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就像脈搏一樣有自己的節奏

《經濟的律動:讀懂中國宏觀經濟與市場》

經濟就像脈搏一樣有自己的節奏

徐遠

◆ 推薦序 再談知識過程與人生感悟

>> 把理論當成消費品的傾向,只不過是消費主義時代“精神生活快餐化”的諸種現象之一。

>> 知識,僅當它被當成一種過程來把握時,才具有個人意義。

>> 關於信仰,我能夠說的只是:當你意識到知識過程的極限時,你便獲得了信仰。

◆ 自序 那人不在燈火闌珊處——開放社會的經濟分析

>> 我們無數次的頓悟,不過是往前或者往後走了一點點而已。總體來說,我們依然處於知識的黑暗之中。比如說,迄今我們對人腦的規律知之甚少,依然在摸索的階段。既然連認知的載體都不明白,談什麼終極真理?故步自封而已。

經濟就像脈搏一樣有自己的節奏

>> 所有的經濟理論,都是對過去經驗的總結。所有的分析工具,都隱含地假設過去的規律會重複。然而,世界是不斷變化的,歷史是不斷演進的過程,我們並不處於靜止的、重複的世界當中。因此,對於事件場景和邊界條件的認定,是一切分析的前提。

>> 一切基於穩態的經濟分析,可能都是在刻舟求劍。

>> 倘若有來生,不做學者,只想做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 上篇 經濟學的修行

>> 很多年以後才明白,人們的很多決策,其實是源於衝動,是所謂的理性無法解釋的。

>> 原來寫作的過程,可以發現很多新東西。本來腦子裡有的一些模糊的東西,經過寫作的打磨,可以發現其中的錯誤,推演出本來就在那裡,但是自己卻沒想到的東西。培根(Francis Bacon)說過,寫作讓人精確,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 世界上最好的分析,一定是很簡單的。不能做到簡單極致,往往就是沒有真正理解。

>> 戶籍制度,或是這個國家最大的一塊硬傷。

>> 杜克位於美國東海岸的北卡羅來納州,是南部名校。學校位於一片森林之中,風景宜人。

>> 經濟學是社會科學,觀察現象是第一位的。

>> 學者的榮譽與尊嚴,在於把問題說清楚、把道理講透。別人未必同意你的觀點,但一定要覺得你有新意、有趣。其他的東西,並不能給真正的學者以尊嚴。林毅夫常說,“結論不重要”,怎麼得出結論才重要,其實也是注重研究本身,包容不同觀點的意思。

>> 人生的際遇,很多時候源於偶然。

>> 人類從有靈魂的那一天起,就找到了自己最忠實的伴侶:孤獨。

經濟就像脈搏一樣有自己的節奏

◆ 第二章 那些美麗的靈魂——諾獎獲得者在說什麼?

>> 現實中,廠商也好、消費者也好、政府也好,無時不處於博弈之中,完全競爭性的市場很少存在的。博弈的結果,遠比市場競爭複雜,具體情況、約束條件,甚至是隨機擾動,都會改變結果。這時候,價格能夠反映的信息就非常有限了,遠遠不是決策的充分統計量。

>> 科斯教授的真正貢獻,在於指出通向繁榮的市場不是“免費”的,而是有成本的。

>> 一條路倘若太苦,一定走不太遠。不管別人怎麼看,走的人要自己喜歡才好。

>> 凱恩斯曾斷言,每一次經濟週期,都伴隨著資本回報率的大幅下降。而資本的實際價格,和資本回報率是高度相關的。因此,經濟週期的變化,實際上就是資本回報率的變化。從這個角度講,凱恩斯是觸及經濟週期的實質了。

>> 納什和諾斯的共同點,是他二人都不把市場的存在作為前提假設,而是把市場的存在放在顯微鏡下拷問。

>> “貼現率”這個詞。資產(股票、債券、房產等)的價格等於資產未來收益貼現到今天的現值,這是所有金融理論的基礎。這一基本理論,最早在17世紀就有了完整而系統的表述。

>> 貼現率其實就是資產的預期收益率,或者回報率。

>> 所謂股市泡沫,就是價格太高了,超出基本面能夠支撐的價格,早晚要破滅的。

>> 理解股價短期不可預測與長期可預測這一悖論,關鍵在於貼現率。

經濟就像脈搏一樣有自己的節奏

>> 在經濟衰退中,人們的收入緊張,消費也緊張,融資也比較難,這時候人們的貼現率會高一些,因為現在手頭急需錢,明年的事情明年再說吧。反之,經濟情況好的時候,貼現率會低一些,道理和存糧過冬差不多。更不容易的是,這些因素對貼現率的影響往往是非線性的,而傳統的計量方法大多隻對線性的關係適用,很難處理非線性的關係。

