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教育,或教育的本質應該是什麼?

時代傻瓜李博士


一、教育的質的規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是培養人的一種社會活動,它的社會職能,就是傳遞生產經驗和社會生活經驗,促進生新生一代的成長。有目的地培養人,是教育這一社會現象與其他社會現象的根本區別,是教育的本質特點。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主導者)、受教育者(主體)和教育中介系統(教育內容和教育活動方式)。

三、教育概念的界定

1、廣義的教育: 凡是有目的地增進人的知識技能,影響人的思想品德,增強人的體質的活動,不論是有組織的或是無組織的,系統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它包括人們在家庭中、學校裡、親友間、社會上所受到的各種有目的的影響。

2、狹義的教育: 主要是指專門組織的教育。即教育者根據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把他們培養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活動。

四、教育的社會制約性和社會功能

1、教育的社會制約性: 是指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受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社會經濟政治制度以及傳統文化的制約與影響。

2、教育的社會變遷功能: 是指教育通過開發人的潛能、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社會化,引導人的社會實踐,不僅使人能適應社會的發展,進而能夠推動社會的改革與發展。教育的社會變遷功能表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

3、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 是指社會成員通過教育的培養、篩選與提高,能夠在不同的社會區域、社會層次、職業崗位、科層組織之間轉換、調整與變動,以充分發揮其個性特長,展現其智慧才能,實現其人生抱負。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按其流向可分為橫向流動功能與縱向流動功能。

3、教育的社會變遷功能: 教育的社會變遷功能與社會流動功能是性質不同的兩種功能,二者有嚴格的區別。教育的社會變遷功能主要是社會整體的存在、延續、演變與發展。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主要是社會個體的生存與發展境遇的改善。

但是,教育的社會變遷功能與社會流動功能之間又有內在的聯繫,二者相互促進,相輔相成。教育的社會變遷功能為社會流動功能的產生奠定了客觀基礎,併為其實現開拓了可能的空間;而教育的社會流動功能的實現程度,既是衡量社會變遷的價值尺度,又是推進社會變遷的動力。二者的互動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必要條件,體現了教育促進社會發展的能動作用。

4、教育的相對獨立性: 是指作為社會一個子系統的教育,它對社會的能動作用具有自身的特點與規律性,它的發展也有其連續性與繼承性。



星胖老師



要回答這個問題,那我們首先要確定:你養育孩子的目標是什麼?是為了讓孩子成長,還是要為了讓孩子高興?

如果你的目標是為了讓你的孩子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將來能夠更好的適應社會,成為一個有價值且擁有幸福能力的人,那麼我們就一定要堅持原則。

讓孩子快樂成長是很多家長的心願,然實際上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一定是歡樂和疼痛伴隨的,有歡喜,但一定會有眼淚,所以我們的教養目標是,要讓孩子即便在逆境中也能有幸福生活下去的能力,讓孩子即便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也有能力去過的遊刃有餘,面對生活,且能以生活中的種種而不斷成熟成長,為此,我們可以嘗試從下面幾點來做:

1.允許孩子不開心即使不開心,也要做正確的事情。

也就是說,即便這件事情會讓你的孩子不高興,很難過。我們依然要堅持我們認為正確的原則。不可以就是不可以不行就是不行。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如果他們發現自己的情緒可以影響我們的決定和原則。那他們就會用情緒來控制事情的結果。如果我們沒有明確的態度,實際上對孩子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為他們會更容易迷失方向不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才是在安全範圍內的。

2.學會情緒管理,培養孩子的同理心。

所謂的高情商,也就是這樣的,所謂情商,其實很多時候表現出來的就是同理心。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感受,更容易讓別人感覺舒服,更容易與人相處。這樣的人無論在人際交往上還是社會適應上無疑會是很大的優勢。所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3.在愛中管教。

管教的目的就如同果農修剪果樹一樣,要讓孩子明白家長因為愛他們,所以幫助他們。要讓他們明白管教的目的是為了讓他們受益。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在思想或是行為上。

真愛能帶給孩子安全感。當家長能夠用恰當的方式和孩子溝通的時候,他們的態度會改變而且不高興的情緒也會很快的過去。取而代之的是,因為正確的選擇而得到欣賞和鼓勵所帶來的成就感。

當然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也需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和孩子漸漸建立默契,需要我們和孩子一次次的磨合,最終找到一個完美的點。


