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李森回忆录·第四章:开了眼界

小说:李森回忆录·第四章:开了眼界

开了眼界

到了乌兰巴托,我一看,蒙古人扬眉吐气的,到底是独立了,不一样了。各部门负责的都是蒙古人,社会秩序也不象那时候的中国那么乱,我羡慕得不行。再仔细看,发现这里的外国人真不少,苏联的,中国的,日本的,还有不知道是哪国的。中国人中,有南方的,有北方的,什么北京、上海的都有,一时也闹不清楚。我就问:“咋这么多外国人?”那里的同志给我解释:“共产党讲国际主义,不分哪的,不论你是蒙人、汉人,这国人,那国人,都是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斗争的。”这使我很受教育,也使我开了眼界,脑袋里有了点国际主义,这收获可不小。

在乌兰巴托,组织安排我们去党务学校学习。我也打算学一学蒙文,回去好革命。可是,我是个瞎棒,拿笔杆比扛椽还重,蒙文闹不懂,学了几天不行。再加上那里正在清党,我这个人随便惯了,有人就劝我说话小心点儿,我心里有些忽悠,想来想去,还是回去搞革命吧。贾力更,勇夫他们穿上新衣服、马靴进了党务学校,我没去,急着要回。组织上也考虑我在萨县、包头一带眼宽,熟人多,就同意我回来。有个朋楚克对我说:“等一等吧,还有几个人要回国,一齐走吧。”我就住下等这些人。

等了一个多月,要回国的人从苏联到了乌兰巴托,我一看,是云泽和佛鼎,还有特木尔巴根,都穿着西服,就象外国人那么牛气。过了几天,他们都换上了中国老百姓的衣服,一下子变得灰眉楚眼的了。我们拿上经费(每人一百元),装了一麻袋油馃子,就要出发了。三德胜对我说;“要不你在下,哥哥回吧!”我说:“我是回呀,你要不想在,咱们一齐走吧。”云泽他们也说;“地方上的事情小才熟悉,那里的工作也离不开他,还是叫他回吧。”三德胜要回国,就决定和我们一齐走。我们坐上汽车到了国境附近,下车后决定分几路往回走,我和云泽是一路,到乌登找见侯四小,走了三四十天才回来。

这次往回走,同样是艰苦的。记得有一天,在草地上走了好久,实在渴得不行了,哪里也没有水。好容易找到一眼井,一看,井水直冒泡,是臭水,哪能喝。云泽找来个破牛皮桶,动手就往出淘水。他打了一桶又一桶,水里尽死老鼠、死蛤蟆,那个臭气实在熏得人不行。云泽也不嫌臭,叉开两条腿,还是淘,闹得满身是汗。淘了半天,水倒是清亮一些了,他也累灰了。反正渴得要命,将就着喝了一些。路上吃的那个苦,就别提有多少了。

我们是1929年8月回来的。往回走以前,我们就分了工。那时佛鼎(他是负责的)分配我到包头一带,还做“老一团”的工作,云泽在边山一带活动。我回来的时候,正赶上“老一团”开到临河去了,我追到那儿,见到了卜子嘉,云来拴这些人。他们自然知道我是干甚的,就问:“你咋办呀?”我说;“当兵来了,行不?”他们说;“那还不行?”我就又当上兵了。“老一团”的熟人们见我回来了,都来打听蒙古的情况。我把在乌兰巴托看到的都告诉了他们,还说:“咱们中国也得走苏联、蒙古的路,不然没有出路。要是愿意,你们也帮一手,出把子力!”象云来拴、胡锁锁这些人都是愿意的。所以,“老一团”的革命力量发展得一天比强了。后来吉合,曾涌泉他们在包头能被掩护住,靠的就是这些人。

李森回忆录·第四章:开了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