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曾說連《詩經》中的句子都不如自己寫得好,只有《道德經》還有的一比,真是那樣嗎?

田獲三狐


1、他說得沒錯;2、他說這話非常的不要臉。

詩經是什麼?詩經是一部上古時期民歌總集,當然也有官方的,比例很少。它流傳下來,只是通過口口相傳和鐫刻在青銅器上,這就限制了它的文體,儘可能的言簡意賅,很多都是很質樸的民間語言和短句而已,一個2000多年後的所謂文化人拿自己寫的句子跟它比好?自己不覺得搞笑嗎?況且,好與不好實在是一個抽象到極致的概念,哪怕是大眾標準相對比較一致的文字,詩經傳誦了兩千多年,他王朔的句子即便在資訊如此發達的現代,還未必很多人聽過,更不用說什麼傳誦個幾百年,誰知道呢?就這樣就敢說比詩經好?

再說道德經,一樣是兩千多年前的人寫出來的,其意味的雋永,內涵的深厚,歷經百世仍可印照著人類不同社會形態的著作,他好意思說有些句子比他寫得好?說他不要臉都是抬舉他!他確實牛,可能比同時代的很多人都看得透徹,更聰明,更睿智,更自以為是,但不要忘了他生活的時代,他一年經歷的事比老子一生恐怕都要豐富得多!老子如果有現在社會的見識,知道整個人類發展的狀況,毫無疑問會比他牛得多了,真是提鞋他都不配!

一個現代人,文章寫得好,自大一下沒什麼,文人嘛,輕狂些,肆意些,都能理解,他這麼一說,你這麼一聽,彼此笑笑得了,別深究,仔細一想,這就是個神經病,何必自己也去犯病?他也只是一個庸人,真牛逼的有更大的成就,就是現在這年月,他算個屁啊?除了他自己,有幾個會當回事?


禹成淼淼


一個自以為最有文化的人,至少說明他看懂了這些普及性的古文。王朔寫小說是當代的,說的話是往後1000年的。因為,口味太重了!誰知道說的是人話還是神話。

我的一箇中學語文老師是個文革時期的學校農場場長,自喻為古文功底特別好,他老說"同學們,以前的古文,就像現在的白話文,過了三五百年恐怕沒幾個人能看懂。那怕是魯迅先生的文章,都得拿著字典邊看邊解"。

他當了農場場長以後,每當我們學農,除了其它課程,語文教材必須用他自編油墨課本。他最不喜歡的是沈從文,有人說他們有過一段交集。他最不屑的是錢鍾書,說他是書蟲子,小時候是鄰居,說他是拿屁當琴聲,拿磕牙當爆米花。他不喜歡阿炳,因為二泉映月玷汙了民樂…。

一次,那回到我們市區的學校述職,臨了給我們畢業班的學生還上了一堂課,中午可能喝了點酒,只見他大聲疾呼:"自孔老夫子開始,假扮貴族,飢腸轆轆。魏晉風度,吃飽撐的,不知死的。民國士人,喝點洋墨,娶個洋媳。都沒有五百年的一個我!"

此時,我們學校的工宣隊長,也就是校長拉著他:"行了,別胡咧咧了"。據說,場長後來瘋了,整天拿著那個自編的冊子在市中心,見個人就發!還連連說著,中國文學沒有一個人在他之上…。




朱錫北


王朔有何才何能敢口出狂言呢?因為他的自我膨脹意識是被我們商業文化捧出來的,他的《頑主》、《一點正經都沒有》、《過把隱就死》、《渴望》等商業化影視劇的萬家空巷的熱播,使得原本無德無識的本性越加囂張,嘲諷正統道德、菲薄傳統文化成了他的看家本領,在媒體肆無忌憚地噴憤洩慾,使他的文化流氓形象盡現,我且把他小說看家本事量一量底。

王朔一一身上的最大特長就是"語言的敏銳感覺",他不善長構造"情節",他的小說本質上是屬於一種"情景喜劇"的腳本,只有片段的場景,而沒有連貫的情節,所有的場景都是為劇中人物提供一個調侃、貧嘴、詼諧、嬉戲的話語狂歡氛圍,更沒有實質上的思想內涵,如他在《一點正經沒有》中,劉會元、吳胖子等一幫痞子,弄了個"文學沙龍",半是玩戲、半是矇騙名利,來了幾個好奇的外國人,於是形成了個模擬的"中西文化對話"的情境:

