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什麼好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嗎?可以交流一下嗎?

華之夢積分管理


新父母們,可以嘗試從陪伴開始,藉助親子共讀,著力培養孩子一生有用的關鍵能力,並形成習慣,尤其重要。

一、陪伴是王道,有利於發展親子關係,點燃文化導引索。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需要培育的,良好的親子關係發展更是少不了陪伴。親子陪伴不僅是“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心靈的呵護,讓孩子“感覺到愛的存在,愛的柔軟,愛的情真意切”,而不只由大人說是愛就是愛。

俗話說,最長情的愛是陪伴,最好的陪伴是等待。跟孩子相處,要的不單是指導,更要的是等待孩子自我自在的成長。陪伴人就應是幫助者、擺渡人。或許靜待花開是陪伴的理想境界。

正確的陪伴帶來良好親子關係的發展,孩子越來越親近大人,彼此融洽,於是,點然文化導引索就成了可能。

跟孩子親近過程中,陪伴者便可“潤物細無聲”地植入正確的價值觀。正是在良好的陪伴過程中,父母等人可以發揮“榜樣”的作用,讓“正形象”成為孩子“模仿與轉錄”的對象。

特別要說的,在頭七年裡,通過模仿,未年人學習到很多方面,對人的一生影響深遠,如“我們從周圍的人中學習怎樣成為人,尤其是從那些關係親密的人那裡學習”、“怎樣看待自己”、“我們模仿周圍的人的情緒穩定或波動,把它變成自己處理情緒的方式;如果幼年時的環境充滿情緒的衝突,那麼我們也這樣塑造自己就不奇怪了,在今後的生活中就總有許多的情緒的爆發”、“周圍的人是如何與別人交往的,我們就模仿他們,也學習這樣與人交往。如果周圍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中充滿恐懼、失信、凌辱、侵犯、仇恨,那麼長大以後處理人際關係的時候就困難重重,難以對這個世界產生信任。如果周圍的人們關係友好,則將來也能夠很好地處理人際關係。”

二、閱讀生靈氣,有利於化“文”於心,融入核心價值觀。

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老師說:“一個人的閱讀史,便是他的精神發育史。”孩童當初遇見了什麼,後來他就會落下什麼烙印,不斷地肯食優秀的精神食糧,烙印便會越來越深,進而昇華轉化,內化於心。

承前面的良好親子關係,照料者或父母可以試著堅持開展“大人讀,孩子聽”式的故事分享。

三、習慣成自然,讓核心價值觀貫穿始終,培養一生有用的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英國著名哲學家培根也說過:“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應該通過完善的教育去建立一種良好的習慣。”

在良好的陪伴互動中,藉助“共讀共賞”大閱讀,融入核心價值觀精神,著力培養孩子一生有用的關鍵能力,並形成習慣,尤為重要。“

少若成天性,習慣如自然”。在家庭裡,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的“感恩、勞動、節儉與分享、樂學、健身、守規、 友善”等一生有用的習慣,便會使核心價值觀逐漸融入孩子的骨髓,猶如人之補鈣,健壯筋骨,最終孩子才能主宰自己的人生。


我的土地我的根


在教育孩子方面,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看似很多種方法,卻無定法。如果你盡信一種方法,還不如什麼方法都別用,搞不好會適得其反。

我的孩子屬於極其難管的那種,天生脾氣大,六個月大時,只是因為洗完澡不願意離開水,因無法表達直接背過氣了,之後的兩年多發生若干次,只要逆了他的心思,他就會來一場驚嚇。我查閱了很多資料,說這種孩子在三歲以後基本就不會背過氣了。於是我就看育兒書,教育視頻等等資料,武裝自己,豐富理論,為孩子三歲之後備戰。其實之前我也一直在鋪墊,遇事就給孩子講道理,建立他對世界,社會,人際的認識觀。從三歲之後我開始嘗試讓孩子控制脾氣,讓他自己發現發脾氣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絲毫沒有作用。讓孩子學會溝通,發現另一種表達的方式,我會給他一點甜頭,讓他順著我預想的模式發展。一次一次,他逐漸改變了,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了。

