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第三方售卖产品,80%投资者联系方式造假,这家坏账70多亿的信托公司未来怎么玩?

4月22日,是雪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雪松控股”)成为中江信托大股东的第一天。

继上午在中江信托公司总部召开“雪松控股中江投资者恳谈会”后,下午2点左右,雪松控股董事局主席张劲在媒体交流会上答记者问。

据悉,截至目前,中江信托“踩雷”项目逾期总规模约79亿元,涉及2471名投资者。此外,针对市场关注的问题,张劲在交流会上一一作出回应。

“我们一定会朝着专业的供应链金融信托公司的方向发展。”对于中江信托未来的业务方向侧重和思路、如何挽回频繁“踩雷”对公司商誉和市场信誉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重构品牌等问题,张劲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时表示,“恢复品牌信誉没有别的方法,只能用诚心诚意去得到投资者的谅解。

张劲回应刚兑质疑

在交流会上,张劲首先表示,中江信托今天上午才完成了工商变更,雪松控股才有了身份来面对投资者。

“我们很清楚当前问题的严峻性,雪松控股希望能真正系统解决中江所面临的问题,同时也希望更加透明公开地进行,让大家更加了解雪松控股。”张劲在交流会上坦承,问题比预期要大,接连不断的“踩雷”项目对中江信托的品牌破坏是毁灭性的。

据本报记者获悉,截至目前,中江信托问题项目规模共计约79亿元,共涉及2471个投资者。对此,张劲表示,尽管问题比预期要大,但不后悔收购中江信托,要把问题项目中追不回的钱看作是收购成本。

此外,张劲在交流会现场透露,中江信托此前的销售渠道基本上是第三方销售,80%的投资者联系方式是假的。“我们没有投资者的资料,无法和投资者做好沟通。并且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看到任何项目和产品资料,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消化、协商和追索。”

监管层要求信托业“破刚兑”。此次中江信托项目处置上是否存在变相刚兑,违约项目是否可能会对雪松控股造成一定的资金压力?

“所谓的刚兑,指的是信托公司对投资者的本息进行兑付。”张劲回应记者表示,我们现在更多是在补足差额部分,比如追不回来的钱由公司进行补贴,这与刚兑是有区别的。

在具体的解决方案上,张劲在恳谈会上提出,将在未来3个月内全面组织信托计划委托人信息登记,委托人将在2019年4月22日前已出现逾期的信托计划项下的相关利息权利转让给雪松控股,由雪松控股保障支付投资者在本金兑付前的利息(按原信托合同约定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及付息频率)。

同时,完成上述信息登记及相关利息权利转让周期后的6个月内,雪松控股将通过多个途径解决问题,包括向雪松控股转让契合雪松控股自身产业发展的债权、向资产管理公司转让债权,以及追索信托计划原债务人等方式。据了解,当前雪松控股已与三家资产管理公司签署协议。

截至记者发稿,中江信托已经按照现场投资者的诉求,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号上以一则《敬告投资者书》公布了详细的解决方案,落款署名包括雪松控股、中江信托及张劲。

对于刚兑的质疑,张劲还表示,

在国内投资者金融知识非常有限的情况下,打破刚兑还需要时间。

此外,对于“毁灭性”的品牌伤害以及如何恢复投资者信心,张劲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恢复品牌信誉没有别的方法,只能用诚信诚意去得到投资者的谅解。这也是我今天来的原因。我认为任何华丽的修辞或者拍胸口保证都毫无意义。”

收购价不到200亿元

除了如何处置问题项目,关于雪松控股收购中江信托一事,市场还颇为关注收购价格。

此前,市场曾有100亿元、150亿元、200亿元等不同版本的传闻。

“没有外面传的两三百亿元那么夸张。”张劲在媒体交流会上首次表态称,“我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远远达不到200亿元,至于最后是100亿元以上还是100亿元以下,这个还需要复杂程序后确定。”

据记者了解,中江信托股权并购价格拟定不是一个固定的数据,而是根据净资产、总资产和一些系数来决定的,不能简单地用市盈率来计算。“目前价格还没确定,我们的尽调团队还没进场。”张劲告诉记者,接下来的尽调可能还需要大概3个月左右。

