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憑什麼能吸引星巴克二股東“倒戈”投資助攻其IPO?

瑞幸憑什麼能吸引星巴克二股東“倒戈”投資助攻其IPO?

瑞幸咖啡品牌形象裡的那隻小鹿,或許就註定它從出生就被賦予“逐鹿中原”的使命,這使命其實是一種顛覆。

但凡顛覆,就一定會備受爭議,這是顛覆者的宿命。

所以,我們看到從瑞幸誕生第一天起至今雖然才僅僅1年半時間,圍繞它的爭議就從沒斷過。碰瓷營銷、過度補貼、燒錢鉅虧等等不一而足,而這幾天媒體又給瑞幸加了一條——“流血上市”。

媒體和吃瓜群眾總是喜歡用不費腦子的方式去理解一切新事物,其中,類比就是一種非常偷懶的偽思考方式。

就比如,有媒體寫互聯網咖啡瑞幸就總喜歡用共享單車ofo的例子來做類比,然後得出所謂的結論。

其實,這大多是一種選擇性類比,其實中國互聯網這20年來,虧損上市的比比皆是,而且是佔大比例,所以,這種類比論證的方式毫無意義。

畢竟,每家公司都是個不同的個案,誰也代表不了誰。

就比如,如今,ofo雖然一蹶不振,瑞幸卻接連曝出好消息:瑞幸宣佈完成1.5億美元的B+輪融資,估值29億美元;瑞幸向美國納斯達克提交了IPO申請,股票代碼LK,計劃融資至多1億美元。

其中,在最新一輪融資裡,最搶眼的是星巴克的最大主動投資者貝萊德(BlackRock)作為領投投資財團所管理的私募基金,居然投資瑞幸1.25億美元。自此,貝萊德在中國咖啡市場腳踩兩隻船。

按照一般吃瓜群眾的邏輯,瑞幸目前是星巴克在中國20年以來,遭遇到的最棘手、最有挑戰的競爭對手,星巴克的投資人貝萊德本應遊說美國的資本圈不投資瑞幸,甚至給瑞幸融資和IPO製造麻煩。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貝萊德就像瑞幸這個顛覆者一樣,不按常理出牌,領投了星巴克的對手瑞幸。

貝萊德是哪根筋搭錯了嗎?顯然不是,資本都是冷血和理性的,他們眼裡看到的絕不僅僅是16.2億元的年虧損額度,而是更多具備長遠想象力的數字。

如果我們翻開瑞幸遞交的招股說明書,仔細閱讀,就會發現,成立僅1年半的瑞幸,數據真的相當驚豔,這才是最終俘獲星巴克最大主動投資者貝萊德的真正原因。

瑞幸憑什麼能吸引星巴克二股東“倒戈”投資助攻其IPO?

第一,截至 2019 年 3 月 31 日,瑞幸僅僅用了 18 個月就在全國40 個城市開出 2370 家門店,而星巴克進入中國20年來,才開出3521家門店,相比之下,瑞幸的閃電速度真是無出其右者。

瑞幸的計劃是2019年計劃在全國開出2500家新門店,門店總數超過4500家,一舉超越星巴克,成為中國最大的連鎖咖啡品牌。

兵貴神速,商戰亦然。尤其對於一個後入者,要顛覆星巴克,如果用溫和的手段去慢慢開店,養店,根本無法真正傷及對手。唯有快,就像二戰時期的閃電戰,敵人根本反應不過來。等敵人真正覺醒,它已經成了氣候。所以,當星巴克在壓力下選擇與阿里巴巴結盟外賣咖啡之後,也沒有阻擊住瑞幸的進攻和蠶食。

這樣的速度,放眼全球,也找不出第二家。

第二,瑞幸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Q1收入為4.8億元人民幣,而2018年Q1收入為1300萬元,同比增長35.8倍。

2018年全年收入8.4億元,今年1個季度的收入就比去年全年的一半還多。照這樣的速度增長,瑞幸的想象空間很大。

瑞幸憑什麼能吸引星巴克二股東“倒戈”投資助攻其IPO?

要知道,中國目前人均年咖啡消費只有不到10杯,遠低於美國的350杯,日本的 200 杯,韓國人均 140 杯。另外一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咖啡豆消費量年均增長速度為全球增速的10多倍,預計到2025年,中國咖啡消費市場將達到1萬億元。

從咖啡消費量的比例構成看,中國速溶咖啡佔據84%的市場份額,現磨咖啡僅佔16%。全球範圍內,現磨咖啡在咖啡總消費量中的佔比則超過了87%。

這樣的差距和增速,其實正是中國咖啡市場的巨大潛力所在。

瑞幸憑什麼能吸引星巴克二股東“倒戈”投資助攻其IPO?

