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晚宋政局變動入手,解讀士大夫風氣由“忠義”到“變節”的轉變

序言:

“士大夫忠義之氣,至於五季,變化殆盡。宋之初興,範質、王溥猶有餘憾,況其他哉!藝祖首褒韓通,次表衛融,足示意向。厥後西北疆場之臣勇於死敵,往往無懼。”——《宋史》

上文這段內容選自《宋史》,主要內容講的是,宋朝士大夫階層忠義之氣,涉及的人物主要有範質、王溥、韓通和衛融。這些人物在當時都是忠義的代表。

<strong>但是到了晚宋時期,士大夫的風氣開始發生轉變。隱逸與奔競俱有,忠義與變節並存,是當時“士風”的主要特徵。

士風的轉變並不是獨立進行的,與當時的社會政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為什麼晚宋士人的風氣會發生這樣的轉變呢?風氣的轉變與晚送政局的變化又有什麼聯繫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進入下邊的文章。

從晚宋政局變動入手,解讀士大夫風氣由“忠義”到“變節”的轉變

宋朝忠臣


(一)隱逸與奔競之風交織

所謂的“士風”,就是當時南宋士大夫階層的風氣。這些風氣往往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內容相當廣泛。這些是“士風”的形成往往與社會政局的變動有著直接的關係。以致於元朝的脫脫在修《宋史》對宋朝的“士風”有過這樣的評價:所在有之。及宋之亡,忠節相望,班班可書。匡直鋪翼之功,蓋非一日之積也。”——《宋史》

<strong>由於受政局變動的影響,在晚宋時期,士大夫階層的風氣,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在當時的士風主要包括奢靡之風、空談之風、忠義之風等等。其中隱逸與奔競交織,忠義與變節並存,是當時士大夫風氣的主要特徵。

從晚宋政局變動入手,解讀士大夫風氣由“忠義”到“變節”的轉變

隱士

(1)何為“隱逸”?

與隱逸相對應的士大夫稱為“隱士”,何為隱士呢?《辭海》有過這樣的解釋:“隱居不仕之人”。一般來說這些“隱士”都是很有學識而且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人。但是他們不願巴結權貴,不於當權者合作,所以隱居山林。“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現,無道則隱”是“隱士”最主要的特徵。——《論語》

在晚宋時,宋朝統治者腐敗奢侈,皇帝昏庸,奸臣當道,忠良遭受迫害。一些有學識的士大夫或是為了躲避奸臣的迫害,或是因為英雄無用武之地,對現實不滿,而罷官隱居山林,成為隱士。史書中曾有這樣的記載“以直言說論倡於朝,於是中外士紳知以名節相高、廉恥相尚,盡去五季之陋矣。”——《宋史》

以下是晚宋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隱士”:

  • 鹹淳年間的宰相馬廷鸞

晚宋時期的宰相馬廷鸞,因為和賈似道不合,所以罷官隱居山林。是南宋末年比較有代表性的“隱士”,史書對他有這樣的記載:“安處山林,著書教子者,凡十四年而後亮。”——《南宋記》

  • 慶元年間狀元武周虎

周虎是慶元年間武狀元,因為和當政者意見不合,最後放棄官職隱居。當時正是韓佗胄和趙汝愚黨爭的時期。因為周虎“言者以為韓黨,坐安置某州。虎既貧,滴所聞訃”,所以最終隱居山林。雖然後來宋朝政府多次徵召,周虎再也沒有出來任職。——《宋史》

<strong>總的來說,雖然這些“隱士”隱居山林,但是他們並沒有對國家大事不聞不問。隱居是迫於無奈的被動之舉,這些隱居的師大富階層仍然對國家心懷牽掛。

在南宋政權命懸一線的時候,有很多“隱士”為南宋建言獻策。比如南宋著名的隱士金履祥,在南宋危在旦夕的時候挺身而出,史書中對他的行為有這樣的記載:

“遂絕意進取。然負其經濟之略,亦未忍遵忘斯世也。會襄樊之師日急,宋人坐視而不敢救,履祥囚進牽制搗虛之策,……宋終莫能用。”——《水東日記》

從晚宋政局變動入手,解讀士大夫風氣由“忠義”到“變節”的轉變

韓侂冑

(2)“奔競”又是為哪般?

