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應該怎樣吃 才能保證母子營養均衡

坐月子的飲食原則

新媽媽在生產過程中要耗費大量體力,失血多,身體非常虛弱,既要恢復自身的生理功能,同時還要哺乳。因此,新媽媽在月子期間的飲食一定要補充充分的熱量和各種營養素,同時還要照顧到尚未恢復的腸胃功能,根據自身生理變化的特點,月子裡飲食應該科學、合理、循序漸進。總的來說,新媽媽在坐月子期間的飲食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飲食清淡

新媽媽的消化功能往往比較差,特別是在剛剛分娩後,腸胃更需要受到保護。如果這時吃過於油膩的食物,這些食物會增加新媽媽胃腸道的負擔,易使其脾功能受損、引起消化不良,影響食慾。所以新媽媽應吃些清淡而又能健胃的食品,如豆腐、薏仁粥、玉米粥、紅棗薏仁粥、廋豬肉湯、蒸蛋等。

少量多餐

新媽媽分娩後,身體十分虛弱,食慾也不佳,因此,應該採取餐次增加、分量減少的方式,每日餐飲以5~6次為宜。這樣有利於食物消化吸收,保證充足的營養。孕期時脹大的子宮對其他的器官都造成了壓迫,產後的胃腸功能還沒有恢復正常,採用少食多餐的原則,既能保證營養,又不增加腸胃的負擔,讓身體慢慢恢復。

營養均衡

新媽媽產後飲食是否均衡,決定了其產後身體狀態恢復是否良好。在新媽媽的日常飲食中,除了要攝取適宜的肉類,還要搭配蛋、海鮮和蔬果。因為蛋類不僅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還含有維生素A、D、E和磷、鐵、鈣等。而魚蝦等海鮮,不僅熱量低,所含的蛋白質品質也較一般肉類好,是產後新媽媽絕佳的營養食品。蔬菜水果則含有多種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新媽媽多吃蔬果,其所富含的纖維素可以幫助新媽媽腸胃蠕動,使其排便順暢。

補充水分

由於新媽媽在分娩過程中,流失了大量血液和水分,因此補充水分十分重要。利用薄粥、鮮美的湯汁,給予新媽媽充分的營養與水分,不僅可以促進母體的康復,同時也能增加乳汁的分泌量

幹稀搭配

幹類食物可以保證營養的供給,稀類食物則可以提供足夠的水分。新媽媽產後處於比較虛弱的狀態,腸胃道功能受到影響。尤其是進行刨宮產的新媽媽,麻醉過後,腸胃道的蠕動需要慢慢地恢復。因此,產後的頭一週,最好以好消化、好吸收的流食和半流食為主,如稀粥、蛋羹、米粉、湯麵及各種湯等,以後在慢慢適應增加幹類食品。

對於坐月子的新媽媽,合理的膳食就是最好的營養劑。坐月子期間飲食做到安全、合理、科學,新媽媽自然會得到全面而均衡的營養。而盲目地進食補藥和補品,如人參,則是不合理的,食用過量不僅不利於新媽媽的營養吸收和身體恢復,還可能帶來便秘、牙齦出血、口臭等不良症狀。另外,新媽媽在日常飲食中也不要吃寒冷、生冷的食物,應該多吃一些平補或溫補之物。小米粥和雞蛋這兩樣食物,性質平和,具有平補的功效,新媽媽可以適宜的多食用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