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迪家族有什麼背景?

斯堪尼亞5


雖然肯尼迪家族被稱作“美國唯一的王室”,擁有無與倫比的聲望和地位。但事實上,他們的老前輩是從愛爾蘭逃荒來美國的,不算太體面。

1845年夏,“愛爾蘭土豆大饑荒”中,約有100萬人為了吃上飽飯,乘坐便宜的“棺材船”去大西洋彼岸碰運氣。其中,有個種土豆出身的,名叫帕特里克·肯尼迪的26歲年輕人,經過漫長顛簸,終於抵達了美國波士頓,費了大勁,在制桶廠找到了工作,順利娶妻生子。

帕特里克的兒子窮人的孩子早當家,14歲就輟學去搬磚,通過幹體力活的積攢,開了一家啤酒館,生意很不錯。變身富裕階層後,開始涉足政治,當上了州議員,迎娶白富美,生下了兒子約瑟夫·肯尼迪。

這位肯尼迪就是肯尼迪總統的爸爸,叱吒風雲、敢和英國國王叫板的——“老喬”。從他這一代起,肯尼迪家族開創了百年輝煌。

1908年,喬進入了哈佛大學。從此哈佛大學與肯尼迪家族結下不解之緣,二者之間的關係有多密切,最具說服力的證據就是——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這是多國領導人和潘基文、曾蔭權的母校。

(曾蔭權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激情演講)
關於如何賺大錢,喬有自己的看法——:“如果你想掙錢,就必須弄清錢在哪裡。”

於是,喬選擇了銀行業。在老爸人脈的支持下,25歲的喬當選為哥倫比亞信託公司總裁,成為全美最年輕的銀行總裁。之後,喬迎娶波士頓市長的女兒,一下子越身為波士頓的名門望族。此時,他對自己家族的男孩兒的教導是——你們中間,要出現美利堅的第一位天主教總統。

(老喬和自己的大兒子、二兒子)

這麼看,貌似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是,聯繫幾百年來的國情,美國作為一個以新教徒為主的國家,對天主教徒的感情是比較負面的。畢竟,最早來新大陸的歐洲人,都是被天主教排擠迫害的清教徒。在他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此時的美國主流社會對天主教或多或少的,還是有些反感。天主教徒當美國總統,的確有一定的難度。

積聚了數億美元的資產後,喬開始將目光投向政壇。此時,他特別關注著一個很有潛力的總統候選人——富蘭克林·羅斯福。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參加總統競選的過程中,喬成了主要金主之一。

羅斯福當選後,喬被委以重任,先是當了全美證券委員會主席。到了1937年,又被任命為駐英國大使,這算是外交官中最令人羨慕的職位。對一個愛爾蘭天主教徒的後裔來說,放到他爸爸那一代,幾乎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

然而,他的孤立主義立場與當時英美的主流社會格格不入,外交官沒有任滿就被提前召回國。之後,喬退居幕後,將希望完全寄託在自己的兒子上(注意,只是兒子,喬共有4男5女)。

喬為兒子們規劃政治藍圖是——約瑟夫當美國總統;約翰將來做出版商或記者,這樣能幫助哥哥小約瑟夫回擊外界對他的攻擊;羅伯特則做律師,捍衛家族利益;愛德華年紀尚小前途未定,還待觀望,將來肯定也是要被送入政壇的。

時逢二戰,於是,喬決定把長子小約瑟夫和二子約翰送進軍隊以獲取將來從政的資本。

然而,也就是從這時,肯尼迪家族的詛咒被啟動。半個多世紀來,整整齊齊的一大家子人開始在死亡和成功中間起伏,自始至終被一連串的飛來橫禍、非意外死亡以及各種醜聞所纏繞。

1944年,曾被父親定位為“第一個天主教總統”的長子約瑟夫,在執行轟炸任務時,飛機失事;兩個星期後,大女婿,凱瑟琳的新婚丈夫死於諾曼底登陸的搶灘戰役中;不過,凱瑟琳的事兒還沒完,四年後,凱瑟琳和新男友,一位英國伯爵,在駕駛一小飛機去法國度假途中,遭遇惡劣天氣,雙雙墜機身亡。