《歷代名臣奏議》中對“奔競”有這樣的解釋:“爵祿在上,下皆趨而爭之,故名曰奔競。”實際上就是見風使舵,奔走權門。這和晚宋時期奸臣當道有著很大的關係,比如趙汝愚、韓侂冑、史彌遠和賈似道。

<strong>正是因為這些奸臣的存在,才破壞了晚宋的政治生態。使得真正有才能的人,被排擠在外。會見風使舵的小人,反而高高在上。因此使得“奔競”在南宋蔚然成風。

史書記載在韓侂冑過生日時,出現這樣的景象:“送壽禮物,各列之天慶觀廊間,觀者為之駭然。”——《癸辛雜識》。當時士人“奔競”風氣,由此可見一斑。

總的來說,這種社會風氣是受當時政治局勢的影響。正是因為這些人見風使舵,才使得大奸臣任意的迫害忠良。使得晚宋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正直中意的人被排除在朝廷以外,使得南宋危急的情況更加雪上加霜。以至到南宋快要滅亡的時候,真正能派的上用場的才學之士沒有幾個。

從晚宋政局變動入手,解讀士大夫風氣由“忠義”到“變節”的轉變

迎合權臣圖


(二)忠義與變節之風並存

實際上忠義和變節是一對反義詞。在晚宋時期面對病入膏肓的南宋政權,一部分士大夫階層臨危受命,懷著忠君報國、殺身成仁的氣勢,主張和蒙古人抗擊到底,收復失地。即便是為國捐軀他們也心甘情願。史書中對忠義的士大夫有這樣的記載:

“下車九閱月,郡治而君積勞致疾不為矣,屬擴至返樞,民皆巷哭郊送。”——《宋史全文》

<strong>在南宋要是說到忠義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他就是宰相陸秀夫,在南宋政權命懸一線的關鍵時刻,陸秀夫曾說過這樣一句永垂青史的話:

“諸君散去可也,度宗一子尚在,將焉置?此古人有一成一旅興者,今百官有司,軍士亦且萬餘人。若天道未絕趙祀,此豈不可為國耶?”——《宋季三朝政要》

可見在宋朝將要滅亡的關鍵時刻,還是有很多忠義之士挺身而出的。他們這種“忠義”的品格,就連蒙古人都為之嘆服。對於宋朝士大夫階層中義的品格,史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幕僚張山翁獨不屈,元諸將將殺之,伯顏曰:義士也,釋之。”——《宋史紀事本末》

從晚宋政局變動入手,解讀士大夫風氣由“忠義”到“變節”的轉變

陸秀夫崖山殉國

在宋朝大勢已去的關鍵時刻,也有一部分士大夫階層選擇了投降,這就是所謂的變節之風。在宋蒙戰爭的後期,元朝已經形成了壓倒性的優勢。在宋朝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有很多士大夫並沒有像他們宣誓的那樣為國盡忠,而是選擇了變節投降。上到王公大臣下到不入流的小吏,投降變節的比比皆是,“滿朝朱紫盡降臣,滿目故人皆厚祿。”——《宋季忠義錄》

宋朝士大夫臨陣變節的行為讓文天祥發出這樣的感嘆:

“甲戌冬詔天下勤王,予守贛,首應詔,意同志者當接踵而奮,已而竟無應者,予遂以孤軍赴網,世事不濟殆由於此,哀哉!”——《宋史》

從晚宋政局變動入手,解讀士大夫風氣由“忠義”到“變節”的轉變

史彌遠


(三)晚宋“士風”背後深層次的原因

其實從韓佗胄開禧北伐以後,宋朝士大夫階層的風氣就在不斷地惡化。導致惡化的原因是多層次的方面的。既有皇室奢侈腐敗的錯誤引導,也有程朱理學對士大夫思想的禁錮,還有宋蒙戰爭失利的影響。具體來說包括以下這些原因:

