅一起,是晚清出了名的白字先生。

同治皇帝大婚時,由於他的名字裡有個桐字,暗合了“桂子桐孫”的采頭,所以他和李鴻章的座師靈桂一起被派為迎親大使。到了皇后阿魯特氏的家裡,徐桐要朗誦皇帝的迎親詔書,那是軍機章京的手筆,姘四儷六,用了很多生僻的典故,好多字徐桐竟然不認識,鬧了好大的笑話。

徐桐一輩子最恨洋人,可偏偏天不從人願。他家就在東江米巷,就是後來民國的東交民巷。那裡自同治元年以後就變成了使館區,還有他每天上班的翰林院也在附近。他每天上朝,到翰林院打卡,低頭抬頭總免不了遇到洋人。於是他手撰一聯貼在自家門上:“望洋興嘆,與鬼為鄰”。

他的名言是,“西班而有牙,葡萄而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矣。”他這話不是調侃,而是根本就不相信世界上有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兩個國家,他認為這兩個國家是洋人編造出來的,根本不可能存在,因為世界上不可能有用牙齒命名的國家。

徐桐始終不明白外語翻譯是怎麼回事,他認為所有的洋人都是來自一個國家,與猴子一個層次,因此他拒絕接受洋人有文化,洋人的語言也有翻譯得雅馴的必要。有人告訴他,給美國取名叫美利堅的那個人是總理衙門專門翻譯洋文的章京,他非常憤怒,認為既美且利且堅,怎麼能是美國,應該是大清才對。

義和團攻打西什庫教堂和東江米巷的大使館,克虜伯的大炮都用上了還是攻不下來。徐桐不解,問義和團是何故。義和團說,洋人割了信洋教女人的陰部,列成了陰門陣,所以攻不下來。

徐桐對此深信不疑,他和義和團大師兄一起研究出了對策,命令全北京的婦女不得洗臉洗澡,不得搞個人衛生,也不得出門,要“髒死”洋鬼子。同時,到各郊縣去抓狗,殺了取狗血,還在北京城裡挨家挨戶收集婦女月經血,用於義和神團破洋鬼子的“陰門陣”。

結果西什庫教堂和大使館攻了三個月沒攻下來,但義和神團的陣地上腥風血雨,到處都是狗血和婦女月經血,弄得大夏天的惡臭好幾裡,綠頭蒼蠅和蚊子成球成堆,義和神團都不敢在自己的陣地上呆了,結果洋鬼子的陰門陣沒破,自己的狗血淋頭陣先破了。

對戊戌變法,他的態度是,寧肯亡國,絕不變法。因為光緒皇帝主持了戊戌變法,所以徐桐最恨光緒皇帝,他積極參與“乙亥建儲”,是朝中主張廢光緒最積極的大臣。庚子之亂,慈禧向各國宣戰,他的遊說和推波助瀾難逃干係。

在徐桐看來,不僅光緒皇帝該死,朝中凡是沾上洋字的官員都該死,尤其是大清外務主管部門總理衙門,裡面的官員都該死。

義和團剛進北京時,載漪之流以莫須有罪名把總理衙門章京袁昶、許景澄處死。袁許二位是公認的洋務長才,晚清傑出的外交家,為官清廉勤勉,沒有任何過錯。正因為如此,沒有那個正直的大臣肯當他們的監斬官,是徐桐的兒子徐承煜主動出任監斬官,徐桐為此而沾沾自喜,覺得很露臉。

八國聯軍進京時,慈禧太后在榮祿的幫助下西逃,徐桐年紀大了,錯過了隨扈的機會,於是決定以身殉國。他讓老僕在廳上房梁結好兩根繩子,喚來三兒子徐承煜,對他說,我是首輔,國難當頭,理當殉國。我兒官居二品,飽讀聖賢之書,當知何以自處。徐承煜說,爹你放心,這是你的一生大事,兒子一定陪你上路。

