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人吃了30多年的南门坡大肉火烧

延安人吃了30多年的南门坡大肉火烧

苗妮妮

延安人吃了30多年的南门坡大肉火烧

延安人吃了30多年的南门坡大肉火烧

延安人吃了30多年的南门坡大肉火烧

拌馅、和面、泡小菜,灶火轰隆隆地响着,南门坡大肉火烧店的老板夫妇顾文奇和李桂兰在后厨井然有序地各忙各的,从凌晨六点开始,老两口就要早早完成饭馆售卖早餐的准备工作。

延安冬天的早晨寒风刺骨,店里的老式煤炉烧得通红,玻璃门挂上了一层薄薄的水雾。天麻麻亮,火烧店迎来了第一位顾客,“一个火烧,一碗馄饨”,就这样,小店一天的营生开始了。

这是南门坡大肉火烧食客们习以为常的画面,他们一周里有几天的早餐、午餐甚至晚餐都要在这个馆子里解决,而且大部分食客已从童年吃到了中年,算起来,大肉火烧已经经营了32年了。

打火烧的手艺是李桂兰的二爸李广元传给顾文奇的,李广元的孩子当时在延安运输队,也就是现在的公交公司工作,吃的公家饭。李广元打火烧是流动的,哪里人多去哪里卖,所以李家孩子对这吃苦受累的活计并不稀罕。26岁的顾文奇文化程度不高,是万花山乡的农民,但他是随父亲下放到万花山乡的,一直想回延安城。适时,国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万花山乡,自谋职业成为解决就业压力的方式之一,政府允许鼓励人民可以开饭店、小卖部等,80年代初的待业青年还给优先办个体户证,在政策的激励和妻子李桂兰的撺掇下,顾文奇决定回城和李广元合伙打火烧。

根据李广元流动打火烧的经验,他们把店开在儿童公园门口,说是开店,其实就是个六七平方米的铁皮房,连个门锁都没有,炉灶都搭在室外。食客基本是随买随走,没有冰箱,肉馅要当天拌当天卖。冬天倒是能省些事,头一夜拌好的肉馅放在盆里架在门外的大树上,如此一冻,大家都能“睡个懒觉”。

上世纪80年代,公家单位上班的人工资大概是40元左右,顾文奇的火烧1毛钱一个。馅多饼酥味道好,再加上当时儿童公园人流量大,所以,虽然店面简陋,但火烧店的生意从做起来就客源不断。

1985年,延安市容规划、市场改造,儿童公园大门两边盖了一排门面房,每个门面房是1500元的承包费,放在当时那是相当贵了。面对机遇和挑战,顾文奇一咬牙,东挪西借凑够了1500元,承包了大门左手第一个门面,这下才算有了真正的店面。李广元看到了顾文奇的魄力,自觉年事已高,就主动让贤,把店“交”给了顾文奇。实际上“铁皮房店”的营业执照原本就办在了顾文奇名下,李广元主要负责“技术指导”。

顾文奇一家自回到延安,一直受李广元照顾。他们的住处也是李广元腾出来的一孔窑洞,窑洞位于延安宝塔山,一家三口在延安落了脚。但住在山上也有“档次”讲究之分,“有钱人家”基本都住在山脚,顾家住的这孔窑洞在山头偏高的地方,所以周围没有其他住户。山高路远,生活出行很不方便,尤其是顾文奇的大儿子顾雄已经上学,置业便成了一家人的心头大事。好在火烧店生意红火,开了两年后,顾文奇攒了5000元,其中4000元在宝塔山下买了个小独院,独院正好位于宝塔山“摩崖石刻”上方,是“富户”的首选位置,小院70多平方米,见证了一家人好日子的开始。

火烧店在儿童公园的门面房里开了11年,老顾一家的日子蒸蒸日上,钱再也不是愁人的事。随着城市的发展,1996年,这里迎来了第二次“市场改造”,门面房都要拆除。顾文奇租下了南门坡原区城建局的一间门面,继续开张。后来随着生意的发展,又打通了隔壁,店面扩大到60平方米。火烧店在这个位置经营了17年,老顾说,这是小店发展最关键最红火的17年,堂食、外带的食客络绎不绝,“南门坡大肉火烧”的名号就此传遍延安城。而1996年、1997年间,老顾不仅买了楼房,手里也有十几、二十万元的存款了,他这个个体户已经过得比大部分延安人要好了。

南门坡大肉火烧的生意一年比一年红火,但也不是没有遇到过困难。80年代的流氓小混混多,时不时到店里吃霸王餐,老顾还因追要饭钱被打过。老顾说,这事在80年代时有发生,到了90年代就业的人越来越多,闲散人员越来越少,现如今连所谓的“社会小青年”都消失了。火烧店还有一个坎,那就是隔些年偶尔爆发的“猪瘟”,老顾说,并不是每次有了疫情猪肉就不能吃,但那时候网络不发达,谣言很多,所以对小店打击也不小。有几次他都被迫改卖“素菜火烧”,如今网络发达了,政府能及时向市民说明情况,他也会根据疫情实际,选择荤素。

2013年南关街改造,二道街南门坡17年的老店面也在拆迁范围,打了快30年火烧的老顾这一次没有急着找新店面。他说他老了,也累了,家里日子过得下去,食客们得让他休息休息。可能是几十年的快节奏一下子慢下来,老顾这受苦人一时没适应,竟在停业的一年半里,得了一次轻微脑梗,好在身体底子不错,慢慢恢复了过来。

2015年,歇业近两年的“老顾家南门坡大肉火烧”新店在市场沟图书馆楼下又开张了,但老顾和老伴儿李桂兰这次选择一起“内退”。火烧店交给了大儿媳打理,老两口负责带孙子,可老顾基本每天还要去店里“兼职”,每次待上四五个小时,下午再按时去接孙子放学。很多食客说,老顾“退休”,大肉火烧的味道变了,老顾说,馅料配方都没变过,跟着他打火烧的小徒弟也干了快20年了,只能说猪肉和白菜没有过去好吃了,过去都没有饲料猪,种菜也不兴撒那么多的化肥。

当我们问老顾,你的店开了32年了,有没有什么新的想法,想不想冲刺“百年老店”时,老顾摇摇头说,“我老咯,店已经交给娃娃,那就让娃娃们去想后面的事吧,这是个吃苦受累的活儿,谁接下谁受累,当然,我心里还是希望能继续开下去。曾经的日子很累但也很甜,我一辈子经营这个店,靠的是诚信和勤快,只要这两点不变,我这个店永远都有回头客。我赶上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是我个人的幸运,现在国家对我们这样的小饭馆福利政策也放得很宽,支持力度很大,没有管理费、没有税收,大环境非常好,开下去不会太难,就看娃娃们自己怎么想了。”

改革开放40年,南门坡大肉火烧经营了32年,老顾退休,小顾上场,火烧店在时代的更迭中完成了第一次传承。现在,南门坡大肉火烧的牌子前面加上了“老顾家”三个字。

这说明新老板知道这块招牌是一块“金字招牌”,当一个个体户对自己的商品有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时,就意味着产权所有者比任何旁观者都会更谨慎、更坚定地维护所得。同时也意味着,延安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依然能吃到这一口“大肉火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