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下)韋力撰

​歷史的真相是否正如丁先生的猜測,沒有史料做佐證。用科學的觀點來說,無法求證的想法只能叫猜想,哥德巴赫猜想也不是定理,但卻不影響他的偉大。我覺得鮑照受處分的原因不能完全搞明白,但丁先生的猜想確實有些道理。

上面引用《南史》記載鮑照的事蹟中提到,鮑照為了突顯領導的藝術才能,特意寫很爛的詩作,然而流傳至今的鮑照文章中,卻未曾看到過如上所說的爛作品,比如明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鮑參軍集題辭》中說:“集中文章,實無鄙言累句,不知當時何以相加。”看來張溥也懷疑《南史》中的那段記載究竟是不是實情,因為沒有其他史料作旁證,所以後人只能從鮑照的詩文中尋找蛛絲馬跡。從鮑照的作品中,也確實能看到一些矛盾的心態。

鮑照有一篇《飛蛾賦》:

仙鼠伺暗,飛蛾候明,均靈舛化,詭欲齊生。觀齊生而欲詭,各會住以憑方。凌燋煙之浮景,赴熙焰之明光。拔身幽草下,畢命在此堂。本輕死以邀德,雖糜爛其何傷。豈學山南之文豹,避雲霧而巖藏。

​鮑照: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下)韋力撰

用手巾紙擦拭一番,終於看清了部分小字的內容

​鮑照: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下)韋力撰

這一側的落款兒是“大清道光二十五年”

此賦僅七十五個字,是鮑照賦作中最短的一篇,然而這篇小賦卻能表示出鮑照英勇的性格。“飛蛾撲火”這個詞雖然在今日是個貶義詞,有著自取滅亡的含義,然而換一個角度來說,“飛蛾撲火”也可以理解為:為了追求光明,追求正義,可以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而鮑照在這篇小賦中,正是表現出了這種為了追求真理,寧可犧牲自己的生命。

這首賦的最後兩句中說到的“文豹”,是出典於《列女傳·陶答子妻》:“‘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食者何也?’欲以澤其皮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此話是說,南山上有一種黑豹,當天氣不好時,它就不願意出外獵食,因為這會傷害到它美麗的皮毛。這句話的潛臺詞是說,玄豹為了愛惜皮毛,寧可躲在山洞裡而不出外獵食。鮑照在這篇賦中,否定了這種生活態度,他說自己絕不學玄豹,為了追求真理,他不怕一切傷害。這樣的姿態跟《南史》中鮑照回絕別人的勸阻時所發出的豪言壯語,是相一致的。

​鮑照: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下)韋力撰

鮑照墓的保護範圍

如果鮑照只有這麼一篇《飛蛾賦》傳世,那後世一定會同情他,並認定正是他這種耿直的性格而受到他人的誣陷,最終使得劉義慶對他疏遠。可是鮑照還寫過一篇《尺蠖賦》,此賦的中心思想卻跟《飛蛾賦》完全相反:

智哉尺蠖,觀機而作,伸非向厚,屈非向薄。當靜泉渟,遇躁風驚,起軒軀以曠跨,伏累氣而並形。冰炭弗觸,鋒刃靡迕,逢險蹙蹐,值夷舒步。忌好退之見猜,哀必進而為蠹,每驤首以瞰途,常駐景而翻露。故身不豫託,地無前期,動靜必觀於物,消息各隨乎時,從方而應,何慮何思?是以軍算慕其權,國容擬其變。高賢圖之以隱淪,智士以之而藏見。笑靈蛇之久蟄,羞龍德之方戰。理害道而為尤,事傷生而感賤。苟見義而守勇,豈專取於弦箭。

“尺蠖”可能是一種毛毛蟲,《爾雅翼》卷二十四對此有註釋:“尺蠖,屈申蟲也。狀如蠶而絕小,行則促其腰,使首尾相就,乃能進步,屈中有申,故曰屈申。鄭康成謂之屈蟲,郭景純謂之步屈,皆此義。”看來這種小蟲能伸能屈,所以鄭玄又管尺蠖叫屈蟲,《易·繫辭下》中也稱:“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周易傳義大全》對《繫辭》上的這句話給予瞭如下解讀:“尺蠖之行,先屈而後信,蓋不屈則無信,信而後有屈。觀尺蠖則知感應之理矣。龍蛇之藏,所以存息其身,而後能奮迅也,不蟄則不能奮矣。動息相感,乃屈信也。”正是因為尺蠖有著如此的生存手段,因此後世把這種蟲大多解讀為圓潤的處世之道。看來尺蠖的生活態度跟飛蛾完全相反。