所以,瑞幸去年剛一出道就宣佈砸10億元人民幣來教育市場,除了請湯唯、張震代言之外,還推出首杯免費、買五送五、買二贈一等充值優惠補貼活動,以進一步激發市場消費潛力。

不得不承認,很多中國人都是看到瑞幸這樣的優惠價格,才嘗試新品牌,然後發現,在星巴克之外,另有一片新的空間,然後就路轉粉,消費頻次比在星巴克還要高頻。

第三,截止3月底,瑞幸累計交易客戶超過 1680 萬人次,2018年銷售咖啡及其它產品合計9000萬杯。消費者願意用真金白銀去消費瑞幸這個新品牌,證明瑞幸的品牌號召力已經形成。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2018 年的客戶回購率超過 54%,也就是說有超過一半消費者喝過一次後,就喜歡上了瑞幸,願意再次消費,成為忠實高粘用戶。這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瑞幸咖啡的產品品質,對其用戶是有很強的吸引力。

瑞幸憑什麼能吸引星巴克二股東“倒戈”投資助攻其IPO?

以前,中國的咖啡消費者都以喝星巴克為榮,經常出現端著星巴克杯子曬朋友圈的情形。但星巴克口味偏苦,由於先入為主,很多消費者以為咖啡都是這樣苦苦的味道,即使不習慣,也沒有別的選擇,因為很多本土咖啡館也模仿星巴克做出這樣偏苦的咖啡。

其實,中國人喝咖啡的歷史很短,而且普及率還太低,並沒有形成穩固的口味。而真正適合中國人口味的咖啡,瑞幸給出了新的選擇。

第四,截止2019年3月31日,瑞幸咖啡獲客成本為16.9元,而去年同期為103.5元。促銷費用為6.9元,去年同期為15.8元。

在流量費用高企,獲客成本動輒就過百的互聯網行業,瑞幸16.9元的獲客成本簡直令無數同行豔羨。這說明瑞幸的營銷效率非常之高,轉化效果遠超同行業。

第五,無限場景的新零售。瑞幸咖啡創始人、CEO錢治亞曾經提出“無限場景”的新零售戰略。如今我們可以看到,瑞幸覆蓋線上線下,盡一切可能創造消費場景觸達消費者。

瑞幸憑什麼能吸引星巴克二股東“倒戈”投資助攻其IPO?

除了在線上下單,叫咖啡外賣之外,瑞幸已經在全國覆蓋了商業區、居民區、寫字樓、大學校園、加油站、移動運營商門店、健身房、高鐵站、機場等場所,在北京、上海等核心城市,瑞幸咖啡甚至實現了500米範圍內100%覆蓋,顧客步行5分鐘就能到達。

值得一提的是,瑞幸的招股說明書還披露,91.3%的瑞幸門店為自取門店,一方面說明消費者養成了去門店自提的習慣,另一方面也說明瑞幸外送成本在不斷降低。

目前,瑞幸的外賣訂單佔比已經從2018年第一季度的61.7%下降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的27.7%。所以,外送導致瑞幸虧損的擔憂可以不攻自破了。

瑞幸憑什麼能吸引星巴克二股東“倒戈”投資助攻其IPO?

令社長感受最深的是,瑞幸非常擅長延展“無限空間”。除了以上的固定場景外,瑞幸還會時刻關注諸如世界盃、馬拉松、車展、烏鎮互聯網大會等國內外重要活動,並出現在現場。瑞幸還會深度結合網紅故宮、熱門影視劇等文化娛樂IP去觸達消費者,營造一種無處不在的氛圍。一個宗旨:哪裡熱,哪裡有眼球,哪裡就有“小藍杯”。

這正是新零售重構人貨場的要義所在,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消費更容易被滿足,且體驗更好。

此外,瑞幸在選址、開店、原料採購、咖啡製作、流程管理、配送、營銷裂變等各個環節,都融入了大數據的支持,這也是新零售區別於傳統零售的重要技術籌碼。

第六,咖啡只是敲門磚,瑞幸品類不斷擴張,平臺價值更有想象空間。

除了最初的咖啡,瑞幸從去年8月份又推出了三明治、司康、麥芬蛋糕、捲餅等輕食品類,甚至還上線了鮮榨果汁。今年初又上線了BOSS午餐、沙拉,以及堅果、餅乾、巧克力等小食品,最近又上線了“小鹿茶”等茶飲。

可見,瑞幸不是一味做咖啡,而是圍繞著咖啡,不斷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多口味的需求,形成平臺效應。而且,通過品類的擴張,也顯著提升了利潤空間。

看完以上六點,我們就會發現,事實上,在高效營銷和品牌、產品以及場景效應共同拉動下,瑞幸的成本逐漸降低,規模經濟效應已經形成,用戶和收入增速不斷加快,虧損也將不斷收窄,“飛輪效應”終將發揮威力,驅動著瑞幸走出一條令世界驚豔的顛覆之路。

貝萊德也正是看好以上瑞幸的各種潛力,希望藉助瑞幸來分享中國未來咖啡市場爆發的紅利,同時對沖瑞幸對星巴克的顛覆風險,防患於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