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劉秀——因為不完美,所以完美

我們感受到的漢光武帝劉秀,總是顯得太過完美,完美得不真實,所以難以去感受,去熱愛。其實這未必是劉秀想要後人看到的自己。經過了太多史家的修飾,我們需要撥開迷霧,才能看到光武帝身上人性的,最接近我們自己的那一部分。

他並不是一個一開始就野心勃勃的人,也並不希望後世人眼裡的自己多麼完美。與他相反,李世民則從小就立志於做一個完美的人,卻因為不是長子不得不背上逼父殺兄的罪名,來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然而這樣的李世民,反而令人感到真實。所以筆者想讓大家看一看真實的劉秀——因為不完美,所以完美。

真實的劉秀——因為不完美,所以完美

劉秀

劉秀迷信讖緯之學。大臣桓譚針對於此,上《抑讖重賞疏》,勸諫光武帝。光武帝看了很不高興,指責桓譚“非聖無法”,下旨將桓譚貶為六安郡丞。

劉秀年輕的時候,從來沒有想當皇帝的念頭,並不像他的祖先劉邦那樣看到秦始皇的車駕,就說:“大丈夫當如是也。”他只想“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

直到新朝末年,社會矛盾激化,一些讖緯之言開始開始在社會上流傳,最有名的一句是:劉秀髮兵捕不道,四夷雲集龍在野,四七之際火為主。這一句話還有一簡本,就是“劉秀當為天子”。

新朝的國師劉歆於是把自己的名字改為劉秀,他改名的藉口是和漢哀帝劉欣重名。後來劉歆試圖取王莽而代之,被捕殺。那時候起,劉秀開始想,這讖謠中的劉秀,是不是就是我呢?於是他才走上一步步君臨天下之路。桓譚對他說不信讖緯,因此被貶官不奇怪了。

真實的劉秀——因為不完美,所以完美

劉秀

南陽名士韓歆效忠於更始帝劉玄,鎮守河內。劉秀自立於河北後南下,進入河內郡收取各縣,岑彭試圖勸說韓歆投降,韓歆拒絕,直到劉秀兵臨城下,自知不敵才狼狽投降。

有一次朝會,劉秀在讀隗囂、公孫述的來信之後嘆道:“可惜了,其實,此二人也有才。”隗囂曾經在隴坻之戰把劉秀的討伐軍打得慘敗,公孫述則派人刺殺了劉秀的愛將來歙和岑彭。但他們已經不在這世間了,所以劉秀不恨他們,只是覺得高處不勝寒,想念這些敵人們。

韓歆應聲答道:“亡國之君都有才!夏桀和商紂王就很有才。”劉秀聽了勃然大怒。

因為韓歆這樣一個一開始拒降,後來貪生怕死而投降的人,在他眼裡如何能與死戰到最後一刻的隗囂、公孫述相比?

中國史家喜歡用成王敗寇的觀點,貶低失敗者,但劉秀佩服他的對手們,是他們造就了此時的他。隨後韓歆又因為賣弄名士風範,再次觸怒劉秀。劉秀將其罷免之後,又派使者去路上繼續追責韓歆,逼迫其自殺。韓歆與他的兒子韓嬰在路上接到責問詔書,當即伏劍自殺。

真實的劉秀——因為不完美,所以完美

劉秀

如果沒有和郭聖通的聯姻,劉秀得不到真定王劉楊的支持,他早已被王郎消滅在河北了。然而稱帝后,過了17年,劉秀終於廢除了郭聖通,立舊愛陰麗華為後。

明代名臣方孝孺因此嚴厲地評價:敬賢當遠色,治國須齊家。如何廢郭後,寵此陰麗華?糟糠之妻尚如此,貧賤之交奚足倚!羊裘老子早見機,獨向桐江釣煙水。

史家也多覺得劉秀忘恩負義。但劉秀根本不在乎後世人怎麼看。真定王劉楊和他也不過是互相利用而已。後來劉楊叛亂被殺,劉秀又立劉楊的兒子劉得為真定王,他自認為已經能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了。

他治國需要鼓吹禮法,但為了自己摯愛的人,什麼禮法,什麼道義,無所謂了。作為一個男人,他沒辦法不辜負所有女子,只能有所選擇。當年與陰麗華的約定,終於能夠此生不負。

真實的劉秀——因為不完美,所以完美

劉秀和陰麗華

劉秀從來不是什麼南陽豪強的代言人。

綠林軍推舉劉玄為帝,並不只是因為忌憚劉縯,更是因為在劉姓宗室裡面,劉玄的繼承順位確實比劉縯高很多。經過西漢兩百多年的繁衍,劉姓宗室已經多如星辰,劉秀早年家境不好(當然很重要一部分原因是被劉縯仗義疏財敗掉了),起兵時要騎牛上陣。

南陽豪強大多支持劉玄,或者尋求自立。新末南陽的人才確實厲害得驚人,如岑彭、來歙、鄧奉、劉嘉、延岑,都是能夠抗一方之寄的人物。但是這些人要麼依附於劉玄,要麼尋求自立。