於是,徐承煜把他爹扶上凳子,徐桐顫顫巍巍把頭伸進了繩環,眼睛期待地看著徐承煜,徐承煜無奈只好再次表態,爹,你放心,我一定陪你到泉下。

接著毫不猶豫地抽走徐桐腳下的凳子,看著他爹蹬腿西去,瞅瞅周圍沒人,換下二品大員的袍褂,穿上下人穿的那種短打,悄悄出門溜了。只是他運氣不好,一出門就碰上正準備闖到徐桐家的日本兵。

徐承煜自己以為這些行徑人不知鬼不覺,其實都被徐桐的老僕看在眼裡。那個老僕原來打算著這爺倆死了後他來收屍,所以沒敢走遠,在旁邊躲著。看到徐承煜答應他爹一起赴死卻自己跑了,大為不忿,當天晚上就把此事告訴了來打聽消息的人,於是徐承煜的勾當就傳遍了四九城。

時人對徐承煜有個著名的評價,叫做梟獍。梟獍是《洛陽伽藍記》裡的典故,食母之鳥曰梟,食父之獸曰獍。梟獍在古代用來形容忘恩負義之最,是特別狠的貶義詞。

說徐承煜是梟獍的是王文韶。他當時是軍機大臣,八國聯軍破城時他還在城裡,因此知道徐桐家裡的變故。王文韶是個辦事認真的人,城裡的官員都跑光了,只有他還記得去軍機處拿了印信,然後出城追趕慈禧,日夜兼程,在懷來縣趕上了大部隊。

是他把徐桐投寰自盡的事告訴慈禧的,說到徐承煜,圓滑事故從不說人一句壞話的王文韶忍不住了,咬牙切齒地說,此人簡直是梟獍。王文韶是當過總督的人,是天津大學和唐山交通大學的創始人,在載漪他們眼裡是不折不扣的大漢奸,因此處處排擠,要不是朝中有個榮祿護著,早被載漪載瀾兄弟殺了。

所以,當慶親王奕劻奉命回京主持和議時,為了維護大清的司法主權,想把徐承煜要回來。當時徐桐最得意的學生啟秀也被日本人抓了,奕劻想一塊要回來。交涉時日本聯絡官問奕劻,徐承煜這個人怎麼樣?奕劻脫口而出,他是個梟獍。

過了幾天,日本人沒打招呼,直接把徐承煜和啟秀一起押到菜市口殺了。奕劻氣急敗壞,強烈抗議。可是日本聯絡官說,你不是說他是梟獍嗎?我們日本是為民除害。奕劻當時呆若木雞,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日本當時認為,日本使館書記生山衫彬被殺,徐桐要負很大責任,所以拼了命地找他的麻煩,恨不能誅了他九族,哪怕他已經死了也不放過他。

徐承煜死的很猥瑣。他死的前一天,日本人弄了一桌酒菜給他吃,他很興奮,以為日本人怕了要放他,於是一邊吃一邊口出狂言。一旁的看守看不過就直言,這是你的斷頭飯,明天日本人就要送你上路了。徐承煜聽了立即昏死過去,屎尿流到褲子裡,直到第二天到了法場也沒醒過來,所以徐承煜其實是嚇死的。

徐桐不是他兒子害死的,所以題主的題目有些誤導。他只是被他兒子連累了名聲,一輩子講理學,拿《太上感應篇》當飯吃,平時其他人犯一點點小錯他就揪著不放,待人極其嚴苛,到頭來自己卻教出了那樣一個兒子,真正讓天下人笑掉了西班之牙和葡萄之牙。

不過他自己選擇的結局還算不錯,不然後來會死的更加羞辱。以徐桐的表現,最後議和時肯定是173人罪魁禍首大名單的前五,他又不是什麼皇親國戚,李鴻章肯定不會死命保他,估計不會有什麼賜令自盡之類的恩典,一定會棄市。


