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散文:父女情深

情感散文:父女情深

父女情深

1940年,母亲那年三岁,由于当时兵荒马乱,连年灾荒,颗粒无收,民不聊生,为了生存,母亲跟随家人从山东步行,一路碾转乞讨来到江苏丰县。

白天要饭 ,晚上则夜宿在柴垛里,用麦秸遮体御寒。有一天运气不佳,连一点残羹冷炙也没要到,母亲饿的一直哭,无奈之下,母亲的大哥跑到一家菜地去偷红萝卜,结果被人抓到,这个菜园的主人就是我现在的外公。

外公是一位善良厚道的男人,他问清了情况后,把母亲一家人带到家中,饱餐了一顿,年幼的母亲初次见到我的外公,不哭不闹,也不羞怯,依偎在外公怀里,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等一家人吃好准备离开时,母亲竟哭着不愿意走,从此外公和我的母亲结下了一生的父女情缘。

外公那时三十多岁,结婚十多年没有孩子,看着母亲乖巧伶俐,聪明可爱,遂有收养之心,母亲的家人也感觉这样比要饭强,尽管不舍,为了母亲能吃上饭,便把母亲送给了我的外公。

母亲三岁以前,姓啥叫啥我已无法考证,跟了外公遂姓史名秀兰。母亲的命运并没有达到她家人的期望值,因为外祖母是一位刻薄自私,吝啬无情的女人。

外祖母把母亲当成外人,只要外公不在家,就把东西藏起来,不给母亲吃,有一点不满意就掌掴脚踢,并一再警告母亲不准告诉外公,否则用鞋底打她,母亲一直不明白外婆为什么这么狠心,为什么不像其她女人那样疼爱自己的孩子。

六七岁时母亲就开始割草,喂猪放羊,瘦弱的身躯被压成弓形。有一天傍晚割草回来,外祖母让母亲烧锅做晚饭,母亲化了几根火柴都没能把柴火点燃,外祖母恼火啦,上去就是两脚,把母亲踹倒在地,母亲委屈的哭着跑了出去,哭着哭着就在别人家的柴垛里睡着啦,一夜没有回家。

外祖母感觉这事无法再隐瞒,于是向外公说明了情况,外公心疼坏啦,疯了似的围着村庄找了好几遍,都没发现母亲的踪影,外公又急又气,把狠心肠的外祖母狠狠地打了一顿,外祖母一气之下回去娘家,再也没有回来。

情感散文:父女情深

从此母亲和外公相依为命,为了让母亲生活的更好点,外公除了干农活外,又在砖窑厂找了份苦差,给人拉土拉砖,挖土都是在一个几米深的大坑里,道路和水平的夹角得有30度,母亲为了给外公帮忙推车,每次送饭都故意早去一会,弯曲陡峭的泥潭里留下父女俩吃力前行的身影。

外公视母亲为己出,给了自己所能给的一切。也有好多给外公说媒的,都被外公婉言拒绝,他怕母亲再受委屈,为了母亲,外公选择了孤独终老。

扎腰是外公的标配,就是寒风肆孽的冬天外公也不系扣子,随便把棉袄一扎,露着赤红的胸膛。每次去赶集外公都给母亲带好吃的,一路揣在腰里,用自己的体温暖着,生怕变凉不好吃。

有一年除夕,母亲看到邻家女孩们的头上都戴着花,羡慕不已,外公看出母亲的小心思,立即披着蓑衣,冒着风雪,不顾路滑,步行到十几里路的集上给母亲买了两朵,看着母亲开心的样子,满是冰雪的外祖父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老实巴交的外公第二次动手打人是在母亲十三岁的时候。

每到夏季我的母亲会割好多青草,然后晒干,为冬季喂羊做准备。有一天割草回来母亲发现同村的二婶正在偷她晒的干草,于是和她理论起来,二婶不但没有承认错误,还骂母亲是要来的孩子,让她滚回自己的老家去。

这是母亲第一次知道自己的身世,她不相信这是真的,她一路狂奔,哭着去找外公,她要弄清楚事情的真相。

外公一听火冒三丈,血液瞬间燃烧起来,隐瞒十多年的秘密被这个女人说了出去,外公无法抑制自己的怒火,和她动起手来,结果势单力薄,被这个女人的四个儿子打了一顿,满脸都是血,腿也无法行走。

看着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外公,母亲吓坏啦,她跪在地上,摇晃着外公的身躯,哭喊到“爸,我错啦,以后我再也不问啦,爸,你醒醒,我就是您的亲生女儿。”

在邻居的帮助下,母亲把外公抬回了家,一边抹着眼泪一边去水井里挑了两桶水,扁担下娇小的身躯显得那样的孤独,凄凉和无助。

母亲烧了一盆热水,轻轻地擦着外公手上,脸上的血迹,外公费力的喘着气,用微弱的声音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你是我的闺女,你是我的亲闺女,别听那个疯女人瞎说。”