​鮑照: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下)韋力撰

墓上的這棵樹,年代似乎並不久遠

鮑照誇獎飛蛾為了追求光明視死如歸,然而他在這裡又誇獎尺蠖的聰明,比如此賦中的首句,鮑照上來就讚歎:尺蠖呀,你太聰明瞭,能夠審時度勢,且又能伸能屈。同時鮑照在此賦的後面又嘲笑真正的智者隱居不出。如此矛盾的處世之道,且是出自同一人之口,讓人懷疑態度完全相反的兩種生存觀,究竟哪一種才是鮑照的本心呢?當然,您也可以說這兩者都是真的,因為不同的時候可以說不同的話,不同的階段對社會有不同的認識,這種態度也算一種客觀吧。然而後人對鮑照這兩首賦的解讀,就貼合在了《南史》中所記載的鮑照有意寫爛文章的論述。從藝術角度而言,其實這兩首賦寫得都不爛,恐怕這種貼合難以成立。

鮑照所作之賦,名聲最大者當屬《蕪城賦》。此賦的前半段是極力誇讚了廣陵當年的盛況,我節選幾句如下:

當昔全盛之時,車掛轊,人駕肩,廛閈撲地,歌吹沸天。孳貨鹽田,鏟利銅山。才力雄富,士馬精妍。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劃崇墉,刳浚洫,圖修世以休命。

​鮑照: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下)韋力撰

路旁已經蓋滿了居民樓

而後鮑照在此賦中又話風一轉,用各種語句描繪了廣陵後來的悽慘景況:“澤葵依井,荒葛罥塗。壇羅虺蜮,階鬥麏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風嗥雨嘯,昏見晨趨。飢鷹厲吻,寒鴟嚇雛。伏虣藏虎,乳血飧膚。崩榛塞路,崢嶸古馗。白楊早落,塞草前衰。稜稜霜氣,蔌蔌風威。孤蓬自振,驚沙坐飛。灌莽杳而無際,叢薄紛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又以頹。直視千里外,唯見起黃埃。凝思寂聽,心傷已摧。”這種描寫正應和了此賦的題目——蕪城。鮑照為什麼要寫這麼一篇賦,後世有著不同的解讀,《六臣註文選》中李周翰的注語稱:“宋孝武帝時,臨海王子頊鎮荊州,明遠為其下參軍,隨至廣陵。子頊叛逆,昭(照)見廣陵故城荒蕪,乃漢吳王濞所都,濞亦叛逆,為漢所滅。昭(照)以子頊事同於濞,遂感為此賦以諷之。”

然而丁福林卻否定了這種說法:“臨海王子頊大明六年出鎮荊州時年僅七歲,至泰始二年被殺時也僅有十一歲,年幼無知,不可能有背叛的陰謀。”清何焯在《義門讀書記》中則認為:“宋世祖孝建三年,竟陵王誕據廣陵反,沈慶之討平之,命悉誅城內男丁,以女口為軍賞,照蓋感事而賦也。”何焯認為,《蕪城賦》中所談的內容是關於竟陵王劉誕叛逆時,廣陵城在戰爭中受到的破壞。而丁福林對何焯的這種說法同樣予以了否定:“何焯的這一說法有一因為疏忽而造成的錯誤,即他將劉誕叛亂的大明三年誤寫成孝建三年。其後,錢仲聯《鮑照年表》對此作了糾正”。餘外還有其他人對此賦的不同解讀,究竟哪一個最符合鮑照的本意,當然都無法找鮑照去求證,所以這首著名的《蕪城賦》也只能讓後人做各種解讀了,而丁福林的解讀則是:“筆者認為此賦乃詩人為感慨北魏入侵所造成的廣陵城的殘破而作,它的創作時間大約在元嘉二十八年春夏之間。”

​鮑照: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下)韋力撰

從另一個角度望過去

鮑照的詩作中,價值最高者應當是他所作的七言詩,陸侃如、馮沅君在《中國詩史》中讚譽到:“七言起源很早而成立很遲,中間需要幾百年的醞釀。無論就量或質言,鮑照是七言詩醞釀時期中唯一大作家。”本書還認為:“(鮑照的)傑作總要推《行路難》十八首”。陸、馮二先生所說的《行路難》,實指鮑照所作的《擬行路難》。以我有限的瞭解,這十八首中的第四首最受後世所喜愛: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鮑照的這一首倒是寫得極其達觀,認為人生在世,命為前定,儘量地按照各自的命,努力地生活下去。

