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並不保值!專家:人均居住面積42平,一半是1997年前的老房子

每當說起房價上漲的理由,不少人總是拋出一些堂而皇之的理由,比如幾種比較流行的論調:國人買房置業傳統、被丈母孃催的、結婚或小孩上學的剛需。

其實,這幾種說法也是陳詞濫調了,最簡單的反駁理由是:同樣是房子,為什麼千百年以來,人們對房子的態度,從來沒有像最近幾年這麼狂熱?以前難道就沒有置業傳統麼?以前難道就沒有婚房、學區房這些需求麼?

房子並不保值!專家:人均居住面積42平,一半是1997年前的老房子

說白了,人性總是虛榮的,人們總是喜歡隱藏自己買房的真實目的,掩飾自己炒房投機獲利的心思,擺出來無數個正當的理由,掩蓋將住房變成金融投機品的事實。

所以,對大部分人而言,買房的理由只有一個:把房子當成投資品,寄希望於資產保值增值。

事實上,沒有隻漲不跌的商品,房子也並不一定保值,無論從財務角度還是實用角度,長期的供過於求、持續增加的折舊成本,是買房保值的最大軟肋。

房子並不保值!專家:人均居住面積42平,一半是1997年前的老房子

我們不妨看看專家的觀點,4月26日,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經濟學家王涵博士發佈專欄指出,中長期來看,房地產投資將進入存量調整期,目前,中國人均住房面積數據是42.1平米,其中一半是1997年之前建的老房子,剩下的一半是1997年之後新建住房及當前的庫存。

看到這兩個數據是不是有點驚訝?實際上,“不缺房子住”早已是既成事實,經濟參考報在2018年底公佈的數據顯示,人均住房面積為40.8平方米,套戶比高達1.13,原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在去年4月份也稱,人均面積高達40多平米,這些數據都與王涵的結論不謀而合。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在人均住房如此寬裕的情況下,三口之家就能擁有100多平米的大房子,考慮到有50%都是1997年之前的舊房,高達20多年的房齡,在買房的需求方面,他們只有置換需求,買房的模式是“拆一換一”。

房子並不保值!專家:人均居住面積42平,一半是1997年前的老房子

在房產的保值屬性方面,因為住房老化速度太快,很難在市場上形成高溢價,即便有學區等因素的加持,也只存在於部分一二線城市,對絕大部分城市的老舊房源來說,它們現在存在的意義之一,就是昭示目前我們所購買大部分房子的前景。

與此同時,住房面積多、房屋老舊也對開發商形成新的挑戰,房地產市場多年來之所以能有迅猛的發展,與居住條件改善、人均居住面積嚴重不足有很大關係。

比如,開發商要改造一個城中村,把村裡幾十棟小產權和自建房都拆了,蓋了一個大型小區,小區裡面可能只有兩三棟樓是回遷房,即便這部分房屋不賺錢,剩下的商品房也足以獲取暴利。

房子並不保值!專家:人均居住面積42平,一半是1997年前的老房子

但現在的老房子人均面積這麼高,對房企來說,雖然不至於是賠本生意,至少會掂量掂量是否能收回投資。當然,對於購房者而言,明白了這個事實,更應該堅定一個想法:以居住為核心的時代已經到來了,什麼保值,什麼炒房投機,早晚會成為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