(1)皇室奢侈腐敗錯誤引導

在宋朝最後的70年時間裡,皇帝基本上都是昏君,治國無方。但是在奢靡腐敗方面各個在行。面對日益嚴重的財政危機,皇帝雖然提倡節儉,但是實際上他們仍然過著奢靡的生活。當時史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宮中宴飲,或至無節,非時賜予,為數浩攘”——《歷代名臣奏議》

在晚宋時期,有一些正直的官員曾經向皇帝進言:

“臣願陛下充而大之,自一身之儉,充而至於中外,冗費靡所不節,自一念之仁充而至於四海九州,皆歸吾仁,豈不恢恢乎其大哉!”——《歷代名臣奏議》

(2)冗官的問題尾大不掉

冗官的問題早在北宋中期就已經相當突出了。在王安石變法時期想要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但是還沒等到措施發揮效果,王安石變法就已經被終止了。所以這個問題一直持續存在,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等到宋朝晚期的時候,這個問題空前嚴重。

下圖是兩宋歷代官員數量表:

從晚宋政局變動入手,解讀士大夫風氣由“忠義”到“變節”的轉變

通過上面這個表格我們就可以發現,在景德年間官員總人數為10000多人。但是到了寶元年間,人數增加了近一半,達到15443人。在元豐年間人數為24549人,但是到了原又三年,人數增加到了34000人。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人數竟然增加了10000多人。到慶元二年人數達到了最高峰,達到43059人,宋朝的冗員問題由此可見一斑。

從晚宋政局變動入手,解讀士大夫風氣由“忠義”到“變節”的轉變

宋徽宗


(四)晚宋士風日下的危害

(1)劣幣驅逐良幣

因為晚宋士大夫風氣的下降,導致很多本來應該由士大夫階層履行的職責,被奸臣搶著去。這些人見風使舵,陷害忠良,使得很多正直的士大夫被迫罷官歸隱。使得奸臣當道,霍亂朝政。

史書曾經這樣評價過韓侂冑專權擅政的問題:

“衷引奸邪,分佈要路,陵悖聖傳,以正學為偽學,橫誣元老,以大忠為大逆。私意既行,兇焰日熾,交通賂遣,奔走四方。童奴濫授以節錢,璧妾據肆於掖庭。”——《續編兩朝綱目備要》

(2)人才缺乏

其實在古代社會,正直的人才對社會的發展非常重要。有時候一個正直的人才就能夠挽救一個國家,比如明朝的于謙。但是不幸的是在晚宋時期,真正的人才基本上都歸隱山野了,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受不了奸臣的排擠,另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對當時的朝政不滿。英雄無用武之地。

“人材盛衰曰君曰大臣曰士大夫,皆不能無責焉。”——《宋史》

<strong>總之,宋朝士風的改變與當時社會大環境的變動有很大的關係。而且正是因為宋代是士風變化,又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環境的變化。

總體來說士風變化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對於士大夫個人來說懷才不遇,造成他們心裡不平衡,難免對宋朝政權不滿。對於國家來說失去了真正的人才,造成奸臣當道,社會更加腐敗。所以在宋朝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找不出幾個像樣的人才。

從晚宋政局變動入手,解讀士大夫風氣由“忠義”到“變節”的轉變

陸秀夫


結語:晚宋士風的變化是政局變動的縮影。

士大夫階層的風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朝代的精神面貌,在宋朝初期,正直忠義的風氣占主導地位,所以國家能夠欣欣向榮,蓬勃發展。但是等到晚宋時期,士大夫的風氣趨於衰敗,那種正直忠義的風氣已經喪失殆盡了。取而代之的是奢靡之風,變節之風。

<strong>晚宋士大夫風氣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政局的變動。在宋朝大限將至的情況下,士大夫階層人心浮動,惶恐不安。導致士風日下,變節、奢靡的風氣開始抬頭。

縱觀整個宋朝風氣的變化,我們就可以發現,士風是受政局變動影響的,但是它又反過來影響社會政局。在兩宋300多年的時間裡,出現過寧死不屈、以身報國的文天祥、陸秀夫,也出現過大奸似忠的韓侂冑、史彌遠,總之,士風就是一個朝代社會風氣的縮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