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志》2:曹操的說服能力並不出眾

曹操自己組織軍事活動的第二年,也就是他三十五歲的時候,全國其它地方的官員也沒有閒著,很多地方軍事組織聯合起來,讓袁紹當總負責人,

組織了十來萬人的軍隊,合起手來去打董卓,而曹操也加入了其中,當了一個軍官,叫奮武將軍。

這一年的二月,董卓一見這麼多人來打他,便讓皇帝劉協把首都遷到長安,董卓自己仍然守在首都,把皇宮放火燒掉了。董卓的人很多,手下能打仗的也不少,袁紹這些人有點犯怵,都把自己的組織在各處安營紮寨,就是不去打董卓,都怕跑在前面當炮灰

曹操勸說大家,我們來是打董卓的,讓國家重新穩定,現在人都湊齊了,大家還不去打,是有什麼擔心嗎?如果董卓先前知道太行山東的軍事活動,打著皇帝的名義,據聖旨佔領首都險要的位置,據聖旨派部隊向東穩定局勢,這將使我們這些部隊陷入不利的境地。

曹操繼續說,現在董卓把宮殿燒掉,脅迫皇帝,把首都往西遷到長安,弄得人心惶惶,一時間,群眾及地方公務員不知道該歸誰管,人心浮動,如牆頭草般觀望,這個時候我們去打董卓,一戰就可以把局勢控制下來,機不可失呀

《三國志》2:曹操的說服能力並不出眾

說完曹操自己帶著人往西,準備去打成皋縣,並試圖佔領成皋。只有陳留太守張邈和他的下級軍官衛茲帶了一點人,和曹操一同前往。曹操帶人趕到滎陽汴水,碰到了董卓手下的徐榮,雙方大打了起來,曹操打不贏,死了很多人,傷了很多人。曹操自己也在砍殺當中被對方的箭射傷,馬也被刺傷,他的堂弟曹洪把自己的馬讓給了曹操,曹操才得以連夜逃跑

徐榮看到曹操的人雖很少,但是卻很拼命,堅持了一天,徐榮覺得酸棗不好進攻,也撤回去了。受了傷的曹操回到酸棗,看到十多萬的軍隊整天大吃大喝,人都快氣炸

曹操對各方領導說,我有一個想法,我建議,勃海太守袁紹帶軍隊到孟津,酸棗各路領導帶人守在成皋,控制敖倉,封鎖頧轅、太谷兩個關口,把人全部安營在險要的位置,再請袁術帶軍隊去往丹水縣和析縣,再挺進武關,震懾當地。各路軍隊抓緊時間壘高牆,挖壕溝,不要跟董卓的人正面衝突,然後搞幾小股人馬多方假裝攻擊,迷惑對方,路上都要宣傳我們這是為了國家,這樣動亂形勢會馬上穩定下來!現在我們打著為了國家的名義,湊集了這麼多人,卻瞻前顧後,不敢去打,那些忠於國家的群眾和地方公務員會對我們失望的,我替你們這些人感到難為情

《三國志》2:曹操的說服能力並不出眾

大家沒有理會曹操的這個建議,甚至連當時策應他的張邈都沒有聽他的

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曹操這麼少的人敢衝在最前面去打董卓,差點死在現場,並不是出於私心想在當時國家混亂時進一步打響名頭,以期國家安定後,撈取進一步升官的資本,而確實是內心是希望國家快速穩定下來,曹操是有信仰的

在汴水這一戰,曹操表現出了勇敢,再說白點,就是不怕死。勇敢是做成大事情的必要條件,聰明的人很多,但是真正勇敢的人很少,所以終究做成大事情的,就是少數這些非常勇敢的人。在這個雜牌軍事組織裡,曹操並不是最顯耀的那一個,但他居然敢於當面批評各路軍隊的領導,實際上是來源於對自己政治敏銳度和軍事指揮能力的自信,或者說,相比於曹操,一些主流派系軍隊的領導的政治敏銳度和軍事素養就差了些,國家反正亂了,好像有點隨波逐流,在拉幫結派,愛惜羽毛,或者有的人也很聰明,認識到了曹操這一層,但是可能沒有信仰,或者缺少勇氣,他們在觀察形勢,在明哲保身,伺機而動

相較之下,曹操更像是“莽撞的”、“傻乎乎”的炮灰

《三國志》2:曹操的說服能力並不出眾

還要提到的是,在吃敗仗的時候,堂弟曹洪居然把自己的馬給到曹操,而不是自己先跑掉,一方面說明了曹洪不怕死,且對這位哥哥情深義重,另外一方面也說明曹操一定也是情深義重的人,不然不會有人冒著自己被殺的危險還要救他。

最後,曹操說服各路領導接受自己的指揮計劃時,卻當面批評他們,表現出曹操此時在說服能力上並不出眾,並且有一定的理想主義。因為國家大亂,大部分人絕對是在伺機而動,觀望保身,既然是去說服別人,最忌諱的是去貶損別人,不然說服計劃肯定失敗。這麼大一個軍事組織,不可能有軍事遠見的人只有曹操,關鍵還是看曹操能不能說服他們,遺憾的是,就連當初協助他的張邈都沒有被他說服

我們不能因為某人做成了大事而神化他,每個人都有長項,都有短板,曹操在這個年齡表現出了過人的勇敢和過人的智慧,但是並沒有表現出過人的說服力

那人微言輕,不能說服別人的曹操將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