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導彈打不中目標,會飛到哪兒去?

第一軍情


防空導彈脫靶,如果運氣不好,會從新鎖定把客機、或其他飛機給打下來的,這可是有著先例的。

2001年10月4日,烏克蘭進行S200防空導彈訓練,一枚導彈脫靶然後繼續飛行到黑海上空,最終鎖定俄羅斯一架圖154M並將其擊落,機上78人全部遇難。

就在去年又是S200,只不過這次是敘利亞發射的S200,在發射升空後被以色列的F16甩開了,然後重新鎖定了還沒有離開這個區域的俄羅斯偵察機伊爾20,再然後產點鬧出天大的風波!

現代空戰不都宣傳“發現即意味著擊落”,100%的命中率嗎?防空導彈為何還會脫靶,這些軍事諺語軍事專家們可是給我們普及了不少。不得不承認現代空戰導彈確實非常強,別說對付大目標的飛機,就算對付導彈也不在話下,但是這個100%命中率只是理論上的,真實戰場千變萬化是根本做不到的。戰鬥機與空戰導彈這對老冤家,確實防空導彈彎道超車了,性能遠強到戰鬥機擺脫不了,而戰鬥機手段也在不斷上升,對付空戰導彈的辦法也是越來越多!

就拿戰鬥機來說,都裝了雷達告警系統,對付紅外格鬥彈怎麼辦?於是又都裝了尾焰告警系統;而且現在戰鬥機裝備各種干擾系統,比如紅外誘餌彈、金屬箔條、電子干擾系統等,針對不同導彈進行不同的干擾,後方還有預警機,還有電子戰機提供支持,而且AI自動駕駛會越來越進步,未來會不會出現導彈來襲由戰鬥機自己運算一套機動規避動作呢?當然很多人會說現在導彈都能認清楚假目標,各種干擾沒用?但是如果是滾轉機動滿屏放干擾,比如這樣:

如果還加上戰鬥機的滾轉,還能保證紅外成像能夠準確的抓住目標嗎?個人還是比較懷疑的,甚至隨著科技的發展,未來戰機的誘餌彈炸開了就是一個飛機的形狀呢?如果對於主動雷達制導的空戰導彈,戰機除了自身電子干擾和箔條幹擾,以及一些列戰術規避動作外,還可以由電子戰機提供干擾支持。導彈在受到外界環境干擾(紅外、電磁干擾等)、自身故障等都可能讓其丟失目標,這很正常。AI技術發展如此迅速,未來面對來襲導彈,計算機會自動計算出一套機動規避導彈的戰術動作,自動駕駛提高反應時間等等!

AIM—9X

舉個例子來說,在2017年6月18日的時候,美軍F-18與敘利亞蘇22遭遇,三代機碾壓二代機的段子,而且還是對地攻擊的二代機。F18輕易咬住蘇22 併發射AIM-9X格鬥彈,這可是世界上性能最先進的格鬥彈,命中率也號稱100%,按常規在導彈發射同時代表著蘇22已經死了。結果卻大跌眼鏡,蘇22按流程釋放紅外干擾彈,AIM—9X脫靶,緊接著F18補射了一枚AIM-120才將蘇22擊落。

其實各國軍隊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武器並不總像軍火商吹噓的那麼靈。

擊不中目標或者失去目標當然就“脫靶”了,那麼脫靶的導彈最後怎麼處理的呢?

導彈自誕生以來很快就用上了自毀引信,簡單的說就是導彈發射同時,引信內的倒計時器開始工作,在某個時間點啟動自毀,自毀裝置會引爆彈體自毀了,但如果目標距離足夠近在脫靶後,導彈還會繼續飛行一段時間,如果在自毀前搜索到新目標則會重新鎖定。而對於某些大型導彈、衛星等,除了裝自毀引信外,導彈出現異常或者目標不正確時候還有一套人工遙控方式對導彈進行自毀操作,衛星偏離預定軌道自毀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完成的。導彈都裝有自毀裝置,在脫靶後飛不多遠就會啟動自毀程序,自毀目的是以免造成意外傷害,主要還是防止洩密。

比如去年6月,某島國試射導彈失敗,導彈在發射後“彈體發生不規則的滾動”,失去控制,測試人員啟動自毀程序。防空導彈因為體積小,基本沒有遙控自毀的能力,只能靠那個倒計時的延時引信自毀,特別是遠程防空脫靶後是相當危險的一件事!

當然這個自毀裝置也經常出問題,並沒有想象中的可靠,比如炸南~聯盟使~館那次,美國的鑽地導彈經過強烈衝擊後被損壞,有1枚沒有爆炸,自毀裝置也沒有啟動,不就是失效了嗎?

也是在去年西班牙在波羅的海演習中,颱風戰機朝著俄羅斯方向誤射了一枚AIM-120,最終這枚導彈落在愛沙尼亞森林中,也沒有自毀,這件事可是驚出以身冷汗!

還有去年4月英美法空襲敘利亞,空襲很成功,但2枚戰斧沒有沒有爆炸被俄羅斯笑納了,俄羅斯運回國了還在媒體上公佈消息被展示,“噁心”一下美國,不也是自毀失敗嗎?俄方正在對戰斧進行研究,不就應該就會開發出新的干擾裝置了。

還是那句話:武器並不總像軍火商吹噓的那麼可靠。100%只是理論,理論和現實是有差距的!