>> 貼現率的變化比基本面的變化來得更大,資產價格的過度波動就迎刃而解了。

>> 短期內,貼現率是不變的,或者變化很小的,因此股價的波動基本就是沒有預期到的“驚詫”驅動的,自然不可預測。長期內,貼現率是可變的,現在價格太高意味著貼現率太低,未來貼現率會回升,因此價格就會回調,導致股價大幅降低。

>> 薩金特的重要貢獻之一,在於發明了結構計量的方法正確測度預期的變化,從而使得正確評價貨幣政策的效果成為可能。

◆ 第三章 學派的悖論

>> 既然誰也不是上帝,就安心做好自己的百姓,關心糧食和蔬菜,面向大海,春暖花開。

>> 市場、產權、法治三位一體,是市場經濟的基礎。

經濟就像脈搏一樣有自己的節奏

◆ 下篇 宏觀金融筆記

>> 把槓桿一詞借用到財經討論中,就是利用自己的資本金,借用別人的錢,放大收益或者損失。借錢的過程,就是加槓桿,還錢的過程,就是去槓桿。

>> 槓桿不僅股市有,實體經濟更有。企業借貸,就是加槓桿。

>> 槓桿是債務和經濟總量的比率。降槓桿若同時降低了經濟總量,則槓桿率不降反升。

>> 銀根收緊的意思,無非就是利率上行,經濟增速下行。利率上行的意思,是債務的利息負擔更重了。增速下行的意思,是企業收入和利潤、政府的稅收、居民的收入都會減少。債務負擔重了,還債的收入卻少了,很多借貸者只能借新還舊,結果是槓桿率上升,而不是下降。

>> 廣義的社會融資總量包括本外幣貸款、信託貸款、委託貸款、企業債券、未貼現銀行承兌票據、財政負債餘額,不包括股票融資。

經濟就像脈搏一樣有自己的節奏

◆ 第五章 匯率是馬

>> 金融市場有一個穩健的現象,叫作“本國偏好”(home bias),說的是人們把大部分資產配置在本國,買股票傾向於買家鄉附近的企業。說是“偏好”,其實是有道理的。異國他鄉的資產,不瞭解、不熟悉,你敢買嗎?不在美國定居幾年,不瞭解那裡的市場運作,你敢把真金白銀投入那個完全陌生的市場?口頭上稱讚“高度發達、成熟完善的金融市場”是一回事,把真金白銀的血汗錢投進去是另一回事。

>> 匯率市場化是匯率制度變化的方向,要趁早適應匯率波動和匯率超調。

>> 一個國家的海外總資產,由官方儲備和私人部門的海外資產組成,我國的不同之處在於,政府把民間的外匯全部收集起來,統一管理。收集的方法並不是採取強制的辦法,而是出一個高價買。

>> 央行的出價降得足夠低,就會有別的買家出現,把外匯買去投資,外匯就會慢慢散佈於民間,也就“藏匯於民”了。當市場上出現別的買家,在一定規模上替代央行購買外匯時,也就是市場開始幫助決定匯率了。而央行降低出價的過程,就是人民幣升值的過程。

經濟就像脈搏一樣有自己的節奏

>> 人民幣升值不僅可以幫助減少外匯儲備的增量,也可以幫助消化外匯儲備的存量,橫豎最後就是一個價格,增量買完了,市場上的買家還可以買存量,央行可以反手賣出以前買下的外匯,所以匯率改革不僅可以減少外匯增量,還可以減少外匯存量,實現“藏匯於民”。

>> 外匯散佈於民間的好處是,無數分散的居民和企業會尋找不同的投資機會,實現外匯資產收益的優化,也就把我們儲備司的同事們解救出來了。

>> 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歸結為一條,就是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來配置資源。我國的改革奉行漸進式的邏輯,意味著很多改革措施還沒有到位,外匯管理體制就是明顯的例子。

>> 匯率是綱,匯率搞對了,其他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匯率搞不對,只好在原地繞圈圈,怎麼搞都沒有頭緒。

>> 關於各種各樣的劃撥方案,好有一比:外匯儲備是全國人民在海外的儲蓄,就像一塊巨大的唐僧肉。世界上只要有唐僧肉,就不會缺想吃唐僧肉的妖精,有多少孫悟空也沒用的,何況這是一塊3.2萬億美元的唐僧肉,又何況孫悟空自己可能也是妖精。尋租者的想象力,編造新名詞的能力,混淆邏輯的能力,是永遠毋庸擔心的。