安知的世界


教育的實質是除舊佈新

從"教"字看,是形聲字,"攵"形"孝"聲,但也可作會意字解。即:把"土子"變為"士子“的方法是施之以鞭"丿",削其“土"之矇昧,使其化"土"為"士“之高雅,成為有"孝道"之人,再輔之以“文(攵)","教"成也。"教“便是用強制手段使其成孝(除舊),輔之以文(布新),使受教對象發生質的改變的過程。所以,執教者是有目的方向和方法的,具有階級屬性,受教者是被動服從的,要隨執教者指引的方向達其規制的目標。“教“是使受教對象脫離矇昧,變得文明(攵)也,必要時可施之以鞭。

從教字的會意看,"教"包含使其"孝",令其"攵“兩方面。

使其孝是"德“的教育,用"鞭"規正受教者的社會言行,使其棄惡從善,以達"孝“之境,所以,教育在"德"的方面是規正,既需除舊也要布新,加減並用方能育德。

令其文是"才“的教育,使其受教者在知識傳承、生存能力和技能上日增月累,錦上添花,不斷增益。因此,教育在"才“的方面是增益,用日積月累,錦上添花的加法為主。

因此,天下虎認為,教育的實質是通過規正和添加來達到除舊佈新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加減並用,德才兼修。

“ 除舊“是一個痛苦的"減法“歷程。令其棄惡除頑,規正品行就免不了有鬥爭,或自已跟自已的鬥爭,或自已與他人的鬥爭均此起彼伏,陰消陽長。在這個過程中,伴隨的是不情願,難捨棄。而某些頑劣之品性又根深蒂固,難予消除,必然就需要以“鞭"規正之,用教育的懲戒手斷達到除舊之目的。因此,教育就是規正,規正受教育者的品行。規正既是樹規立矩,使其有目標方向,又是除舊佈新,使其棄惡從善,所以隨時都伴隨著"強制“和"抵抗",受教者要抵抗,施教者要強制,因此是一個痛苦的鬥爭歷程,也是施行教育懲戒的過程,所以除舊時常伴痛苦,布新時體會快樂。布新就是一個基於愉快的加法過程了。這個過程以除舊為基礎,布新為目的,是育德的過程,也是育德的目標。

布新除了在育德方面作用甚巨外,在育才方面成了主角,幾乎沒有也不需要配角。育才便是增知、增技、增能,全用加法。加者布新也,使其不斷增益便是教育的要旨。

所以,教育的實質就是除舊佈新,其方法便是規正和增益。


天下虎周乾寅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行不言之教】。

這是老子的觀點,老子在道德經中說到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所謂不言之教。意指非形式條規的督教,而為潛移默化的引導。

<strong>現在的社會,越來越細分化,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只瞭解皮毛是不能有所作為的。

我很不理解,有的家長 為孩子報很多所謂的興趣班,我在這裡就想問一句,你對那些所謂的興趣感興趣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請你遵循孩子的意見。

不乏出現這樣的情況。本來孩子在某反面天賦異常,如果正確的引導以後會有所成就,但是不巧,家長偏偏對他“寄予厚望”,使得孩子收到過度的壓力。從而使原來感興趣的東西變得厭惡起來。

不論是小孩還是大人,在學習過程中都不喜歡被說教。這是被動學習。本能的牴觸。

通過周圍環境的不同,市得多這個事物感興趣,從而來學習。這就是主動的學習。

這就好比一個是壓,一個是吸。

對於家長。如何利用好行不言之教這個被動技能呢?

你想孩子對什麼感興趣那你得先對這件事感興趣,通過你對這件事的興趣 讓孩子也喜歡這件事。

聽著彆扭,再來給你解釋一下。

如果你想讓孩子養成一個讀書的好習慣,那麼首先請你每天都閱讀,並且不要要求孩子和你一起閱讀。這樣時間一長。孩子就會發現 爸爸媽媽每天都在閱讀,而自己卻每天玩手機,看電視。就會很過意不去。他就會自動的拿起書本來閱讀。(這一招 百試不爽,,其中的精髓就是 ,你只管做不要要求孩子,讓他自覺(自我覺醒))。

過一段時間你要時不時和孩子一起探討書,我讀的這本書好,講了什麼。你讀的那本書什麼有意思的東西。一起分享探討一下。(你的態度是,你面前的孩子不是與你低一輩的人,而是你的一個朋友)以這樣的方式來相處。孩子只會越來越優秀。