“爸,你别再说话,休息一下,好不好?是我傻,不该听信别人的话,您那么疼我,我怎么可以怀疑,我是您的女儿,永远都是。”母亲哭喊着,眼泪撒落在外公血迹斑斑的衣服上。

尽管母亲从没再向外公提及自己的身世,也没有向别人求证过,但母亲感觉到了自己身份的特殊性,她变得自卑,封闭,敏感,不再和同龄人一起玩耍,不敢再触碰别人的目光,母亲失去了豆蔻年华应有的天真和快乐。

1953年,母亲和外公正在田地里收高粱,邻居急急忙忙的来到地头,把外公叫到一边,交头接耳的嘀咕了一会,不知说的什么,但外公的脸立即变的阴沉起来,外公让母亲继续干活,自己匆匆回家啦,原来母亲的亲生父母思女心切,不顾路途遥远找来啦。

外公找了村里的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准备一起和他们谈判,但当问清来意后,外公的心软啦。他们就想偷偷的看一眼我的母亲,看看她生活的好不好,没有任何的其它想法,更没有带走的意思。

村里人都不同意让他们看,想把他们撵走,但我的外公考虑再三,决定让他们见面,并打算向母亲说明实情,让母亲自己选择,因为外公看出母亲这几年的变化,她在人面前变得卑微,胆怯,小心翼翼,她总怕别人再戳穿她的伤痛。外祖父想让母亲过的幸福和快乐,因此他艰难地选择了舍,把主动权交给母亲。

外公回到地里把详细情况说了一遍,出乎意外,母亲异常的冷静,她不愿意和父母见面,亲生父母将她抛弃,母亲可能一生都无法原谅。

千里遥远地来了一趟,多么的不容易,好心的外公不想让他们失望,硬把母亲拉了回来,外祖母远远的看到自己多年没曾见面的女儿,哭喊着奔过来,紧紧的把我的母亲搂在怀里。

拥抱,这是多么遥远的记忆,我的母亲感到很陌生,她已经不习惯这么亲昵的动作,很是尴尬。

情感散文:父女情深

无论外祖母怎样的呼喊,拥抱,母亲都倔强的昂着头,一动不动,外祖母伤心的给母亲跪下,摇晃着母亲的身体,“闺女,娘对不起你,娘错啦,你说句话好不好?”

母亲冰冷的心开始融化,她拼命咬着嘴唇,尽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出声,眼泪却不听使唤的倾泻而下,多少年母爱的缺失,多少年压抑的情感在这一刻释放出来。母亲用力的挣脱外祖母的怀抱,跑到高粱地里痛哭一场。

晚上母亲默默地蒸了一锅馍,让外公给她的亲生父母带着,临走时的那一刻,母亲躲在树后,含泪目送他们好远,看着他们渐渐消失的背影,母亲突然感觉到,此生他们可能再没有交汇的轨迹啦,她奔跑着,追赶者,又偷偷地送了他们好远,直到筋疲力尽。

母亲选择留了下来,她已经无法割舍这儿熟悉的一切,更不舍得让外公孤独一人,她要报答外公的养育之恩。

母亲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她不顾外公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自己做主,给媒人撂下话,必须做上门女婿,和外公一起生活,由于这个条件的限制,母亲二十五岁才把自己嫁出去,差一点成为剩女。

我的母亲很疼外公,绝对胜过亲生的, 从我有记忆以来,无论生活再苦,母亲都是给外公开小灶,我们吃的都是玉米面或红薯面的窝头,而外公吃的都是白面馍,母亲总是把外公的馍挂在高高的屋梁上, 并一再警告我们不准偷吃,但只要母亲不在家,外公都会拿下来分给我们。

有一次外公生病啦,吃不下东西,憔悴的很,为了给外公增加点营养,母亲就想去生产队的棉花地里挖点油菜,给外公烧点咸汤。

那时棉花地里经常套种油菜,母亲先去找队长说明情况,谁知队长一点都不通融,说啥也不同意,母亲就强行挖了几棵,结果被队长开批斗会,并罚母亲挖地一亩,那天母亲瞒着外公用铁楸挖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家。看到外公喝下满满一碗饭的时候,母亲感觉所有的付出都值啦。

外公的身体很硬朗,八十六七岁的时候还下地干农活。辛苦了一辈子,母亲想让外祖父享几天福,不再让他老人家进地,但他在家一刻也不闲着,坐在板凳上不是剥玉米,花生,就是剥棉花,尽一切力量为母亲减轻负担。

外公活了将近一个世纪,99岁那年才卧床不起,为了伺候外公,母亲把床搬到外公房间,昼夜不离,记忆中那是母亲最瘦的时候。

在外公即将谢幕他的人生时,母亲一直趴在他身边,紧握着他的手,直到变得冰冷,我想外公应该是含笑九泉的。

收养母亲,外公从来都没有后悔过,作为外公的女儿,母亲也从没再羡慕过别人。

爱会温润滋养人的心灵,让平凡的人生绚烂璀璨,愿天下所有的善良都不被辜负。

今生做个善良的人,那你会离幸福很近很近。

情感散文:父女情深

杨健,现居江苏丰县 。师范毕业,一名喜欢文学写作的数学教师 ,喜欢旅游;欣赏音乐 。曾发表过散文 《门前那颗皂角树》和《谢谢你对我的爱 》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