經濟就像脈搏一樣有自己的節奏

>> 為何會發生這兩次中斷,就成了問題的關鍵。數據分析表明,服務業發展停滯的這兩段時期,都對應著稍前時期的人民幣實際匯率的貶值。1992—1996年的服務業停滯對應著1990—1994年的人民幣貶值,2002—2008年的服務業停滯對應著2001—2005年的人民幣貶值。而服務業在1996—2002年的迅速發展則對應著人民幣在1994—2001年間的顯著升值。這種很強的相關性背後,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人民幣貶值促進出口,導致第二產業增長提速,即便服務業正常增長,其份額也會下降。二是人民幣匯率的變化改變了服務業與出口行業的相對利潤率。人民幣貶值,意味著出口行業的外匯利潤折算成人民幣後增加,提高了出口行業以人民幣計價的利潤率,這進一步促使資源向出口行業轉移,抑制了服務業的發展。

>> 上述推測得到過去30年淨出口數據的支持:服務業停滯的兩段時期,都伴隨著淨出口的大幅增長。

◆ 第六章 SDR是個花架子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SDR是儲備提款權,而不是儲備貨幣。目前國際儲備貨幣主要以美元和歐元存在,SDR的發行量很小,作用微乎其微。人民幣加入SDR,對於人民幣國際化僅有象徵意義,最多是一個階梯。

>> 那麼,這個SDR到底是什麼?人民幣加入SDR對中國有什麼好處?SDR全稱是“特別提款權”(special drawing rights),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行”的外匯儲備資產。請注意,SDR是儲備“資產”,而不是儲備“貨幣”。這是因為,SDR並不能直接當作儲備貨幣來使用,而只能在需要的時候用來“提取”儲備貨幣。這樣一來,SDR作為“外匯儲備”的功能,實際上是間接的,是要轉一道手的。沒辦法,SDR並不是主權國家發行的貨幣,也不能在民間使用,而只是IMF用來協調國際收支平衡的工具。

>> SDR還有一個更加達意的名稱,叫作“儲備提款權”(reserve drawing rights),這才是1969年一開始醞釀SDR的時候,IMF建議的名字。只不過,這個名字聽起來更像是“儲備”,引起的爭議更大,後來才改成“特別提款權”。名字改了,實質沒變,只是從一個側面說明了,SDR從誕生伊始,就是充滿爭議的。

經濟就像脈搏一樣有自己的節奏

>> 人民幣加入SDR貨幣籃子,對我們有什麼好處?看起來好處並不大。SDR就是個計價的單位,除此以外並無太多實際價值。人民幣加入的話,無非就是計價的組成和權重變一下,對中國的外匯儲備、貨幣政策等,都沒有直接的實質影響。如果有,也就是我們的貨幣進入SDR的貨幣籃子了,倍兒有面子。僅此而已。

>> 說來可憐,SDR聽起來很“高大上”,但背後並沒有一個強大的主權國家,連貨幣都不是;IMF說起來也是“高大上”,其實也只是一個國際合作組織而已,並沒有獨立的地位。由於美國在IMF的份額很高,IMF實際上是由美國控制的。目前美元風光無限,自然不願意讓其他儲備資產威脅美元的地位。這樣一來,IMF發行的SDR,在目前國際貨幣體系當中,也就是個紙糊的花轎子。眾人抬一下,就可以風光一下。要說散架,那也是很快的。

>> 美元一統江湖,並不只是名譽上的教主,而是有很多的實惠。你看,美國貿易赤字這麼大,美元還是很強勢。國際上一有風吹草動,資金全往美國跑,掙可憐的那點利息。這背後的含義,就是美國印票子就可以拿走別人的東西,真是一本萬利的好生意。此外,美國人做國際生意,是從來不需要擔心“匯率風險”的,因為貿易用他們的貨幣計價和結算,沒有匯率風險。這不知節約了多少成本,少操了多少心。

經濟就像脈搏一樣有自己的節奏

◆ 第七章 增長是個長期問題

>> 好的營養、有規律的作息、花時間鍛鍊身體等,都可以幫助保持健康,增強體質,都可以被看作人力資本投資的一部分。

>> 現階段我國最重要的移民,就是城市化。然而,現行政策下,對於移民有諸多限制,農民工不能完全參與城市生活,只是作為簡單生產的勞動力存在。這種做法源於歷史形成的戶籍制度,固然減少了城市在短期需要支付的成本,但是也大幅縮短了人力資本的積累過程,嚴重傷害未來進一步增長的潛力。這一政策的本質,是減少了億萬農民的社會學習機會,白白浪費他們的巨大學習潛能,損失的是天量的人力資本積累,而換來的僅僅是短期內城市生產生活成本的些許降低。所謂撿了芝麻丟了西瓜,這是我所知道的最大的資源浪費。

>> 。太過執拗,其實是忽視了我們對於歷史和未來的無知。篤信市場的人自然會為市場化改革進程的不如人意而心急如焚,可是改革哪裡會盡如人意?

