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李森回憶錄·第四章:開了眼界

小說:李森回憶錄·第四章:開了眼界

開了眼界

到了烏蘭巴托,我一看,蒙古人揚眉吐氣的,到底是獨立了,不一樣了。各部門負責的都是蒙古人,社會秩序也不象那時候的中國那麼亂,我羨慕得不行。再仔細看,發現這裡的外國人真不少,蘇聯的,中國的,日本的,還有不知道是哪國的。中國人中,有南方的,有北方的,什麼北京、上海的都有,一時也鬧不清楚。我就問:“咋這麼多外國人?”那裡的同志給我解釋:“共產黨講國際主義,不分哪的,不論你是蒙人、漢人,這國人,那國人,都是為人民的解放事業鬥爭的。”這使我很受教育,也使我開了眼界,腦袋裡有了點國際主義,這收穫可不小。

在烏蘭巴托,組織安排我們去黨務學校學習。我也打算學一學蒙文,回去好革命。可是,我是個瞎棒,拿筆桿比扛椽還重,蒙文鬧不懂,學了幾天不行。再加上那裡正在清黨,我這個人隨便慣了,有人就勸我說話小心點兒,我心裡有些忽悠,想來想去,還是回去搞革命吧。賈力更,勇夫他們穿上新衣服、馬靴進了黨務學校,我沒去,急著要回。組織上也考慮我在薩縣、包頭一帶眼寬,熟人多,就同意我回來。有個朋楚克對我說:“等一等吧,還有幾個人要回國,一齊走吧。”我就住下等這些人。

等了一個多月,要回國的人從蘇聯到了烏蘭巴托,我一看,是雲澤和佛鼎,還有特木爾巴根,都穿著西服,就象外國人那麼牛氣。過了幾天,他們都換上了中國老百姓的衣服,一下子變得灰眉楚眼的了。我們拿上經費(每人一百元),裝了一麻袋油餜子,就要出發了。三德勝對我說;“要不你在下,哥哥回吧!”我說:“我是回呀,你要不想在,咱們一齊走吧。”雲澤他們也說;“地方上的事情小才熟悉,那裡的工作也離不開他,還是叫他回吧。”三德勝要回國,就決定和我們一齊走。我們坐上汽車到了國境附近,下車後決定分幾路往回走,我和雲澤是一路,到烏登找見侯四小,走了三四十天才回來。

這次往回走,同樣是艱苦的。記得有一天,在草地上走了好久,實在渴得不行了,哪裡也沒有水。好容易找到一眼井,一看,井水直冒泡,是臭水,哪能喝。雲澤找來個破牛皮桶,動手就往出淘水。他打了一桶又一桶,水裡盡死老鼠、死蛤蟆,那個臭氣實在燻得人不行。雲澤也不嫌臭,叉開兩條腿,還是淘,鬧得滿身是汗。淘了半天,水倒是清亮一些了,他也累灰了。反正渴得要命,將就著喝了一些。路上吃的那個苦,就別提有多少了。

我們是1929年8月回來的。往回走以前,我們就分了工。那時佛鼎(他是負責的)分配我到包頭一帶,還做“老一團”的工作,雲澤在邊山一帶活動。我回來的時候,正趕上“老一團”開到臨河去了,我追到那兒,見到了卜子嘉,雲來拴這些人。他們自然知道我是幹甚的,就問:“你咋辦呀?”我說;“當兵來了,行不?”他們說;“那還不行?”我就又當上兵了。“老一團”的熟人們見我回來了,都來打聽蒙古的情況。我把在烏蘭巴托看到的都告訴了他們,還說:“咱們中國也得走蘇聯、蒙古的路,不然沒有出路。要是願意,你們也幫一手,出把子力!”象雲來拴、胡鎖鎖這些人都是願意的。所以,“老一團”的革命力量發展得一天比強了。後來吉合,曾湧泉他們在包頭能被掩護住,靠的就是這些人。

李森回憶錄·第四章:開了眼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