“鄧生何感激,千里來相求。”當劉秀孤單地渡河前往河北的時候,為什麼鄧禹趕來,他便感激涕零?因為南陽的豪傑們,幾乎沒有人將他放在眼裡。如果沒有王郎的起事,劉秀鎮撫河北,不過一說客而已,雖然能夠任免官吏,但無法拿到兵權,前途止於此。可以想見劉秀得到鄧禹追隨時的心情。

後來他從河北獲得了自己的班子,與更始帝決裂之後,岑彭等人才陸續來投,劉嘉、來歙更是到了山窮水盡不得已的地步才投到劉秀麾下。即便岑彭為王莽守宛城被俘,是劉縯救下了岑彭。但劉縯剛剛被劉玄殺害,岑彭就投入了陷害劉縯的兇手之一朱鮪的麾下。新末的南陽,人口過於眾多,人才過於繁盛,豪傑們都有割據一方之志,輕易不會服從於人。

真實的劉秀——因為不完美,所以完美

劉秀

鄧奉,光武帝劉秀二姐夫鄧晨之侄。

新莽末年,天下大亂。鄧奉起兵於淯陽縣,曾經保護過劉秀的妻子陰麗華的家族。

劉秀稱帝后,鄧奉接受破虜將軍的官職。吳漢縱兵為患,劫掠南陽百姓。鄧奉不忿其行,回到淯陽,起兵將吳漢打得大敗,逐出南陽;隨後,鄧奉與延岑的漢中流民軍、董訢的南陽流民軍、更始政權殘部、楚黎王秦豐聯合起來。

劉秀以岑彭為徵南大將軍,率領耿弇、賈復、王常、朱祐等八位名將討伐,結果賈復重傷,朱祐被俘,岑彭激戰七個月僅僅能和鄧奉打成平手;直到劉秀親自出兵,才擊敗鄧奉。

鄧奉投降後,仍然被劉秀誅殺。南陽是劉秀的家鄉,保護南陽的鄧奉卻降而後誅,實在不可理喻,不近人情。但劉秀作為能得天下的人,不可能沒有任何梟雄氣質。鄧奉很可能並不認為自己是背叛,實際上,他的部眾一直在淯陽,並未加入劉秀的隊伍。

鄧奉是一個有割據之志的人,不到最後關頭,他不會對劉秀徹底效忠,但這正是劉秀怨恨的地方。你們都是我的故交,是我的父老鄉親。為什麼你們不願意追隨我?為什麼你們有和我爭奪天下的念頭?過去你們瞧不起我,現在我已經是天子了,是天子!

劉秀原諒了曾經背叛他哥哥劉縯的岑彭,但現在,鄧奉承擔了劉秀全部的怨恨,即便鄧奉曾經保護過陰麗華的家人。不為我用,即為我殺。這本就是亂世的邏輯。

真實的劉秀——因為不完美,所以完美

劉秀

湖陽公主的奴僕白天行兇殺人,因為躲在公主家裡官吏不能去抓他。等到湖陽公主外出時,卻用這個殺人的奴僕做陪乘。董宣在夏門亭等候湖陽公主,截住公主的車,攔住公主的馬,用刀劃地,大聲列舉公主的過錯,呵斥那個奴僕下車,於是殺了他。湖陽公主立即還宮告訴了光武帝,光武帝大怒,召見董宣,想用棍子打他。董宣叩頭說:“我請求說一句話再死。”光武帝說:“想說什麼?”董宣說:“陛下聖德中興漢朝,卻放縱奴僕殺害良民,將怎樣治理天下呢?我不用棍打,請讓我自殺吧。”就用頭撞柱子血流滿面。

皇帝命令小黃門扶著他,讓董宣向公主磕頭謝罪,董宣不服從,小黃門強迫他叩頭,他兩手據地始終不肯低頭。公主說:“文叔當百姓時,隱藏逃犯和犯了死罪的人,官吏也不敢上門捉拿。現在做了天子,你的權威卻不能加於一個縣長嗎?”光武帝笑著說:“天子不能同百姓一樣。”便命令這個硬脖子縣長出去,賜給董宣三十萬錢。

劉秀是一個徇私的人嗎?如果真的徇私,為什麼董宣沒有受到任何處罰,還得到了嘉獎?