在長子遇難後,喬對約翰和羅伯特說:“輪到你們了!” 肯尼迪總統後來回憶說:“我的哥哥約瑟夫是總統的首選。如果他活著,我會繼續當作家。如果我死了,我弟弟會當參議員。如果他出事,我的另一個弟弟會為我們去競選。”一副要在政壇上前仆後繼,折騰到最後一個家族成員為止的架勢。

事實上,還真是這樣發展下去的。

1960年,約翰·肯尼迪成為此時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也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信奉天主教的總統。

除了他自己真能幹以外,還有兩個人的功勞不可忽視。老爸喬用大量的金錢、高明的手段來策劃和調動新聞界、出版界,狂轟濫炸般地宣傳兒子,有效的打消了民眾心中關於候選人天主教身份的距離感。第二位就是約翰·肯尼迪的美貌妻子,穿搭達人——傑奎琳。

肯尼迪總統一家一時間成了美國家庭的模板——帥氣成功又顧家的男人;出身名門,漂亮優雅的妻子和一雙可愛的兒女。老喬的家族總統夢成功實現了。在約翰·肯尼迪組閣時,弟弟羅伯特成了司法部長。肯尼迪家族走上了巔峰時刻。此時,肯尼迪家族給世人展現的是一個成功的、漂亮的和健壯的大家庭。

官二代+富三代的約翰·肯尼迪總統,能力的確不差,內政外交搞得都不錯。一時間,成為美國男性魅力的象徵,明星政治家的範本,美國精神的符號。他也使家族的榮譽達到了頂點。此時的老喬,做夢都得笑出聲來了。

然而,沒多久,詛咒又開始發威了。1963年11月22日,約翰·肯尼迪奔走於連任競選之際,在達拉斯城遇刺,頭部中彈的他當場身亡。關於其原因,到底是個“大陰謀”,還是追星的神經病在發癔症,至今是個謎團。

之後,按照計劃,擔任司法部長的羅伯特·肯尼迪成為政壇新星和家族的掌門人。1968年,羅伯特決定參加總統競選,肯尼迪家族似乎有望再出一位總統。不幸的是,當年6月,羅伯特在洛杉磯的一家旅館內遭槍擊身亡。

隨著羅伯特·肯尼迪的被殺,肯尼迪家族開始走下坡路。有關肯尼迪家族成員的大部分新聞都與失敗和悲劇有關。約翰·肯尼迪總統的後人似乎更加密集的在詮釋這個“詛咒”,一樣的命運多舛,精神失常、離奇失蹤、滑雪意外、吸毒而亡、空難……層出不窮,可謂生亦轟烈,死亦不凡,各種死法花樣百出。肯尼迪家族死於非命的十幾口人,為眾多影視劇提供了大量題材。

以至於媒體如此評價肯尼迪家族——“肯尼迪家族的故事就是一長串訃告……生為肯尼迪家族的一員,你就不要指望躺在床上靜靜地死去。”

更讓人不可思議的是,與肯尼迪家庭有關聯的其他家族的人也跟著遭受厄運。比如,一些說法認為,肯尼迪總統的遺孀傑奎琳·肯尼迪和希臘船王亞里士多德·奧納西斯成婚後,便把專屬於肯尼迪家族的詛咒帶進了船王家族,搞得這個希臘望族也不斷走向衰敗,家族男丁相繼離世。

不過,低調且現今遠離政治的肯尼迪總統的女兒——卡洛琳還健在。

關於肯尼迪詛咒為何而來,民間一直流傳著不同版本的解釋。

一說肯是尼迪家族第二代成員約瑟夫·肯尼迪為了家族的興旺,不惜用靈魂與魔鬼交易。這個貌似在模仿小說《浮士德》裡面的情節。

二說是猶太人給下的詛咒。因為約瑟夫·肯尼迪曾拒絕為上百名猶太人發籤證,讓他們落入了納粹之手。而事實上,肯尼迪家族對猶太人還是可以的。比如,前面提及,遇刺的第二位肯尼迪,肯尼迪總統的三弟——議員羅伯特,朝他開槍的兇手是個巴勒斯坦難民,他要幹掉羅伯特,就因為無法忍受其強烈的親猶傾向。

