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与吐蕃:李世民与松赞干布的友好终在西域灰飞

上文“大食和大唐72年间屡次发生摩擦,怛逻斯激战终于爆发”等三篇长文,我们谈了“西域地区三大主角”的两位——大唐和大食之间的关系以及怛逻斯之战。本文就该谈谈另外两位主角——大唐和吐蕃。

在“西域系列”第二篇“西域三强:弱势大唐隐忍自强终败西突厥”中,我们已经初步谈了吐蕃王国在第33任国王松赞干布(617-650年)打造下逐渐强大。正如《敦煌吐蕃历史文书》中对松赞干布所评价的那样:举凡吐蕃之一切纯良风俗,贤明政事,均为此墀松赞王者(松赞干布)之时出现也。

最既有的原王国进行统一后,松赞干布要想把吐蕃打造得更强大,自然要从原有地区的四面进行扩大。从北、从东自然就会和大唐产生矛盾。那么,从吐蕃前往西域最快捷的路线就是东线。

(1)吐蕃进入西域的三条路线,与648年大唐请吐蕃进入西域

从吐蕃进入西域有三条线路,即东线、中线、西线。根据大唐和吐蕃的关系,吐蕃所走的最先是东线,其后,随着双方矛盾渐深,吐蕃逐渐开辟出中线和西线。

大唐与吐蕃:李世民与松赞干布的友好终在西域灰飞

东线就是从阿尔金山的北麓北上经过今新疆若羌县、克拉玛干大沙漠,进而进入北疆。虽然这条路线比较近,但因为吐蕃和大唐关系日后紧张,反而最难走了。

中线就是从今天西藏阿里地区(大羊同),西走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跨过喀喇昆仑山或阿克赛钦地区,东进到桑株镇。之后或者向东去于阗(和田)、坎城(策勒县)、兰城(安迪尔);或者北向皮山县、英吉沙、喀什。这条路线随后被大唐堵住了。

在692年,王孝杰收复于阗四镇(固城镇今皮山县、吉良镇今克里阳、坎城镇今策勒县、兰城镇今安迪尔)后,将其在于阗(今和田)、葱岭守捉(今塔什库尔干)等构成一道防线,由此,吐蕃也就无法北上了。

西线就是从西藏进入克什米尔地区、在继续向西、向北,走瓦罕走廊。这条路线虽然走的冤枉路比较多,但是,因为有帕米尔高原,大唐军队反而最忽视敌军。747年,高仙芝进取小勃律;750年,进攻石国;753年,封常清攻占大勃律国等,其目的都是堵住吐蕃的西线。

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陆续介绍一下三条路线。

(2)吐谷浑、大唐与强大的吐蕃

松赞干布成功后,面对北面、东北面的政权吐谷浑自然发生冲突。因为,吐谷浑政权立国三百余年(313-663年),因此,双方的矛盾和友好也是很正常的。但是,到了七世纪时,问题变得复杂了。那时的吐谷浑政权虽然变得衰弱,但另一方面,强大的势力大唐也成为它的宗主国。吐蕃不得不要想清楚。

大唐与吐蕃:李世民与松赞干布的友好终在西域灰飞

原来,大唐为了应对边疆地区的稳定。634年,段志玄便领兵进攻吐谷浑;635年,在大唐的压力下,吐谷浑就成为大唐的属国。

吐谷浑大概在青海,吐蕃要想北上必然要经过吐谷浑。但为了和大唐保持好关系,松赞干布仍然向唐朝请婚,请婚不成后双方于638年发生交战,其后吐蕃被李靖、侯君集打败。双方虽然开兵见阵,但对彼此的实力都有所了解。因此,641年,李世民决定让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与大唐交好后,松赞干布把主要目光放到了象雄(羊同,主要统治区在今天的阿里地区,并延伸那曲地区、昌都地区等),最终于644年灭了象雄国。从这时起,吐蕃政权算是真正完成统一。松赞干布一方面对周边各政权、势力派遣各种人才进行学习,并引入更多的文化,加强自身建设;一方面,也在不断地的等待突破对象。向四面八方逐渐扩张,用以强大自身。

