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王朔怎麼評價?

弓小鑫


王朔評論他人,也許不是太準,但他看自己還是蠻準的,就一句:我就是一隻時代的跳蚤,只是沒跳那麼高而已。作為作家,我覺得,新文學中,使用西方寫作技法而不被限制的,當屬張愛玲跟王朔,王朔最好的作品,又當屬那幾篇超現實主義的小說,其餘的那些言情和寓言的小說都不入流。也就是說,王朔的才情毋庸置疑,對寫作也有自己的理解,但他對自己作家的身份是並不自覺的,這也是他一路寫下來作品風格不斷變換的原因,正是缺乏那種“一以貫之”的內在綱領,他後期的小說才為人所詬病。但作為人,王朔的赤子之心在當代作家中是比較少見的,他不愧是皇帝的新裝中那個道破天機的孩子,因為他的童言無忌,人們對自己和身處環境的心裡防線漸漸鬆動。


軒轅境飛


我超喜歡王朔,我是王朔的忠實讀者。有人說他的小說是痞子文學,但我沒感覺出痞氣。

當年我18、9歲,一天一位同學拿了一本《王朔全集》第二部在看,他看完之後,我也借過來看,這一看就上癮了,那時候也沒什麼錢,於是就在街邊買了全套的盜版的《王朔全集》,好像是花了50多塊吧,我記不太清了。然後就開始了夜以繼日地看,當然,由於是盜版書,裡面也有不少錯別字什麼的,不過不影響整體閱讀的大局。從小到大,沒有太多的小說能這麼吸引我。我就特別喜歡王朔的調侃的語言風格,坦率地講,我看王朔的小說,是當成笑話來看的,他的輕幽默和調侃的語言風格是最吸引我的地方,呵呵。我記得他在書裡也曾坦言小時候曾經把一本挺正經的書當成黃色書刊來閱讀,差點沒把我逗死。

後來,我出國了,為了快速掌握所在國的語言,我拒絕了一切中文書籍,但唯獨當時剛剛出版的《看上去很美》,(好像是叫這個名字,過去這麼多年了,有點記不清了)我是特意讓我的家人從國內郵過來的。

後來好像還出過一本《無知者無畏》的小冊子,我也讀過,但已經記不得是什麼內容了,忘了。有一段時間的網名,我就用的是這個標題。

王朔是我青年時期偶像,他的書對我的人生也是有一定影響的。雖然讀過不少他的書,但看到他的影像,包括聽到他說話聊天的聲音,卻是近幾年的事,那個年代媒體也不像現在這樣發達,能看到照片就是不錯了。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二十年過去了,回國以後,忙於工作,忙於家庭,忙於生存。慢慢地,也不怎麼看小說了,更多的是看一些小短文之類的文章了,這種快餐式的文章可以節省時間。

我欠王朔一套正版書,感謝王朔用文字帶給我的別樣青春。


綜合文摘


成名於九十年代的王朔是搭上通往春天的經濟快車了,當時大眾文化興起,人們不再關注過往的苦難荒謬,也不再理會先鋒的文字迷宮,王朔與世俗大眾合謀,掀起了一場時代對傳統的大規模顛覆。

在王朔的小說裡,往日人們認為神聖而不可侵犯的事物都被描寫得庸俗平常,禁區中的東西都被拿出來奚落陳列,僵化古板的因素都被其摒棄。王朔作品中的“頑主”形象大都玩世不恭,活得瀟灑快意,這種寫作風格恰好與彼時人們渴望自由開放的願望相迎合,所以在眾多題材的文學作品中脫穎而出。王朔作品的廣泛流傳使當時的人們得到了精神的解放和滿足。




與其說王朔是一個作家,不如說他是一個行為藝術家,他熱衷反諷調侃,熟稔各種政治套話,在消解崇高的同時正好趕上經濟大潮。但是與他產生合謀的新興市民階層相比,他又帶著驀然驚醒的政治理想失落,一個出生於部隊家庭,在院裡長大的紅色子弟,面對經濟衝擊下政治等級秩序的瓦解與經濟等級秩序的崛起,他是懷抱著一種榮譽失落來開啟一段文學新潮流的。

或許,《動物兇猛》最能體現真實的王朔:一種不可得而轉向破罐子破摔的失落,在不斷調侃,懷疑,打破之後忽然審視自身,無限膨脹的動物性慾望在自我瀟灑的態度裡最終引起恐慌、孤獨,最終什麼也沒有了。“頑主”其實最後也玩不動了。



毋庸置疑的是,王朔的反知識分子性讓知識分子的啟蒙傳統深受打擊,這無疑讓知識分子重審文學與政治的曖昧關係,重審存在於二者中的理想主義或拯救者書寫。然而,王朔與市場的關係卻也不乏經濟拯救取代政治拯救的意味,新型的市民階層趣味後面的大眾文化構建,更是知識分子值得思考的問題。


總之,王朔帶給我們的不只是消解崇高,彰顯個人的狂歡,他還帶來了知識分子對自我使命感的審視。更重要的是,對於文學來說,王朔也用自己的行為引起了關於文學未來的思考。既然消除愚昧的使命也可能成為一種話語,那麼索性垮掉也不是萬全之策,因為痞子最終要審視內心的兇猛動物。在筆者看來,這正是王朔一種曖昧的文學反思。