三說,家族過於爭強好勝,拼命證明自己“最有優秀”的心態是悲劇的根源。比如,家庭教育中,總是強調,凡事要做就做第一,做第二就算是輸了;拼死拼活也要從政、當總統等等。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想想就感覺又憋屈又累得慌。

不過,這種從政為最大的家族意識還是延續到了本世紀。比如,阿諾德·施瓦辛格成了肯尼迪家族的女婿後,就開始把重心逐漸從影壇移向政壇,倒貼錢去當加州州長。這個加州大家不要小瞧,擁有硅谷和好萊塢的美國加州,GDP僅次於英國、略多於法國,如果獨立的話,將直接成為世界上第六大經濟體。

不過,人家施瓦辛格從了政,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嗎?

於是,又有了種“科學說法”,認為,肯尼迪家族中可能擁有DRD47R基因(被認為與冒險行為有關的基因),讓這個家族中頻繁出現決絕、亢奮、尋求刺激的冒險行為。施瓦辛格是肯尼迪家族的女婿,沒有直接血緣關係,所以沒有“被詛咒”了。這麼看的話,肯尼迪總統的女兒卡洛琳,貌似也沒傳承這個基因,所以至今還健在。

本人文章一律原創,拒絕他人抄襲、任意轉載,如遇到類似“白鹿野史”、“堅持不懈創作的人”這種全部照抄者,一定投訴到底!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在平民政治的美國,肯尼迪家被人稱作美國的王族。不過,當英國真正的王族聽到這種說法的時候,卻是很不以為然。在1850年代,愛爾蘭發生了嚴重的土豆黑死病,造成大規模的饑荒,以至於三分之一的人口逃離到美國。帕特里克•約瑟夫•肯尼迪就是在1858年來到波士頓地區的愛爾蘭移民中一個。初來乍到之時,篤信天主教的愛爾蘭人對美國政治毫無所知,受到了早來的新教徒的格外排斥。在很長時間裡,愛爾蘭人只能做一些粗重的、低收入的活計,受到高等教育的機會也非常有限。在美國最早的人口統計中,愛爾蘭人甚至還曾經被在“白人”之外單列出來。(後來有人就此寫過一本有名的著作,題目就是《愛爾蘭人如何變成白人》。)

不過,當數百萬愛爾蘭人聚集到紐約、波士頓這些東部的大城市之後,他們的政治力量也就隨著人口和選票的增長而上升。二十世紀上半葉,愛爾蘭人的勢力基本上控制了紐約與波士頓這兩個大城市的政府。這就是肯尼迪家族興起的背景。依靠愛爾蘭移民的選票,帕特里克•肯尼迪在1884年被選入馬薩諸塞州的下院,後來又進入了參院。他也開辦了一家專門進口威士忌酒的公司,生意相當興隆。有了這樣的經濟和政治力量,帕特里克就將他的兒子約瑟夫•肯尼迪送入了哈佛大學讀書。約瑟夫娶了當時波士頓市長的女兒露絲•菲茨傑拉德為妻,兩人養育了九個兒女,就此奠定了肯尼迪家族的基礎。

值得提起的是,波士頓是美國古老家族勢力最強盛的城市。那裡有幾十個大家族,歷史可以一直上溯到五月花號登陸的時期,信仰新教,其成員大都有哈佛教育的背景,人稱“波士頓婆羅門”。比如,出過父子兩位總統的亞當斯家族,捐贈了多個博物館的皮博迪家族、有美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與外交家的洛奇家族、赫爾姆斯大法官的家族、福布斯家族、艾默生家族,等等。在羅斯福新政之前,這些家族與共和黨淵源深厚,在很大程度上壟斷了馬薩諸塞州的經濟與政治。受到這些家族的壓制,新興的愛爾蘭人的勢力便投向民主黨,成為最堅定的民主黨票倉。

1918年,美國通過了第十八條憲法修正案,禁止在國內出售、製造、運輸酒精類飲料,也就是所謂禁酒法。這條法律從1919年實施到1933年廢除,十多年間在美國出現了源源不斷的販運與製造私酒的行為以及隨之而來的大量有組織犯罪活動。人們一直傳說,約瑟夫•肯尼迪就是靠販運、銷售私酒而發了大財。無論如何,他的確在這個期間成為當地最富有的商人之一。