國史館


徐大學士是朝廷中鐵桿的保守派,他熱烈地愛著他的大清國,愛到了愚昧無知盲目排外的地步。他觀看過歐洲地圖後,發表過一段十分滑稽的評論:“西班有牙,葡萄有牙,牙而成國,史所未聞,籍所未載,荒誕不經,無過於此”。真正荒誕不經的是他老人家,關於西洋的東西,不論精華還是糟粕,在他的眼中,都是一堆毒藥和垃圾。凡是洋人,不論好壞,他都視作不共戴天的仇敵,不將他們殺幹殺盡,難消他心頭之氣。不幸地是,慈禧偏偏將一處鄰近使館區的宅子賞給了他,他雖然愚昧卻並不愚蠢,老佛爺賞臉,他豈敢不兜著?於是心不甘情不願地和洋人做起了鄰居,然而他也有宣洩的辦法,在門上貼上了一幅對子,上聯是“望洋興嘆”,下聯是“與鬼為鄰”。

慈禧老佛爺讓徐桐和洋人議和著實難為了他。這次事變就是義和團殺洋人引起的,而他就是義和團的後臺之一,和洋人開戰他的呼聲也是最響。在洋人眼中他就是罪魁禍首,讓他去議和,洋人肯定饒不了他,反而失了大清國的體面。罷了罷了,反正是八十多歲的人了,不如自行了斷,還能落得個殉國的美名。然而,他卻不想自己一個人死,這樣不夠壯烈,他拉上了兒子徐承煜,父子一起殉國,滿門忠烈豈不美哉?徐承煜受老爹的影響,也是個頑固派,只不過沒有他爹頑固地徹底,至少洋人的大煙他還是喜歡的。但對主張通洋的洋務派官員,他卻恨之入骨,只要有機會他就會往死裡下手。不久前,主和的許景澄和袁昶被判斬首,身為刑部左侍郎,大清國主管司法的副部級幹部徐承煜徐大人親自監刑,洋洋得意之情溢於言表:看,這就是勾結洋人的下場!

徐桐命人在房樑上繫好了兩條白綾,自已先用力拉了一下,嗯,還蠻結實,是該離開的時候了!他向徐承煜投去了殷切的目光。徐承煜也想離開,但不是想離開人世,而是離開兵荒馬亂的北京城。他並沒苟同老爹殉國的想法,世界那麼大,他還想去看看,老佛爺和萬歲爺不都這樣乾的嗎?但他不能表現出來,還得裝出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老爹為國殉難,當兒子的也不會苟活,我先幫您老人家走好,然後就去追隨您的腳步!”徐桐滿意地投繯自盡,臨死沒想到自已的兒子卻是個坑爹的主。沒等老爹氣絕,徐承煜就脫去了二品官袍,換上了一身便裝,急匆匆逃離了家門。然而,徐承煜動作還是遲了些,剛出家門就遇到了前來抄家的日本兵抓了個正著。

慈禧老佛爺一路“巡狩”到了西安,那裡雖然是九朝古都,但慈禧還是覺得還是北京的紫禁城好,她終於“巡狩”累了,想回去了。然而回去卻並不容易,得先和洋人談和條件。經過幾番討價還價之後,老佛爺終於接受了列強鉅額賠款的要求,這對於她來說早已習慣了,畢竟不用她拿一分錢。當然,還有其他的條件,比如懲治主戰的官員。殉國的徐桐也在被追究之列,既然你愛國忠君,連死都不怕,那就再替老佛爺背一次黑鍋吧。給徐桐的判決是棄市,由於人已自殺,就免於追究刑事責任,但在聯軍獄中的徐承煜就不一樣了,一個連親爹都坑的人,留著又有何用?不如用他的項上人頭來送洋人的順水人情吧。於是慈禧老佛爺金口輕啟,齒間輕輕迸出一個字,卻讓人不寒而慄:“殺”!