我的孩子生來自私,自己愛吃的東西,連媽媽都不能碰。和其它孩子一比,每次吃東西都會先讓自己的媽媽吃一口,我甚是心寒,但我不氣餒,我堅信我可以教育好他。解決問題的關鍵還是讀書,學習。我首先教育他的不是給我吃第一口食物,而是對父母的感恩。從我們對擁有孩子的渴望,到十月懷胎的艱辛和心路歷程,再到一朝分娩的疼痛和對這個小生命的希望,點點滴滴我都會與他分享;生活中我們對他的各種付出,我會經常告訴他,這都是因為愛(這個方法非常好,讓我更加理解一句話,就是愛要大聲說出來);有時我會裝的弱小,如上樓梯前我就敲打自己的腰,說自己懷孕時負重大導致現在有點不舒服,提不了重物。孩子就會拿過去包幫我提(自然清晰記得第一次給我拿東西是兩歲半),我一定會跟隨他之後,驕傲的讚賞"有兒子和沒兒子就是不一樣",他也會問我為什麼不一樣,要是女兒會怎樣等等的問題,當然我的回答都是他好。第二次上樓,他主動為我拎包,還問我為什麼不說"有兒子和沒兒子就是不一樣",我趕快補上,現在兒子六歲了,絕對看不得我手裡拎東西。現在吃飯總會惦記著我,清楚記著我的禁忌飲食並負責檢查監督。

可能大家會覺得我在孩子面前沒有威嚴,管不住孩子,那絕對不是。遇到他犯錯的時候,我頗有父母大人的姿態,或是說教,或是懲罰,或是上手打,我一樣不落。這是三種基本方式,但是要根據孩子的錯誤類型,以及他對三種方式哪種更適用。我會分析孩子心理,狀態,接受能力,有所調整,這中間的學問大了去了。孩子現在知道自己要幹什麼,知道什麼樣的命令不能違背。這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作為家長,孩子要對自己有敬畏之心,失去敬畏就是去了教育的基本原則。

我將自己教育孩子的方法說出來,是要告訴大家,在教育孩子方面,要用心學習,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要因材施教,會分析孩子的心理及狀態,給予不同的教育方法。切記不可照搬他人成功經驗,或是專家理論,盲目拿來主義只會影響孩子發展,也給自己挫敗!孩子成長的時光不可逆轉,他值得你更多的用心。


石頭媽媽94735586


其實沒有什麼是“好”的教育方式,一旦我們陷入追求“好”的教育方式,往往會容易迷失在這種方式裡面。

會提出這樣的問題,說明你是一位有意願想改變的家長,相信你也會去讀一些相關的育兒書籍,尋求答案。

但是每個孩子性格,氣質類型都不一樣,一種教育方式不能放之四海而皆準。

但是,我們可以以這些理論為基礎,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調整育兒方式。

所以理論是基礎,實踐是探索合適的育兒方法的過程,如果一定要有一個衡量標準,那可以是:孩子感覺好,家長感覺好。因為只有雙方感覺都好,大家才會有意願做的更好。當然這肯定也包含了:平等尊重。

此外,改變往往是前進兩步,退一步的,是一個過程,我們要相信,並堅持改變,你的變化會讓孩子也發生變化…



好的教育方式很多,關鍵在於重點審視那種方式適合孩子自己孩子的性格,千萬不要自己覺得好就硬性讓孩子去執行,對於孩子來說不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那就是受罪。無形中消磨孩子的興趣,那可是得不償失。

孩子的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給孩子一個多彩的童年記憶,作為家長應該重點教導孩子的品德,發現孩子的特長以及興趣,重點為孩子感興趣的愛好正確引導。同時不贊成有些孩子家長不量力而行,過多的攀比溺愛讓孩子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

私立學校和貴族學校顧然好,可未必適合每個孩子,所以說要問那種方式好,個人覺得讓孩子有個溫馨的家庭環境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你覺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