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刘秀——因为不完美,所以完美

我们感受到的汉光武帝刘秀,总是显得太过完美,完美得不真实,所以难以去感受,去热爱。其实这未必是刘秀想要后人看到的自己。经过了太多史家的修饰,我们需要拨开迷雾,才能看到光武帝身上人性的,最接近我们自己的那一部分。

他并不是一个一开始就野心勃勃的人,也并不希望后世人眼里的自己多么完美。与他相反,李世民则从小就立志于做一个完美的人,却因为不是长子不得不背上逼父杀兄的罪名,来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这样的李世民,反而令人感到真实。所以笔者想让大家看一看真实的刘秀——因为不完美,所以完美。

真实的刘秀——因为不完美,所以完美

刘秀

刘秀迷信谶纬之学。大臣桓谭针对于此,上《抑谶重赏疏》,劝谏光武帝。光武帝看了很不高兴,指责桓谭“非圣无法”,下旨将桓谭贬为六安郡丞。

刘秀年轻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当皇帝的念头,并不像他的祖先刘邦那样看到秦始皇的车驾,就说:“大丈夫当如是也。”他只想“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直到新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一些谶纬之言开始开始在社会上流传,最有名的一句是: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在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这一句话还有一简本,就是“刘秀当为天子”。

新朝的国师刘歆于是把自己的名字改为刘秀,他改名的借口是和汉哀帝刘欣重名。后来刘歆试图取王莽而代之,被捕杀。那时候起,刘秀开始想,这谶谣中的刘秀,是不是就是我呢?于是他才走上一步步君临天下之路。桓谭对他说不信谶纬,因此被贬官不奇怪了。

真实的刘秀——因为不完美,所以完美

刘秀

南阳名士韩歆效忠于更始帝刘玄,镇守河内。刘秀自立于河北后南下,进入河内郡收取各县,岑彭试图劝说韩歆投降,韩歆拒绝,直到刘秀兵临城下,自知不敌才狼狈投降。

有一次朝会,刘秀在读隗嚣、公孙述的来信之后叹道:“可惜了,其实,此二人也有才。”隗嚣曾经在陇坻之战把刘秀的讨伐军打得惨败,公孙述则派人刺杀了刘秀的爱将来歙和岑彭。但他们已经不在这世间了,所以刘秀不恨他们,只是觉得高处不胜寒,想念这些敌人们。

韩歆应声答道:“亡国之君都有才!夏桀和商纣王就很有才。”刘秀听了勃然大怒。

因为韩歆这样一个一开始拒降,后来贪生怕死而投降的人,在他眼里如何能与死战到最后一刻的隗嚣、公孙述相比?

中国史家喜欢用成王败寇的观点,贬低失败者,但刘秀佩服他的对手们,是他们造就了此时的他。随后韩歆又因为卖弄名士风范,再次触怒刘秀。刘秀将其罢免之后,又派使者去路上继续追责韩歆,逼迫其自杀。韩歆与他的儿子韩婴在路上接到责问诏书,当即伏剑自杀。

真实的刘秀——因为不完美,所以完美

刘秀

如果没有和郭圣通的联姻,刘秀得不到真定王刘杨的支持,他早已被王郎消灭在河北了。然而称帝后,过了17年,刘秀终于废除了郭圣通,立旧爱阴丽华为后。

明代名臣方孝孺因此严厉地评价:敬贤当远色,治国须齐家。如何废郭后,宠此阴丽华?糟糠之妻尚如此,贫贱之交奚足倚!羊裘老子早见机,独向桐江钓烟水。

史家也多觉得刘秀忘恩负义。但刘秀根本不在乎后世人怎么看。真定王刘杨和他也不过是互相利用而已。后来刘杨叛乱被杀,刘秀又立刘杨的儿子刘得为真定王,他自认为已经能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了。

他治国需要鼓吹礼法,但为了自己挚爱的人,什么礼法,什么道义,无所谓了。作为一个男人,他没办法不辜负所有女子,只能有所选择。当年与阴丽华的约定,终于能够此生不负。

真实的刘秀——因为不完美,所以完美

刘秀和阴丽华

刘秀从来不是什么南阳豪强的代言人。

绿林军推举刘玄为帝,并不只是因为忌惮刘縯,更是因为在刘姓宗室里面,刘玄的继承顺位确实比刘縯高很多。经过西汉两百多年的繁衍,刘姓宗室已经多如星辰,刘秀早年家境不好(当然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被刘縯仗义疏财败掉了),起兵时要骑牛上阵。

南阳豪强大多支持刘玄,或者寻求自立。新末南阳的人才确实厉害得惊人,如岑彭、来歙、邓奉、刘嘉、延岑,都是能够抗一方之寄的人物。但是这些人要么依附于刘玄,要么寻求自立。