在吐蕃政权逐渐强大的同时,身边的大唐也开始对最主要的敌对政权——突厥势力发动决战。

(3)640年到657年,大唐在西域逐渐成为最重要玩家

唐初,面对突厥势力,因为自身还属于弱小。主要采取:示弱、自强、分而治之的形式应对东、西突厥。

到了630年,李靖便擒获颉利可汗,杀隋朝的义成公主,东突厥势力被压服。东突厥被打败后,西突厥从弱势地位逐渐变强,因此,大唐和西突厥的决战也爆发了。

大唐与吐蕃:李世民与松赞干布的友好终在西域灰飞

西突厥主要统辖地区就是西域,西突厥也改变和东突厥的对立与斗争,对东突厥采取拉拢,共同应对大唐地崛起。

640年,唐军灭掉高昌并在西州设立都护所。九月,又占领交河城(新疆吐鲁番西雅尔郭勒),其后设立安西都护府,都护为乔师望。从这年开始,可以说宣布了大唐在与西突厥的战争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贞观二十年(646年)六月,西突厥乙毗射匮可汗为了获得喘息之机,便向大唐请求和亲,作为聘礼,西突厥割龟兹﹑于阗﹑疏勒﹑朱俱婆﹑葱岭五国给大唐。

其后,大唐在龟兹﹑焉耆(今新疆焉耆西南)﹑于阗(今新疆和田西南)﹑疏勒(今新疆喀什)四城修筑城堡,建置军镇,由安西都护兼统,故称“安西四镇”。

648年,第二任安西都护府都护郭孝恪彻底击败龟兹国(库车县)。大唐势力在西域地区已经成为绝对主导。

657年,苏定方最终消灭西突厥政权,当然,西突厥势力以分散的形式,时而协助大唐时而与大唐为敌。大唐在西域的管理机构安西都护府的府治又移回高昌。658年,又移到龟兹,其后升级为大都护府。

(4)两大明君相继去世,吐蕃与唐大正式交兵西域,兼谈“西域三强”的更替

在吐蕃和大唐都在崛起的时期,两国关系相对比较和睦。可以说,这一时期大唐、吐蕃的关系,是用两大君主的个人意志维系着友好关系。双方特别是吐蕃内部有着更强的扩张心理,当然,唐朝也是如此。

大唐与吐蕃:李世民与松赞干布的友好终在西域灰飞

古代社会没有我们现在的领土意识,作为封建社会时期的大唐,虽有儒家思想、农业文明,但唐高祖、太宗时期它们并非占据主体。因此,对周边游牧民族政权更激进的作为心理是存在的。同时,吐蕃在当时却是奴隶社会,对周边的进取心更是强烈。双方的矛盾迟早都会发生。

当唐太宗在649年病逝、650年松赞干布也病逝后,双方的友好情绪逐渐消失。首当其冲的就是吐蕃北面、东北面的吐谷浑政权。

高宗龙朔二年(662年),吐蕃向吐谷浑发动总攻,663年灭其国。李治虽然屡次警告吐蕃,仍然未达成心愿。而消灭吐谷浑后,吐蕃的势力真正来到西域。“西域三强”的吐蕃和大唐首先发生碰撞。其后,大食来到西域分别与吐蕃、大唐交流。作为西域主导力量大唐,自然要面临两强的夹击,但吐蕃在西域也自然缓解了大食进程。

怛逻斯之战后,大食因为国内问题暂缓了进入西域的历程。吐蕃借助大唐的“安史之乱”获得主导权。大唐之前被两强夹击地局面,逐渐变为吐蕃面对两强夹击。唐德宗时期,大食和吐蕃发生激烈碰撞,但因为吐蕃势力仍属强大,所以,大食仍然没有成为主体势力。

随着,九世纪中后期,吐蕃衰微,西域地区迎来了大食势力地扩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