唯有劉秀自己清楚地記得那一天,在小長安的敗軍當中,他與妹妹劉伯姬共騎一匹馬離開,途中遇見二姊劉元與其所生的三個女兒,劉秀欲救劉元母女離去,叫劉元等人上馬,但劉元搖手說:“你們走吧,你是救不了我們的,可別兩方都活不了啊!”(行矣,不能相救,無為兩沒也!),劉元母女遂為王莽的軍隊所害而亡。那個場景,他永世不能忘懷,每次想到都心如刀絞。

所以劉秀加倍愛惜自己剩下的親人,哪怕為他們受天下非議也無所謂。湖陽公主守寡後,欲嫁當時有名的美男子,大司空宋弘,光武帝親找宋弘商議,宋弘以"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婉言推辭,劉秀也沒有再說什麼。

劉秀當然想要做一代明君,但首先要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

真實的劉秀——因為不完美,所以完美

強項令董宣

建武十五年(39年),劉秀下令全國核實農田墾殖和戶口數,而刺史太守多不認真執行,他們偏袒豪強,侵害羸弱,弄得百姓怨聲載道。在各郡派人彙報情況時,劉秀髮現陳留(治今河南開封市東南)郡的公文後附一封信,打開一看,上面寫著:“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

劉秀問這封信是從哪裡得到的,下邊的人說:“是從長壽街上撿到的。”劉秀不知這封信是怎麼回事,當時劉秀的太子劉莊年僅十二歲,非常聰明,一看就明白了,他對劉秀說:“這是當地在奏報墾田的事呢!”

劉秀說:“既然如此,為甚麼說河南、南陽不可問?”劉莊說:“河南是帝城,陛下的近臣很多;南陽是帝鄉,陛下的親戚很多。他們所佔有的田宅數量遠遠超過了規定,很難核查。”

於是劉秀銳意度田,鎮壓豪強,即便逼得民變蜂起也在所不惜。洛陽和南陽的豪門大族遭受毀滅性的打擊,終東漢一朝也沒能形成新的門閥世家,反倒是到了東漢末年,當初可問的潁川、弘農出現了荀氏、楊氏這樣的大族。

南陽對於劉秀來說,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好的記憶,那些故人很多曾經背棄他的兄長,或者謀求自立直到萬不得已才歸附於他,甚至和他作戰到死。但畢竟那是他的故鄉。他不願意做豪強的代言人,雖然他身上流著高祖的血液,但是高祖也是出自微賤。

他始終記得,他曾經只是南陽的一個農夫。

真實的劉秀——因為不完美,所以完美

劉莊

劉秀繼位後,拋棄了西域。在西域請求漢兵驅逐匈奴時,表示了拒絕。但這絕不代表對異族姑息妥協。

劉秀任用馬援,大破羌人,在北方任用祭肜,以又打又拉的手段,平衡匈奴、烏桓、鮮卑的勢力,使得三族都遭受巨大打擊,為其子漢明帝光復西域打下了極好的基礎。暫時的退讓,是因為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在追求邊遠武功之前,劉秀要剷除滿地的勢豪,要修復瘡痍的大地,要不辜負擁戴自己的漢家蒼生。

真實的劉秀——因為不完美,所以完美

馬援

劉秀接受了樊崇、逄安、王元、隗純、張步的投降後,這幾個人又都因為謀反或者其他的原因被誅。

但是有趣的是,赤眉軍擁立的皇帝劉盆子卻在劉秀政權下得享天年,而劉秀誅殺樊崇等人也沒有波及家屬。

比起李淵指使獨孤修德殺王世充“為父報仇”之後,又以謀反的罪名將王氏滅門,劉秀實在是太仁慈了。

可以看出,劉秀殺掉樊崇、逄安、王元、隗純、張步,是因為這幾個人都是當世梟雄。天下初定,有太多潛在的不安,他不想冒險。而劉盆子雖然當過皇帝,但能力上對他沒有威脅,他並不在乎。

非常實用主義的做法。亂世當中能夠殺出來問鼎大寶的人,即便再英雄,也有梟雄的一面。

劉秀一生中唯一的敗績是敗給看起來不堪一擊的流寇。

光武北擊尤來、大搶、五幡於元氏,追至右北平,連破之。又戰於順水北,乘勝輕進,反為所敗。賊追急,短兵接,光武自投高岸,遇突騎王豐,下馬授光武,光武撫其肩而上,顧笑謂耿弇曰:“幾為虜嗤。”

順水北之戰,輸得很狼狽,被打得跳崖而逃,真是陰溝裡翻船。因為他是個真實的人,所以輕敵了,僅此而已。

十一

劉秀曾經評價龐萌:【可以託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龐萌是也】【吾常以龐萌社稷之臣】

結果龐萌謀反,劉秀被打臉,破口大罵說:龐萌這個老賊應當滅族。

後來龐萌戰敗,被殺,劉秀終究還是沒有殺龐萌全家。

結語

劉秀和後來那個賣草鞋的劉備相比,沒有太多特出的地方,也並不見得比劉備更會用人。甚至比從小就想當皇帝的劉備相比,劉秀的野心更多地是時勢催迫出來的。

他的故事太過勵志,因為除了上天賜予他的逆天軍事才能之外,他更多地只是個有血有肉的人。劉備時常狼狽是因為用兵手腕達不到一流,而劉秀有尋常人的個性,卻是天生的戰神,所以也就順水北狼狽了一次。

他讓嚴光嚴子陵把腳枕在他的腿上,這絕不是作秀。高處不勝寒,他是真的懷念無憂無慮的當初。

他希望自己在史書中完美,這樣他的王朝才能久長。他又不在乎史官如何對他評價,因為這就是他本來的模樣!

劉秀,因為不完美,所以完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