…“我下篇小說的名字叫《千萬別把我當人》,"我鄭重其事地對幾個洋人說。洋人嘻嘻地笑:"為什麼?為什麼叫這個名字?""主要就是說,一箇中國人對全體中國人的懇求:千萬別把我當人!把我當人就壞了,我就有人的毛病了,咱民族的事情就不好辦了。”楊重替我解釋後轉向我,"是不是這意思?""是這意思。"我點頭,"現在我們民族的首要問題還不是個人幸福,而是全體騰飛。""為什麼?"洋人不明白,"全體是誰?""就是大家夥兒一一敢情洋人也有傻逼。”我對楊重說,“什麼都不明白"。…"我們中國人說的大家夥兒裡不包括個人。"我對洋人說,"我們頂瞧不起的就是個人主義。打山洞人那會兒我們就知道摽著膀子幹。”

……

"你這個小說肯定通不過審杳。"洋人斜著眼睛看我,“反動。""一點不反動。"我哈哈大笑,"豈止不反動,還為虎作倀呢。"“我不跟你說了…不嚴肅。"洋人瞧著我遺憾地搖頭。"我怎麼不嚴肅了?沒寫德先生賽先生?""你鼓吹像狗一樣的生活,我們西方人,反感。""這你就不懂嘍,我們東方人從來都是把肉體和靈魂看成反比關係,肉體越墜落靈魂越有得救的可能。我們比你們看得透,我們的歷史感比你們強,從來都是讓歷史告訴未來一一沒現在什麼事。"

王朔的小說的人物對話主要瓦解、褻瀆正統的社會價值觀,張顯個人的反叛意識,而且對話話語粗俗,無聊,對話之間的正話反說,反話正說,有時近似胡說八道,將完全不同話語類型放置在一個對話情境裡,形成一種詼諧的,戲嬉的遊戲意味。



王朔和他的小說走紅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主因當時社會急驟轉形,走上商業化、市場化時,主流價值觀真空,使他迎合了這一文化空泛的時機,趁勢風糜一時,。而他這一代的好多文化人在文革年代荒廢學業,文化價值觀坍塌,使得他們空披著文化外衣,而內心如荒野般荒蕪,卻像"一隻毒蜘蛛般"侵蝕了一代文學青年的心靈。在對傳統文化的漠視和嘲弄更顯示其心靈的空虛,靈魂的失即。

對於傳統文化《詩經》和《道德經》,王朔知之甚少,一個未能浸淫傳統思想的人,才能如此口出狂言,妄想尊大,實在可笑,也可悲,讓"王朔熱潮"退去時,歷史會還原他一個"文化小丑"的形象。


夢裡花落知多少718


我認為王朔此言對他來講是真誠的,以他個人的欣賞力以及文采寫點美妙的句子理應不是問題,他是有一定高度的!就像李敖批金庸,站在李敖角度看金庸就是不過如此,不說俯視了,在平視的狀態裡一個看一個人就是容易發現不足,而一般讀者看金庸基本都是仰視的,限於自身的水平到不了平視的階段。詩經裡有些詩句很質樸,甚至大概一看覺得有些凌亂,看上去東一句西一句的感覺,但有些看起來天上一句,地上一句,水裡一句,遠方一句,似乎都不挨著的句子勾勒出的畫面卻非常真實而美好,有點高山流水的意味,很自然,這是很難刻意達到的效果!要王朔寫這樣的,他應該也寫不了,這就不僅僅是文采了,是一份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感情到不了的地方,想筆下生輝難啊!





溫舟小魚


提問者應該是指的2007年王朔因吸毒嫖娼被抓出獄後的一段話。當時王朔的確說過詩經裡的有些章句都不如自己的語言優美。

《詩經》成書與距今大約四千年左右,孔子整理傳承為五經之一,句詞優美,寓意深刻,實為中華民族文化之瑰寶,在華夏文明中佔有重要一席。

王朔說這個話是他自己的個人認為!他一直以敢說著名,剛剛從吸毒嫖娼的陰影中出來可能也有點後遺症,他某些章句可能也有人認為比詩經高。但這些事需要蓋棺才能論定的,兩千六百年後才能證實他說的話是否確切,所以現在姑且聽之,同時我們也要原諒一個人在病中的胡言亂語,這也是一種慈悲吧。


不東先生


沒什麼。

《詩經》和《道德經》的內容和境界太高了。他估計根本理解不了。

這人該不是會是吸毒多了以後腦子壞掉出現幻覺了吧?覺得自己是個現代人就一定可以勝過古人了?