据记者了解,目前张劲已经与中江信托的管理团队和公司员工会面。张劲表示:“董事会肯定需要改组,我们会和其他股东沟通,但是不会大换血、大裁员。

张劲提到,过去中江信托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股东缺位。据了解,当前中江信托董事会中只有一人在工作,其他董事会成员都已退休。

“收购中最大的风险是人员的问题,我们收购这么多公司从来没有更换管理层,也没有大换血。”张劲表示,中江信托未来一定会充实人员。至于具体如何充实团队、派驻哪些岗位等,张劲暂未透露。

不过,张劲透露了一些细节:基于银保监会对信托净资产的要求越来越高,接下来将与股东建议商量增资

一事。另外,雪松控股正在向监管层申请批准信托公司更名一事,希望将中江信托更名为“雪松国际信托”

不搞金控不自融

在媒体交流会上,当记者提问“如何平衡中江信托的业绩和项目质量”时,张劲毫不犹豫地选择“质量为重”。

张劲表态,要把风险管控能力放在第一位,特别是更名为“雪松国际信托”之后,等于跟雪松控股挂钩了。

而对于中江信托下一步发展,张劲表示,未来将以特色金融为主,尤其是雪松控股较为熟悉的供应链领域。

据了解,雪松控股的主业是大宗商品供应链,当前已经发展到了黑色、有色、钢铁能源等多个产业。“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因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不愿意做小企业的贷款,它们进入不了交易场景。”张劲分析,“我们收购信托牌照,是想走特色金融之路。只有特色金融,才是未来金融机构的生存之道,要么做小微、要么做消费,而我们就是要做供应链金融,因为我们具备场景。”

“我们一定会朝着专业的供应链金融信托公司的方向发展。”张劲在回应《中国经营报》记者关于“未来信托公司业务侧重点”的提问时强调,“信托公司都在探讨接下来做什么,比如家族信托等。我们不去圈定中江信托未来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但主要方向是特色金融。”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此次收购中江信托之外,雪松控股此前还收购了两家上市公司,入股银行、券商,收购大金所、中江信托,雪松控股在金融的路上越走越远。有市场人士质疑,雪松控股是不是在搞金控?

“我们不会搞金控。金融竞争不是一般的激烈,而是抢存款、抢贷款、抢项目。”张劲认为,雪松控股一定是配套自己的产业做金融,而雪松控股的金融都是为了产业服务,从来没有考虑过独立的金融板块。以信托为例,主要服务于供应链,将会放在供应链产业板块。“它服务于我们上下游8000多家企业,这个已经足够多了,而且这是我们熟悉的领域,风险可控。”

去年底,银保监会在批复同意雪松控股受让中江信托股份时,就提出要求:“雪松控股须以自有资金受让股权,入股后应切实履行股东责任,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机制,不得开展不当关联交易,不得利用控股股东地位获取不正当利益。”

“对于收购中江信托,监管层对我们进行了4个多月的穿透审查。收购需要符合条件,如果不符合,谁的资产也收不了。”张劲说,监管层多次提醒我们,第一,坚持不自融;第二,保证投资者的风险。

*END*

记者:陈嘉玲 南昌报道

中经金融是《中国经营报》旗下专注财经领域新闻的公众号,内容覆盖银行、保险、信托、期货、券商、基金、交易所等多个金融行业,每天多条原创,旨在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服务。

[点击查看更多热文]

分裂症!一边怒斥代销公司,一边又暗中合作,这家“叫板”监管的信托公司在法庭上辩论更逆天……

不赚钱的生意?33家信托公司分食167万高净值客户的千亿家族业务,却“很难实现盈利”……

奇案!银行普通员工“盗用”公章做担保,然后10亿贷款又引发21亿虚假合同……你以为这就是故事的全部?NO!

诡异!实缴资本0元,5年网点铺遍全国,曾暴力抢车被公安立案、央视曝光,谁是这家汽车消费金融公司的“递刀者”?

堪比宫斗戏!被罢免总经理现场撕逼,股权转让协议真伪莫辨,这家连续4年买买买的公司要用13亿账面资金玩把大的……

人事变动|偏好监管!周内三家信托高管变动,其中,这家公司依靠转型发了大财……

A股大撤离!26天397家公司董监高辞职 40个董秘年报前辞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