牧笛吹黃昏


王朔是文革結束後一個有代表性的憤青文學作家,也是一個寫實現實派文學的重要代表,如果不是我們體制內審核制度關係,可以想象王朔的筆鋒會近似明清二代的文人風格:官場,可以參考“二十年目睹,,,,”民間,可以參考金,,,或者拍案驚奇。



但是王朔他成為不了曹雪芹和巴金,曹禹這樣的文學巨匠。但是王朔完全可以和魯迅先生有相對文學筆鋒上有一拼,如果社會條件符合他的特點和特長,他絕對是一個口無遮攔的文人加痞子。



這個世界,對任何人的評價永遠都不會絕對的公平公正,我們只有客觀的去評論一些名人,最起碼的是王朔(他們)為社會創造了一定的價值和精神財富,即使痞子文化,老炮精神,因為我們過去的歲月時代曾經歷史上真的是如此度過。



所以給王朔立一個現代派小說家的正名是綽綽有餘的。性情中人,文化流氓,真實人生,半瘋半顛的王朔先生。



大提琴心聲


其實我們無法去評價一個如此高於我們的人,只能說說感受而已。他的作品總是如此的趕超時代,我們一起欣賞下再看看他對我們的意義!

王朔的小說《橡皮人》開篇第一句話就是:“一切都是從我第一次遺精開始的。”這句話在一審、二審的時候刪掉了,後來去印刷廠付印的時候,責任編輯又偷偷給加上了。



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編劇有5個人:蘇雷、葛小剛、魏人、王朔、馬未都。劇本寫完後,兩次審查都沒通過,後來通過了,又說劇本丟了,然後他們就沒興趣再寫了。這5個人中除了王朔,都有工作,王朔要靠這個活著。

那時候編稿子,有個人寫接吻,舌頭纏舌頭寫了四千多字,我們認為是黃色。王朔寫接吻就寫了一句,男孩女孩接觸,女孩哭了。審查機構認為不行,這給人衝擊力太強。後來解釋道,這是文學的衝擊力,藝術衝擊力,不是色情描寫。



他寫《空中小姐》,這是他寫的最苦的一篇,原稿13萬字,發表的時候2萬8千字,前前後後他改過九稿,這意味著他抄九遍。他拿手抄啊,就抄了將近100萬字。

其實,我覺得我們曾經低估了王朔對於我們自己的精神的意義。當年正是這個自己今天感到自我的渺小和無力的人,曾經用那麼大的力量寫出了那些絕妙的作品,用一種嘲諷和幽默的語言超越了過去計劃經濟的限制。他讓我們“含著笑和過去告別”。他當年對於我們精神的啟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只是他和我們距離太近,我們難以發現這樣的意義。今天看到他的自省,我突然發現這個人是有自己的力量的。



他雖然已經漸漸衰老,但還有能力承擔自己的責任。他的力量在於他還敢於嘗試直面自我。

巴金、王蒙和王朔,是我的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幾位當代作家。我為能和他們生活在一個時代感到欣幸。


喬春雨每天一個故事


對於王朔,評價不敢說,寫一些零碎的感受吧。

王朔的文學語言體系對我影響很大,而且我對於北京人和北京話的的很多認識,除了影視作品就是來自他的書。他書裡的很多片段,尤其的開頭和結尾的很多描述,我經常不經意間想起,心中默唸,自我陶醉一會兒。在我心中,其中的很多片段,一個字都不能動,動一下都是錯。

九十年底末期上大學,在那之前我看過的書少,也沒看過王朔的文學作品。儘管他早已成名,但一直沒有機會讀他的書。

上大學後從同學那裡看到王朔的書,一下子喜歡上。原來那麼早以前就有這麼好看好玩兒的書了,怎麼有趣怎麼說話,一個個混不吝的樣子,真是深得我心。很快,我就買了一本《王朔自選集》作為自己的藏書,把裡面的作品仔細讀了一遍,大為快活。

王朔可以很有趣,話不好好說,儘量跟平時我們說的不一樣;他又可以很深情,很多話拿出來可以直接當情話;他可以很桀驁,筆下的很多人都長著反骨。

當時正好又趕上《看上去很美》出版,在學校圖書館快速把它看完。我以為我終於可以隨著王朔的最新節奏開懷大笑了,然而並沒有,孩子視角的好玩兒當時的我並不覺得好玩兒,反而感覺有些矯情。畢業之後幾年又想起這部作品,重新讀來才甚覺美妙,好作家可以幫人找回曾經的自己,和自己有過但不經別人描述難以再體會到的準確感覺。

畢業後還斥巨資買下早期華藝的四卷本《王朔文集》,儘管是盜版,但盜版水平頗高,不影響閱讀,以至於後來擁有了新版,也沒捨得扔。

再後來,看到王朔的《我的千歲寒》,以及後來的《和我們的女兒談話》以及《致女兒書》。有女兒後重讀了後兩本,消除了最早讀到它們時的誤會。他的寫法太不同於以前了,第一遍讀差不多就當胡話看的。

