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政治家,她的愛情讓人感動,她的智慧讓人佩服

齊襄王的名字叫做田法章,他繼位的時候,齊國正處於快要滅國的危機時刻。也就是在齊國戰亂的時候,他遇到了他的愛情,這個女子就是君王后。

一談到中國古代女主政者,大家馬上會聯想到:漢呂雉、唐武曌、清慈禧。其實,最早的女政治家應是田齊君王后和同時代的趙太后。君王后(?-前249年),是戰國末代齊王建的生母、齊襄王的王后。《戰國策》記載,君王后本姓後,是太史敫的女兒,由於她姓氏特殊,當了王后之後,又不能叫“後後”,所以後人稱她為:君王后。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政治家,她的愛情讓人感動,她的智慧讓人佩服

公元前284年,樂毅破齊,齊湣王被援齊的楚將淖齒所殺,兒子田法章流落齊國邊城莒邑,改名換姓在太史敫家幫傭謀生。田法章長得帥,渾身上下遮不住的貴族氣質,讓太史敫的女兒大為傾慕,動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心思,私下裡常接濟衣食與法章,二人很快墜入愛河,如膠似漆地偷嚐了禁果。後來,齊國舊臣找到了法章,擁立他為齊王,史稱齊襄王。再後來田單在即墨城用火牛陣打敗燕軍,並乘勢追殺,光復齊國。復國後的襄王封妻子為王后,入主後宮。

齊襄王在位十九年,沒多少建樹,但骨頭很硬,是個起而行之的實幹家,外交上頗為強勢,以至於邊境始終不太平。《史記》就記載了三次小規模戰爭,如“(趙惠文王)二十五年,燕周將,攻昌城、高唐,取之。”“後四年,藺相如將而攻齊,至平邑而罷。”“(齊襄王)十四年,秦擊我剛壽。”復國不久,需要休養生息,老打仗怎麼行啊?前265年,襄王病逝,田建繼位。龐大而虛弱的齊國成為君王后主政的舞臺。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政治家,她的愛情讓人感動,她的智慧讓人佩服

《史記》記載君王后的外交,用了七字方針:“事秦謹,與諸侯信。”“謹”,小心、慎重也。就是說,秦國是老大,惹不起,所以輕易不跟秦國發生矛盾或糾葛,儘可能躲遠遠的。事實上,秦國想打齊國也不容易,太遠,不接壤,中間有大片的戰略緩衝帶,打就要借道,所以沒法打。君王后的這個政策,對秦國而言是巴不得,因為正合乎其“遠交近攻”的戰略構想。“信”,誠實、不欺也。就是說,跟其他諸侯交往,答應的事兒,絕對兌現,如果沒答應,則絕不瞎摻和。這個方針的聰慧之處在於,為了不失信,只能少答應;還有個潛臺詞,叫“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十數年的修修補補,齊國又逐漸恢復國力,重新成為“地方數千裡,帶甲數百萬”的大諸侯國。這,引起了當時的唯一超級大國——秦的不安。一次,秦王派使者送給君王后一副玉連環,並帶著詭譎的笑容說:“聽說齊國多智謀之士,不知道能否解開此環?”君王后拿著雕琢在一起的玉連環向群臣詢問,群臣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覷,誰也不知道如何解開這玩意。政治閱歷、經驗極其豐富的君王后十分清楚:擺在面前的決不是玉連環,而是秦國的試探、挑釁、挑戰。君王后清楚:玉連環是雕琢在一起的,本身就是一個整體玉件,不破壞,怎麼解?只見君王后拿起錘子,朝玉連環狠狠砸去,把玉連環砸得稀爛,然後平靜地對秦使說:“已經解開了”。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政治家,她的愛情讓人感動,她的智慧讓人佩服

秦使頓時呆若木雞。從此,秦國再未對齊國越“雷池”一步,直至君王后去世。公元前249年的一天,君王后病危,她將兒子叫到身邊說:“大臣之中有一個人可委以重任。”齊王建接下來不是問母親此人是誰,而是對他媽說:“等一下,我去拿筆和簡記一下。”等他拿來筆和簡時,君王后卻對他說:“我已經忘記是誰了。”事關齊國前途命運,君王后怎麼會忘記了呢?她心裡清楚:告訴他誰可以輔國,兒子只能是唯此人馬首是瞻、言聽計從,難保此人不專權禍國。與其這樣,不如不給兒子這根柺杖,也許他能學會獨立行走。順其自然吧!興也罷,亡也罷,都是天意,娘再也不能幫你了!就這樣,君王后滿懷憂慮地離開了兒子,離開了自己苦苦支撐了四十多年的齊國。獨木已折,大廈必傾。果不其然,君王后死後不久,齊王田建在舅舅後勝等人的蠱惑下“入秦朝覲”被扣,在松、柏之間飢寒交迫而死,齊國滅亡。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政治家,她的愛情讓人感動,她的智慧讓人佩服

“受兒以魚,卻沒有授兒以漁”。作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執政者之一,君王后在世時將齊國治理得井然有序,而她的國君兒子卻耽於安樂,失去了實踐、鍛鍊、成長的機會。君王后去世後,諸國先後被滅,唇亡齒寒,齊國重擔忽地落在懦弱無為的田建肩上,他自然沒有能力擔當,其結果可想而知。縱觀君王后波瀾壯闊的一生,史書上雖然只留下寥寥數筆,但其豐功與敗績同在,成功與失敗同存的傳奇經歷,給後人留下了無盡的遐想、無盡的沉思、無盡的感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