簡直就像是泥裡的一粒沙子用補光燈加了點顏色就覺得自己可以和日月爭輝了。一根發黴發爛的爛毒草用禮盒包裝了一下就可以和群山媲美了?臭不可聞!

我勸還是把他拉回去加點粉再吸飽一點吧,反正沒救了。

還有說詩和道德經文采不夠的簡直就是搞笑。道德經微言大義。五千字囊括宇宙洪荒,天地萬物盡在其間,百家之言盡在其裡。千古之下無有可並肩者。

而詩經是西周到春秋時收集的民謠之大成。民以此詠事,文以此載物,千姿百態,不拘一格,絢麗多姿。

這兩本書無論是在思想還是內容上都是猶如汪洋大海,令人歎為觀止。

這王朔寫的東西和這兩本典籍比起來簡直就猶如一疊廢紙,不值一哂,不值一哂。

有人說你丫的站在2000年來,眾多巨人的肩膀上,起點比前人高多少[打臉]

我只想說別開玩笑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是牛頓說的,人家發現了萬有引力,有經典物理。他做出的成就的確是超過了許多的古人,的確是可以說自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現在你有什麼成就,做出了什麼貢獻?翻了幾本古書,可能意思都沒有看懂,也恬不知恥的說自己站在古人的肩膀上了?能不能別搞笑了?我看他伸長了脖子連巨人的腳趾蓋都看不到。

還是別太抬高自己了吧!


繁花若雪風自搖


閃著舌頭了,誰都有這樣的時侯,估計過後想起這話,自己也趕緊捂上嘴,臉轉向窗,看有沒有被人聽了去。其才尚可,其人呵呵了。

通常,拿自己去比古文經典,連涉嫌狂妄自大都不是,直接等於蠢貨。

你今天懂了勾股定理,元素週期表就和那些發現者一樣偉大了?!

這等屁事不必當真,他自己也難說是當真的。叫我說就是嘴張的太大,閃了舌頭了。

還是前面一條友說的觀點對,學習不全是拿來,知識是要更新創造的。凡追求知識熱愛文化的人都應把自己視為創造者,併為之努力。

其實,知識文化從來都是大眾的,是群體智慧的結晶。多麼偉大的個人都是一分子而已,哪有神話自己的道理?!

搞笑而已!


秋歌988


應該說,王朔先生的文字功夫在當代文壇很了得!但與《詩經》和《道德經》語言沒有可比性。

《詩經》開中國現實主義詩歌的風格,而每一首詩,都是那個時代人的思想情感的表達與抒發,記錄著那一個時代的人生產生活,才使我們對先民有具體的瞭解。《詩經》語言的地位和承載,後世是沒法與之相比的。

《道德經》的語言不同於一般詩、文的特點,《道德經》五千言是老子修煉經驗的總結,文字所包含的信息能量,古今中外沒有一部“經”能比,因為《道德經》是老子親自留下的,當然,一般的文學作品更不能相提並論了!

《道德經》語言裡的奧秘,只有“以身證道”才能體驗得到,王朔先生如果真想了解其中語言的真諦,恐怕得下一番苦功了。


竇樹山


恬不知恥。

《詩經》是中國幾千年文化的精髓。文章中的每一句話甚至於每一個字,都經得起推敲,經得起反覆的玩味。每一個字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

王朔是現代的文壇上的,靠寫通俗的文學而賺得腦滿腸肥的所謂的小說家。他竟然如此出言不遜,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傢伙。


京東千里行書法


我年輕時喜歡看王朔的書聽崔健的歌。王朔的小說我幾乎全部通讀過,隨著人生經歷不斷豐富,有一天我突然特別討厭王朔,他的真誠是有侷限性,是一種圈子文化的表演,離我們一般讀者的距離太遠,甚至感覺是對底層大眾的一種汙辱,用北京話來說這丫真能裝逼。相對莫言,餘華,賈平凹等缺少大局觀,缺失對大眾的人文關懷。但崔健的歌依然那麼真誠,我還再聽崔健的歌,王朔全集早己扔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