其它的也是類似的道理。

總結:所以說,行不言之教,才是教育的精髓。


英語原來如此簡單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社會化,也就是讓一個自然人成為一個社會人的這樣的一個過程。學校毫無疑問是人社會化的最重要的載體之一。

第一,智能方面。不僅僅滿足於灌輸孩子大量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訓練孩子的邏輯思維水平和創新思維能力。

第二 ,道德方面。所謂道德就是教會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使孩子將來成為合乎社會發展需求的合格公民。

第三,心理方面。健全孩子的心智和人格,是孩子成為一個適應社會環境的心理健康的人。

以上三個方面應該說現在的學校教育呢,做的都還有很大的缺陷。君不見現在學校培養人才只重知識不重問題的解決,只重成才不重做人,只重成績,不重心理,重壓之下學生心理問題頻發,這些學這些現象都說明現在的學校忽略了教學的本質。

我是高考升學規劃專家荀祖勝,如果你需要升學規劃和志願填報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點我的頭像關注我可觀看視頻課程。


生涯規劃專家荀祖勝


阿彌陀佛!“教育″的概念隨著時代的變化而隨境遷了。在上古時代,只有教沒有育之說。育是後來補加上去的,認為這樣才叫完美。在上古時代,智者為了幫助有大德人引導天下入道,使巧化的一些方法。方法因人而喻。上古稱有大德行的人叫君子。君者德潤天下,子人也!後來君就成了統治者的代名詞了!上古人教化有德智之人用的方法,一曰:已行默化。二曰:借事引化。三曰:奇舉醒化。四曰:道理而化。到後來各王朝,智不如古,只能用聖人言論進行規範教化。到近現代就出現“教育”之說。什麼叫教育呢?用現代人的話來說,國家通過各種教學機構培養教化出適和國家當下發展需要的各類人才的目的和方針的措施行為。阿彌陀佛!


風去空留


《繼承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理念》

一,德育

品德的思想教育應該進入學校的課堂,讓學生接受道德品質的教育,是未來做人的一個基本條件。為做一個合格的人才來奠定良好的基礎。因學無德則有知無識。因商無德則有譽無信。因官無德則有名無眾。所以。德是一個人的第二生命。

二,智育

學好每一門學科,是學生的本質工作,是未來走上社會的基礎條件。學習的目的就是在不斷地認識世界。他的未來就是為了不斷地改造世界。做一個有道德,有智慧的現代化的接班人。

三,體育

學校的體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強體育段練,增強學生體質,為學習知識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會擁有一切。

只有德,智, 體全面發展了,才能教育出一個合格的人才。才是教育的本質所在。


滿園金秋


教育的本質是投資。

教育是人類功利性最強的一項投資。

不要以為冠以傳承文明、超越自我、完善人格、提高素質等等好聽的詞彙就能掩蓋教育的功利性。

望子成龍是不是功利?

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是不是功利?

大學分科建院教學是不是功利?

當前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一邊不承認教育的功利性,偏偏又迫切需要和依賴教育的功利性成果~人才!

教育是什麼?低要求教育是生存,高要求教育是投資。


藍藍夫子


關鍵是如何讓孩子懂得知識也就是成為有學問的人和如何讓孩子明白道理也就是成為受人尊敬的人,先說如何讓孩子成為有學問的人,首先需要老師的認真講解和孩子的專心思考,如果沒有孩子的專心思考,孩子就是不學習的話,老師講解再怎麼認真也沒用。那又該如何讓孩子將來在社會上成為受人尊敬的人呢?那得父母的耐心開導和孩子的虛心領悟,俗話說得好孩子的一言一行都是跟父母學的,因此父母要做好榜樣,所以將來孩子如果在社會上不受人尊重,即使有再高的學問知識也是不會有前途的。


福建情人


教育的本質在於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和學習。每一次科學理論的突破和新發現都是由其自己沉下心獨立研究而來,科學理論如此,各種設備、各種新技術亦或是文學創作皆是如此,基礎教育只是為孩子裝上飛翔的翅膀,教會他怎麼飛,而不是告訴他飛行的終點在哪裡。中國的教育往往限制孩子獨立思考,孩子只知道怎麼做題,卻不知探尋理論和知識本身。在大學畢業之後便將所有知識拋在一邊,更別談出於自身興趣繼續獨立思考或研究。這也是為什麼諾貝爾獎總是由外國人摘取的原因之一吧,教育的本質在一開始就被國人弄錯了,以為孩子考高分、聽話才是教育的目的。殊不知卻是緣木求魚,本末倒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