徐承煜騙父自盡自己卻苟且偷生的坑爹事蹟,早就在朝野上下傳得人盡皆知,世人無不對其投以鄙夷之色,就連以圓滑著稱的王文韶也將他比作“梟獍”,視為吃母食父的惡獸。民間百姓聽聞他被處死也是拍手叫好,連連說“天道好還”,短短四字,卻揭示了因果報應這個不二的真理。徐承煜又一次來到了熟悉的刑場,不過這一次並不是監刑,而是受死。他是被人抬著來到刑場的,在聽到了死亡判決的時候他就嚇得昏死了過去。他時常使用的那口鋼刀,最終落到了自己的脖子上,在刀光閃過的那一刻,不知道徐承煜是否想到過這樣一句話:抬頭向上看,老天放過誰?


紅袖添香夜讀史


徐桐,字豫如,他是清朝晚期大臣,同時他頑固守舊、厭惡西學,故而他還是晚清保守派的重要人物之一。徐桐曾做過內閣學士、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體仁閣大學士等官職。他也頗得慈禧太后的信任,曾經他還建議借義和團之力,支持慈禧太后對外宣戰。


那晚清頑固派大臣徐桐,是如何被他自己的兒子坑死的呢?

其實,雖然徐桐的死和他的兒子徐承煜有些關係,但是對於徐桐本身而言,他是殉國全大節的。是他在庚子之變的時候,徐桐看到清朝國破,所以他就以君辱臣死的思想,決定上吊殉國,本來他是想和他的兒子徐承煜一起殉國的,但是結果徐桐上吊死了,而徐承煜在徐桐死後,則沒有上吊殉國而是走了。這可以說是徐桐被他兒子坑了,當然徐桐本來就是想上吊的。

當時在庚子之變的時候,敵軍進去京城,很多人都逃走了,這時徐桐是清朝大臣,看到國破的情況,他心裡很難過,在古代封建社會人注重氣節的。

所以徐桐就讓人在屋裡準備了兩個繩子,這繩子是用來上吊的,一個是給他準備的,一個是給他兒子準備的。之後他就把他的兒子徐承煜叫來,對徐承煜說,如今朝廷蒙難,理當殉節。


徐承煜聽過後,明白他父親的意思是讓他一起殉難,於是當場就對他父親說,“你放心,會陪你一起殉節的”。

然後徐承煜就扶著徐桐上了板凳,而後徐桐就用繩套掛住脖子,此時徐承煜在徐桐的右手邊,所以他的眼睛就一直向右看,意思就希望徐承煜和他一起殉節。

徐承煜明白徐桐的意思,於是徐承煜就又說會陪他父親一起的。徐承煜一邊說、一邊把徐桐腳下的板凳拿走了,就這樣,徐桐最終殉國全以氣節了。

而徐承煜在徐桐死後,他就穿著短裝離開了跑了。當然徐承煜並沒有跑掉,他最終還是被斬了。


徐桐雖然是保守派、厭惡自西學,但是徐承煜卻喜歡西方洋菸卷,當然他是不敢讓他的父親徐桐看到的。對徐徐桐的死,的確和徐承煜有關,但徐桐本身就想殉節,只不過徐桐是想和他的兒子一起。當時徐桐的兒子在他面前是答應了,然而在徐桐死後,他的兒子卻跑了。徐桐最終也沒完成他父親兩人共同殉節之事。


中孚鑑


這種不能順應歷史潮流,目光短淺迂腐不堪的清流,是國家的絆腳石,倒黴是必然的。還是孫中山的那句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朝廷都跑了,還輪得到他殉節?死了就死了,大清藥丸,有他沒他都一樣。


用戶383509183179


我也不知道?求解!


做良心酒誠信做人


這種不能順應歷史潮流,目光短淺迂腐不堪的清流,是國家的絆腳石,倒黴是必然的。還是孫中山的那句話“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朝廷都跑了,還輪得到他殉節?死了就死了,大清藥丸,有他沒他都一樣。


LJh金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哈哈我不是薩沙我是冒牌的,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


借過15602686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為什麼會選到我回答呢?我只能說清朝的我不清楚,但是白石道人的詞很好聽,推薦《杏花天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