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大非川-一代军神薛仁贵的军旅滑铁卢

唐朝立国时,所据不过关中之地。唐朝强大的国力,坚定的意志和将士的勇武把唐朝疆域一步步向四方推进。到鼎盛时,北至贝加尔湖,西达中亚咸海,东揽朝鲜半岛,南到越南顺华。然而,在四面扩张的唐初,也遇到过很多失败,其中与吐蕃国的大非川之战便是影响深远却又不为大众所知的一段史诗。

649年,唐高宗即位。吐蕃弃宗弄赞随即修书至唐廷元老长孙无忌,称“天子初即位,臣下有不忠者,当勒兵赴国讨除之。”高宗非常高兴,显然这位西边的邻居比东边的邻居(高句丽)要懂事的多,立马下诏加封弃宗弄赞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此时唐蕃双方臣民均深信不疑,两国关系的明天必定是和睦而灿烂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这良好的关系竟然随着弃宗弄赞的突然去世而急转直下。650年五月,弃宗弄赞突然去世,年仅三十三岁。由于其子共日共赞早逝,遂由其孙芒松芒赞嗣位。芒松芒赞年幼,吐蕃大权旁落于大论禄东赞。

喋血大非川-一代军神薛仁贵的军旅滑铁卢

禄东赞几乎完全就是高句丽渊盖苏文的吐蕃翻版。此人野心勃勃,迷信武力,奉行积极扩张的对外政策。彼时,吐蕃向西的扩张已基本完成,再扩张,只能向东向南入寇大唐,向北取吐谷浑而进入西域。

经过六年的精心谋划,656年,禄东赞亲率十二万大军首先讨伐吐谷浑的盟国白兰国,大破白兰军,并将白兰国变成了吐蕃的属国。当时,唐高宗正在东北亚对高句丽用兵,对这件事情并未予以足够重视,也未采取任何行动。到659年,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叛逃吐蕃,将吐谷浑的虚实全部告诉了禄东赞。翌年,趁着唐军主力在朝鲜半岛全力对付百济的时机,禄东赞率军大举进攻吐谷浑。吐谷浑根本挡不住吐蕃人的进攻,节节败退。

到了663年,唐朝与百济复国军和倭国援军的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之时,吐谷浑可汗诺曷钵实在挡不住吐蕃人的进攻,被迫出奔唐朝避难。吐蕃完全占领了吐谷浑之地,并建立起了亲吐蕃的傀儡政权。吐谷浑完全变成了吐蕃的属国。而禄东赞则成了吐谷浑人的“太上皇”。

此时的吐蕃还是唐朝名义上的盟友,而吐谷浑则是唐朝的属国,天可汗的属国被盟国打灭国,身为宗主国的唐朝必须给个说法了!但此时唐廷的国际局势,决定了在西面只能采取守势。一来,在东北方向上,唐廷主力正与高句丽、百济、倭国三方交锋;二来,在帝国北疆,铁勒诸部的叛乱也牵制了不少唐军。面对一个咄咄逼人态势的吐蕃,高宗暂时无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只能消极防守。

668年,历经8年的高句丽之战最终以高句丽灭国的形势走向结局,东北方向战事结束,

终于腾出手来的唐高宗迫不及待地对吐蕃人展开了报复。翌年九月,他下诏将吐谷浑部落迁徙到凉州南山。但有大臣认为,如果不击败吐蕃人,吐谷浑人在凉州也待不住,建议先对吐蕃用兵。右相阎立本上书,指出“去岁饥歉,未可兴师”。唐廷围绕是否对吐蕃用兵的问题争论不久,吐谷浑部落最终还是没有迁徙。

喋血大非川-一代军神薛仁贵的军旅滑铁卢

影视资料:唐高宗

唐廷在争论,吐蕃人却在行动。670年春,吐蕃大军主动出击,“陷西域十八州”,控制了塔里木盆地,于阗投降。四月,吐蕃人联合于阗攻陷龟兹的拔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廷被迫撤销安西四镇。帝国通往中亚的交通被吐蕃人完全切断。

此时,苏定方已于乾封二年(667)去世,李勣也于去年底逝世,唐初名将所剩无几,因此,高宗只得将右卫大将军薛仁贵从朝鲜调回(薛仁贵这一走,朝鲜又叛乱了),以其为逻些道(即拉萨)行军大总管,以左卫员外大将军阿史那道真、左卫将军郭待封为辅,兴兵五万“以讨吐蕃,且援送吐谷浑还故地”。