在1932年羅斯福的總統競選中,約瑟夫•肯尼迪是最大的金主之一,為羅斯福的當選立下了汗馬功勞。因此,總統在1938年將他任命為駐英國大使。然而,這位大使在納粹德國橫行歐洲之際卻公開私下地表示對納粹的同情甚至讚許。結果在1940年英國對德戰爭開始之後,肯尼迪不得不辭去大使的職務。

也許正是因為希望洗去父親政治上這個汙點,約瑟夫•肯尼迪的長子喬、次子傑克、三子鮑比在二次大戰期間都加入了美國軍隊。喬作為飛行員報名去參加極其危險的轟炸行動,結果葬身大海。參加了同一次行動卻倖免於難的有艾略特•羅斯福上校,是現任總統羅斯福的兒子。在海軍巡邏艇上服役的次子傑克也差點送了命。在艦艇被敵人打沉之後,傑克帶領剩下的人員漂流到荒島上,最後獲救。傑克也因此獲得了海軍的英雄勳章。

後來的故事就廣為人知了。傑克從戰場上歸來,先是成功地競選進入聯邦眾議院,後來又進入參議院,最後在1960年競選總統成功,成為美國曆史上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位天主教總統。總統任命他的弟弟鮑比為司法部長。1963年,肯尼迪總統在訪問得克薩斯州的達拉斯市時被暗殺。1968年,鮑比•肯尼迪在競選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時在加州洛杉磯市被暗殺。他們的幼弟特德•肯尼迪也曾經試圖競選總統但沒有成功,不過卻是美國曆史上最有影響的參議員之一。

不過,肯尼迪家的雄風到了再下一代人那裡似乎便傳不下去。雖然人口眾多,可是年輕一代的肯尼迪有的玩物喪志,有的胸無大志,有的志大才疏,失去了當年愛爾蘭移民的那種執著精神。在肯尼迪總統的兒子小約翰•肯尼迪1999年駕駛飛機失事喪生之後,肯尼迪家族就再也沒有出現一個令民眾擁戴的政治接班人。

家族政治在任何社會中都很難避免,包括美國這樣的民主社會。畢竟,先輩的努力給後代留下精神、物質、社會財富,這能說是不公平。然而,肯尼迪家族中風頭最盛的一代人,儘管從父輩繼承了財富與名望,卻仍然為國家做出了非常大的犧牲。如果僅僅是依靠家族勢力予取予求,那麼無論家族有多大勢力,最終還是會被選民趕下臺去的。


禪不參


肯尼迪家族是美國的一個政治家族,長期以來在美國政治、公共服務、娛樂和商業領域都是出類拔萃,鶴立雞群,表現突出。

1884年,肯尼迪家族從愛爾蘭移民來到美國。35年後,這個家族中出現了第一個被選為公職的人,他就是帕特里克·約瑟夫·p·j·肯尼迪。他在馬薩諸塞州立法機構任職。

從1947年起,每年至少有一位肯尼迪家族成員在聯邦政府任職,P.J.肯尼迪的孫子約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從馬薩諸塞州當選國會議員;2011年,P.J.肯尼迪的曾孫帕特里克·j·肯尼迪(Patrick J. Kennedy)從羅德島(Rhode Island)的國會議員位子上退休,享年64歲。

P.J.的後代們包括美國總統肯尼迪(他也曾在國會兩院當過議員);還有擔任美國司法部長(後來在美國參議院),還有其他四位也曾經在美國眾議院或參議院擔任議員;這個家族還出了兩個美國駐外大使;三個副州長和一個市長。

此外,老約瑟夫的女兒尤妮斯(Eunice)創辦了美國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並創辦了特奧會。

尤妮斯的女兒瑪麗亞·施賴弗(Maria Shriver)曾擔任加州第一夫人。肯尼迪夫婦的其他後代中有律師、作家和社會活動人士。

曾擔任公職的肯尼迪家族姻親中也有一些擔任政府公職,比如薩金特·施賴弗(尤妮斯·肯尼迪的丈夫);

他於1968年至1970年任美國駐法國大使,1972年被民主黨提名為美國副總統;