《我的千歲寒》我只磕磕絆絆讀過一遍,沒太多感覺,後來再也沒有重讀。有些朋友說他好,有的說現在還不太好判斷它是好是壞,但對我來說並沒有體會到它的妙處。

他進入他的世界了,我們沒有跟上。

《我的千歲寒》這本書出版已整整十年。我那本一直在書櫃顯著的位置放著,這十年間我多次想起拿出來重看,但一直沒有打開。

我準備今年重讀它一遍,希望能讀出新意思。

也應該讀出新意思。


鄭捕頭


我看王朔第一個小說是刊登在【鐘山】雜誌上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感覺很新穎,與一本正經的說教大不一樣,被吸引了,陸續看了他的其他小說,【王朔文集】四本都買了,包括他的雜文,感覺都精彩。王朔一開始不被文壇承認和接受,認為這種痞子文學,不是文學,包括王蒙一開始也不接受王朔,就像好多事情一樣,隨著王朔的知名度和小說的銷售量不斷飆升,有一年被稱為王朔年,他的多篇小說同時被改編成影視作品,這是一般作家很難達到的。迫使文學界不得不重新評價王朔。我認為,改編比較成功的影視作品是《過把癮》(改編自過把癮就死)《甲方乙方》(改編自頑主)。但是,自從《看上去很美》開始,他的小說似乎不再有吸引力了,也許,正如他自己說的,寫傷了,提前預支了才思,他後來的幾篇作品又太過深奧。個人感覺,王朔的貢獻主要是早期的作品,若干年後仍然會有人研究他,他在文學界的地位,是沒人能代替的。

至於他個人的其他方面,只能說人無完人,此人從不掩飾自己,也很難得。


柳生飄雪


王朔成名比較早,和徐靜蕾談朋友,只是一直沒有結婚,可能不願意為了一顆樹而放棄整個森林吧,這也符合王朔的個性以前的小說頑主也算痞子文學的代表吧,他有別於其他小說,不裝逼,寫實,沒有什麼華麗的修飾詞,只是有我是流氓我怕誰的感覺。還是比較喜愛王朔的文章,可以說比賈平凹和諾貝爾獎的作者都貼近生活,接地氣。

可以說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巨匠了吧


清請情感


王子文在做客深度人物訪談節目《星月對話》時,談到了王朔,她用“良師益友”來形容王朔。

主持人:、從不同的朋友身上可以發現不同的這個特點,然後對自己也都是一種吸取和影響,像王朔這種類型的朋友,因為他一個是比較年長,另外可能也彼此會比較真誠地去較一些東西,他屬於什麼樣類型的朋友?

王子文:他屬於良師益友型的朋友,像這樣年紀,就是年長的,然後這種有文化的朋友,我還挺多的,就是比如說像小明姐,蘇小明姐,或者是劉索拉姐姐,對,她們都是屬於那種老一輩藝術家了,我還挺願意跟她們,就是這種大哥哥大姐姐們在一起待著,因為你真的是受益匪淺,其實最開始我去剛認識他們的時候,真聽不懂人聊天,真是完全不知道人家在聊什麼。

主持人:所以我記得你之前不就說過王朔是你的精神枕頭,可能他就是一種精神支柱,或者是以一個精神食糧的感覺啊?

王子文:那他是太多人的精神枕頭了,對,我記得他曾經說過,我怎麼老當人枕頭,怎麼沒人當我枕頭,對,說明他太高了啊,因為就是他站的角度,高度,跟我們都不太一樣,他還真不是所有人眼裡認的,就是隻是一個作家而已,他遠遠高於大家對他的身份認可,所以很多他身邊的人,朋友什麼的,都願意跟他聊天,都願意跟他分享什麼的,然後聽他的一些意見,他的高處就是他永遠會給你一個,你從沒有想到的一個角度,而且你會覺得真對。


星月對話


我最早讀王朔是上中學的時候,買了兩大本盜版的《王朔文集》,應該是把那套4卷本的正版壓縮成了字小行密的兩大本而已,我沒記錯的話是13塊錢吧。那兩本書後來都快翻爛了。最喜歡的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是《動物兇猛》,是《過把癮就死》。後來就見一本新的就買一本了。當然,要說更早的接觸王朔參與的作品,那不是這些,是那些影視劇,是《編輯部的故事》、是《渴望》、是《海馬歌舞廳》、是《頑主》。

那時候我覺得王朔是中國最好的通俗文學作家。“通俗”不是個貶義詞。“通俗”在我這兒的定義,基本上是個類型。王朔早年間那些小說就是挺“類型化”的,言情小說、青春小說、偵探小說……都比較清楚。另一方面,“通俗”也在於,王朔不是那種只能寫自己的作家,他是能摸準時代的脈的那種人——甚至可以說,在“寫自己”和“寫世界”這方面,王朔都堪稱偉大。

現在的王朔已經不寫那些通俗文學了,除了偶爾幫朋友寫個電影,現在他的寫作更加自我、隨性,更像一個詩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