“邓生何感激,千里来相求。”当刘秀孤单地渡河前往河北的时候,为什么邓禹赶来,他便感激涕零?因为南阳的豪杰们,几乎没有人将他放在眼里。如果没有王郎的起事,刘秀镇抚河北,不过一说客而已,虽然能够任免官吏,但无法拿到兵权,前途止于此。可以想见刘秀得到邓禹追随时的心情。

后来他从河北获得了自己的班子,与更始帝决裂之后,岑彭等人才陆续来投,刘嘉、来歙更是到了山穷水尽不得已的地步才投到刘秀麾下。即便岑彭为王莽守宛城被俘,是刘縯救下了岑彭。但刘縯刚刚被刘玄杀害,岑彭就投入了陷害刘縯的凶手之一朱鲔的麾下。新末的南阳,人口过于众多,人才过于繁盛,豪杰们都有割据一方之志,轻易不会服从于人。

真实的刘秀——因为不完美,所以完美

刘秀

邓奉,光武帝刘秀二姐夫邓晨之侄。

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邓奉起兵于淯阳县,曾经保护过刘秀的妻子阴丽华的家族。

刘秀称帝后,邓奉接受破虏将军的官职。吴汉纵兵为患,劫掠南阳百姓。邓奉不忿其行,回到淯阳,起兵将吴汉打得大败,逐出南阳;随后,邓奉与延岑的汉中流民军、董訢的南阳流民军、更始政权残部、楚黎王秦丰联合起来。

刘秀以岑彭为征南大将军,率领耿弇、贾复、王常、朱祐等八位名将讨伐,结果贾复重伤,朱祐被俘,岑彭激战七个月仅仅能和邓奉打成平手;直到刘秀亲自出兵,才击败邓奉。

邓奉投降后,仍然被刘秀诛杀。南阳是刘秀的家乡,保护南阳的邓奉却降而后诛,实在不可理喻,不近人情。但刘秀作为能得天下的人,不可能没有任何枭雄气质。邓奉很可能并不认为自己是背叛,实际上,他的部众一直在淯阳,并未加入刘秀的队伍。

邓奉是一个有割据之志的人,不到最后关头,他不会对刘秀彻底效忠,但这正是刘秀怨恨的地方。你们都是我的故交,是我的父老乡亲。为什么你们不愿意追随我?为什么你们有和我争夺天下的念头?过去你们瞧不起我,现在我已经是天子了,是天子!

刘秀原谅了曾经背叛他哥哥刘縯的岑彭,但现在,邓奉承担了刘秀全部的怨恨,即便邓奉曾经保护过阴丽华的家人。不为我用,即为我杀。这本就是乱世的逻辑。

真实的刘秀——因为不完美,所以完美

刘秀

湖阳公主的奴仆白天行凶杀人,因为躲在公主家里官吏不能去抓他。等到湖阳公主外出时,却用这个杀人的奴仆做陪乘。董宣在夏门亭等候湖阳公主,截住公主的车,拦住公主的马,用刀划地,大声列举公主的过错,呵斥那个奴仆下车,于是杀了他。湖阳公主立即还宫告诉了光武帝,光武帝大怒,召见董宣,想用棍子打他。董宣叩头说:“我请求说一句话再死。”光武帝说:“想说什么?”董宣说:“陛下圣德中兴汉朝,却放纵奴仆杀害良民,将怎样治理天下呢?我不用棍打,请让我自杀吧。”就用头撞柱子血流满面。

皇帝命令小黄门扶着他,让董宣向公主磕头谢罪,董宣不服从,小黄门强迫他叩头,他两手据地始终不肯低头。公主说:“文叔当百姓时,隐藏逃犯和犯了死罪的人,官吏也不敢上门捉拿。现在做了天子,你的权威却不能加于一个县长吗?”光武帝笑着说:“天子不能同百姓一样。”便命令这个硬脖子县长出去,赐给董宣三十万钱。

刘秀是一个徇私的人吗?如果真的徇私,为什么董宣没有受到任何处罚,还得到了嘉奖?

唯有刘秀自己清楚地记得那一天,在小长安的败军当中,他与妹妹刘伯姬共骑一匹马离开,途中遇见二姊刘元与其所生的三个女儿,刘秀欲救刘元母女离去,叫刘元等人上马,但刘元摇手说:“你们走吧,你是救不了我们的,可别两方都活不了啊!”(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刘元母女遂为王莽的军队所害而亡。那个场景,他永世不能忘怀,每次想到都心如刀绞。

所以刘秀加倍爱惜自己剩下的亲人,哪怕为他们受天下非议也无所谓。湖阳公主守寡后,欲嫁当时有名的美男子,大司空宋弘,光武帝亲找宋弘商议,宋弘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婉言推辞,刘秀也没有再说什么。