阿諾德·施瓦辛格(瑪麗亞·施賴弗的丈夫),曾擔任兩屆加州州長;安德魯·科莫(安德魯·科莫與羅伯特·f·肯尼迪的女兒克里·肯尼迪結婚),克林頓政府時期的美國住房和城市發展部部長,紐約第56任州長。

據美國族譜專家布萊恩·肯尼迪在他的作品中的描述,肯尼迪家族的先祖是愛爾蘭的O 'Kennedy家族。

他們的祖先Diarmaid O Cinneide Fionn於1546年在蒂珀雷裡郡的普坎附近建立了騎士城堡。

1740年,他們又來到了新羅斯郡的頓幹斯敦。帕特里克·肯尼迪於1823年出生在那裡。

第一個在美國定居的肯尼迪家族的家庭就是帕特里克·肯尼迪(1823-1858)和布麗姬特·墨菲(帕特里克的夫人,1824-1888),他們於1849年從愛爾蘭乘船來到東波士頓;帕特里克曾在東波士頓做過制桶工。

帕特里克和布麗姬特生有五個孩子。1884年至1895年,這個家庭的大兒子開始經商,並在州議會任職。

他與夫人瑪麗·奧古斯塔·希基是四個孩子的父母。他們的長子是約瑟夫·帕特里克·“喬”·肯尼迪(Joseph Patrick "Joe" Kennedy Sr.),他在銀行和證券交易領域積累了大量財富,並通過投資於其他不斷增長的行業進一步擴大了財富。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羅斯福總統任命他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首任主席、海事委員會主席和美國駐英國大使。

後來他在胡佛委員會(Hoover Commission)任職,該委員會於1947年至1949年被正式命名為政府行政部門組織委員會。該委員會主席由哈里·杜魯門總統任命,負責聯邦政府行政改革。

約瑟夫和羅斯·伊麗莎白·菲茨傑拉德是九個孩子的父母:小約瑟夫、約翰、羅斯瑪麗、凱瑟琳、尤尼斯、帕特麗夏、羅伯特、吉恩和特德。

約翰·肯尼迪曾經當選美國第35任總統,羅伯特和特德都是著名的參議員。每一位當選公職的肯尼迪都曾是民主黨人,而肯尼迪家族的其他成員則曾在民主黨政府中為民主黨工作或擔任內閣職務。

這個家族的許多人都曾就讀於哈佛大學,他們的家庭為該校的肯尼迪政府學院(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做出了巨大貢獻。

約瑟夫·肯尼迪希望他的大兒子小約瑟夫從政,並且也能夠最終當選總統。小約瑟夫被選為1940年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的代表,並在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應徵入伍。

1944年,小約瑟夫駕駛的轟炸機在飛行中由於飛機發生事故喪生。後來,約瑟夫·肯尼迪的這個願望寄託到了約翰·肯尼迪的的身上。

約翰·肯尼迪曾考慮當一名記者——他寫過一本書,還為赫斯特集團的報紙做過一些報道——來滿足他父親的願望。

從海軍退役後,約翰於1947年至1953年在美國眾議院任職,然後是參議員,直到1960年當選總統。

在約翰·肯尼迪執政期間,羅伯特擔任司法部長;他的姐夫薩金特·施賴弗(Sargent Shriver)曾擔任新和平隊(new Peace Corps)的主任,泰德被選為參議員。

肯尼迪政府的成就包括:進步聯盟、和平隊、和平解決古巴導彈危機、1963年的《禁止核試驗條約》、結束人頭稅的第24項修正案以及1964年的《民權法案》。

肯尼迪擔任總統期間和之後,媒體對這個家庭進行了密集的報導,經常強調他們年輕、有吸引力、受教育程度高,以及在政治上如花似錦的前途。

泰德和他的哥哥羅伯特一起在參議院工作,他的侄子約瑟夫二世和兒子帕特里克J也曾在美國眾議院任職。

2012年11月,前眾議員約瑟夫·p·肯尼迪二世(Joseph P. Kennedy II)之子、已故參議員羅伯特·f·肯尼迪(Robert F. Kennedy)之孫約瑟夫·p·肯尼迪三世(Joseph P. Kennedy III)從馬薩諸塞州第四國會選區當選為美國眾議院議員。

1961年,愛爾蘭國家領導人(Chief Herald of Ireland)向約翰·f·肯尼迪(John F. Kennedy)以及所有帕特里克·肯尼迪(Patrick Kennedy, 1823-1858)的後代授予了一枚族徽。