​鮑照: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下)韋力撰

地上的標線顯示出這是一個標準的環島

鮑照還寫過一些五言詩,然而五言詩作中卻沒有什麼名句流傳下來。倒是一種遊戲性質的數字詩,反而受到了後世的誇讚,因為後人認為數字詩的創造人就是鮑照,比如他所作的一首《數名詩》:

一身仕關西,家族滿山東。

二年從車駕,齋祭甘泉宮。

三朝國慶畢,休沐還舊邦。

四牡曜長路,輕蓋若飛鴻。

五侯相餞送,高會集新豐。

六樂陳廣坐,組帳揚春風。

七盤起長袖,庭下列歌鐘。

八珍盈雕俎,綺餚紛錯重。

九族共瞻遲,賓友仰徽容。

十載學無就,善宦一朝通。

這樣的詩作在後世大多認為是一種遊戲,然而鮑照的這一首從內容而言卻不同,他講述了一個平民百姓出人頭地是何等之難,而世家大族卻能借助背景受到君王的關注,故而元方回《顏鮑謝三家詩評》中說:“此遊戲翰墨……數者,自一至十。始雲‘一身仕關西,家族滿山東’,末雲‘十載學無就,善宦一朝通’,意全在此。謂寒士之學,十載不成,巧宦之人,一朝通顯,如前九韻所言耳。”

​鮑照: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下)韋力撰

離此墓最近住戶的門牌口

宋代的範晞文在《對床夜語》中則從形式上肯定了鮑照《數詩》的價值:“卦名、人名,及建除等體,世多有之,獨無以此為戲者。”因為這首詩的名氣較大,使得後世對此多有模仿,最早的模仿者,竟然是北宋大文豪歐陽修,《歐陽文公文集》卷五十二中收有他的擬作:

一室曾何掃,居閒俗慮平。

二毛經節變,青鑑不須驚。

三複磨圭戒,深防悔吝生。

四愁寧敢擬,高詠且陶情。

五鼎期君祿,無思死必烹。

六奇還自秘,海寓正休兵。

七日南山霧,彪文幸有成。

八門當鼓翼,凌厲指霄程。

九德方居位,皇猷日月明。

十朋如可問,從此卜嘉亨。

其實不止歐陽修,在他之後還有很多人都作過這種數詩,而乾隆皇帝竟然也作過幾首,弘曆所作的題目,直接就寫成了《數詩擬鮑明遠體》、《數詩再效鮑照體》,我錄其前一首如下:

一心奚所託,為君止於仁。

二典傳家法,敬天及勤民。

三無凜然奉,大公何私親。

四序協時月,熙績在撫辰。

五事惟敬用,其要以備身。

六府賴修治,其施均養人。

七情時省察,懼為私慾淪。

八珍有弗甘,念彼飢餓倫。

九歌揚政要,鄭衛漫亟陳。

十聯書屏扆,式聽師保諄。

雖然鮑照在生前沒有那麼大的名氣,然而後世卻對他的文學成就極其看重,唐杜甫寫過一首《春日憶李白》,該詩的前四句為: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杜甫對鮑照的評價以“俊逸”二字來概括,而葉燮也注意到了這一點,其在《原詩》中稱:“鮑照之才,迥出儕偶,而杜甫稱其‘俊逸’,夫‘俊逸’則非建安本色矣。”那麼“俊逸”是什麼意思呢?方東樹在《昭昧詹言》中的答案是:“以下皆直書即目,直書胸臆,所謂俊逸也。”後世認為鮑照在詩史上的價值,更多者是他對李白、杜甫的影響,胡仔在《苕溪漁隱叢話》中引《雪浪齋日記》中的說法:“或雲太白詩,其源流出於鮑明遠,如樂府多用《白紵》。”

而沈德潛贊同這種說法,他在《古詩源》中說:“明遠樂府如五丁鑿山,開人世所未有,後太白往往效之。”其實不僅是李白,杜甫也受鮑照的影響,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鮑照的‘秋霜曉驅雁,春雨暗成虹’,佳句也;杜子美詩‘朔風驅胡雁,慘淡帶沙礫’之句本此。”

由此可見,鮑照在中國詩史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也正因如此,才讓我感慨這麼偉大的一位詩人,他的墓竟然成了路當中的一個環島,真希望當地有關部門能夠將鮑照重視再重視,哪怕改道,也要給這位詩人建起一座像樣的墓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