>> 現實世界充滿不確定性,經濟社會的發展是個試錯的過程,出錯是正常現象,成功是偶然現象,成功之後再出錯也是正常現象。企業的破產出清重組,是糾錯的過程,是市場經濟的治療師,這也是經濟週期的基本原理。

經濟就像脈搏一樣有自己的節奏

>> 長期的經濟增長由供給側決定,短期的經濟波動由需求側決定。所謂改革,針對的是長期的增長潛力,就是“供給側”的問題。那麼需求側有什麼?需求側是消費、投資、出口這些東西。這些,是家庭、企業、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外國居民在給定的制度環境和經濟激勵下的選擇。對於這些萬千經濟個體的微觀選擇,用“改革”一詞是不合適的。試想,你怎樣“改革”萬千家戶的購房需求?你可以壓抑它,卻無法改變它。對於需求,用“管理”“調控”這樣的詞,是可以的。簡言之,供給側是改革,需求側是調控。

>> 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長期經濟增長取決於要素積累和技術進步,城市化是最重要的載體。中國經濟的進一步增長,取決於城市化的健康發展,人們能否在城市裡安居樂業。

>> 長期看供給的含義是,要提高長期增長潛力,就要提高生產能力。生產能力由生產要素決定,包括勞動力、資本、技術、自然資源等,因而要提高增長潛力,就要提高這些要素的數量和質量。

經濟就像脈搏一樣有自己的節奏

>> 技術進步由模仿、研發來促進,往往在生產和競爭中完成,而且往往包含在新投資當中。

>> 城市化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基礎設施投資,包括城市內部的投資和城市之間的投資。把城市修好了,居民安居樂業,這是經濟增長的本質。

>> 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增加支出,二是減少稅收。現在企業的負擔很重,贏利很難,減點稅應該是個辦法,比如增值稅的稅率可以逐步降一點。未來的財稅方向,應該是逐步用財產性稅收替代流轉環節的稅收,減少稅收的扭曲作用。

◆ 第八章 波動是個短期問題

>> 一直以來,食品類CPI在CPI波動中佔有很大權重。此前我國的農業政策一直都是高價收儲、滿倉、進口保護,人為地拉高了農產品價格,但到2016年,高價收儲的力度在減小,個別品種的市場已經開始放鬆,這降低了糧食、農產品的價格,然後食品類CPI又壓低了整體CPI,這是現在CPI增長能維持在2%左右水平的一個重要原因。

>> 從經濟學的角度也可以解釋人們對大城市的偏好,因為聚集帶來更多的機會,更低的交易成本,十分便利。

>> 我國通貨膨脹主要由農產品通脹驅動,非農產品通脹的水平和波動都要小很多。食品通脹高、波動大,與供給和需求彈性小有關係。腐敗和食品浪費,擴大了食品需求,是推高食品通脹的最後一塊籌碼。“八項規定”發佈以來的通脹水平不高,或者與減少浪費有關。

經濟就像脈搏一樣有自己的節奏

◆ 第九章 美國和日本——他山之石

>> 極低利率的副作用,是推高資產價格,增加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投資界如此關心美聯儲的議息會議,原因就在於此。

>> 根據國會授權,美聯儲有兩大職能,一是充分就業,二是物價穩定。

>> 作為全世界最大、最發達的經濟體,美國經濟要重拾活力,靠的只能是兩條,一是消費,二是創新。

>> 消費是美國經濟的主體,佔到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3以上。次貸危機導致美國家庭的財富大幅縮水,至今房價依然在下跌。在此背景下,消費獲得顯著增長是不可能的。

>> 日本的寬鬆貨幣政策,沒有能夠挽救日本經濟,卻產生了常常被人忽視的副作用:套息交易,也就是低息借入日元,投資於高收益貨幣的投資產品。挾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資本市場開放的東風,套息交易把寬鬆的日元散佈到了全世界。

◆ 致謝

>> 寫作是一個人的旅行。你看到風景,風景看不到你。你眼中波瀾,心中寂寥。所以,寫作者會真心感謝身邊的人。於我而言,太太是這個孤獨旅程中最好的伴侶,她聽得懂我的火星文,並且能夠翻譯成人類語言。她是個很好的發問者,能夠激發我對話的興趣。我的很多思考,是在與她的交談中受到的啟發。太太還是很好的監工,沒有她的督促,很多想法都會停留在想法層面,然後就沒有了然後。

——徐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