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步教你辨別銀行理財風險 這些潛規則你都知道麼

央行牽頭出臺的“資管新規意見稿”規定:

為降低期限錯配風險,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最短期限不得低於90天。


3步教你辨別銀行理財風險 這些潛規則你都知道麼


這個新規是2017年末發佈的,過渡期有一年多,過渡截止日為今年的6月30日。換句話說,從7月開始,低於90天的封閉式短期理財產品就沒有了。

當然啦,這個規定針對的是封閉式的理財產品,對於可以有條件隨時支取的開放式短期理財,我們還是可以買到的。

3步教你辨別銀行理財風險 這些潛規則你都知道麼

國家出臺這個規定,是為了糾正資管產品短期化的傾向,降低期限錯配風險,和市場的流動性風險。

那這期限錯配是啥意思呢?

除了中國人民銀行以外,其他商業銀行作為金融機構,同樣會追求利潤。銀行打理理財業務的時候,通常是資金池的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銀行通過發行理財產品,募集資金形成資金池,再用資金池裡的錢去購買各種投資標的,例如債券、票據、同業存款、信託產品等。

投資到期後,銀行收取一定的管理費,就將收益返還給投資者。

但是,為了獲取更高的中間收益,銀行很機靈,就搞了個期限錯配,也就是,資金來源是短期的,但資金用出去卻是長期的。

比如說,原本是封閉期為1個月的理財產品,實際上投向了一兩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項目資產上,等1個月到期了,再賣下1個月,這樣分割開的滾動起來。這樣,銀行就能賺取更高的利差,而投資者本身,也更喜歡這種短投資週期的產品。

當然,這種操作肯定是有風險的,如果投資標的違約,那違約的風險就會轉移到後面的投資者身上。如果遇到投資者恐慌擠兌,那銀行的資金就會遇到流動性風險。

這種情況如果換到P2P平臺,那就是資金鍊斷裂,平臺倒閉了。P2P這兩年來的擠兌潮,你懂的。

說回來,國家現在收緊監管,慢慢降低風險,我們自己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除了要看預期收益,同樣也要注意風險。

下面,小巴以招商銀行(600036)的某款封閉式短期理財產品為例,跟大家分析一下在購買銀行理財的時候,應該要注意哪些問題。

01 看是不是銀行自營

作為一個金融機構,銀行不只是賣自己的東西,也會“借道”幫別人代銷產品,從中收取佣金。

如果是代銷的產品,銀行在這裡面只是一箇中間人的角色,你很難搞清楚這個產品最後具體是投到哪裡去了,也不瞭解發行機構的底細。

所以,要是你信任的是銀行,看中的是銀行的信譽,那選擇銀行自己發行的產品更穩妥。

第一個方法,是看產品的發行人,從相應的產品說明書的“投資管理人”一欄中就可以找到;

第二個方法,就是登錄“中國理財網”,搜索該產品的登記編碼,編碼是以“C”開頭的14位數,就證明這是正規的銀行理財產品。這個編碼,在產品說明書裡也能夠找到。


3步教你辨別銀行理財風險 這些潛規則你都知道麼


02 看風險級別

為了讓投資者選擇符合自己風險承受能力範圍的產品,銀行會將理財產品的風險,由低到高劃分成R1至R5,共5個級別。

我們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可以查找產品說明書中“產品風險評級”的內容,就知道它是屬於哪個級別的了,看看適不適合自己。比方說,招行的這款理財產品的說明是:


3步教你辨別銀行理財風險 這些潛規則你都知道麼


(招行某理財產品“產品說明書”)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這些風險評級大多數都是銀行自己定的,並沒有第三方權威機構參與評定,產品的實際風險有可能和評定級別有出入。


3步教你辨別銀行理財風險 這些潛規則你都知道麼


03 看產品具體投向

那如果要進一步瞭解清楚產品的風險,除了看風險級別,還可以看產品的投向。

大體上,可以分為結構性和非結構性理財產品。

如果是投向銀行間市場、交易所市場債券,資金拆借、信託計劃、票據等等,就是非結構性的,產品的風險相對比較小;

如果資金是投向黃金、股票、外匯、基金、商品、信貸、指數等等,就是結構性的,收益波動性較高,風險相對高些。

那這個要怎麼看呢?

答案還是在產品說明書,在“投資方向和範圍”以及“投資比例區間”信息裡面,就可以看到資金的去向。


3步教你辨別銀行理財風險 這些潛規則你都知道麼


(招行某理財產品《產品說明書》)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款掛鉤滬深300指數的結構性產品,但比例不超過10%,而前三項的投資方向,都是風險比較低的。

再結合產品給出的預期年化收益是5%,所以我們可以判斷,產品的整體風險不高。

以上三點,就是對風險的分析。

最後一點要和大家說說的,是產品的“閒置”時間對實際收益的影響。

04 “閒置”時間對產品實際收益的影響

會有所謂的閒置時間,主要是針對封閉型的產品來說的。

我們把錢投到這個理財產品之後,只有產品成立到結算日之間的投資時間,是算理財收益的,募集認購期和到期日期間都不獲利,或者只有活期存款的收益,但是實際上也佔用了我們的時間。


3步教你辨別銀行理財風險 這些潛規則你都知道麼


(招行某理財產品《產品說明書》)

對於短期理財產品,如果非獲利期限佔用的時間太長,那收益率可能沒有你想象中那麼高。

小巴教大家一招,怎麼去算它的實際預期收益情況,可參照公式:

實際預期年化收益=預期年化收益率÷365×獲利時間÷實際的資金佔用時長×365

365抵消約去,簡化一下就是:

實際預期年化收益=預期年化收益率×獲利時間÷實際的資金佔用時長

比如招行這款產品,封閉期為48天,預期的最高年化收益率是5%,這個產品有8天的募集認購期。假設小巴在產品推出的第二天就買入,也就是離真正開始計算收益的時間還有7天;產品到期後,隔了2天資金才真正到賬。

我們代入公式計算一下,就可以得出實際上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就是:

5%×48÷(7+48+2)=4.21%

那如果募集或者到期日,遇到了國慶節之類的長假,要順延那麼多天的話,那產品的實際投資時間就更長了,最終的收益率是大打折扣。

在短期的封閉式銀行理財產品當中,資金閒置的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咱們最好針對資金的使用週期,選擇對應封閉期的產品。如果不確定資金的使用時間,就投資可以隨時支取開放性的產品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