族徽的設計為黑色底色上的三個銀色封閉頭盔,強烈地暗示了奧蒙德的肯尼迪家族和德斯蒙德的菲茨傑拉德家族徽章上的符號,據信這個家族就是他們的後裔。

徽章是兩根橄欖枝之間拿著四隻箭的,這隻手,這些元素取自美國的盾形紋章,也是肯尼迪家族為美國做貢獻的象徵。

(下圖為肯尼迪家族的族徽、JFK 肯尼迪總統)




閒看秋風999


美國人有這樣一個評論,在美國這個沒有王室的國度,肯尼迪家族無疑就是美國的王室。美國從來沒產生和出現過王室,所以說美國渴望出現一個類似於這樣的一個家族。如果沒有,他們就會製造出一個這樣的家族,而富有傳奇色彩的肯尼迪家族就成為美國民眾的“代替品”。

肯尼迪家族無疑是美國夢和發達的最好詮釋,肯尼迪家族是19世紀中期愛爾蘭韋克斯福德郡逃荒到美國的後裔。其發發家是是從老約瑟夫肯尼迪開始開始的,老肯尼迪具有經商頭腦。一戰以後成為百萬富翁,並且移居到紐約居住,在紐約流行一句話,當地人向政府講話,政府向約瑟夫講話,約瑟夫向上帝講話。但約瑟夫志不在此,這個家族極其好勝,極其嚮往上流社會。極其具有冒險精神。而且他有一個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偉大夢想,那就是希望肯尼迪家族出現一個美國總統,為了這個夢想約瑟夫願意付出一切代價,所以美國人說,為了讓肯尼迪家族的成為總統,把自己家族的靈魂賣給了撒旦。

約瑟夫不僅有錢,更具有政治頭腦。金錢必須要和政治聯姻。金錢是政治的奶牛,二者是最完美的伴侶。當時的老約瑟夫極具政治的觀察力洞察力。約瑟夫看好一個很有潛質的政治家,這個人就是老羅斯福。當時的老羅斯福不過是一個普通的議員。老約瑟夫頗懂燒冷灶的能力。因此他他開始全力支持老羅斯福的競選。向他提供了大量的金錢。老羅斯福當選以後,任命約瑟夫為駐英大使。用以表彰他對自己的支持,但約瑟夫志不在此,當了三個月就辭職了。因為他的全部精力和資源都投入到了他四個兒子的身上,4個男孩是大兒子小約瑟夫·肯尼迪、二兒子約翰·肯尼迪、三兒子羅伯特·肯尼迪、四兒子愛德華·肯尼迪。而且四個兒子都很有出息。都具有政治潛力。從後來的歷史來看,肯尼迪家族極具政治色彩,長子早逝,次子約翰·肯尼迪是美國第35任總統,三子羅伯特·肯尼迪曾任美國司法部長,四子愛德華·肯尼迪曾擔任聯邦參議員長達47年之久,肯尼迪家族是美國政治的最大以及最榮耀和最強大影響力的家族。他們的靈魂也許真的賣給了撒旦。撒旦也許真的的控制了肯尼迪家族的靈魂。但代價未免太大了。

政治永遠離不開金錢,約瑟夫每年都個九個孩子每個兩千萬美元,他不希望他的孩子因為金錢而憂愁。他同時還偷偷地告訴四個兒子,你們必須去競選議員,競選州長,競選總統,如果當不了總統,沒有關係,我可以給你們買下一個國家。二兒子當選總統卻遇刺身亡。最為二戰後最具傳奇色彩和受歡迎的總統。但卻死於非命至今成迷。三兒子羅伯特是美國的司法部長,是最有資格成為新一任總統,但在競選總統遇刺而亡。小兒子愛德華公開宣佈不會競選總統,這才躲過了被暗殺的詛咒,平安一生,但他連任了47的國會議員,送走了十位美國總統的任期。是傳奇的肯尼迪九兄妹中最後一個男丁。在2009年由於緋聞被迫退出競選平安去世的。肯尼迪家族的第三代也很不幸。有吸毒而死,飛機失事。上吊,可以說幾乎沒有平安去世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