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之中其實都存在一個爭議最大的歷史問題

回顧我國曆史之中,金戈鐵馬的三國時代,這一段近一百年間浩瀚複雜的歷史,在煙波浩渺的中國5000年曆史當中,一定是被改編成遊戲最多的,當然如果說普及最廣的當屬陳壽《三國志》、羅貫中《三國演義》,他們蒐集了大量的三國曆史、雜記、遺聞軼事、野史小說和民間傳說,融合自己的政治抱負和參加農民起義軍的戰爭生活經歷,生動地再現東漢末年的一段雄渾厚重的歷史,三國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四百多的人物形象,其中主要人物都是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藝術典型。各類人物各有共性;同類人物各有個性,淋漓盡致、栩栩如生。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之中其實都存在一個爭議最大的歷史問題

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指揮若定,是完美智慧的化身;關羽的春秋大義,義薄雲天;張飛粗中有細,勇猛無敵;趙雲是常勝將軍,基本沒有打過敗仗;馬超年輕有為,武藝高強;黃忠老當益壯,征戰沙場,臨死鬚髮皆白;曹操千古英雄氣魄,郭嘉料敵如股掌的千年神算,周瑜的颯爽英姿,司馬懿的老奸巨猾,呂布勇猛無敵,這樣耳熟能詳的人物,早已經深入每一個從而對於中華文化耳濡目染的群眾心中。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之中其實都存在一個爭議最大的歷史問題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之中其實都存在一個爭議最大的歷史問題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之中其實都存在一個爭議最大的歷史問題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之中其實都存在一個爭議最大的歷史問題

無論是陳壽的《三國志》,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都稱魏、蜀、吳三分天下。實際上,在遼東,有一個與魏、蜀、吳三國性質相同的國家──燕國,該國從190年初成規模,到238年被司馬懿所滅,立國48年,比劉備創立的蜀漢還要長6年。燕國鮮為人知的開國之主公孫度,也是一個堪比曹操、劉備和孫權的亂世梟雄。公元238年六月,曹魏太尉司馬懿率大軍進入遼東,到八月楊祚開城投降。燕國國主公孫淵突圍途中被魏軍斬殺,燕國諸郡全部歸降。至此,燕國成為四國中首個滅亡的國家。

《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之中其實都存在一個爭議最大的歷史問題

三國演義電視劇之上把劉備建立的國家叫做蜀國,其實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劉備一直都是以恢復漢朝為理想和政治口號,所以立國為漢,自己也是 漢昭烈帝,但是劉備建立的王朝由於其所建立的政權以蜀地為根據地,所以多被稱為“蜀”。以其地稱其國,後人逐漸習慣了這個稱呼,而又為了承認劉備建立的漢室政權,故稱其為蜀漢,所以三國影視劇之中出現劉備軍隊打蜀的旗幟是錯誤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