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都沒了,他也不投降,這才是真正的忠義將軍


朝廷都沒了,他也不投降,這才是真正的忠義將軍


那天,李庭芝在揚州城部署城防,手下急忙跑來,呈上一份聖旨。李庭芝看了後,怫然大怒,把聖旨撕得粉碎,扔在地上。

在中國歷史上,敢這麼幹的將軍,恐怕一共也沒幾個。但李庭芝身邊的人卻毫不意外,他們自願,與李將軍站在一起。

要想把這“大逆不道”的情況說清楚,事情得從頭講。


有點“軸”的李庭芝

李庭芝這個人,當年肯定不止一個人說過他“軸”。

1240年,長江防務緊急,已經考上公務員的李庭芝卻選擇投筆從戎。

他上書荊州將帥孟珙,要求為國效力,而且是馬上!

孟珙不光打仗猛,看人也很準,他認為李庭芝這孩子可堪大任,遂將他收至麾下,擔任幕僚。

孟珙死後,李庭芝感念他的知遇之恩,隨即棄官回到故里,為孟珙服喪三年。

揚州人都愛李庭芝

朝廷都沒了,他也不投降,這才是真正的忠義將軍



李庭芝後來去了揚州發展,初到揚州時,那裡剛遭遇了火災,房屋盡數被毀,民眾負債累累。

李庭芝先是借錢給百姓修房子,後又免掉債務

為了促進鹽業發展,他疏通運河,使得產鹽戶不再受舟車勞頓之苦

為了鞏固城防,他修圍牆,收難民,並對他們做了一系列培訓。

發生水旱災荒時,他就打開官庫賑濟災民,錢不夠,就搬出自己的私人財產。

揚州的民眾感恩戴德,敬李庭芝如父母。


投降?對不起,沒學過!

朝廷都沒了,他也不投降,這才是真正的忠義將軍



李庭芝所在的那個年代,山河破碎,狼煙四起。

元兵大舉南下,長江沿線各州紛紛潰敗。揚州成為朝廷的最後防線

,李庭芝和揚州老百姓死守著這片孤島。

元軍久攻不下,什麼招都用上了。既然你們不開門,我們就圍住你們,總要吃要喝吧!

確實如元軍所料,再富甲一方的揚州,經歷十個月的堅守,也終會彈盡糧絕。然而元軍沒料到的是,城中軍民就是吃樹皮草根,也不投降。

在圍困期間,元軍派出5批說客前來勸降,高官厚祿許之,話還沒說完就被砍了。


朝廷都沒了,他也不投降,這才是真正的忠義將軍



後來,元軍抓來了李庭芝的妻子在城下逼降。

李庭芝依舊沒有屈服。

痛嗎?一定是撕心裂肺的。但我李庭芝扛的是大宋的戰旗,只要旗幟不倒,國家就留著一絲希望。

元軍是真沒招了。李庭芝這傢伙真是硬骨頭啊,咱惹不起還是躲得起。於是他們繞城而過,直取臨安,俘虜了南宋皇帝和太后。


就算皇帝放棄揚州,我也不放棄

故事回到開頭,慘兮兮的南宋皇室發來聖旨,勸降李庭芝。

揚州城犧牲了多少,才得以保存!從古至今,只有皇帝鼓勵作戰的將軍,哪有皇帝來聖旨勸降的?可笑至極!

李庭芝撕了聖旨,拿起武器,繼續“抗旨”守揚州。

我什麼都沒有了,那就能活一個百姓是一個百姓吧。

死守孤城17個月以後,揚州失守,李庭芝殉國。

一代忠義豪傑,就此謝幕。


有一種“軸”,叫忠義

朝廷都沒了,他也不投降,這才是真正的忠義將軍

李庭芝不是“軸”,忠義,才是李庭芝這一輩子信的“道”。

在他心中,忠,不是單純地忠於君王,更重要的,是忠於自己的國家和人民。

從他棄筆投戎的那一天起,就下定決心,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哪怕這條路上充滿坎坷,哪怕這條路上沒有同伴。

該打的仗,我李庭芝已經打過了。

該跑的路,我李庭芝也跑到了盡頭。

生命或許很脆弱,但我一生所信,堅硬如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