高宗断定,吐蕃大举入侵西域,其国内必定空虚。西域的关键是吐谷浑,只要薛仁贵拿下了吐谷浑,便可切断吐蕃与安西四镇的联系,进可直捣逻些,退可与安西唐军夺回四镇。之前,高宗已经派大将阿史那忠进兵收复于阗了,在薛仁贵进军吐谷浑的同时,他又下诏以降唐的西突厥首领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其用意在于牵制吐蕃在西域的军队。可见,唐高宗想毕其功于一役,一战而收西域、灭吐蕃。

喋血大非川-一代军神薛仁贵的军旅滑铁卢

影视资料:薛仁贵

薛仁贵在军中作战多年,拥有丰富的统兵经验,但担任全军主帅,这还是头一次。他深知吐蕃兵多将广,战力强悍,己方唯有速战速决,方能取胜。因此,他率兵昼夜兼程,取道鄯州(今青海乐都),抵达吐谷浑要塞——大非川(今青海共和县西南切吉草原)。薛仁贵的下一个目标是乌海(今喀拉湖)城,但“乌海险远,军行甚难,辎重自随,难以趋利”,因此他留副将郭待封率两万后军于易守难攻的大非岭上购置工事。薛仁贵的计划是,将大军的粮草辎重统统放在大非岭的工事里,待他率主力夺取乌海城后,郭待封留下少量部队守卫大非岭,随后跟进,两路人马合军一处,“倍道兼行,掩其未备,破之必矣”。在临行之前,他反复叮嘱郭待封要按计划行事。随后,薛仁贵率前军于河口(今青海玛多)击败吐蕃军先锋部队,占领了乌海城,只待郭待封所部随后跟进了。


郭待封,太宗时名将郭孝恪之子,出身豪门,对出身贫寒的薛仁贵十分看不起。他偏不用薛仁贵之策,非要带着粮草辎重跟进。吐蕃统帅论钦陵(禄东赞之子)一下子就抓住了这个战机。他亲率二十万大军于半道猛攻行动迟缓的郭部,唐军因寡不敌众而被击溃,郭孝恪狼狈逃回大非川,“悉弃辎重”。薛仁贵接报大惊,不敢再进,迅速回撤大非川,等待国内的后援。

薛仁贵大军从平原地区开入青藏高原作战,一方面高原气候已经削弱唐军,另一方面继续前进的话环境对唐军来说更加恶劣,冰川雪域,行军艰难,薛仁贵不可能在粮草辎重没到的情况下一直打到拉萨。补给被断,那几乎就是要了命了。

钦陵经过近四个月的准备,倾吐蕃全国之力,集结起四十万大军,猛攻大非川。一战下来,唐军几乎全军覆没。这是唐朝自开国以来,对外战争中损失最惨重的一次失败。需要指出的是,钦陵虽然以四十万大军攻击不到五万的唐军,但唐军战斗力顽强,吐蕃虽胜但本身的损失也很惨重。所以当薛仁贵与郭待封提出媾和的时候,钦陵一口应允。薛仁贵随即率残部回国。战后薛仁贵叹息说:“今年是庚午年,降娄星当值,不应该到西方打仗,当年魏国的邓艾因此死在蜀国,我本来就知道必然失败。”

喋血大非川-一代军神薛仁贵的军旅滑铁卢

大非川之败,让高宗既震惊又愤怒,三人还未到京,他便派大司宪乐彦玮赴军中,将薛仁贵、郭待封、阿史那道真三人“械送京师”。其实,大非川之败实在于郭待封的违命,薛仁贵与阿史那道真充其量只有次要责任,但盛怒的高宗将三人全部“免死除名”。

大非川之战是唐朝开国以来对外作战中最大的一次失败,吐蕃凭此战一跃成为与大唐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吐谷浑亦成为吐蕃别部。唐朝被迫撤销四镇建制,安西都护府迁至西州。

喋血大非川-一代军神薛仁贵的军旅滑铁卢

不过,因为受损严重,吐蕃也暂时停止了扩张,努力休养生息。咸亨三年(672)四月,钦陵派大臣论仲琮入朝。高宗对于大非川之败仍耿耿于怀,厉声指责吐蕃灭吐谷浑、败薛仁贵之事。论仲琮却说:“吐蕃地薄气寒,风俗朴鲁;然法令严整,上下一心,议事常自下而起,因人所利而行之,斯所以能持久也……臣受命贡献而已,军旅之事,非所闻也。”事实确实如此,高宗也无可奈何。上元二年(675),钦陵还派人赴长安讲和,但为高宗所拒绝。仪凤元年(676)闰三月,吐蕃以入寇鄯、廓、河、芳等州,作为报复。但唐廷不仅守御有方,而且还于这一年重新夺回了安西四镇。


假如郭待封当年严守薛仁贵将令,以薛仁贵之才,携灭国之余威,未尝不可能攻灭吐蕃。但历史没有如果,如今的青藏高原依旧美丽动人,这片土地上的传说也将永远流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