刘秀当然想要做一代明君,但首先要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真实的刘秀——因为不完美,所以完美

强项令董宣

建武十五年(39年),刘秀下令全国核实农田垦殖和户口数,而刺史太守多不认真执行,他们偏袒豪强,侵害羸弱,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在各郡派人汇报情况时,刘秀发现陈留(治今河南开封市东南)郡的公文后附一封信,打开一看,上面写着:“颍川、弘农可问,河南、南阳不可问。”

刘秀问这封信是从哪里得到的,下边的人说:“是从长寿街上捡到的。”刘秀不知这封信是怎么回事,当时刘秀的太子刘庄年仅十二岁,非常聪明,一看就明白了,他对刘秀说:“这是当地在奏报垦田的事呢!”

刘秀说:“既然如此,为甚么说河南、南阳不可问?”刘庄说:“河南是帝城,陛下的近臣很多;南阳是帝乡,陛下的亲戚很多。他们所占有的田宅数量远远超过了规定,很难核查。”

于是刘秀锐意度田,镇压豪强,即便逼得民变蜂起也在所不惜。洛阳和南阳的豪门大族遭受毁灭性的打击,终东汉一朝也没能形成新的门阀世家,反倒是到了东汉末年,当初可问的颍川、弘农出现了荀氏、杨氏这样的大族。

南阳对于刘秀来说,并没有给他带来太好的记忆,那些故人很多曾经背弃他的兄长,或者谋求自立直到万不得已才归附于他,甚至和他作战到死。但毕竟那是他的故乡。他不愿意做豪强的代言人,虽然他身上流着高祖的血液,但是高祖也是出自微贱。

他始终记得,他曾经只是南阳的一个农夫。

真实的刘秀——因为不完美,所以完美

刘庄

刘秀继位后,抛弃了西域。在西域请求汉兵驱逐匈奴时,表示了拒绝。但这绝不代表对异族姑息妥协。

刘秀任用马援,大破羌人,在北方任用祭肜,以又打又拉的手段,平衡匈奴、乌桓、鲜卑的势力,使得三族都遭受巨大打击,为其子汉明帝光复西域打下了极好的基础。暂时的退让,是因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追求边远武功之前,刘秀要铲除满地的势豪,要修复疮痍的大地,要不辜负拥戴自己的汉家苍生。

真实的刘秀——因为不完美,所以完美

马援

刘秀接受了樊崇、逄安、王元、隗纯、张步的投降后,这几个人又都因为谋反或者其他的原因被诛。

但是有趣的是,赤眉军拥立的皇帝刘盆子却在刘秀政权下得享天年,而刘秀诛杀樊崇等人也没有波及家属。

比起李渊指使独孤修德杀王世充“为父报仇”之后,又以谋反的罪名将王氏灭门,刘秀实在是太仁慈了。

可以看出,刘秀杀掉樊崇、逄安、王元、隗纯、张步,是因为这几个人都是当世枭雄。天下初定,有太多潜在的不安,他不想冒险。而刘盆子虽然当过皇帝,但能力上对他没有威胁,他并不在乎。

非常实用主义的做法。乱世当中能够杀出来问鼎大宝的人,即便再英雄,也有枭雄的一面。

刘秀一生中唯一的败绩是败给看起来不堪一击的流寇。

光武北击尤来、大抢、五幡于元氏,追至右北平,连破之。又战于顺水北,乘胜轻进,反为所败。贼追急,短兵接,光武自投高岸,遇突骑王丰,下马授光武,光武抚其肩而上,顾笑谓耿弇曰:“几为虏嗤。”

顺水北之战,输得很狼狈,被打得跳崖而逃,真是阴沟里翻船。因为他是个真实的人,所以轻敌了,仅此而已。

十一

刘秀曾经评价庞萌:【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庞萌是也】【吾常以庞萌社稷之臣】

结果庞萌谋反,刘秀被打脸,破口大骂说:庞萌这个老贼应当灭族。

后来庞萌战败,被杀,刘秀终究还是没有杀庞萌全家。

结语

刘秀和后来那个卖草鞋的刘备相比,没有太多特出的地方,也并不见得比刘备更会用人。甚至比从小就想当皇帝的刘备相比,刘秀的野心更多地是时势催迫出来的。

他的故事太过励志,因为除了上天赐予他的逆天军事才能之外,他更多地只是个有血有肉的人。刘备时常狼狈是因为用兵手腕达不到一流,而刘秀有寻常人的个性,却是天生的战神,所以也就顺水北狼狈了一次。

他让严光严子陵把脚枕在他的腿上,这绝不是作秀。高处不胜寒,他是真的怀念无忧无虑的当初。

他希望自己在史书中完美,这样他的王朝才能久长。他又不在乎史官如何对他评价,因为这就是他本来的模样!

刘秀,因为不完美,所以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