狼煙火燎


二戰期間人類利用高射機槍和高射炮擊落飛機,但如今這些武器對付飛機已經構不成什麼威脅了,隨著防空導彈的應用,飛機開始面臨著危險,但是防空導彈也無法做到百分百的命中率,一旦脫靶,那麼會飛到哪裡去呢?今天就這個問題作答一下。

沒有擊中目標的導彈,其去向會有這麼幾種可能。由於一些導彈安裝了智能制導系統,如果一次沒有命中目標的話還會再次尾隨目標發動攻擊,實在找不到第一目標的時候也會轉向第二目標,如果連第二目標也無法找到的話,那麼導彈攜帶的燃料就會耗盡,最後自爆。除了一些特種導彈外,一般的導彈都配置了自爆裝置,這些自爆裝置種類不少,觸發條件也不一樣,但是作用都是一樣的,將發射出去沒有達成目標的導彈自行銷燬。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炸和麻煩。

但是一些導彈沒有安裝自爆裝備,在沒有命中目標的情況下就會落到一些不明區域,造成破壞,要是落入敵人手裡,被其破解關鍵技術,發現缺陷,從而掌握應對方法。在敘利亞空襲中,敘利亞軍隊就撿到了兩枚戰斧導彈交給了俄羅斯,這讓俄羅斯十分高興。但是要知道自爆裝備也不能做到百分百的爆炸,一旦生效,在燃料耗盡後會落到什麼地方,誰也說不上。當前隨著軍事技術的發展,有人提出,讓沒有命中目標的導彈飛回發射基地,獲得新生,如果這個回收方法被證明可行的話,那麼未來導彈的利用率就跟馬克斯獵鷹9號火箭一樣高了。(歡迎關注第一軍情,若有其他問題,請軍迷朋友們在評論區留言。)


第一軍情


現代化的防空導彈,對空中目標攔截時,也不是百發百中的,有一個命中概率的說法,即使平常所說命中率達90%以上的防空導彈,在戰時環境下,其命中率也會大幅下降。

對空中來襲的致命目標,往往採取兩發導彈同時攔截一個目標的方法,以確保徹底命中,將對已方的損害降至最低點。

但實際上,因受到各種因素的干擾,防空導彈經常打不中目標,那麼打不中目標的防空導彈,究竟會飛到哪裡去呢?

防空導彈一般是定距爆炸,即飛到一定距離就會爆炸;也有定時爆炸的,即飛到一定時間就會爆炸;但卻絕少有觸爆彈,即直接接觸目標後才爆炸。

即使防空導彈,沒有打中目標,也會在空中爆炸,因為防空導彈一般都設置有自毀裝置,在沒有打中目標時,飛到一定時間,會啟動自爆裝置,導彈自行爆炸。

但也有自毀裝置不靈的時候,前段時間敘利亞軍方向俄羅斯移交了兩枚基本完整的巡航導彈,儘管和防空導彈作戰原理不一樣,但導彈內部有自毀裝置卻是一樣的,但那兩枚對地攻擊巡航導彈也沒自毀爆炸,結果被敘利亞軍隊所獲得。

防空導彈也一樣,即使沒打中空中目標,飛到一定程度,也會自行爆炸,但也會出現類似美巡航導彈那樣,墜後地面卻沒爆炸,基本完好無損的情況發生。

綜上,防空導彈沒打中目標,導彈不會一直飛下去,有燃料和設計航程因素在裡面,飛到一定程度時,一是會爆炸,那是大概率,二是不會爆炸,燃料耗盡就會失去動力,開始自由落體,就墜落地(水)面了。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二戰中西方很多國家都有被德國轟炸機轟炸過的經歷,當時的高射炮根本對付不了高高在上的轟炸機。因此,二戰後期很多國家都相繼發展地空導彈,用以取代落後的高射炮,這一趨勢不僅侷限於地面,水面艦艇對防空也有了同樣的需要。

現如今很多國家都發展出了自己的防空系統,這其中最重要的自然是防空導彈,但是我們防空導彈並不是都可以百分之百的精確命中目標,很多人就會有“防空導彈發射出去後並未擊中目標,那它最終會飛到哪裡去了呢?”的疑問了。

不管最終有沒有擊中,最終都是會“彈盡糧絕”的,也就是彈體內的燃料耗盡了,都會爆炸。現如今的很多導彈都安裝了自動追蹤系統,當瞄準發射後,即使導彈導彈與敵機擦肩而過,都會自動返回來繼續追擊敵機,燃料耗盡後實在打不中了,自爆裝置會啟動。

否則落到敵佔區了,會造成相關技術的洩密。要是落在己方戰區內,爆炸了可能會造成人員傷亡,讓其在天上爆了更安全。

潑出去的水收不回來,導彈也是如此,發射出去沒擊中也不可能完好的再收回來。導彈的自毀是過去沒有的,也是現代軍工科技進步的結果之一。


弘軍揚客


自毀裝置

不管是防空導彈還是反艦導彈都是具有自毀裝置的,我國在沿海海域演習時經常會有我國漁船誤入演習區域。



有一次在彈著區突然出現一艘漁船,經過採取緊急措施啟動導彈的自毀裝置自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