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致使這些品牌漸漸的沒落?自主品牌的道路還有多遠?

中國的汽車市場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汽車消費的市場,但是我們的汽車產業大而不強,原因就是我們國內擁有著世界上最多的汽車品牌,但是一部分的汽車企業它們通過低廉的價格、新潮的外觀活躍在一些低端的市場,然後形成了巨大的品牌內耗。其實在市場的選擇下淘汰掉一批沒有自己的技術支撐、不注重品牌建設的品牌企業,對於我們國內自主品牌的整體發展還真不是一件壞事。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幾個進入淘汰階段的本土品牌。

是什麼原因致使這些品牌漸漸的沒落?自主品牌的道路還有多遠?

首先說華晨汽車。華晨汽車的上條新聞可以說是爆炸性的新聞了,在華晨寶馬15週年的慶典上寶馬宣佈將增持華晨的股份比例達到驚人的75%。有些人可能不太明白是什麼意思,因為中國的合資汽產業車按照法律規定,國外的汽車企業要在國內實現投產的話,你必須要與至少一家中國境內的汽車企業來完成合資,而且中方的佔比要大於或等於50%,這也算是國家對國內汽車的產業保護了。

是什麼原因致使這些品牌漸漸的沒落?自主品牌的道路還有多遠?

但是這次國家宣佈放開汽車產業合作股比限制之後,使得華晨寶馬成為了第一家提出外方增持的企業,而華晨也大概率的將會成為第一家因為合資股比放開之後被“踢開”的本土汽車企業了。

是什麼原因致使這些品牌漸漸的沒落?自主品牌的道路還有多遠?

其實在近年來逐漸淡出我們視野的比如說漢騰、比速等汽車品牌還有很多,它們這些品牌的都有一個共性,就是它們在賺快錢的思維作用下而忽視了品牌的建設、技術的研發。華晨賺快錢的思維方式就是躺好,依靠寶馬的技術和品牌要贏來賺取屬於它們的那百分之50的利潤,這就直接導致了曾經那個叱吒風雲的“中華”品牌的沒落。

是什麼原因致使這些品牌漸漸的沒落?自主品牌的道路還有多遠?

其實華晨汽車的現況也暗示著包括北汽、東風在內的這些過度依賴合資利潤的老牌車企的未來了,那如果放開了股比,沒有合資品牌的技術和品牌支撐,他們就失去了自我生存的能力。

是什麼原因致使這些品牌漸漸的沒落?自主品牌的道路還有多遠?

至於像眾泰、幻速、漢騰、比速這樣的品牌賺快錢的方式就是搶佔風口,什麼意思呢?就比如說在SUV熱潮的時候,通過迅速地推出一些表面化、同質化的車型,然後再以低價的策略進入市場。他們根本不去考慮或者說不注重品牌的建設、技術的研發,用一句話來講就是“只要你風夠大,豬都能飛起來”。

是什麼原因致使這些品牌漸漸的沒落?自主品牌的道路還有多遠?

不過隨著SUV市場消費者慢慢理性了,那這些屬於質量管理,也沒有什麼技術支撐的企業被淘汰也就成了必然。當然賺快錢的思維不僅僅出現在剛才說的這幾家企業,甚至說本土品牌陣營裡面能夠老老實實做實驗、研究技術的企業還真不多,不過可喜的是這幾家踏踏實實做汽車的企業現在活得都還不錯,也希望他們可以走得更遠,也希望中國的汽車行業可以走的更遠。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